文|符颖雯 屠金梅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潮曲主要来自潮剧剧目中的唱段,也有少部分创作类的曲目,演唱潮曲的行为被称之为“潮曲清唱”或“潮剧演唱”。潮剧主要流行于粤东平原的潮汕地区和闽南漳州部分地区,同时传播至中国的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和欧美国家和地区,正所谓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剧,有潮剧的地方就少不了一帮群集响应的票友。20世纪初叶至中叶,潮剧风靡潮汕地区,潮汕各县纷纷建立专业的潮剧团,如玉春香、榕江、元华、梅正、一枝香、正天香、稻香、怡香、玉正、饶平等潮剧团,每逢节日和拜神的日子都有潮剧表演,因此潮剧在潮汕地区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
许多潮剧唱段广为流传,如陈鹏作曲的《人正青春花正红》《眼前何来美婵娟》《声声血泪声声情》①,李廷波作曲的《满腹酸楚有谁知》《此恨绵绵天地间》《包公会李后》②,王文治作曲的《爱歌》等根据传统曲牌进行创作的曲目,还包括清唱传统潮剧曲牌,如“锁南枝”“石榴花”“金鸡跳”等。此外,近年来还诞生了许多原创的潮曲,例如《湘桥吟》《海滨夜情》,这两首分别描写潮州和汕头两地的风景,另外有被人们广为熟知的《红头船》,以及近三年为抗击新冠疫情所创作的潮曲《卜算子·白衣领》《战疫情》《白衣天使赞歌》等作品。
近四五年来,潮曲清唱在潮汕地区尤为盛行,目前正处于十分活跃的阶段,但是学界对此活动关注较少。屠金梅的《岭南传统音乐概论》③一书介绍了潮曲清唱的概念以及潮汕地区潮曲清唱经历的四个阶段;潮曲清唱家、汕头市潮乐传承保护中心国家一级演员余琼莹发表了论文《潮曲“清唱”吐字、用情浅探》;潮州市老年大学教师邱楚霞④就潮曲清唱教学的体会写了文章《创新潮曲教学 传承地方戏曲》,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外互动;《中国曲艺志·广东卷》⑤介绍了20世纪30至60年代潮曲清唱的流行情况。类似的研究成果对于当下潮曲清唱活动的考察涉及较少,然而潮曲清唱是目前大众对于地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参与人数还在不断增长之中;与此同时,在专业演员的指导下,潮曲清唱者的演唱技巧也处于不断成长中,有的还走上职业道路。笔者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潮曲清唱的场合、民间乐社的唱曲活动进行介绍,并以艺术林乐社为例,分析潮曲清唱者参与潮曲演唱的情况,进而分析近年来潮汕地区潮曲清唱在民间流行的原因。
潮曲清唱在潮汕地区的流行程度远超乎笔者的想象,在民间乐社(曲社)、各种舞台、老年大学里都能听到潮曲,在公园、广场、海边长廊等城市的角角落落也能听到潮曲,潮曲发烧友拿上简易的音响和一套精致的茶具就可以坐在树下或者海边慢慢享受。如今,潮曲清唱活动线上线下都有开展,想唱潮曲的票友可以在民间乐社(曲社)、公园、广场等地方演唱,想聆听潮曲的票友可以通过线上的直播或播放音频视频的方式参与。
小型的潮曲清唱活动以家庭及几个票友为主,人数较少,作为闲暇时间的日常娱乐。笔者在调查过程中接触到一对非常热爱唱潮曲的夫妇,他们专门购置了两台K歌设备用来唱潮曲,一台设备专门用于家中演唱,另外一台用于户外演唱。他们每周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在家附近的河边、街道、公园)唱潮曲。在广场上,随处可见唱潮曲的人,票友拿着话筒站在中间演唱,四周聚集许多前来观看的听众。这种小型的唱曲活动相比其他线下潮曲活动来说,门槛相对较低,演唱者没有严格的音准概念,没有发声技巧、音准节奏、入拍准备、情感投入等条条框框的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用潮汕方言进行演唱,听众不在乎唱得好坏与否,为的就是一时的高兴与热闹。他们的唱曲活动几乎每周都会进行,这种活动方式成为普通人交友、锻炼、娱乐的主要形式。
