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艺超,廖珍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院校进行了“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意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同时,国家十分支持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成果转化,为学生将来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拼布艺术不仅继承了传统拼布的文化精髓,而且以新的创意和新的形式体现了现代拼布的魅力。对于培养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拼布又分为实用拼布和艺术拼布两种。实用拼布以节俭主义为主,被称为“拿来主义”,注重功能性。艺术拼布是设计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进行拼布,以艺术性为主,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拼”是拼布技艺的艺术特色,其不仅是将零碎的小布头进行利用,它更像是不同材料、图案和织物颜色的拼贴,通过使用顺序、纹理、颜色和缝制,创造出一种特殊的视觉和触觉效果的混合。
拼布技艺随着服饰复古风、民族风的兴起被大量运用在纺织品上,其中以服饰设计最为鲜明[1]。传统拼布服饰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共同促进的结果,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拼布艺术,在其最早的形式中是由衣服上的"补丁"出现的,是一种古老而广泛的工艺。在早期,还没有足够的材料供应、资源稀缺的时代,为了节约资源,全世界不同地区均拥有不同特色的拼布服装发展。
在中国,人类最早利用树叶兽皮制作简易的服装用来御寒和遮羞,随着纺织的形成,拼布雏形也逐渐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打结和缝纫得到了发展,拼布成为最简单和最实用的工艺技能之一。原始社会的贯头衣,战国的动物纹针织绦,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精致的拼接服装。有许多传统的经典拼接服装,如明代的水田衣、具有民间文化的儿童百家衣、佛教文化的百纳衣等。随着民俗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技艺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欧洲最初的拼布主要以实用为目的,人们将零碎的废旧布料缝制成可以御寒的棉被。随着时代的进步,拼布从传统生活用品上升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艺术品。
拼布缘起欧洲和中国,发展文化虽不相同,但工艺与形式相似。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常常举办一些拼布艺术国际赛事,探讨与交流拼布技艺。
自1971 年美国惠特曼艺术博物馆首次将拼布作为艺术作品介绍以来,人们发现了拼布的艺术价值,在美国和欧洲出现了“艺术拼布”运动,并在许多城市建立了拼布艺术团和俱乐部,为热爱拼布的人们提供了场所,这些组织为有需要的人、为社会、为国家工作,通过拼布艺术传达“和谐、关爱、互助”的精神。
随着近几年女红的悄然苏醒,拼布这一传统工艺逐渐回到了我们身边。2012 年3 月,中国第一个色彩与艺术拼布研究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北京服装学院也开设了拼布课程。从民间艺人到专业协会,从专业协会到教育机构,拼布艺术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研究表明,服装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污染产业,目前的服装设计方法会导致15%的布料浪费,而拼布艺术通过创新设计赋予剩余面料新的生命,将面料二次利用为人们生活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不仅促使面料产业绿色循环,更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2]。
在互联网+的今天,创新创业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鼓励师生队伍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通过实践,了解拼布艺术,为拼布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储蓄能量。
近年来经济快速稳健发展,市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与此同时,国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来,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在大学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高校通过与企业有效对接人才培养,打造学生、教授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推动校园创新,创新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和更好的平台。拼布艺术,结合生活。针对现代化生产方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拼布艺术作品通过设计师们的思考,不仅体现出良好的审美,更充分体现“绿色”“创新”的理念。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好的人才具备好的修养,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国家需要创新人才,而青年一代更当“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让企业更多地参与高等教育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不仅有助于将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培训相结合,而且有助于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拼布艺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行为,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促进创新和创业思维,使他们对市场的需求和营销方向有一定认识。改善学生在专业能力中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现象,促进学生作品走向市场、融入市场。
