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妍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二中学,河南郑州 450001)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坚决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将学生的各项基础能力作为教育之本,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随机应变的能力。”可见,及时发现现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根据教学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是目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并非单纯指提高课堂本身的质量,而是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让学生更有积极性、用更少的精力掌握更多的内容,让教师能够用更短的时间囊括更多的知识点,从而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能够解放学生的课外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培养自身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教师而言,更高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节奏,促进教师个人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虽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大致的方向,但细化到每个单元、每节课程需要实现怎样的教学效果,需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则需要教师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进行规划。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方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只是照本宣科,忽略了学生的客观发展规律,学生的想法和个性受到限制,导致其缺乏学习积极性,也使得教学效率低下。
教学评价是某一阶段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能够从侧面反映出课堂质量,但现阶段许多教师仍以成绩作为主要的教学评价方式。教师仅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课堂互动较少,课堂效率自然无法得到提高[1]。同时,由于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往往以个人经验作为后续教学规划的主要方向,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内容之上,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虽然能够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但仍然以知识本身的讲授为主。虽然通过训练学生能够快速得出某一类型题目的答案,然而一旦对题目进行改动,即便考查的知识点完全一致,学生也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想出解题方案。同时,针对一些内容相对复杂,需要结合多个知识点共同解答的题目而言,学生也会感到手足无措。由此可见,思维引导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只有让学生从记忆解题方案转变为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才能真正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
由于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及学习经历不同,因此学习基础和各项能力难免会存在差异。传统“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之间的差异被逐渐拉大,一些学生也因此丧失了学习信心。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教育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切实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革新教学认知以及各项专业能力。教师首先应该摒弃固有理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教学反思,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为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课堂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虽然数学本身以严谨和各类抽象概念为特点,但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率自然无从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课堂互动,给予学生发言自由,让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以及独到的见解。即便学生发言有所欠缺甚至存在错误,对于其敢于发言本身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感到受到了尊重,这样学生在后续的课堂中才会更加活跃。例如,在“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入苏轼《题西林壁》中的名句,让学生思考“岭”和“峰”之间的关系,同时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将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内容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自然引入课堂主题,帮助学生理解三视图的概念。良好的课堂互动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同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有力举措。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兴趣在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提高课堂趣味性、为学生树立数学学习兴趣的措施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1.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师的情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整体的气氛,如果教师将负面情绪带到课堂中,学生自然也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课堂活跃度低下,教学效果也会随之受到影响。而良好的情绪则会成为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学生会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这也从侧面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应及时调整自身的情绪,用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将各种负面情绪抛开。长此以往,不但有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发展,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科兴趣。
2.适时创造教学情境。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不难发现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的主要难点在于难以理解各类抽象概念,许多学生仍然采取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导致单纯记忆公式,却忽略了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应用思路[2]。因此,教师需要适时创造各类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相关数学概念,了解基本思路。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班费筹集问题设置教学情境:假如班级内部要开展元旦文艺晚会,进行班级装饰和购买相关道具一共需要300 元,那么每个人要筹集多少钱?晚会中所用到的气球进货价为0.3 元,已知售价为0.5 元,那么商家的利润率又是多少?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情景,帮助学生了解方程与除法存在的不同,这样学生在后续接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理解起来就会更加直观。
3.适时活跃课堂气氛。一般而言,一节完整的课程拥有45分钟时间,但据研究表明,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约为20 分钟,超过20 分钟,学生就会逐渐感到疲惫,导致教学效率的下滑。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帮助学生集中精神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就可以在课堂中设置适当的休息时间。比如在课堂中期,教师可以讲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故事或名人事迹。例如,在讲解“圆”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我国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短暂的放松。这种劳逸结合的形式,既符合了学生的客观成长规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提高课堂效率,又符合“双减”政策的相关理念,有助于调节学生的学习压力,开阔学生的视野。除了在课堂中引入数学故事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数学游戏来达到放松学生身心的目的。例如,在讲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以新冠疫情的防控为背景,让学生自行设计相关内容的统计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纪录短片,介绍中美两国在不同防控措施下的防控效果,并让学生通过统计数据,结合自身的理解,分析哪一种疫情防控措施的防控效果更好。这样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为学生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同时也能为学生树立民族自信,从而达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为了培养学生各项数学基本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即在不明确告诉答案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方式进行思考,并通过不断的思考得出答案。引导式教学法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辩证思考能力,能够快速提炼出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并掌握具体数学概念的应用方法。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单元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前期的“勾股定理”与“三角函数”相综合,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引导式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将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过程综合起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公式和相关概念,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课后训练是课堂的拓展与延伸,也是提高整体教学效率的必由之举。课后训练的引入,为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提供了具体方向,并相应地减少教师带领学生预习课本的时间。同时,对课后训练方式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同样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相关公式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整体效率。例如,同样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后训练中引导学生调查身边某个商品销售情况的详细数据,然后利用各类数据统计方式进行统计,并得出结论[3]。或是以班级内部学生兴趣调查为话题,对学生的课内外喜好展开调查,让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男女生之间的兴趣存在怎样的异同,又有着怎样的规律。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明确了具体方向,让教师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探究意识。学生在课堂中将调查与统计的结果进行汇报,并通过相互交流总结经验,分析调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确立数学学习兴趣,如此同样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多媒体是解决数学概念抽象化的有效方式之一。借助信息技术,不但能够利用互联网庞大的数据库扩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树立兴趣,更能够借助图像音画等内容,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突破思维桎梏,更好地理解各种抽象概念,实现整体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媒体兼顾了多样性、趣味性以及功能性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具象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概率初步”单元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播放彩票开奖或是列举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各类抽奖行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概率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概率、在抽奖的过程中又该如何分辨概率的高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引入各类网络游戏中的抽奖概率,播放未成年人游戏抽奖的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沉迷抽奖的危害性,帮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这种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阐述数学概念的方式,不但迎合了学生的喜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而且结合实际案例融入思想教育,更具教育意义,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虽然涉世未深,但心理已然日益成熟,更需要来自他人的尊重和鼓励。由于个体成长环境不同以及学习经历不同,学生与学生之间难免会存在能力上的差距,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各项差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日常学习中有不同的收获。对于成绩较为出众、日常表现优异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在基础教学内容之上适当地引入提高类教学内容,例如思维拓展或是对课本内容进一步深入的相关内容[4]。而对于成绩相对较差,未能及时跟上教学节奏的学生而言,则应该适当放宽教学要求,并给予关注和鼓励,帮助学生分析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课后训练的数量和难度,这样能够帮助这类学生巩固基础,以便更快地掌握相关教学内容,从而使其在未来的学习中逐步跟上教学节奏,实现个人能力的突破。由此可见,因材施教对于课堂有效性的影响虽然并不直观,但能够长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能力培养,所以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学方法的改进,更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总之,想要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认识到目前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突出问题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及创新,这样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课堂总体质量,让更多学生得到锻炼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