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丽(公主岭市黑林子镇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服务科 吉林 长春 136118)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饲料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玉米栽培的稳产丰产不仅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且影响到粮食安全,甚至对社会的稳定都有重要影响。对玉米生产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加强技术管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玉米适应性较强,在多数土质条件下都能生长良好,以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好的砂壤地块为宜,pH 6.5~7,不选较黏重土壤及盐碱大的贫瘠地块。如果是荒地,播种前要先进行20~30 cm的翻耕,再进行耙平耢细,疏松土壤,同时根据地力施入有机肥。近年来东北地区多采用免耕播种技术,对于一些熟地可不进行整地,清理干净田间秸秆后,便可以在春季直接播种,有利于保墒,避免因春旱不好抓苗的情况发生,实践表明免耕技术有利于产量稳定[1]。
优良的品种是玉米高产的首要条件,在品种选择时,要首选经当地种子管理部门审定的品种,以在当地试种3年以上的优良品种为宜。品种特性要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以适种为原则,同时具有良好的抗病性,耐密高产,抗倒伏。优良的品种具有一定抗倒伏能力,在遇到多雨大风天气时也能发挥良好的稳产性能和增产潜力,达到稳产丰产的目标。适合吉林省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有很多,主导品种有近50种,如“吉单”“先玉”“吉农玉”“金园”“郑单”“禾育”等多个系列,要结合品种特性选择适合的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品种确定后,便可到正规的种子经销单位购买优质种子。外包装要有完整、内容明确的标签,种子饱满有光泽,大小一致,无霉变,无虫伤,无病害。国家规定标准种子的大小、粒形、色泽差距较小,纯度不低于96%,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含量在13%以下才能达到二级种子标准,用手抓搓,声音清脆的相对较干,低沉的一般含水较多,不宜选购[2]。
将种子置于强光下曝晒2~3 d,不但能激发种子活性,促进发芽,阳光中的紫外线还能杀灭种子表面附着的细菌,起到防病的作用。晒种宜选择晴天10:00~16:00进行,将种子平铺于干燥通风处,太阳西落时将种子收起,在晒种过程中,要经常翻动种子,使种子受光均匀,注意不要在水泥场地或铁器表面晒种,避免因高温导致种子灼伤。
冷水浸种催芽,即将种子放置在清水中浸泡,水量以没过种子为宜,12~24 h后捞出晾干表皮水分便可以播种。也可采用温水浸种催芽,将种子用45~50℃的温水浸泡6~10 h,再捞出晾干表皮水分,即可播种。温水浸泡能将种子表面附着的黑粉病菌、炭疽病菌等病菌杀死,降低病害发生。
常用药剂有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辛硫磷乳油等,一种是药剂均匀拌种,将粉锈宁取种子量的0.2%与种子均匀混合,或采用50%辛硫磷乳油以药、水、种按1∶100∶1000的比例拌种,拌种后将种子装入密封袋中进行闷种,闷半天即可播种,种子表面附着药剂利于病害防治。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种子包衣,用包衣剂成品按药、种比1∶40的比例与种子混合,使种子表面形成药剂膜,然后将种子置于通风处晾干,即可播种。经过包衣处理的种子,买回后可直接播种。
吉林省适宜玉米播种的时间在春季4月20日~5月10日,随着气温升高,5~10 cm土层温度稳定在10℃以上,满足种子发芽的条件。吉林西部偏盐碱的地区播种时间要相对晚一些,待土壤温度升高至13℃以上时再播,温度高利于发芽出苗。当土层温度在15℃以上时,基本播后1~2周便可出苗,地温达20℃以上时播后7 d便可出苗。
随着农机的普及,多数地区都采用机械免耕播种,效率高,质量好,在株行距、深浅度控制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可精准控种,每穴1粒,以节省用种量,避免浪费,在保证种子质量的情况下,基本播下便可出苗。播种时要根据土壤的墒情、土壤的疏松度确定播种深度,播深一般在5~6 cm,墒情好、黏重地块要适当浅播,土壤干燥疏松的地块要深播,深度不要超过10 cm,用种量亩(约667 m2,下同)播7.5 kg左右,可结合计划密度、品种特性及发芽率、千粒重等指标适当增减。根据生产目标,提前调试好播种机,确定好株行距、播深、镇压力度、种肥配比等,择机适时播种[3]。
机械免耕播种质量要优于过去的人工播种,但受地形、机械运行、天气、种子质量等因素影响,会出现缺苗断苗的情况,因此,出苗后要及时观察缺苗断苗的情况,可在圃地提前进行同期播种育苗,发现大田缺苗断苗后,在阴天或雨后及时进行移栽,适时补苗。苗全是玉米稳产高产的前提。栽后及时浇透水,确保成活。
