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娟,莫 鸣
(1.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在追求粮食产量和经济利润的刺激下,农户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导致耕地质量急剧下降,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农用化学品施用进行有效控制事关我国的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在此背景下,生态补偿作为维持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近年来频繁出现在我国的宏观政策中。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提出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生态补贴制度,有偿激励农户减少化肥投入、施用有机肥料和使用低毒生物农药。2019 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由此可见,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农用化学品施用生态化极其重要。
生态补偿这一概念可追溯到德国1976 年实施的engriffs regelung(一项生态保护措施,也是“生态补偿”的来源)政策和美国1986年实施的湿地保护政策和食品安全保障法案。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积极实施绿色农业补贴或税收优惠等经济激励措施,如瑞士采取政府和农户签订合同的方式,根据农药、化肥限制施用的不同程度给予农户不同的补贴数额。随着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学者对农用化学品施用控制的生态补偿标准、补偿机制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余亮亮等基于农户的受偿意愿测算了湖北省京山县农户减施农药、化肥的受偿额度[1];栾若芳等基于洞庭湖流域农户调研数据,测度了农户减施50%的化肥农药时的生态补偿额度[2];欧名豪等提出了“省-市-县”3 个层级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区域协调机制[3]。总体来说,我国耕地生态补偿研究起步较晚,有关农用化学品施用生态补偿的研究较为薄弱,在未来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中,需将生态补偿与农用化学品减施量挂钩,实施差别化补偿,确保生态补偿公平、合理、有效。
本文在分析湖南省水稻种植过程中农用化学品施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农户的受偿期望,测算出适用于湖南省农用化学品施用量减少以激励农户生产行为的经济补偿标准,并提出相应的耕地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
自2015 年原农业部制定化肥、农药双减政策以来,湖南省的化肥施用量从2015 年的246.54 万t 下降至2019 年的229.01 万t,农药施用量从2015 年的12.24 万t下降至2019 年的10.55 万t。然而,2019 年湖南省化肥施用强度为281.9 kg·hm-2,农药施用强度为13 kg·hm-2,仍高于国际公认的施用安全上限(化肥225 kg·hm-2,农药11.25 kg·hm-2),农用化学品施用过量问题仍有待解决。
为深入了解湖南省农用化学品的施用现状,以湖南省邵阳市和娄底市为主要调研地点,于2022年8—9月对水稻种植户进行了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共发放问卷235 份,回收有效问卷219 份,有效率93.2%。
性别方面,受访农户中男性占比65.0%、女性占比35.0%,说明水稻耕种男性居多;年龄方面,60 岁以上年龄段占比33.9%,可见老年人耕种比例较高;文化程度方面,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73.1%,文化水平整体较低。75.7%的受访农户表示,水稻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少于50%。目前,水稻种植收益较低,大多数农户会选择外出打工等方式增加家庭收入。
1)化肥施用量。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为225 kg·hm-2,但有37.8%的受访农户表示其化肥施用量高于225 kg·hm-2,且33.8%的农户表示自家种植水稻的化肥用量较以前有所增加。2)化肥施用种类。仅有12.7%的农户主要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施用较少的原因主要为价格高、原料缺乏等。3)化肥施用方式。大多数农户主要根据自身种植经验与化肥包装(说明)来确定化肥施用次数和施用量。
1)农药施用量。44.2%的受访农户表示其每667 m2农药施用量高于800 g,且有34.9%的农户表示自家种植水稻的农药用量较以前有所增加,农药施用过量的情况较为严重。2)农药施用频率。15 d 施药1 次的农户占比14.3%,30 d 施药1 次的农户占比30.1%。农药药效的保持度通常在30 d 以上,频繁施用农药会极大地增加农药残留量,造成环境污染,且不利于人体健康。3)农药施用种类。有17.8%的农户施用高毒农药,仅有18.5%的农户主要施用生物农药,因此需加强农户对高毒农药危害的认知。4)农药施用方式。大多数农户主要根据自身种植经验和农药包装(说明)确定农药施用次数和用量。
从调研情况来看,55.4%的受访农户表示愿意减施农用化学品,26.8%的农户表示无所谓,对减施农用化学品的生态补偿政策不了解、补偿金额太低难以弥补损失、减施技术难以掌握等是农户不愿意减施农用化学品的原因。相关研究表明,农户减施意愿会受性别、年龄等客观个体特征及其对化肥、农药施用不良影响的了解程度等主观特征的影响。本文运用SPSS对农户特征和农用化学品减施意愿进行相关性分析,数据显示,农户年龄,水稻种植面积,农户对化肥、农药施用不良影响的了解程度与农户减施意愿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年龄,水稻种植面积,对化肥、农药施用不良影响的了解程度这3 项与农用化学品减施意愿的相关性分别为0.210**,0.231**,0.233**(**表示相关性在α=0.01 水平上显著),即农户年龄越大,其种植水稻的经验越丰富,认识到过量施用农药、化肥并不能提升水稻产量,其减施意愿越高;农户水稻种植面积越大,会更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农药,减施意愿越高;农户对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的不良影响了解越深刻,其减施意愿就越高。