调查研究,大学生对创新和创业没有很好的理解,也没有足够的创业经验,普遍认为,创业很累,缺乏激情和主动性,局限于模仿,所以缺乏创新精神和风险承担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传统行业已经开始转型,但其传统商业模式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他们仍然从商业合作和虚拟货币等有利可图的模式中获得经济利益。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只是在营销手段上进行改革,缺乏新意。
然而,中国的大多数消费者已经改变了他们的消费模式,更倾向于消费那些提供良好体验和服务的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许多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行业、新领域不断涌现,这些领域也应该成为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点。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拼布艺术的创新实际上是一个对未来未知路径的探索过程,拼布艺术的创新是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材料来满足理想化的需求或社会需求,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由于“拼布艺术”易被模仿,因此,大学生创业时要提高技术与服务方面,做好市场调研,借助团队的力量,构建优质的团队。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大批新兴行业依托“互联网+”技术展露头角,但是在创新创业环境依然艰难,我国在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上的政策与制度仍存在较大弊端,特别是对于创新创业的提倡、高校教育体系的改革和资金来源与支持仍有很多不足。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本身承担较大的学业压力,与社会接触较少,且创业资金不足,可利用资源太少。创新创业环境差在大学生群体上反映出大学生总体创业率不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不够,自主创业成功率低等等问题。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活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国家发出政策,提倡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学习新模式。在好的政策的支持下,大学生的创业之路是非常有优势的,同时大学生要善于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握机遇政策,鼓足后劲发展,抓住创业机会,获得创业成功。
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到专业学习中,高校普遍开设和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做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改革的统筹规划,引导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转变传统创业模式,提供技术引导和资金支持。
大学生正处于生命当中创造能力和精力最旺盛的阶段,具有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投身创业的大学生既是知识资本拥有者也是知识资本的运营者。
从功能性物品到优雅的艺术,从传统到现代,从家庭到商业,拼布艺术在不同的领域架起了桥梁。例如,在柯桥,这个对中国拼布产业发展推动最大的地区,政府、大学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从无到有地创造了一个从小到大的拼布产业链系统[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纺织材料的创新直接影响了拼布工艺的命运[4]。在今天,纺织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面料材质的不同直接影响拼布作品带给人们的感受,如棉麻给人舒适、柔软的感觉,丝绸给人细腻、典雅的感觉。布料作为拼布艺术品的载体物,丰富了拼布艺术品的内容[5]。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拼布材料的选择更加多元化,突破传统棉、麻、丝、毛等选材的局限。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句话很好地解释古代拼布上的图案。拼接图案的构成可分为有序和无序,不同风格的拼接图案的视觉感受也不同。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传统拼布工艺与现代社会背景相结合,使拼布艺术品内容更富有创新性和设计感,极大地丰富了拼布艺术品的内容。在互联网时代,艺术已经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表现形式、内容和信息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可以快速捕捉市场上大众的需求和审美,收集大众的兴趣点和消费渠道,为拼布艺术品设计提供灵感,在热点发生时迅速捕捉热点,围绕热点的创新进行内容的创新和技艺的改造。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促进了拼布艺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拼布艺术设计过程中,创作者更加关注市场动态,把握用户需求,将拼布作品与和互联网技术平台相结合,在线上收集用户数据,不断交流更新,利用多个平台推广。如在政府支持下的创意集市发展中,许许多多的企业与优秀的手工艺人,带领优秀拼布作品走入市场,通过市场经济,加大拼布作品宣传,提高拼布作品的艺术魅力与影响力。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时代下,拼布艺术设计不断改造、创新,寻求自身定位,分析拼布艺术这一项非遗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市场主体,寻求品牌特色,积极促进拼布文化产业发展。拼布艺术的发展现状符合现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在互联网艺术背景下,拼布艺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借用社交网络和数字媒体对拼布艺术进行传承与推广,依托网络信息系统,构建完整、健全、多层次的全球产业交流链条,吸引更多优秀设计师和客户,在交流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带动就业和缓解经济压力,促进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当今创新创业的浪潮中,高等院校要更加重视教育观念,强化教育理念,鼓励莘莘学子大胆走出去,与企业面对面交流,了解行业动态,把更多的实践经验带回课堂,通过交流讨论的形式,比如拼布艺术作品参与国际拼布艺术展,教师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相关赛事,并且积极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创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