潮汕人对于传统节日和每月的初一、十五都十分重视,这些重要日子都要烧香,祈求“老爷”保佑,在一些节日或者仪式上会举办潮州音乐演奏和潮曲清唱表演,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娱神娱己的目的。表演的节目最多的是潮曲清唱,占整场节目的绝大部分。由于节日庆典在线上、线下的观众较多,为了呈现出好的舞台效果,主办方会邀请一些演唱水平较高的专业演员来演唱,包括青年潮剧演员和著名的老一辈潮剧演员。在潮汕地区,演唱潮曲者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他们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业余爱好者,另一类是以演唱潮曲为生的职业演唱者。近几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许多专业潮剧团不能公开演出,于是这部分人凭借自己过硬的实力在社会上演唱潮曲获取报酬。
过去,每逢节庆以及祭祀等各种仪式活动,许多露天舞台上会有潮剧表演和潮曲演唱以助兴,这几年由于疫情的缘故,许多大型的活动都被取消。虽然相比较往年而言,这几年的潮曲清唱活动减少,但是潮汕人对潮曲清唱的热爱并未减少,如今网络上对潮曲的宣传使潮曲的传播更为广泛,被更多人所了解和熟知。
早在清乾隆年间,潮汕地区的儒乐社就有戏曲的清唱活动。民国以来,粤东潮汕地区潮曲清唱兴起,许多城镇开始增设“闲间”和“曲馆”,唱曲几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主要消遣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潮曲清唱走入大众生活。因此,潮汕地区民间乐社(曲社)一直都保留有潮曲唱曲的活动。
潮汕地区大多数民间乐社都有定时、定点的演奏潮州弦诗乐和潮曲清唱的活动,有的是固定人员进行演奏或演唱,有的则是流动人员进行演奏或演唱。民间乐社中聚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票友和乐友,他们会带上自己的好友一同前来,一个好友带另一个好友,由此逐渐热闹起来。以汕头市红树湾小区艺术林乐社为例,每周固定星期一晚上8点半合奏潮州弦诗乐,星期五晚上8点半唱曲。周一晚上合奏潮州弦诗乐的人也是周五晚上为潮曲唱曲伴奏的乐手。周五晚上参加潮曲清唱活动的人数较多,包括乐手和票友以及前来观看的人,总人数最多达到四十余人。
除了民间乐社有潮曲唱曲活动之外,民间曲社也有唱曲活动,并且民间曲社以唱曲为主。尽管民间曲社以唱曲为主,但二者并无太大差别,当下的民间曲社虽有其名,但并不只是演唱潮曲,也演奏潮州弦诗乐,他们通常将唱曲与奏乐的时间段错开,这样唱曲的人可以在特定的时间点来唱曲,而奏乐的人也有专属的时间。
在潮汕地区,民间乐社中的唱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每个乐社的活动情况根据自身的条件略有不同,票友也可以根据每间乐社的活动时间去“串门”。因此,乐社作为一个纽带联通了许多热爱潮曲和潮州弦诗乐的人。潮汕地区民间乐社的唱曲行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如上述所说,票友作为潮曲的爱好者,是自行加入到乐社来进行演唱,演唱者与伴奏者双方都是自愿行为,不存在彼此之间的金钱交易,即使是水平较高的老师,也不存在收费的情况。除非票友录制自己的演唱专场,为了表达感谢,票友们会带一些礼物例如烟、酒、茶叶等给伴奏的乐手,有的票友也会在逢年过节给乐社提供经费作为日常水电的开销或者为乐社提供乐器及其他设备,通过共同出力的方式来维持乐社的运作。另一种情况是以商业人士为代表的,他们喜欢唱潮曲,因此以出资的方式赞助乐社或者雇佣一个乐队专门为自己演奏,这属于一方出资一方出力,这种情况在潮汕地区也是常见的。潮汕地区有许多成功的商业人士喜欢唱潮曲、听潮曲,通常也会请乐手到家中来为自己唱潮曲进行伴奏。
笔者于2022年暑假期间,考察了汕头市红树湾小区艺术林乐社的唱曲活动。该乐社有固定的时间进行潮曲清唱活动,活动时间为每周五晚上8点半,唱潮曲者以女性居多,伴奏乐手以男性居多。笔者随机采访了三位唱潮曲的票友,了解他们最开始是如何接触到潮曲清唱以及自身学习潮曲演唱的过程、对演唱的想法以及喜爱的角色等问题。
