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茹,黄志宏,李严琛,杨爱云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配套的物流服务水平也逐渐提高,“网络购物”成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消费形式,直播电商也随之出现,并逐渐成了服装行业的主要销售渠道,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将其作为主打业务,推进了服装电商整条经济产业链的成型。中国是服装需求大国,更是服装制造与供应出口的主要市场,而服装产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对服装行业直播人才的培训备受人们的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速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形态和发展趋势。
受疫情近几年冲击,直播行业找到快速发展的契机。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统计,全国网络直播用户已经近六亿,通过直播方式,开创了新的企业数字化营销方法。与传统的商业模式相比,其优势在于:随时互动,边播边卖,定性投放,情感交流。现在直播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不再是单纯地打赏,而是将传统的销售模式,经过改良,转移到了网络上,现目前很多传统营销企业都已经转型做线上直播带货销售。根据招聘网统计,网络直播的人数有了明显增长,且主播的月收入更是达到了数万元。国家人力资源部给直播起了一个新的名称,称之为网络推销员。预示着电商时代真正来临[1]。
直播行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人才,高工资,而且大部分多是年轻人,针对直播系统的研究人员相对较少,大部分都是以电子商务、播音主持为主。现在的直播行业还在发展中,网络用户多以关注以主播为主,但还需要培养和发展专业直播人才。为此,企业和高校在未来的电商直播培训中要多样化,并根据国家的政策和市场需要,根据当前的情况,制订相关的教学和电商直播经验分享,培养更多有效的电商直播高素质人才,推进电商直播新型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2.1.1 电商直播人才规范化培训难度大
虽然招聘主播的条件不是工作经验,也不要求学历,但对技术要求全面。直播需要的是现场应变管理、招商、粉丝互动、带货讲解、官方活动推送等多个方面的能力,还要求有特殊的才艺,对美妆、时装等行业的专门技能。直播行业的就业机会很多,而且直播所涉及的产品种类也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优秀的电商主播很难在规范化的教学中培养[2]。
2.1.2 相关培训配套设施急需完善
目前,部分专职研究人员对网络主播培训做出部分梳理,但涉及内容相对较少,缺乏规范化的培训体系,又缺乏专门的培训教程和基础案例。现在许多培训师都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培训,并没有通过相互学习借鉴,认真分析研究,没有固定流程和可行性培训方案,导致配套资源无法跟进。
2.1.3 企业以直播流量和利益为目的进行人才培养
电商直播产业缺少的不仅仅是主播,同样匮乏其他的专业特长人士。要想真正解决企业的营销转型问题,促进整个行业的直播生态建设,关注企业人才培养方式至关重要。企业直播人才培养太过追求利润,直播人才的经营非常重要,主播除了要有网络销售认识外,还必须要有法律意识、产品知识了解详细,这样才能防止“翻车”。部分直播公司在追逐流量的同时,呈现出泛娱乐化、低俗化、虚假宣传、恶意炒作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直播行业要有系统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规范主播的带货。
2.2.1 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
高校目前普遍存在人才培养定向不准确,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跟不上社会快速发展形势,新业态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档升级,高校要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于新的商业模式,适时调整和修订专业的培训计划,为学生提供专项特制培训计划,以适应市场变化。此外,由于电子商务涉及多重领域,涵盖内容庞大,因此,在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计划等方面,注重精髓和主线培养,防止学生在选择职业上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2.2.2 电商直播师资配伍不充分
直播行业教育资源不足,会实际操作教师短缺,电子商务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无论是传统的电商还是如今的短视频制作和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教师队伍都必须具备超强的综合实力方能胜任,尤其是短视频制作。专业老师,大部分都是刚从大学毕业的老师,缺乏实际的工作经历,很难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更不用说最近几年兴起的直播、短视频。
2.2.3 落后的教育模式
电子商务在过去的几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发展。以往教学方式主要是理论指导,“填鸭式”授课,学生的代入感较低,实际操作较少,教学质量较差。此外,网络实训教学与社会实际需要的脱节、内容和形式太过单一,缺乏实际项目的支持,实训活动多采用虚拟模拟,无法真正体会到实际操作中的电子商务应用,很难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要实现“真项目、真实训”,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健全的“实训”课程体系[3]。
