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实证分析

2023-03-22 05:23
南方农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云南省美丽生态

张 媛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2008 年,浙江提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安吉模式”开启了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典范。2022 年4 月11 日,《云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颁布实施。《规划》提出到2035 年,云南省将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建设100 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 000 个精品示范村、1 万个美丽乡村,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与全域旅游、大健康产业等深度融合发展[1]。美丽乡村将在生态文明建设桥头堡的云南省绽放光彩,助力探索“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在农村的重要实践。

学术界关于美丽乡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吴理财、吴孔凡对比分析了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认为政府主导、规划引领、社会参与、项目推进、产业支撑、乡村经营是四种模式的共同特征[2]。杨彩虹等指出,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针对其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多管齐下采取有效的改进策略[3]。庄晋财等以广西红岩村为个案,研究了经济、社会、生态拟合而成的复合系统中,美丽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4]。沈费伟、肖泽干在搜集浙江省2008—2014 年“美丽乡村”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的5个层面、24 个代表性指标数值基础上,采用TOPSIS方法研究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效[5]。王丹玉等以南宁市石埠镇为例,概括了石埠镇产业融合的基本模式,并分析了不同模式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作用,同时指出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6]。陈英华等认为农村产业融合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即农村产业融合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反之,美丽乡村建设又促进着农村产业的融合[7]。陈秋红通过对浙江、安徽和四川三省401份农户问卷的Goprobit模型分析指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强,他们将自身定位为“第二责任主体”,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受益性非常有限[8]。付洪良等采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对政府推动力、经济拉动力及生态自觉力涉及的12个指标数值的分析指出:美丽乡村建设处于不同演变阶段时,主要动力源也会不一样,即农村环境整治阶段,政府推动力为主;农村生态休闲旅游发展阶段,经济拉动力为主;美丽乡村深化发展阶段,生态自觉力为主,而且三种动力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协同推进的[9]。路小静等通过对江西婺源2006—2015 年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的耦合关系实证分析,指出乡村旅游对美丽乡村的驱动作用滞后于美丽乡村对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10]。孔祥智、卢洋啸在5 省20 村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五种模式,即非农产业带动型、农业旅游业融合带动型、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型、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型和种植结构优化带动型[11]。王昌森等在论述青岛市2013—2017 年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指数体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持续高于美丽乡村建设水平,青岛市是典型的乡村旅游主导型耦合协调类型[12]。何成军等在借鉴耦合动力机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耦合形态可以分为自然耦合型、市场主导耦合型、政策主导耦合型、产业主导耦合型和逆向耦合型五种类型,且每种类型的具体发展路径,还会受到区域、资源、市场、产业等因素的影响[13]。

了解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策略,有助于掌握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情况,并通过对不同阶段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总结,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 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云南省美丽乡村评定工作方案》指出,依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标准评定“美丽乡村”,2019—2021 年评选出的各级美丽乡村数量列于表1。省财政、州市财政、县财政分别对本级美丽乡村给予发展支持,并按照“谁授牌、谁管理”的原则,每两年对村庄进行一次复查,如果复查不合格,会责令其限期整改,若整改依然不合格,便取消“美丽乡村”称号。

表1 云南省各级美丽乡村评选数量 单位:个

2019—2021 年,云南省获得省级美丽乡村称号的村庄达到300 个,分布在全省16 个地州市(见表2),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高原生态环境相包容、具有边疆少数民族特色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工程,已在云南省各州市顺利推进。

表2 云南省省级美丽乡村区域分布情况 单位:个

2 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阶段特征

2.1 阶段划分依据

农村是集经济、社会、生态、文化于一体的综合系统,这种综合性恰是农业高效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城乡统筹的积极探索,农村各方面的功能都日渐显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正在以“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定位,大步走在“美丽中国”建设的道路上。美丽乡村是一个涵盖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因素的概念,不仅包含乡村的“外在美”,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而且包括乡村的“内在美”,即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因此,美丽乡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具体阶段划分及特征参照文献[14](见表3),同时应该结合乡村具体情况,探索切实可行的建设路径和模式,以最大程度地彰显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价值。

表3 美丽乡村建设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2.2 案例分析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属于山地高原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立体气候特点明显,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全省的地质资源、动植物资源、能源资源都比较富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共有4 720.9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3.12%,截至2021 年末,全省共有2 300 万农民。美丽乡村在云南省的推进,既是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需要,又是生态保护持续发展的需要。借鉴美丽乡村建设的阶段划分理论,课题组选取了玉湖村、寺登村两个典型案例(见表4、表5),介绍他们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经验。

