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 王 妍
国家社会经济中,基建行业占据一定地位,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满足中国人民住行等需求基础上,助力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当前无论新基建还是老基建,行业竞争都愈发激烈,一些基建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上遇到了困难,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基建企业内部存在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经营管理问题时常发生,如管理思想陈旧、资源分配不平衡等。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思想,为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营管理质效、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计划。本文将浅析基建企业在生产经营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是基本内涵分析。基建企业在实际发展中,从经营管理内涵、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快企业良好发展等方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经济管理方案。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企业的经营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二是基本特征分析。基建企业具有整体特征,整合企业整体运营,进行全面化分析,构建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除此之外,还具备竞争性特点,经营管理者可以利用先进技术,以市场改革为导向,实现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从而提升基建企业竞争力。
1.管理理念方式具有陈旧性。当前,基建行业竞争环境异常激烈,对基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纵观我国基建企业,特别是国有基建企业,管理理念大多陈旧过时,无法有效应对市场竞争态势。此外,部分国有基建企业管理层较多,管理决策不够集约化,造成无论是经营管理还是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制约性。此外,部分进行施工技术企业侧重控制建筑工程材料,加大成本控制,关注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利益,不能保证建筑信息质量,这样的经营风险管理工作理念对实现建筑设计施工资源配置是极为不利的。这样的管理思路,使得资源无法统筹使用,无疑增加了生产管理成本,无法与现代基建企业的生产发展相适应。
2.项目管理混乱,资源分配具有失衡性。工程项目管理混乱是基建行业面临的又一大难题,主要存在于工程项目招投标环节。在目前的情况下,一些基建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过分注重短期利益最大化,忽视了招投标资质标准的使用和行业竞争手段的使用。基于此,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招投标环节,往往会出现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局面。部分进行招标单位之间没有一个全方位评估投标价书,单一化关注社会成本管理投入,忽视了投标企业资质与综合性能力。还有一些投标企业,以价格为基准,对中标企业进行明示,使得投标企业为了迎合投标单位的意图,采用了相关的方法,造成了恶性竞争的发生。有的企业中标后,转包、分包坐享其成,使得承包方与投标企业中间环节较多,造成一定的工程利润流失。在这种现象下,优秀的工程项目规划无法发掘与之相匹配的施工资源,承包商为获取建筑工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或者通过降低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来完成建筑工程,最终导致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3.粗放式成本管理资源浪费极为严重。基建企业以最大的利润为生存和发展根本目标。最主要的促进利润最大化的方式是优化资源配置,对投入成本进行全方位管理,利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新材料,能够有效降低成本。目前,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基建企业,仍旧缺乏系统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导致企业职工成本观念匮乏,资源浪费现象较严重。
4.安全管理松懈,经常出现安全事故。与工程项目降价相伴随的,是部分基建企业前瞻性不足,以经济利益为重,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存在侥幸心理,秉承能省则省的理念进行安全生产,忽视安全教育和检查,导致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安全事故。从总体上讲,虽然节省了一定的安全管理生产经费,但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社会信誉,将造成经济发展的损失。
5.不能有效控制建筑施工企业造价。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工作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并且由于监督管理的严谨性不高,资源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致使企业经济效益降低。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方案,对部门的工作职责没有明确规定,致使成本控制工作不能落到实处,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提高。
6.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方案,人员素质不理想。基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方案,不能运用先进的工作方法对施工安全进行全方位管控。部分企业过度关注社会经济效益,没有关注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这不仅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并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受到直接影响。另外,纵观目前我国部分基建企业人员的学历是以专科层次为标准的,一线施工人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企业受文化层次因素的影响,很难对人员进行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造成人员素质的不理想。企业要增强自身能力,需要从提高人员素质水平入手,通过管理团队的不断优化,打造一支能够应对多种风险的施工队伍。
7.组织结构缺乏合理性。我国相当体量的基建企业为国有企业,受到了政府和国家相关政策保护,没有形成一个合理市场竞争环境。大部分基建企业都有“多而粗、大而全”的问题,经营内容大同小异,同质化极其严重。再加上基建行业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组织结构不够合理,技术设备相对落后,人才培养不够充分,导致基建企业自身发展特点不强,组织结构合理性有待提高。
8.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对企业来说,实行什么样的管理制度,与当前市场综合竞争形势紧密相连,所以,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就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一些企业的现行经营管理制度缺乏完善,具体表现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以固步自封的经营意识为标杆,固守陈旧的管理模式,无法与时代发展的步伐相适应,缺乏与时俱进的时效性。此外,部分企业管理缺乏长远经济发展战略眼光,过度关注眼前利益,侧重短期目标计划。从企业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企业的审计,还是企业的常规管理,都未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尽管有些企业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机制,但还是浮于表面上。其中,在业务考核方面,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改革优化后的各项制度在各个环节都未能落到实处。
9.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在新形势下,基建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还存在管理模式不够科学等问题。这部分企业缺乏深入性改革,其不科学之处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管理模式不能充分融合经济市场信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具有单一性。二是部门职责不够明晰,如事权不清、信息传递渠道不畅等。三是不能给职工提供很好的培训机会,即使提供了学习机会,但由于学习时间较短,不能保证职工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生成原因源于多方面,例如企业发展自身与地方保护等因素。一是盲目拉动经济利益,基建企业经营管理出现问题。利益最大化是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如果一味地驱动利益,就会出现问题。在工程项目招投标时,招标人如果以利益为基准,势必会造成投标人之间出现价格战的局面,但如果单一化降低投标价格,投标方从转包方式获取利益,从而形成招投标财力不平衡的局面,无法使规划与良好的建筑资源相匹配。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地区保护主义的存在,导致基建企业规避招投标行为、招投标环节浮于表面等经营管理问题时有发生。市场竞争区域内失衡,基建企业仍旧沿用陈旧管理工作模式,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管理系统过度僵化。