玉米植株高大,叶展较宽,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管理好水分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需求不同,根据生长阶段科学进行水分管理。出苗期和苗期相对需水较少,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为宜;拔节期至开花抽穗期玉米对水分需求达到顶峰,土壤含水量要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这一时期玉米总耗水量约占玉米整个生长期耗水量的50%;灌浆成熟期需水相对减少,土壤含水量要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左右。玉米生长期间灌水排水要结合生长情况及土壤墒情进行调控,遇旱则灌,遇涝则排,雨季时低洼地块易积水,要及时排出,避免沤根。
玉米施肥要合理,要结合天气、地力、植株长势及生长阶段进行针对性施用,科学合理施肥能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实现稳产增产,施用时肥料与植株根部保持在5~10 cm,避免烧苗,施用尿素、复合肥后要进行覆土,利于吸收。
5.3.1 基肥以畜禽粪便及青棵沤制腐熟而成,富含微生物,能有效改善土壤,整地时一次性施入播种沟中,也可以均匀撒在10~15 cm的土壤中,亩用1~2 t,同时施用磷钾肥、尿素各25~50 kg,以补充土壤中的氮磷钾元素,满足玉米生长需要。
5.3.2 齐苗肥播种后14 d左右,玉米出苗受多种因素影响,幼苗生长有快有慢,易出现大小不一的情况,可以在玉米出苗时追施1次氮肥,促进苗齐苗壮,以尿素为主,亩用50~70 kg。
5.3.3 拔节肥在玉米7~9叶拔节时轻施肥,亩施尿素8~10 kg,能有效促进根系发育,防止空秆,增强抗倒性,促进植株健壮。
5.3.4 攻穗肥玉米11~12叶时亩施尿素15~20 kg,促进果穗发育,提高籽粒数,穗肥以重施为原则,养分供应充足能减少果穗秃顶、秕粒多等情况,提高产量和品质,手能摸到雄穗时便可施用,株弱早施,苗旺晚施。
5.3.5 粒肥果穗吐丝时亩施尿素2~3 kg,要结合长势而定,地力弱,前期施肥不足,果重节下部有黄叶,出现脱肥情况时可以补施粒肥,长势旺可以不施。施肥不要过多,避免植株贪青徒长[4]。
中耕除草可同时进行,中耕可进行2~3次,第一次在定苗前幼苗4~5叶时小犁深耕,不培土;第二次在幼苗30 cm左右高时进行,适当深耕,少量培土;第三次在拔节前进行,耕深约10 cm,起大垄,高培土。中耕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能,升高地温,抑制杂草生长,杀灭地下害虫。除草要尽早,在杂草幼小时除去,尽量除尽,生产中多采用喷施封闭药剂除草,根据杂草不同类型选用针对性药剂,用药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药害,对于一些较大杂草可人工铲除。
这是一种由蠕孢菌引起的主要对玉米叶片及叶鞘产生危害的病害,对果穗和苞叶都会产生危害,有大、小斑病两种,玉米产区均会发生。病害产生时严重影响玉米植株发育,导致品质和产量下降,是玉米生长过程中要重点防治的病害之一。
防治技术:选用抗病玉米杂交品种;玉米收获后要及时翻耕,清理病株残叶,降低菌源越冬数,合理轮作,避免连植;抽雄后可采用药剂喷施,每隔7 d喷施1次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也可以喷施70%品润水分散粒剂,连喷2~3次。
此病害主要对玉米叶鞘、籽粒产生危害,病斑纹如云状,发病严重时整株茎秆松软,遇风易倒,产量和品质降低。
防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保持田间光照和通风;科学水肥,控制田间湿度,氮肥用量要合理,不宜过多;病期可采用井冈霉素或农抗120兑水制成药液喷洒。
此害虫主要以叶片和茎秆中的汁液为食,大量发生时会导致玉米植株汁液丧失,叶枯秆黄,植株发育受限。此害虫也是叶枯病等多种病菌的传播者,危害巨大。
防治技术:合理水肥,选用抗虫害品种,破坏此害虫的繁殖环境;加强对寄生蜂、瓢虫、蜘蛛、线虫等灰飞虱天敌的保护和利用,通过生物防治手段控制灰飞虱发生率;若虫盛发时喷洒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0%扑虱灵乳油2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进行防治。
玉米螟也叫钻心虫,是玉米主要虫害之一,在整个生长期对植株心叶、叶片、茎秆、幼穗产生危害,导致玉米植株发育不良,产量品质下降。
防治技术:成虫时可设置黑光灯、性诱剂诱杀;采用赤眼蜂灭卵、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药剂进行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对玉米心叶内喷雾,或亩用1.5%辛硫磷颗粒剂1.5~2 kg,撒施于玉米心叶内进行灭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