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山区自然村分类和布局优化分析
——以祁门县为例

2023-03-22 17:03:23祁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徽黄山245600
安徽建筑 2023年1期
关键词:自然村宅基地布局

汪 钰 (祁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徽 黄山 245600)

乡村振兴工作对乡村建设发展提出了更全面、更科学的要求。祁门县作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中国红茶之乡,具有皖南山区的典型性,需要在城乡统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自然村分类,通过优化村庄布局,提升国土空间利用效率,促进乡村产业、文化等方面更好的发展。

1 村庄布局现状

1.1 村庄分布概况

截至2019年底,祁门县18个乡镇(10镇,8乡)、111个行政村、969个村庄(包括村委会驻地村和其他自然村),行政村平均人口规模1430人,村庄平均人口规模159人。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分散。根据第三次土地调查结果显示,祁门县农村宅基地用地图斑斑块7494个,总面积1817.56hm2,平均每个斑块面积0.24hm2。斑块密度最低为芦溪乡0.018 个/hm2,最高为安凌镇 0.071 个/hm2,大多数乡镇0.03个/hm2,整体集聚性不高。分散的村庄分布不利于服务设施配套均等化。

人均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大,人均村庄建设用地面积202m2,在东部岗地平原达到300m2以上,用地集约水平不高。

1.2 村庄分布形态

祁门县农村居民点布局形态受地形地貌影响,呈现与山体水系结合、沿交通线路集聚、依托城镇集聚三种形式。村庄内部布局也受这三种聚集形态影响,分为依山、顺水、沿路建设三种布局形式。

1.2.1 农村居民点分布形态

山区村庄与山体结合分布或沿水系分布,部分易受地质灾害和洪水淹没影响。北部大坦乡山区村庄可利用土地少,居民点分散、间距大、单个规模小;南部芦溪乡、平里镇村庄沿阊江分布,聚落狭长,房屋密集;中部祁山镇、塔坊镇地区水系周边村庄分布较密集。

沿交通线路分布的村庄主要沿S326、S221以及重要的县乡道两侧分布,交通便捷、利于商贸,一般规模较大,存在安全隐患、风貌缺失、环境污染等问题。

城镇周边集聚分布的村庄,祁门县城周边的居民点集聚态势明显,但与城镇联系少,互动不够紧密。

1.2.2 村庄内部局部形态

依山而建的村庄主要是团聚平地与山坡缓冲地带,顺水而建的村庄布局在山与水之间的平缓区域,在交通条件便利且自然地形允许的情况下,村庄沿道路拓展,多分散而狭长。村庄内部建筑遵循地势形成自然的肌理,房屋坐北朝南,建设互相找齐,使其更具整体感。

依山错落型:村庄依山而建,道路顺应地势。

集中集聚型:大部分平坦区域村庄呈现村庄与水塘、树木、农田相互融合,组团集聚发展。

分散布局型:山区内陡坡处有林区,畈区为农田,农房则散点式分布于相对平坦区域。

组团串珠型:组团内部排布紧密,村庄整体沿河流和道路呈带状分布。

2 村庄建设需求分析

村庄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矛盾较大。祁门县因山区地形的特殊性,适宜建设用地非常有限,且多为永久基本农田,村庄建设拓展范围受地形和耕地保护要求制约。

存量空间再利用困难。乡村劳动力流失严重,老龄化严重,但是受农村用地政策影响,农村宅基地退出难度大。农村空心村现象比较常见,交通不便、设施配套较差,重新利用需要外部资金、资源的支持。现状村庄内部建设密度大,内部挖潜能力有限。

村庄建设需求仍将长期存在。宅基地需求高峰已过,但是具有历史价值的民宅保护数量多,存量违规建房多,少量的新增建房需求将长期存在,且跨自然村的宅基地调整仍存在一定困难。部分传统村庄因整体保护需求,已在村外选址开展新村建设,但存在用地手续不全、扩建需求与用地指标有差距等问题。

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仍有较大缺口。除小路口镇、溶口乡外,各乡镇旅游配套服务建设需求量大。受山区地形影响,多数乡镇发展的最大短板为交通。各乡镇都有停车场建设需求,可以兼做茶叶交易市场,需预留用地。各乡镇中小学用地已出现富余,部分学校存在撤并的可能性,现有用地使用权仍属县教育局,未来应考虑转移给乡镇使用,作为存量建设用地资源进行招商引资。

3 安徽省自然村分类和布局要求

3.1 自然村分类要求

《安徽省“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求构建乡镇、中心村、自然村三个等级的乡村居住体系,把中心村建成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重要载体;把自然村建成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基层单元。

《安徽省村庄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要求完善村庄分类和布局,将村庄分类细化到自然村,重点明确保留类、搬迁撤并类自然村及新建居民点数量和布局。

