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2023-03-22 18:49赵玉花
学周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文本传统语文

赵玉花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镇中心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烙在学生心中,实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因此,语文教师要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通过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拓宽语文教学渠道,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一、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以前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总是考试考什么,就讲什么,把提高语文成绩看作是唯一的教学任务,因此会重复地讲述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而很少进行知识的拓展。在新时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内容,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还对语文的深层次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学生参加教师设计的各类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把语文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当今时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一些错误的行为和思想,成为他们健康发展的绊脚石。在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和道德标准,这些内容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重要资源。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且开展课堂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如此,不仅能够优化师生关系,改变学生错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还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典型人物的良好品质,实现榜样的教育作用。

(三)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

教育改革对语文学科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必须要发挥出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大语文”的教育观念。在语文“新课标”中也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去认识语文,走进语文,获得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一)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情境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用全部的精力去做这些事情。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语文学科而言,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所,教师可以在环境布置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在班级内建立一面国学文化墙,展示学生创作的书法、绘画作品等,还可以在班级内摆放一些传统手工艺品,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走进教室就可以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丰富的养分,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等给学生展示课文意境,通过动态化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中。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为学生描述课文意境,引发学生无限的联想和想象,把学生带入作者的情感之中,以情入境,更加深刻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古典音乐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意境选用恰当的古典音乐,音乐旋律或悠扬或沉静或悲伤,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语文知识学习中。实施情境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频繁互动,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情境中渗透学习方法指导,降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难度,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二)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反复的冲刷积淀,源远流长,凝聚着古圣先贤的智慧和经验,是国家精神的集中体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教师和学生开始意识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语文课堂已经成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将其与语文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在一起,改变学生低效的学习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心中,成为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

汉字是构成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基本要素,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部分,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趣味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汉字不断演变,衍生出不同的字体,每一种字体又有其独特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好汉字故事,在故事中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汉字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神韵和意境,唤醒学生对汉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作为一名中国人,首先要写好一手中国字,语文教师要强化学生规范书写楷书的实践能力,用字来体现当代学生的精神风貌,为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在练字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入多项活动,构建寓教于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够养成正确书写汉字的良好习惯。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诗词歌赋,这些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对学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向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抓住诗词当中的一些经典名句,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古诗文中所吐露的爱国思想、民族情怀、积极乐观精神以及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师还可以结合古诗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教育,给学生讲述节日的由来,介绍节日的风俗,还可以邀请学生一起参与节日活动,促进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

(三)在诵读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

有人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史学家陈寿也曾经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唯有诵读才能感悟出文本背后所蕴含的真挚情感。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多为学生创造诵读的空间,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感动,真正理解文本所表达的内涵,在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受到浸润和滋养,把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诵读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诵读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在每天的晨读时间安排学生进行诵读,也可以利用大课间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让学生尽情享受诵读的快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路,提高诵读的效果。在诵读之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诵读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在欣赏中走进文本意境,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诵读,调动诵读的情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要做好拓展和延伸,为学生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文本所描绘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以更饱满的情感进行阅读,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采用配乐诵读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提供与文本情感一致的背景音乐,在音乐的烘托下,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形成情感的共鸣。诵读不是枯燥的,而是充满欢乐的,教师可以组织创造性的诵读竞赛,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诵读表演,可以一边诵读一边跟随故事情节制作沙画,也可以将文本内容改编成歌曲,还可以把文本内容改编成课本剧。通过准备、比赛、评奖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享受学习成就感的过程中爱上诵读、爱上优秀传统文化。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开展亲子诵读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诵读经典或诵读表演,共同体验传统经典的语言美、意境美与情感美,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

(四)课外阅读开阔传统文化视野

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获取,一方面来源于课堂,另一方面来源于课外阅读。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教学改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已经被写进了《语文课程标准》之中,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课外阅读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为了能够滋养学生的身心,品味文学之美,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将课外阅读中看到的好词、好句、好典故等记录下来,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为自主学习的实施铺平道路。

阅读经典是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中华民族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经典作品数不胜数,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拿出时间静下心来仔细地研读。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加强对我国经典著作的推荐和引用,根据课文的出处,让学生在课后去阅读整本书,也可以结合教学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汲取丰富的思想和文化积累,在阅读中成就自我。当学生捧起这一部部的经典著作时,能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语文写作积累更多优质的素材。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的新闻网站、公众号、学术论坛等,引导学生开展线上阅读,涉猎更为广阔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倾听学者专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从而增强文化底蕴。教师还可以开展传统文化阅读交流会,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好书推荐,分享自己读过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向学生讲述推荐理由,还可以与其他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阅读体会,打开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让学生去探索更为广阔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五)在实践中领悟传统文化精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主动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到社会中去,近距离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课内外的有效结合,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主动承担起历史重任。在新时期,教育改革要求语文教学必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去运用所学知识,丰富人文素养。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教师可以利用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对家乡独有的民俗、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撰写调查报告或编写家乡文化宣传册,还可以录制宣传家乡的小视频,近距离感受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民间流传着很多美丽的故事和传说,它们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也是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媒介搜集这些故事与传说,还可以从长辈那里获取相关的信息和素材,从这些故事和传说中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深刻感受中华文明的独到之处。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彰显了当地的文化底蕴,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去参观当地的风景名胜或带领学生走进家乡的博物馆,阅读家乡文化历史资料、观赏民间艺人制作的手工艺品,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中感受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传统节日和当地的民俗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包粽子、写春联、放风筝、登高等实践活动,在耳濡目染和动手操作中感受传统文化,并接受熏陶和感染,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生根发芽。

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学生将书本内容与实践生活相联系,做到“知行统一”。因此,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传统文化学习情境,挖掘有层次、有深度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帮助学生找寻文化之根,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文本传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