表4 美丽乡村建设不同阶段的典型代表

表5 两个美丽乡村典型案例建设现状

2.2.1 玉湖村

玉湖村坐落在美丽的玉龙雪山脚下,是一个纳西族古村落。1922 年美国《全国地理杂志》的探险家、摄影家洛克来到玉湖村,被玉湖村优美的景色吸引,在玉湖村一住就是27年,洛克旧居现今依然静静地等待着游客们的到来。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玉湖村,村内每个院落都力争将纳西特色凸显出来,火山岩堆砌的民居保留着传统古村落的建筑风貌,蜿蜒的石板路直达村里每个角落,再加上便利的环村公路、宽敞的停车场、太阳能路灯、翠绿的行道树、整齐的排污管网,村容村貌改善明显。村外,2004 年玉湖村就成立了玉湖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对零散无序的养马户进行整合,集中开发了“沿着洛克的足迹走进玉龙雪山”旅游路线,并开展骑马观光体验服务及马术表演等活动;为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国际旅拍、自然博物研学、雪山野营等旅游体验项目也陆续展开;同时,结合玉湖村民族风俗的重要节日活动也备受欢迎,如纳西族节庆、非遗竞赛、大地艺术节、雪山音乐节等[15]。

美丽的玉湖村将生态保护、土地利用、民族文化与田园风光四条规划原则贯彻于实践。2020 年,玉湖村共有农家乐5 家,民宿客栈6 家,接待游客数量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 200 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80万元,全村参与旅游的服务人员接近800 人,全年玉湖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 800元。

2.2.2 寺登村

寺登村可追溯至2 400 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是云南青铜文化发源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的食盐和毛皮、藏区的马匹和药材、滇西普洱茶、东南亚国家的香料等交易的重要驿点,是滇西北交通要衢。寺登村的白族民俗丰富多彩,有饮食、洞经古乐、白族歌舞、民俗节庆等民族文化,而且具有白族特色的服饰、建筑、传统手工技艺等彰显了当地的人文底蕴。

沙溪镇寺登村的建筑群为典型的白族特色建筑,青砖碧瓦、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院落是白族自建民居最鲜明的特点,并且全村90%的原始建筑仍然屹立不倒,在此基础上以“最小修复,最大还原”为原则对古建筑进行了修缮。与此同时,寺登村着重于村容村貌的全面改善,如道路改造、给排水管道建设、电力电信线路维护、垃圾污水的收集处理、公共厕所建设、环境绿化美化、重要节点空间整治等,一个魅力独特、特色鲜明、文化内涵高、竞争力强的美丽乡村正日渐成熟。

当地政府建设以鹤剑兰高速沙溪支线为主的外部旅游公路,打造环寺登村、环古镇、环坝区、环四围山区的分层旅游圈格局,同时建设低碳游道串联坝区8 个村8.8 km,正规划建设美丽、生态、乡土的环镇旅游公路。寺登村成为云南省首个5G 全覆盖和第一个“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建设+互联网营销融合推进的特色村寨,可以运用5G、AR、VR 技术,带领游客穿越历史,通过360°VR 全景动画能够使游客全方位了解寺登村古戏台上白族乡戏的精湛演出。

3 小结及建议

3.1 小结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统筹的必要条件。因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差异,不同乡村探索的建设路径各具特点。基于此,从政府推动力、企业参与度、村民共建共治共享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的美丽乡村建设阶段划分内容,将具体实践融入理论分析框架,指出美丽乡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同阶段具有空间上的并存性、时间上的继起性,因先天禀赋条件各异,有些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前面,有些走在后面,但推进过程中的经验是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处于起步、推进阶段的乡村,还需进一步依靠政府推一把,同时提高对企业投资的吸引力,尽快完善基础设施,拓展产业链,以便让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惠更早惠及村民;而处于推进、巩固阶段的乡村,则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凸显自身特色,提高产业链附加值,打造可以满足差异化需求的综合性美丽乡村。

3.2 建议

为更好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美丽乡村的落脚点在农村,农村的根在农业,农业生产的维系和延伸,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是农村繁荣和具有活力的前提,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有助于乡村产业的发展,经济基础有了保证,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才有底气,美丽乡村建设才可能越走越远。

2)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乡村是农民的家园,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意愿强弱、参与积极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成败。村容村貌的日常维护、乡风文明的践行、乡村治理的参与等,无不需要村民的共建共治共享意识,尊重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既是最大程度发挥政府和企业力量的必要条件,又是切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手段。

3)挖掘产业拓展潜能。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但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仅仅凭借农业的一己之力,而是需要不断加深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如乡村旅游、建筑文化研学、民族文化沉浸式体验、森林康养等,挖掘乡村的文化底蕴(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语言文化等)和资源特色(建筑风格、生态环境、特色农产品、非遗产品等),不断拓展产业链,丰富美丽乡村的闪光点。

4)满足各方共同利益。美丽乡村建设的不同阶段,不同主体将扮演各自的角色,共同助力美丽乡村升级,建设的成果也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共同利益,因此,构建一套涵盖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分享机制十分必要,以激发参与各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猜你喜欢
云南省美丽生态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生态养生”娱晚年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我们创造美丽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