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楚雄
(许昌学院 河南许昌 461000)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旅游质量和形式的提高,旅游业逐渐向纵深发展,成为许多地区的重要产业甚至支柱产业。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规模位居世界第三。河南省地处中原,历史文化名城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早在2009年,河南省就确立了“旅游强省”的发展战略,旅游业是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河南省有着“华夏文明发源地”的称号,中华文明在此产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量大、种类多。非物质文化资源体现了华夏文明的经典内涵,展现了中国人的思想特点、心理活动、内心情感等各个方面的特点,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既是对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传承,又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验;既能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放松心身,又能激发游客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使思想得到洗涤。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繁多且形式多样,覆盖地域广阔,包括传统技艺、民间美术、传统医药、民俗、传统体育、传统舞蹈、传统曲艺、戏剧、民间文学等十个方面,可供开发的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近年来,河南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开发。
河南省的民俗活动和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历史悠久,体现了中原文化的鲜明特点和生活习俗。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新郑黄帝故里祭祖大典。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深远。全球华人都是华夏炎黄子孙,每年春季,来自全球各地的华人,齐聚郑州新郑的黄帝故里,祭拜黄帝,缅怀祖先。自春秋战国以来,就有黄帝祭拜的盛会,到唐朝时升格为国家性祭祀典礼。河南省也每年举办黄帝祭祖活动,影响深远。
民俗文化演出是旅游和文化结合的表演形式,是旅游的一种新形式。它以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实景相结合,以文化表演的形式展现当地特有的文化活动。通过吸引游客观看,在提升旅游景区知名度、聚集人气的同时,也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很好的保护、开发和推介作用。此类型的代表是《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和《大宋·东京梦华》。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享有盛誉的景区户外演出,演出地点位于郑州登封市的嵩山,演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因少林寺坐落于嵩山,故命名《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该项目总投资额巨大,仅演出项目投资就达到一亿元人民币。参演人员达600余人,演出面积延绵七公里。演出地点位于少林寺所在的嵩山,表演内容以禅宗文化和武术文化为主,结合禅宗佛教音乐,将文化、自然和民俗有机结合,是一种让游客耳目一新的艺术表演形式。
《大宋·东京梦华》是河南省的另一个民俗文化表演的知名品牌,演出地点位于开封市的清明上河园。首次投资1.35亿元人民币,演出时长70分钟,参演人员达到700余人之多。因开封历史上曾是北宋的都城,该表演完美再现了北宋王朝国力强盛、经济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的历史盛世,成功地将《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的盛况通过舞台重新展现。画面优美、气势恢宏,游客观看之后为之振奋,由衷地为中华民族辉煌的文化备感自豪。
2.3.1 品牌意识不强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介主要以个体为主,多是单打独斗的形式,整体意识不强,没有形成统一的对外推介主体,导致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杂乱、竞争力不强、影响力较弱。这和河南省作为文化大省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极为不符。我们应加强品牌建设,着力打造和宣传层次高、影响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3.2 开发体制不健全
目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体制尚不健全,体系也尚不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多个部门,但各个部门因为职责与责任划分不明确,在具体的管理和运作中存在相互推诿甚至扯皮现象。同时,也存在着多头管理、重复管理的现象。
产业体系不健全,管理存在僵化的问题。本应由市场来决定的事务,却由多个部门重复管理。开发管理形式较僵化,缺乏活力。开发没有面向市场,推介和营销的体制落后,员工的积极性受挫。
2.3.3 内涵建设滞后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但在开发和发展的过程中,多是粗暴式,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各自为政,集约型内涵式发展不足,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负面品牌效应。
以开封市的汴绣为例。开封曾作为北宋的都城,古称汴京,开封的汴绣曾闻名于世。但近年来,汴绣的发展却令人担忧。首先是品牌维护,因为汴绣是我国刺绣的一个种类,无法在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汴绣”商标,因此在开封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出售汴绣的商铺。由于汴绣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和品牌要求,导致现在汴绣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商铺存在以次充好、做工粗糙的现象,这严重损害了汴绣的形象,影响了汴绣的可持续发展。
周口市淮阳县的泥泥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美术作品。同样由于缺乏统一的创作和生产标准,导致淮阳出产的泥泥狗工艺和质量良莠不齐。销售泥泥狗的商铺比比皆是,商家也打起了价格战,使这一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内涵,知名度不高。相关部门应统一规划,制定行业标准,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3.1.1 独创性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某一地区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或地域文化,具有唯一性与不可替代性。其表现形式或为具体的物质形式,或是民俗、艺术、体育、文学等形式,表现形式独一无二,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开发中必须应该坚持独创性原则。
