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环境检测报告审核及改进措施

2023-03-22 21:21:36葛良赋魏双利金志鹏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报告实验室标准

*葛良赋 魏双利 金志鹏

(1.浙江浙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 318000 2.浙江宏超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浙江 318000)

生态环境检测工作是依据相关检测标准对环境污染因子进行分析,最终出具检测报告的过程。环境检测报告是环境检测机构向客户提供检测服务或评价的最终产品,检测报告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环境检测机构的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1]。因此,加强对检测报告的审核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日常环境检测报告审核的经验出发,结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双随机检查通报的结果,总结分析近年来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检测报告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从报告内容不全面、检测数据不合理性、检测依据使用不当、资质认定标识使用不合理、实验室环境条件不符合五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1.环境检测报告常见问题分析

(1)报告内容不全面

环境检测报告的内容应满足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能力评价和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同时还要满足环境检测领域补充要求的规定,具体而言要包含:标题、标注资质认定标志,加盖检验检测专用章、检测方法的标示、检验检测样品的描述、状态和标示等[2]。环境检测报告原始记录应包含检验检测过全过程,从检测项目采样计划的安排、样品的采集、固定剂的添加、现场照片的拍摄、样品的保存及运输、实验室样品的前处理、样品检测以及结果的计算等全过程都应留痕和可追溯。环境检测报告的审核人员要充分熟悉样品检测的全过程,熟悉环境检测项目的注意事项及审核要点。

但在日常环境检测报告审核过程中,经常能遇到检测报告数据结果与检测方法和依据不吻合的情况。如,地表水检测规范中对小于检出限的描述表述为ND,或使用方法检出限后加L表示,但在检测报告中并没有对ND或L进行相关说明。

生态环境检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提到开展环境检测现场测试或者采样时,应根据检测任务的要求制定采样计划或检测方案。但在实际审核时发现检测报告中很多缺少采样计划或检测方案、缺少检测项目的方法依据、缺少采样频次以及相关质量保证措施等内容。

涉及到环境检测项目分包时,分包项目需事先征得客户同意并对分包单位进行质量监督。出具环境检测报告时,应将分包项目进行明显的区分,这些分包事项一些单位往往做的不够规范。

(2)检测数据不合理

生态环境检测报告是面向客户的最终产品,其中检测数据是检测报告的核心组成部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着下一步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检测报告审核人员对检测报告审核时,一定要注意相关检测数据的科学合理性以及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各种化学平衡、误差计算、评价标准及质量分析手段,保证生态环境检测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和逻辑合理性。如进行地下水的调查分析中,在地下水未受到污染的情况下,地下水中八大离子是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偏差一般小于5%,当偏差大于5%时,若不是地下水明显受到污染,则可怀疑检测结果失真甚至数据造假。根据这一检验方法的逻辑关系,可以根据地下水相关离子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而判断检测数据的合理性。

同时,在进行污染源废气的数据审核过程中,出现污染因子的检测结果进出口数据倒挂的现象[3],这种情况一般是废气处理设施运转故障或现场采样检测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的不合理的结果,此时的检测数据就是无效的检测数据,对污染因子的监控没有任何意义,环境检测报告的审核人员应及时调查检测数据异常的原因,安排重新检测出具检测数据。

在检测报告的审核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一些数据波动较大或跳跃性较大的数据,主要是将检测报告中的数据与过去同期相关的检测数据通过实验室质量控制图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检测数据发生较大偏差的情况。在检测对象的环境状况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其生产工艺过程或者工况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这种异常波动的检测数据的出现通常说明检测过程出现了偏离的情况,报告审核人员需要仔细核对:现场采样过程、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前处理、上机仪器分析和数据处理等环节,找出检测数据的异常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防止异常数据的再次发生。

(3)检测依据使用不当

环境检测涉及十几个检测类别,每个类别的同一检测项目又涉及到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在水和废水的检测中可以使用的检测方法有,国家环境部标准,国家地质矿业标准、生态环境行业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在同一检测标准类型的相同项目上也有不同的检测方法。环境检测报告使用检测依据的不同会导致项目的检出限不一致,如果最低检出限超过污染物排放限值,那么本次检测项目数据结果对污染因子的监控将毫无意义。

有时,环境检测报告的审核过程中会出现检测依据与客户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尽管同一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基本相同,但在适用场景上可能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在环境检测的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里都有推荐的分析方法标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按照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时约定的检测标准进行采样和检测,避免出现检测依据偏差的情况。