第一位是从事护士工作的女性票友,年龄四十岁左右。她每周五晚上都会跟几个玩得好的票友一同前来唱曲,一来二往我们便熟悉了。笔者采访她是如何接触到潮曲,又是如何开始学唱的,她说:我最开始接触潮剧是在陪伴生病的母亲时,我母亲喜欢听潮剧,为了给母亲讲潮剧中里面的故事,在陪母亲一起听潮曲这个过程中自己就慢慢地喜欢上潮曲了,后来就开始自己学唱。⑥她最开始到艺术林乐社唱曲是另一位票友(也是一名护士)带她来的。她还告诉笔者:“我没有学过音乐,也不懂看简谱。我就是跟着音频听,听多了自然就会唱了。”作为业余爱好者,大多数人学习潮曲的方式就是听音频、跟着唱,多模仿别人的演唱,久而久之也就会唱了。把作品唱熟之后再唱给专业的老师听并请专业老师指导。她主要喜欢唱花旦这个角色并演唱花旦的唱段,如《苏六娘》中的婢女桃花,《龙凤店》中的彩凤。这位女性票友经常唱的潮曲有《美人泪》中的选段《认母》、《苏六娘》中的《桃花过渡》、《王魁休妻》中的《拜月华》,等等。由于平时工作较忙,她没有再去其他地方演唱,更没有参与过商业演出,她告诉笔者:“我是业余唱曲的,还达不到演出的水平,就是作为一个平日里的爱好而已。”
第二位受访者是一位男性,汕头市金平区鮀浦人,他是汕头市实验学校语文老师,年龄是46岁。他说自己是个老戏迷,小时候潮剧团下乡演出,他场场必到,挤在人群中听着潮剧优美的唱腔,看着演员婀娜多姿的身段,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从那时起,他就喜欢上了潮剧,并私下里开始学唱,近20年来,他一直都在演唱潮曲,特别是一些著名小生、老生的片段,他模仿得惟妙惟肖,在“雅园杯”广东省第二届曲艺大赛中,他参与比赛还拿到了优秀奖。陈秦梦⑦是他最欣赏的潮剧演员,他觉得陈秦梦不仅戏好、曲好,人品也好,一点也没有大演员的架子。现在,陈秦梦已成了他学习潮剧的良师益友,平时他经常与陈老师电话联系或登门拜访,在唱曲运腔方面也得到陈老师的悉心指导。近年来,他在工作之余便来乐社唱曲,除了到艺术林乐社之外,还到精艺阁、韵轩众等乐社唱曲。他还积极参加村委会举办的“潮剧经典唱段演唱会”活动,他说:“工作太过繁忙,一有机会就出来逛乐社,唱潮曲,就当作缓解工作压力吧!”因此,对于他来说,唱曲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多的是在工作之余缓解压力。他常唱的潮剧选段有与其他票友对唱的《京口良缘》《世道崎岖路多艰》《金花送郎》,以及独自清唱的老生唱段《人间大义一肩担》《袁崇焕》⑧等。潮剧老生的唱腔特点是浑厚有力、流畅奔放,表演潇洒大方、高昂振奋。对于唱潮曲,他有着许多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说:“学唱潮曲首先自己要对潮曲唱段在潮剧中的剧情、背景、场景、情绪、人物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唱出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通过几个票友一起琢磨唱段。”他还认为当下人人都去学习所谓标准的发声方法、美式唱腔,把声音塑造成“千人一声”,这样的声音只有共性,却失去了个性,就如同一个模子翻刻出来的声音、工厂中千篇一律的产品。作为票友,他对于唱腔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这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位受访者是退休的商人李素武,年龄在60岁左右。他称自己为半专业的唱曲者,这是因为他17岁的时候在潮阳潮剧团学习潮剧表演,之后在汕头市金凤潮剧团工作。后来由于潮剧演员收入低、生活较为拮据,他就改行去做生意,退休后有了闲暇时间,又重操旧业唱潮曲。他跟笔者说起他学戏时的辛苦:“当时训练非常辛苦,每天都要在舞台上跑圆场,唱念做打都要学。起初是扮演小生,后来主要以唱丑角为主。因为觉得唱丑角很幽默、滑稽,唱起来非常开心,所以就一直唱丑角这个角色。”他唱的曲目主要有潮剧《掷娇媚》中的唱段《发家致富耀门闾》、《剑胆琴心》中的唱段《梦鸳鸯》、《葫芦庙》中的唱段《一步走错关存亡》,《龙凤宝烛》的唱段《宝烛光焰照人间》等。笔者发现他在社交平台上也发布一些自己演唱潮曲的视频,并且还有一万多个粉丝,听众对他的表演非常认可,大家都尊称他为李老师。笔者在《潮剧年鉴1991》中看到对李素武的介绍:“小生李素武,曾在《蒋兴哥休妻》一剧中扮演陈商,受到行家们的赞扬。他唱声明亮,感情充沛,又兼演老生,戏路较广。”⑨可见他年轻时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潮剧演员,尽管多年未参加潮剧舞台表演,但他当年的实力还在。唱潮曲的时候,仍然可以从他的眉眼与表情动作中看出当年受到的专业训练。由于退休之后空闲的时间较多,加上唯一的爱好就是唱潮曲,因此他将自己唱曲的活动安排得非常紧凑,每周五固定在艺术林乐社,每周二、四会去其他地方唱,偶尔还会受邀参加商业演出,上舞台表演,如在2020年汕头市潮阳区耀明书院举办的“庆国庆·贺中秋”的活动中,李素武演唱了一首潮曲《升官发财在此时》。
