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如何贯彻“以劳孕美,以美育劳,劳美共育”的育人策略

2023-03-22 18:49邱鹏美
学周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寄宿制共育美育

邱鹏美

(甘肃省民勤实验中学,甘肃民勤 733399)

美育和劳育之间存在共生共融、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寄宿制学校教育改革中渗透“以劳孕美,以美育劳,劳美共育”的思想,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劳动情趣。为此,相关教育主体应当明晰在寄宿制学校中贯彻“以劳孕美,以美育劳,劳美共育”模式的育人价值,根据学校特点和实际学情,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活动和趣味制作等方面入手,构建劳育美育一体化育人体系,从而为学生营造自由学习、健康成长的空间,实现劳美共育的理想。

一、寄宿制学校贯彻“以劳孕美,以美育劳,劳美共育”的育人价值

寄宿制学校贯彻“以劳孕美,以美育劳,劳美共育”模式,就是以劳动教育为基础,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和美术教学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劳动的快乐,获得优质的审美享受,从而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新时代接班人。寄宿制学校贯彻“以劳孕美,以美育劳,劳美共育”模式主要有以下育人价值。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劳动习惯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相关教育主体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增强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和意志品格。寄宿制学校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在校内进行,这为学生劳动素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在寄宿制学校贯彻“以劳孕美,以美育劳,劳美共育”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生活劳动习惯很有帮助,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宿舍的环境劳动建设,引导学生勤于劳动,从而使学生养成生活劳动习惯,产生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

(二)有助于引导学生用审美眼光看待劳动

从古至今,劳动都是创造美的源泉,在寄宿制学校贯彻“以劳孕美,以美育劳,劳美共育”的教育模式,能够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劳动,使学生在美的欣赏和创造中,感受劳动精神和劳动者的风采,从而塑造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劳动态度。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鉴赏劳动主题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体会生活劳动中的美学元素,同时启发学生把劳动经验融入美术创作之中,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劳动情怀,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三)有助于在劳美共育中提升学生技能技巧

“以劳孕美,以美育劳,劳美共育”模式强调寓教于乐、教法创新和迁移联想,在寄宿制学校贯彻该模式,有助于在劳美共育中提升学生的技能技巧。学校可以基于劳美共育目标,开展美术手工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将生活资源运用到美术创意中,使学生大胆创新、学会劳动,从而掌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技巧,真正实现“以美促劳、以劳孕美”的育人目标。

二、寄宿制学校贯彻“以劳孕美,以美育劳,劳美共育”的育人策略

(一)依托校园劳动教育载体,实现以劳孕美

寄宿制学校贯彻“以劳孕美,以美育劳,劳美共育”模式,必须将美育和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从中感知劳动之美。寄宿制学校和教师应该依托校园劳动教育载体,策划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活动,兼顾学生劳动技能和审美意识的养成,从而实现以劳孕美的目标。

1.开展班务劳动实践,引导学生感知和谐环境之美

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寄宿制学校可以利用班务劳动教育载体,加强开展班务劳动实践。学校可以每周开展1 到2 次的班级清洁和整理活动,由各班教师组织学生对教室等区域进行打扫。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共同参与劳动,适时向学生传授劳动技能,以增长学生的劳动技能,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享受班级环境之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美化班级环境的班务劳动实践,如每周或每半个月变换一次班级黑板报主题,发动学生根据主题合作收集素材,然后动手设计、绘制板报,这样既可以提升班级的人文气息,也能调动学生参与班务实践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建设美化班级的图书角、文化墙、科学角等,比如带着学生整理班级书架,把各种图书、报刊、画报分门别类加以摆放,并做好标签;或者让学生共同绘制文化墙海报,张贴学生的优秀作文和绘画作品等;或者带着学生制作展览架,用于展示学生的科技模型、手工艺品等,从而充实学生的班务劳动实践,增强学生的劳动实践技能,使学生充分感知班级卫生和文化环境的和谐之美[1]。

2.开展宿舍劳动实践,引导学生感知居室整洁之美

宿舍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放松和休息的主要空间,也是学生的第二个家,为此,在实施以劳孕美的过程中,学校应该以宿舍为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劳动实践活动。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劳动技能竞赛评比活动,如以宿舍为单位,每周举办最美宿舍卫生评选活动,评选指标包括宿舍地面卫生、床务整理、个人物品收纳摆放等,并设置相应的加分和扣分标准,实行流动红旗机制,每周综合评分最高的宿舍获得流动红旗,以点燃学生参加宿舍劳动实践的热情。对于生活劳动技能表现不过关的宿舍和学生,生活教师应该秉持责任心和耐心加强指导,带领学生学习叠“豆腐块”被子、洒扫宿舍、收纳物品等劳动技能,从而促使学生动手动脑,感知居室整洁之美。

3.开展学农劳动实践,引导学生感知耕耘收获之美

目前多数寄宿制学校都开设了学农劳动实践基地,因此在实施以劳孕美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基地优势,开展学农劳动实践活动。如学校可以在学农劳动实践基地中,为每班学生分配责任地,由学农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在责任地上种植瓜果、蔬菜、树苗等作物,并向学生传授整土、翻耕、播种、施肥、浇水等耕种技能;在后续的学农劳动实践中,指导老师再带领学生学习除病虫害、修剪果树枝、管护果蔬、给农作物除草等技巧,之后在果蔬成熟时组织学生采摘,并分享给其他班级的教师和学生品尝,从而引导学生感知耕耘收获之美,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粮食的优秀品质[2]。