环境检测技术水平突飞猛进,环境检测标准的质量保证措施也在持续完善,许多20世纪90年代的环境检测标准不断被替换或更新,环境检测报告审核人员需要及时跟进检测标准更新的步伐,防止检测报告中出具了已经失效的检测标准。

(4)资质认定标识使用不合理

环境检测机构应当对资质认定标识进行规范管理。在检验检测机构通过的资质认定许可能力范围内,对客户出具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时,一般都要标注资质认定标识,同时,建立并保存资质认定标识的使用记录。

在环境检测报告审核中,资质认定标识使用不正确属于较为严重的不符合项,甚至是严重失信行为。此类行为主要表现在,环境检测机构出具了不在市场监督管理局认证范围内的检测项目即检验检测项目超出了资质认定范围而出具报告,超出资质能力范围出具报告具有很大的数据质量风险和法律风险。

(5)实验室环境条件不规范

环境检测过程中,适宜的实验环境条件是进行环境检测的基础。同时,实验环境条件也是检测数据可靠性的前提。因此,在环境检测报告审核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同检测项目所需配备的环境条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环境检测。

环境检测报告审核人员要充分熟悉所有环境检测相关检测项目,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项目审核,特别是对环境设施要求高的项目,其直接影响检测项目结果可靠性。例如,在进行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时,要求嗅辨室周围环境没有恶臭气味,并且要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有效隔离;同时,还要安装有通风和空气净化装置,温度还要保持在17~25℃范围内,因为实验室环境温度在17~25℃时人的嗅觉是最灵敏的,此时得到的结果最为可靠。若检测时实验室温度不能满足要求,检测数据将无效。另外,在进行五日生化需氧量检测和样品培养期间时,需要分别控制环境温度保持20±2℃和生化培养箱温度在20±1℃[4]范围内,只有这样出具的检测报告数据准确性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2.环境检测报告的改进措施

(1)制定检测规范,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生态环境检测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整个检测流程涉及到多个部门的紧密配合,检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对检测结果的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环境检测报告审核分析过程中,为实现各项检测活动高效、有序的开展,需要做好每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和记录。针对检测项目的每一个工作流程都应制定详细的检测规范。从检测方案的编制、现场点位的布设、样品的采集、固定剂的添加、现场照片的拍摄、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样品的前处理、样品检测及结果的计算等全过程[5]都应进行规范化管理,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以减少因采样检测人员操作不规范而引起的检测结果的偏差。如,在进行环境检测采样时,首先要明确需要检测的项目指标,然后根据检测指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样品保存的材质。其次,要根据样品特性的不同添加合适的固定剂防止运输过程中样品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性质的变化,尽可能缩短样品运输的时间。最后,实验室检测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做好实验室内的质控措施,保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2)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工业化的飞速发展给环境问题带来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对环境检测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检测机构的技术人员是检验检测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对检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大影响。在目前的环境检测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因检测人员知识水平不高,导致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出现较大偏差,精密仪器设备因人为原因出现损坏等问题。因此,要积极组织人员外部培训,培养检测人员的个人责任心,提升综合素质。首先,要积极组织人员进行外部培训,加强对外学习交流。定期聘请环境检测领域专家讲解最新检测技术和实验室质量控制要点,提升检测人员的知识水平。其次,对环境检测人员上岗项目进行逐项考核,考核合格才能上岗。积极参加省级以上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与考核。最后,注重培养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其在环境检测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刻苦钻研,充分发挥自身价值[6]。

(3)完善质量监督体系

环境检测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相互密切配合,哪一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环境检测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完善质量体系中质量监督的要求,编制质量监督计划,质量监督计划需要涵盖检测业务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对新员工新方法等薄弱环节的监督。其次,要严格按照质量监督计划落实质量监督工作,以此来确保质量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最后,要及时总结质量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不符合状况再次出现。

(4)做好实验室量值溯源工作

环境检测中的量值溯源工作主要是指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量值溯源。在环境检测工作中首先要确保仪器设备的可靠性,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及时做好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和期间核查。以此来确保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其次,进行样品检测时,对于有标准物质的项目都需要同步检测标准样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当标准样品的检测结果与标准物质证书允许值不匹配时,应及时找出原因重新检测样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检测报告的质量直接反映着环境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因此,环境检测机构在注重审核检测报告的同时要加强实验室能力水平的建设,只有实验室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升,才能保证检测报告的质量。本文通过制定检测规范,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做好实验室量值溯源工作等方面,分析环境检测报告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为环境检测报告审核提供了新视角。

猜你喜欢
报告实验室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忠诚的标准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48
美还是丑?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报告
南风窗(2016年26期)2016-12-24 21:48:09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专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3-01 04: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