中国基建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一片红海,行业生存面临巨大挑战。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就要在经营管理中克服难题,根据自身发展特点,把握改革创新方向、把握经营管理关键环节、制定发展规划。另外,明确自己的市场地位,构建符合自己需求的经营策略。
1.创新管理模式。当前基建行业形势越来越紧张,基建企业只有打破陈规陋习,建立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在经营管理上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此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企业应秉承以市场为导向原则,以满足经济需求为出发点,全方位调整自身经营成本管理模式,加以转变创新。在积极借鉴国外基建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的发展格局下的大形势,形成具有创新性的运营管理模式。
2.净化建筑行业风气。基建行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因为缺乏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需要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法律法规、合理的规划和合法的招投标为必然结果,为基建行业搭建公平透明的平台,不断促进行业监管的有效性。
3.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一是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与组织,使得基建企业进行内部行政环节受到监督管理,在“责任制”实施背景下,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构建费用管理体系,优化费用预算和费用核算的配置和利用。三是强化成本控制,做到有效开源节流。四是坚持赏罚分明,使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控得到明显改善。
4.制定项目管理方案。在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制定完善的工程项目计划尤为重要。第一,制定施工现场管理方案,明确企业安全事故责任,将资源浪费控制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利用奖罚机制,加强建筑安全保障,减少材料浪费、人工浪费等问题,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此外,管理部门通过拓宽项目管理思维,强化工地管理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建筑经营管理部门要树立安全管理的理念,及时发现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对发生事故的人员要及时运用有关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给予安全维护,提高工作质量。管理部门要秉承正确的成本控制理念,对建筑工程的建设成本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在建设初期,把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去。在施工实际操作和管理过程中,对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对原材料的使用要求进行细化,降低材料浪费问题的出现,制定定额控制系统方案,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成效。
5.加大建筑施工企业质量要素经营管理。工程质量深刻影响着基建企业的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也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财产安全。基建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要把经济质量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构建质量要素经营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强化经济质量管理,强化员工质量问题意识,做好质量教育宣贯工作极为关键。要建立质量责任体系,对各级各部门和人员的职权范围进行界定。增加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次数,充分发挥职工主人翁的精神,主动参与到质量管理和经济管理工作中来。把经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落到实处。秉承预防为主理念,将企业质量经济管理融入到各个环节中,企业内部各部门将质量职能落到实处,互相监督,从而保证了企业整体质量经济管理务实有效。
6.构建科学管理体制。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顺应市场发展需求,构建良好的经营管理体制尤为重要,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和制度改革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科学化管理实现了体制创新,实现了不同层次的精准定位。作为基建企业将构建科学管理体制当成重点,掌握决策层面与项目层面定位。一般而言公司决策层为总部,管理层为项目部,业务层为施工队伍,各个层面需明确自身位置,明确相互间的关系。此外,各个层面管理主体与方法具有差异性,但均为公司经营管理范畴,依据市场规律完成自我发展约束。公司构建健全的规章制度与运行机制,规章制度与经营管理战略加以配合,优化组织管理,从而提高协调效率,使得施工要素科学组配。健全的管理机制,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一方面规范了经营管理行为,发挥约束机制作用,另一方面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确保建筑施工过程顺利推进。
7.构建企业薪酬分配制度与薪酬管理。薪酬为员工为企业服务获得的报酬。对于企业来讲,选择与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情况相匹配的薪酬分配机制,将有助于企业发展。当前大部分基建企业以岗位薪酬分配制度与绩效薪酬分配制度为基准。不论何种薪酬分配机制,依据“易于管理,科学公正”的理念,深入分析企业人员与效益情况,建立与企业状况相吻合的薪酬分配制度,如公司总经理为经营管理者,采用年薪制。基薪与绩效薪方式具有科学性,管理具有便利性。管理人员以岗位与技术薪酬分配制度为主,一线施工生产人员以生产承包制或是劳动定额制为主。
8.进行技术革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而言,先进施工技术与企业信誉是必备法宝。企业要想得到长期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不仅是企业信誉的培育,还是品牌的形成过程。拥有良好的企业信誉,使得企业拥有更多滚动经营机会。提高企业信誉为长期过程,企业技术优势对企业市场地位具有一定影响,并非资金与资源优势。掌握高精尖技术,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技术变迁对企业发展方向具有一定影响,创新技术为企业获得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
9.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基建企业经营管理,制定健全的战略极为重要,作为企业管理者需加大经费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具体而言,企业管理者需加大创新意识,运用新的思维方式管理企业。此外,企业管理者应深入市场,深入体会经营管理战略效能,从战略角度出发,指导并了解建筑施工一线工作。企业经营者制定发展战略过程中,应综合企业内外因素,制定行之有效、与时俱进的战略方针,并践行发展战略不动摇。构建经营战略,一方面能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另一方面优化了相关资源。制定经营战略过程中,需从相关方面入手。第一,管理者关注国内外政治形势,关注市场趋势,全方位调整相关内容,健全经营发展战略。第二,管理者依据经营资本开发,进行多元化生产经营,从而生成业务精通,业务全面的经营环境。
基建企业的经营管理是比较复杂的,作为管理者要认清企业面临的问题,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对各种风险进行严格管控,这样才能让基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容应对机遇和挑战。唯有如此,基建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与时代发展潮流相一致,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此外,要以质量和工程技术为抓手,不断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发挥基建企业经营管理作用,提高基建企业市场竞争力,为基建企业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