(二)开发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实现以美育劳

寄宿制学校在贯彻“以劳孕美,以美育劳,劳美共育”模式时,应该从美育入手,坚持以美启智、以美润心、以美导劳的原则,开发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劳育,通过劳美融合的教学实践以及多姿多彩的创意美术、手工制作活动,引领学生在美术探索中感悟劳动的精神,增强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从而实现以美育劳的目标。

1.开展劳美融合的教学实践

美术课堂教学是渗透劳动教育的主要平台,在实施以美育劳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美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强引入劳动教育内容。如在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遴选劳动题材的绘画作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画作中的劳动景象,以及劳动者的外貌、穿着、动作、神态等,鼓励学生围绕劳动情景和劳动者展开交流讨论,感受作品对劳动者健康、勤劳、质朴之美的刻画,使学生深切体悟劳动的精神和态度,从而以美润心,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再如,在美术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劳动主题的资料素材,如生活中记录劳动事物的照片或短视频等,引导学生对劳动主题的资料素材进行观察和思考,以劳动者、劳动景象为对象进行绘画创作,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画笔、画技和想象力,描摹出热烈的劳动景象以及劳动者的辛勤汗水,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也能使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光荣和伟大,从而达到以美启智、以美导劳的效果和作用[3]。

2.开展美术手工制作活动

寄宿制学校实施以美育劳,还可以开展特色化的美术手工制作活动。如美术教师可以策划实施沙画创作、剪纸、泥塑、废旧物品改造、扎染、植物标本制作等形式的美术手工制作活动。以其中的植物标本制作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的植物园,收集各种植物的叶片、植株、果实,以及花期即将结束的花朵,并在收集过程中向学生讲解植物叶、茎、花、果实等结构名称,注意提醒学生文明收集和采摘。植物标本材料收集完毕后,教师指导学生使用钳子、剪刀、胶水、押花器等一些工具,自主创意制作植物标本,有的学生将美丽的花朵制成干花标本,还有的学生用不同的植物叶片和茎,拼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美好理解。再如,在废旧物品创意改造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留心收集班级和宿舍垃圾中的可用材料,包括废旧饮料瓶、废旧包装盒、用完的练习本等,然后在互联网平台查阅废旧物品的改造范例,指导学生使用画材、美工工具等对收集的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加工和美化,经过学生动手改造和创意美化,废旧纸盒能够变成漂亮又实用的收纳盒,废旧饮料瓶能够变成美观的花瓶、笔筒、工艺品……这样通过美术手工制作活动的开展,学生就能够因劳动而发现美,提高实践动手才能,心中滋长出爱和希望,从而大幅度提高寄宿制学校以美育劳的实施效果[4]。

(三)实施劳育美育教学迁移,实现劳美共育

寄宿制学校在贯彻“以劳孕美,以美育劳,劳美共育”模式时,应注重寓教于乐、教法创新和迁移联想。以往劳育和美育之所以结合不够紧密,根本原因是二者的迁移共融不够灵活。为此,学校和教师应该结合教育均衡发展的特点,全力实施劳育、美育的教学迁移,引导学生在劳动中释放美术实践的热情,将劳动的喜悦迁移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追求,增强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内在动力,从而实现劳美共育的目标。

1.在劳动实践中迁移运用美术知识

劳育和美育之间存在共通性,寄宿制学校和教师在实施劳美共育时,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迁移运用美术知识的技能。例如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绘画和美工技巧后,教师就可以开展校园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在宿舍楼、教学楼的恰当位置,设计绘制创意墙绘;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综合运用美工技能和废旧材料,动手制作文明标示牌、名人名言条幅、沙画挂框、工艺小摆件等,然后放置、悬挂在校园的角落,通过学生的实践劳动将校园环境变得灵动而富有生机,同时增强学生对美术绘画、美工技巧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增强寄宿制学校的劳美共育实践成效。

2.在美术创作中迁移运用劳动经验

美术作品的创作理念和灵感,大多源于劳动,寄宿制学校要想提升劳美共育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创作中迁移运用劳动经验是十分有必要的。如学生在学农劳动实践中习得了一定的耕种技能,体验到劳动和收成的喜悦,那么教师就可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用绘画的方式,把农作物栽种、管护、采摘的过程表现出来,教师指导学生一定的绘画技巧,使学生把农作物萌芽、成长、结果的过程刻画得细腻、生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顾学农劳动中所收获的蔬果的外观、颜色和形状,给学生提供彩泥材料,引导学生用彩泥和巧手,将劳动丰收的果实创造出来,使学生将学农实践的收获和成就感迁移延伸至美术课堂,从而同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劳动热情,助推寄宿制学校落实劳美共育的目标[5]。

三、结语

在寄宿制学校贯彻“以劳孕美,以美育劳,劳美共育”的育人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劳动习惯,也能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劳动,还能在劳美共育中提升学生的技能技巧。在贯彻过程中,寄宿制学校和教师应该依托校园劳动教育载体,积极开展班务劳动实践、宿舍劳动实践、学农劳动实践三条路径,实现以劳孕美目标,开发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借助劳美教学融合、美术手工制作两项举措,实现以劳育美目标,同时实施劳育美育教学迁移,在劳动实践和美术创作中迁移运用美术知识和劳动经验,实现劳美共育目标,从而实现“以劳孕美,以美育劳,劳美共育”育人模式在寄宿制学校中的高效贯彻。

猜你喜欢
寄宿制共育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美育教师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