在设计、包装、宣传等方面,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都要坚持独立性原则,要突出与其他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体现当地的特色和文化。给游客带来一种全新的、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许昌禹州的钧瓷,虽然也是陶瓷的一个种类,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特点,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陶瓷的独特之处。再如南阳的烙画,是在竹子、丝绸绢子、宣纸等多种物品上创作,将传统的中国画技艺与烙画的手法相结合,手法创新,独具匠心。我们在开发时应根据其独特的性质研究专门的开发方法。
3.1.2 游客参与性原则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已不满足于在旅游活动中被动地参观游览,而是更希望主动参与到整个过程当中。我们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时,如果能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或特点,比仅仅让游客简单地观赏成品将产生更大的旅游效果和影响。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经历与游客的满意度呈正比,是开发推介的一个重要闪光点。
以许昌的钧瓷为例。钧瓷是我国陶瓷艺术的完美体现和艺术结晶,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古就有钧瓷物价值万金之说。它独特的窑变艺术,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特点而被世人视为珍宝。钧瓷的发源地位于许昌市西部山区的神垕镇。神垕古镇作为“活着的古镇”,形象地向八方游客展示钧瓷的艺术魅力和精美作品。在神垕古镇旅游的同时,可以增加钧瓷实地制作或陶瓷制作环节,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指导游客全程参与彩瓷制作,从练泥、拉坯、印坯、利坯、刻花等过程,让游客全程体验。
针对儿童游客,开展陶瓷制作的亲子体验活动,既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升孩子的形象思维和艺术品位,体会到传统的中国文化;又能增进和父母、家人的感情,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旅游形式。
3.1.3 增加投入、完善市场运作原则
目前,鉴于部分非遗传承人数量锐减,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的危险,相关部门首先应做好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从政策制定和经费保障上保护和帮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指导、帮助其日常维护、对外推广和市场营销;其次,要让该旅游资源的开发面向市场,通过市场运作促进开放,以此为旅游活动注入活力,招募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优化资源配置,从保护、维护和开发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再次,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宣传。通过网络、报刊、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社会知名度,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关心、人人帮扶的社会氛围。吸引更多游客参观,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城市的软文化实力,进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3.2.1 保护第一、统筹规划、整体发展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首要的任务是保护好。只有在保护好的前提下才能开发利用其作为旅游资源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要坚决制止和查处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其的损害或破坏活动。对于面临失传或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要加大资金投入和保护力度,不得用于商业开发。
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做好顶层设计与理论认证,统筹规划保护、开发的整体方案和具体措施。因地制宜,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可制定符合河南省实际情况的地方性法规,从法律层面上保护好这些遗产。同时,认真参考国外的相关做法,学习借鉴国内其他地方在非遗保护和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通盘筹划,一物一案、有针对性地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使该项工作科学、有序、全面地进行。
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性法规,谋划建立制度保护和政策保障融为一体的保护体系,政府投入须与个人经济投入相结合,遗产保护须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切实监督企业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坚守原则,不触碰红线,不得以损害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价。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非遗传承人的日常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健全非遗传承人的生活保障制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3.2.2 树立特色、创造精品
独具特色、高质量的精品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推进建设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研究机构,旅游示范区、民俗街、民俗村、特色公园等的建设,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批独具特色、质量上乘的旅游体验区,树立典型,提升游客的体验度和满意度。以许昌市的神垕古镇开发为例。依托神垕古镇的传统特色,开发古镇传统游线路;结合中共禹郏县委旧址,开发红色旅游线路;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故里的优势,重点打造钧瓷特色精品游线路。让游客零距离体验钧瓷历史、设计、制作、开发的全过程,在游玩中感受钧瓷的魅力,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河南省各地在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应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设计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点,生产一批特色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当地特色餐饮小吃,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文化旅游区。
具体来说,政府制定规划和发展方案,同时加强资金投入,规范管理和监督,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统一行业入门门槛,对不符合行业标准的低质量产品坚决予以取缔,不能让有损旅游环境的行为发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经济价值。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数量繁多。作为旅游大省的河南,应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从而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