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是目前国际上广泛流行的一种资源与环境物品非市场价值评估方法[4]。为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本文采用CVM分析农户减施农用化学品的受偿意愿。
将化肥和农药施用量以减少50%和100%的幅度组合为8种限制标准(见表1),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每667 m2设置50元、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 元和700 元7 个价值支付卡,农户通过选择价值支付卡的方式确定在某一施用限制标准下的受偿额度。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减施农用化学品的生态补偿标准。
表1 农户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的受偿额度
研究发现,化肥施用量减少50%的农户受偿额度最低,平均为4 421.75 元·hm-2;化肥、农药均不施用的农户受偿额度最高,平均为7 209.88 元·hm-2。农户受偿额度主要与减施农药化肥引起水稻产量降低、种植成本增加、农田管理难度加大及工作强度增加等密切相关。减施农药的农户受偿额度比减施化肥高,主要是由于农药对水稻产量有较大影响,稻田存在害虫、病菌和杂草时施用农药能较好地消灭病虫、杂草,降低农田管理难度。同时,农药减量导致的产量降低等不良影响程度低于化肥减量,因而其受偿额度较高。
遵循公平高效、市场化、多元化的原则,构建包括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资金来源及监管评估等内容的减施农用化学品生态补偿机制。1)补偿主客体方面。将补偿主体确认为因减施农用化学品受益的群体,如政府、非农产业部门等;补偿客体为因减施农用化学品利益受损的群体,如水稻生产过程中减施化肥、农药的农户等。2)补偿标准方面。在充分考虑农户受偿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条件,对不同的化肥、农药施用限制采取不同的补偿标准,最大限度地弥补农户损失,调动农户减施农用化学品的积极性。3)补偿方式方面。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除资金补偿、物质补偿外,积极采取科技补偿、智力补偿等形式,通过技术支持、提供就业机会等引导农户减施化肥、农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4)补偿资金来源方面。除政府资金投入外,应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建立国家、集体、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5]。同时,可积极争取国际组织机构的资助和个人捐款。5)监管评估方面。建立由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生态补偿监管评估队伍,对各地减施农用化学品生态补偿政策的执行及效益进行全方位监督、评估,以保证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农户对化肥、农药施用的环境影响的认知程度会影响农户的减施意愿,相关部门可采取微信、抖音、广播、宣传栏等方式强化农户对化肥、农药的认识及对农业生态环境现状的了解,加大科学合理施肥、施药的宣传力度,提升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农户充分意识到减施化肥、农药对减轻环境污染、增强土壤肥力、提升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益处,引导农户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逐步提高施用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环保物质的水平。
难以掌握减施技术是农户不愿意减施农用化学品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制定相关政策激励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调整现有过量施用农用化学品的种植行为。同时,各地土肥站、植保站应组建技术推广团队,采取符合农户偏好的培训方式,教授相应的减施增效技术。由于不同农户面临的农业生产环境不同,应结合相应的农田信息,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的农户展开跟踪指导,实时解决他们在应用技术时的困难,提升农户应用减施化肥、农药技术,施用环保型物料的能力,降低技术门槛。
水稻种植面积与农户减施意愿呈正相关。目前,湖南多地的农户水稻种植规模较小,外出务工等兼业现象较为普遍,造成水稻种植生产活动大多较为简单、粗放,导致不合理施肥、施药行为时有发生。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步减少,人均耕地面积增加,为农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此,应进一步推进农田适度规模经营,利用减施增效技术,提升经营主体减施化肥、农药的意愿及能力。随着农用化学品的减施,农产品质量逐步提高,相关部门应助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生态农产品的认证、销售,帮助农户增产增收,培养农户减施农用化学品的内生动力,落实减施增效技术,推进减施农用化学品生态补偿政策。
目前,湖南省农用化学品施用强度较高,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生态农用化学品施用较少。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运用SPSS对农户特征和农用化学品减施意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年龄,水稻种植面积,农户对化肥、农药施用不良影响的了解程度与减施意愿之间存在正相关性。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测算了不同减施限制情况下的生态补偿标准,能更好地体现农户的受偿意愿,增强生态补偿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更有效地引导农户减施农用化学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