因此,自然村分为中心村、保留类自然村、搬迁撤并类自然村三种类型。

3.2 自然村布局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加快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安徽省“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求把握乡村演变规律,保持历史耐性,逐步规划引导自然村庄人口向中心村集聚。原则上,皖北片区中心村集聚人口规模不少于1000人,皖中、沿江片区中心村集聚人口不少于500人,皖西、皖南片区中心村集聚人口规模不少于200人。

《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指南》要求居民点布局因地制宜适度集中,要充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平原地区宜将规模较大居民点保留,撤并无特别保护要求的空心村,一个行政村不宜形成仅保留单个中心村、无其他永久居民点的布局,防止大拆大建。山区、丘陵地区宜将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居民点撤并,根据当地选址条件适度集中布局,不宜大规模集中归并。

4 村庄布局优化思路

村庄是城乡建设用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人地关系的集中体现,是农村人口生产、生活等各项功能的综合载体。村庄的布局优化是包含社会经济资源和空间生态土地资源等多种配置变化的复合过程。村庄的发展演变受到客观因素如地形、地貌、地质、区位、生态等和主观的政策、交通、人、投资、文化等多维因素的影响。

因此,村庄布局优化也需要从客观(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协调,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协调,与历史文化保护要求协调)和主观(与村民意愿协调)两个方面着手分析,既遵循客观规律,也满足村民使用需求。

5 村庄布局优化结果

5.1 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协调

在生态极重要功能区内的宅基地有37.82hm2,乡镇平均规模达到 2.10hm2。通过调研,各乡镇均有农村宅基地在生态极重要区内,其中新安镇、历口镇、金字牌镇与祁山镇的规模超过平均规模,斑块规模小于1hm2的乡镇占比达67%,规模最大的金字牌镇达17.77hm2。考虑生态功能保护与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管理规定,建议生态极重要区内的村庄逐步迁出。

祁门县地质灾害区分为三个等级,主要为高发区、中发区与低发区,其中地质灾害高发区涉及所有乡镇,在高发区内的农村宅基地面积达1532.73hm2,占到现有总宅基地面积的85.4%;地质灾害中发区涉及凫峰镇的大部分,金字牌与祁山镇的小部分,总面积达126.16hm2,占现有总宅基地面积的7.03%;地质灾害低发区只有安凌镇部分用地,在低发区内农村宅基地面积135.94hm2,占现有总宅基地面积的7.57%,与中发区的农村宅基地规模差不多。基于祁门县多山的地貌客观情况,高发区的农村宅基地不能一刀切进行搬迁,应结合生态极重要区综合考虑,低发区与中发区内的农村宅基地可保留。

将祁门生态极重要区内的农村宅基地与地质灾害区高发区内农村宅基地进行叠加,同时在两区内的宅基地规模有22.66hm2,这类宅基地建议近期搬迁。

5.2 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初步划定结果协调

农村宅基地涉及永久基本农田10.32hm2,按照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与土地管理法需进行搬迁;涉及生态保护红线12.13hm2,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要求,建议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村庄进行搬迁。

祁门县县域内自然村共956个,与城镇开发边界初划范围相叠加,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自然村共76个,农村宅基地面积为88.83hm2,在规划中相应调整为城镇建设用地。

5.3 与历史文化保护要求协调

祁门县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处(坑口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处(历溪村和芦溪村),国家级传统村落25处,省级传统村落19处。村庄布局优化必须落实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要求,将对应行政村定位为特色保护类村庄,将对应自然村划入中心村或保留自然村,并在建设用地安排、指标预留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

5.4 与村民发展主观意愿协调

依据村民发展意愿,山区仍存在自然村局部撤并复垦、大部保留的情况,因此在现有自然村分类的基础上,增加半撤并自然村类型,并在数据库中明确撤并复垦和保留的宅基地具体范围。

经反复征求镇村两级和村民代表意见,将111个行政村内的969个自然村划分为97个中心村、801个保留自然村、39个半撤并自然村和32个撤并自然村。

6 结语

皖南山区村庄规模小、分布散,呈现与山体水系结合、沿交通线路集聚的特点。村庄布局优化工作,必须在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理念下,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要求,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协调,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协调,与历史文化保护要求协调,特别是细化生态极重要功能区、地质灾害区内的村庄撤并,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考虑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村庄分类和管控引导。

在“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应优先做好县级层面的村庄布局工作,既摸清村庄建设用地家底,统筹协调好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这个约束性指标,也为村庄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自然村宅基地布局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11-26 11:50:54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16
宅基地政策并没有改变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河南所有贫困自然村 实现4G网络全覆盖
通信产业报(2018年2期)2018-01-25 19:02:13
关于宅基地的几点法律常识
新农业(2017年22期)2018-01-03 05:45:55
河南安排部署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能源(2017年5期)2017-07-06 09:25:57
VR布局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