根据服装直播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服装直播岗位为宗旨提高人才效能,为推进地方经济进步做贡献,高校结合周围经济产业构造,拟定以符合服装直播电商要求的教育方案,采取调研走访的方式了解周围电商企业人才需求现状,明确电商企业真实需求人才类型,将之确立为教育方向。同时,广泛听取各大电商单位意见建议并联合其他高校共同探讨教育改进方式,创建直播岗位教学大纲模拟就业环境,将院校职业技能培养标准与企业单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法联同拟定的教育课程大纲进行深度融合,邀请知名电商行业实战专家和就又是实际操作经验的教师展开探讨论证会议,优化教育方案[4]。
强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作,大部分教师对网络直播电商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实践经验匮乏,教学涉及内容与现实岗位需求严重脱节。高校可以引入知名主播和其成熟运营团队,作为院校的兼职老师,同时,可通过各种形式的再培训,让高校电商课程教师及时地掌握新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建立和完善教师下企业实习制度,鼓励教师利用寒假时间到直播公司实习学习,扩大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直播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动手实操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来促进教师的基础技能和技能的运用;鼓励教师取得专业技能证书,通过考试促进学习,测试老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
在高职院校中,对创新复合型服装电商人才进行正确的定位,是培养人才核心和先决条件。服装电商专业高职创新型人才,是面向服装电商商务管理,服务前线的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综合性人才,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过硬熟练的职业操作技能、高超的直播技术工艺水准、技术的创新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强等特点。针对产业转型导致的人才适应能力变弱问题,立足于电商企业与高校学生的实际状况,把社会岗位需要与学生诉求相结合,院校与企业深度探讨融合,协同教育出创新型、复合型服装电商综合技能人才[5]。
4.2.1 深化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机制
深化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机制,以解决当前高校与企业融合度不高问题,目前院企合作多数停留在表面,主要以院校为主线、企业为辅助,合作范围多保留在技术共同开发、建立普通实习基地、企业定期到校进行简单培训等较浅层次形式,缺乏广泛长期的更深层次的综合性合作项目,协同育人机制没有得到真正诠释。深化育人机制,以成立的校企合作部门为基础,寻找校企合作的共同目标,创造学校、学生、用人企业三方参与平台,设置定向育人计划,例如:“订单式个性化培训”“某专项品牌零售人才储备”“某企业定制人才类型培养”等。实行真正的协同育人机制,将其落到实处,合作服装企业可实际参与院校专业设置、服装电商特殊人才方案拟定、网店微店软件课程开发,开展学校与企业项目等深层次合作,真正做到定向定位定岗培训特殊服装电商人才的目的。
4.2.2 实行产教结合人才培训模式
建立产教结合教学模式,以解决“专业”与“产业”相适应问题,我国一些高校在制订专项人才培养方案时,缺少用人单位的实际参与,忽略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专业教学课程内容形式过于陈旧,理论与实践不能相互统一,与社会电商产业需求脱节。实行产教结合教育模式,将专业课程定向立足于企业和学生的需要,从岗位需求、任务需要、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整合和梳理,确定专业方向,将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校企双方应每年都联合制定专业课程定向内容和实习计划,以构建“专业匹配、能力拓新”的可持续发展课程体系。通过“服装电商知名品牌院校联谊会”“服装特约网店、微店扩展与经营”等课内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前期的网络营销铺垫与预热,培养其专业专属技能和职业素养习惯的养成,达成服装电商人才培养由课堂向课外拉伸,激发高校学生创新潜能,实现个性发展和塑造完美人格。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训平台,使服装零售课程和管理专业的教学与电商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逐步建立起服装网店、微店运营和经营管理的一体化教学系统[6]。
4.2.3 实行学校企业双教学模式
通过在校内开展服装网店试点、微店校内培训试点,让院校学生可以在校内提前感受未来工作或是创业环境。当前,校企之间的人才培养定位模糊,不精准的定位导致学生感受不到融入企业文化的方向,以往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与院校学生职业成长阶段无法做到精准匹配。根据企业和学生的需要,结合知名服装公司例如达利中国等,对服装电商网店、微店进行人才专项培训。服装电商企业“技能+创新+竞争”的综合培训模式,实行校企“双师”的模式,为服装电商企业提供品质高、技能多、职业道德素养强的创新型、复合型服装电商高精尖全能人才[7]。
本文紧紧围绕电商直播大形势下对服装行业电商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弥补现阶段电商人才培养在直播这一区域的短板,通过对新型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实施建立真实的电商实习平台,力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电商课程环境。通过对服装电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建设、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对服装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不断调整院校和企业关于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电商直播技能学习和创新,为社会输送更多实用型综合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