笔者通过观察以上三位票友的演唱活动发现,他们喜爱演唱的角色在性别、性格、身型等方面与自身的情况十分近似。第一位喜欢唱花旦的票友在待人接物时讲究礼数,身材也较为娇小,十分灵巧,虽然在年龄上比花旦较长,但是却有近似花旦的形象特征。第二位是身高一米九的男性票友,他身板笔直,身材高大,光站着就能感受到老生的稳重大方。平时说话的语调中就有老生的高亢洪亮,并且在年龄上与老生这个角色相仿。第三位唱丑角的票友,更像是把丑角的神态与表情演绎得形象生动,对丑角的角色领悟得十分深刻。他说话自带幽默风趣,性格也是活泼好动,身形较小,演唱时表情也非常到位,十分适合这个角色。可以看出票友们在选择角色时,都会寻求与自身条件和情况相仿的作品来演唱,将自身带入到角色之中,这样才能使自己与角色融为一体。
在揭阳市普宁调查民间乐社(曲社)潮曲清唱活动时,我们拜访了“真音乐”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庄卓真,“真音乐”微信公众号致力于传播推广潮剧和潮州弦诗乐文化。他擅长琵琶和扬琴的演奏,经常参与潮曲清唱的伴奏,他跟我们提及目前揭阳地区的潮曲清唱正处于十分活跃的阶段,他说:“在潮汕地区的三个城市中,揭阳最早开始唱潮曲,大约从2000年开始并且水平较高,演唱者大多都是揭阳市潮剧团的专业演员。普宁唱潮曲的时间相对较晚,也就是近四五年左右的事情,业余唱曲的比较多,其中大部分都是40至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在谈及潮曲清唱为何会如此兴盛呢?庄卓真推测,在过去信息不发达、设备落后的年代,看潮剧听潮曲是他们那代人唯一的娱乐活动,如今他们退休后有更多闲暇的时间,就开始自己学着唱,唱的人越来越多就逐渐流行起来了。现在的音响设备也较为先进,操作也更加简单,对潮曲清唱的流行提供了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是潮州弦诗乐对潮曲清唱的影响,为潮曲清唱伴奏的潮州弦诗乐在潮汕地区流行度很高,几乎每个村子都有潮州弦诗乐的乐点,方便为潮曲清唱现场伴奏。
20世纪90年代后,潮剧受到许多外来文艺的冲击,加之政府对潮剧的拨款减少,许多潮剧演员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开始转行或下海经商,优秀的演员纷纷转行。然而,潮曲作为潮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因为潮剧的衰落而被冷落,而是从潮剧中独立出来获得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潮汕地区唱潮曲的人群绝不仅限于中老年群体,甚至青少年也加入到唱曲的行列当中,年龄上从十几岁到八十几岁的都有,学习者又将潮曲带给身边的亲人、朋友。笔者在艺术林乐社调查时认识一对夫妇,他们年轻时都是从事潮剧工作,丈夫最初是打扬琴兼司鼓,后来以司鼓为主,妻子是潮剧演员,他们每周五都会带孙子来艺术林乐社奏乐,并让孙子担任敲碰铃的任务,五年级的小男孩对潮州弦诗乐非常有悟性,每一小节的重音卡得非常的到位。因此,当从小就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时就会潜移默化地潮曲对其产生好感。不仅如此,潮曲清唱对于许多老一辈的人来说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在过去教育并不普及的年代,许多未接受过教育的妇女也能从学唱潮曲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典故,一些成语脱口而出,这正是潮曲对于普及大众文化知识的有效方式。
随着近些年国家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倡导,潮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方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潮剧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潮剧的历史被拍摄成纪录片,潮剧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潮曲从潮剧中走出来,成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的活动方式,而不仅仅是潮剧演员演唱。在潮剧演员的教学指导下,大众也体验到专业的潮曲清唱知识并且逐渐向专业化靠拢,票友的群集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唱曲的队伍当中。
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潮曲清唱在历史的长河中吸收、融合了传统潮剧文化,与此同时也融合潮汕地方文化,潮曲是潮乐与潮语融合得最融洽的一种艺术形式。如今在潮汕地区还有120多个专业和非专业潮剧团体,在不断发展中逐步散发出其影响力。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未被流行文化同化,反而兼收并蓄许多外来文化,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完美融合,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即使地方传统文化面临着重重考验、冲击,也能在逆境中得到新生并逐渐辐射至周边国家和地区,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老挝等。潮汕作为一个有自身特色文化的地区,人们引以为豪,这种自信来源于对祖先所留下的上千年文化的一种自豪感,尊重先辈遗留下来的宝藏并将其世代传承下去,潮曲清唱是潮汕大众生活中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有了丰厚的文化传统和广泛的民众基础就有了文化自信的根基。
当下潮曲清唱在潮汕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就像流行歌曲一样深受潮汕人民的喜爱。这些都离不开民间乐社(曲社)的潮曲清唱活动,离不开互联网上的直播活动、汕头戏曲学校的传承活动、老年大学潮曲教学以及政府对潮剧潮曲的大力支持。从原来的专业潮剧演员到业余爱好者二者分离,再到如今专业群体带动业余群体,二者共同推进潮曲清唱的发展和传播。随着疫情结束,市场的开放,旅游业的兴起,唱曲活动不再受局限与限制,而是恢复了往常的繁荣景象。在汕头市老城区的旅游景点小公园可以听到潮曲清唱,通过旅游业带动潮汕文化走出去,这是作为潮汕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从全国各地前来汕头游玩的旅客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潮汕文化,这种方式对于地方传统文化复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释
①唱段分别来自潮剧《宝莲灯》《莫愁女》。
②唱段分别来自潮剧《烟霞山遗恨》《东吴郡主》《狸猫换太子》。
③屠金梅:《岭南传统音乐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18年。
④邱楚霞(1956— ),潮州市人,潮州市潮剧团女小生。
⑤中国曲艺志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广东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广东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2008年。
⑥采访时间:2022年8月19日;采访地点:汕头市金平区红树湾小区艺术林乐社。
⑦陈秦梦(1946— ),男,潮州市潮安区人,潮剧小生。1965年毕业于汕头戏曲学校,主科小生,兼习老生、小丑,同年被分配到广东潮剧院工作。
⑧以上唱段分别来自潮剧《韩世宗梁红玉》《三篙恨》《金花女》《赵氏孤儿》《满怀悲愤恨难平》。
⑨汕头市戏剧研究室、汕头市潮州音乐研究室、中国剧协汕头支会编:《潮剧年鉴1991》,内部刊印,1992年,第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