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梁,杨 燚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300)
地铁因其安全、快捷、准点、舒适的优势,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高载客量、高上线率、高准点率对车辆检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车辆检修的质量可以分为设备质量和作业质量。设备质量缺陷或故障,以及作业中检修不到位或操作不当,均可导致列车运营安全事件的发生。本文对车辆检修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质量管理六要素5M1E,“人、机、料、法、环、测”进行分析,对各要素的管控措施进行探讨,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保障运营安全。
国标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更大众、更通俗的定义是从用户的角度去定义:质量是用户对一个产品(包括相关的服务)满意程度的度量。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20 世纪60 年代初,美国的著名学者费根堡姆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是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建立起的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全部活动。
车辆检修人员入司第一课就是安全课,“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概念牢记心中,而质量管理是随着后续进行的生产工作逐步接触的。有些人可能错误地把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看成是脱节的,甚至产生疑问,“质量第一”和“安全第一”到底谁第一。其实,质量与安全互为“保险带”,必须树立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正确观念,质量和安全是分不开的。车辆维护中的质量,可以分为设备质量和作业质量。设备质量缺陷或故障,作业中维护不到位或操作不当,均会导致列车运营安全事件的发生。
设备质量问题可以概括为设备设计缺陷和生产制造缺陷。设计缺陷是因车辆在最初设计时由于未考虑全面,而在使用中存在的一些潜在的缺陷。生产制造缺陷主要因车辆在制造过程中,因质量管理不善、技术水平差等原因而产生的潜在隐患。2017 年12 月11 日,日本新干线“希望号”列车行驶中转向架出现裂痕,列车由九州岛博德驶至名古屋时才被发现并决定停驶,如果裂纹再扩大3 cm 就会车毁人亡,日本运输安全委员会指定此事为重大事故。调查该事故原因为川崎重工在生产时对底盘框架的钢材进行了削减厚度的不当操作,致使其实际厚度低于设计标准、钢材强度出现问题,设计标准要求此处钢材厚度为8 mm,而实际厚度最小值仅为4.7 mm,这就是典型的因设备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件。
作业质量也可称为过程质量,是指在检修维护中,因质量管理不善、技能水平差、操作不当导致的设备安全事件。质量管理不善是没有制定详细具体可执行的规程、工艺或作业方案,工艺文件中没考虑相应的质量检验方式和安全防范措施,作业过程中没有相应的质量督促和验收。技能水平差是因为员工技能培训不到位,技能掌握不全,作业过程中对规程和工艺内容理解存在偏差。操作不当是因为作业没有按照规程和工艺要求执行,作业过程中漏检漏修,错误操作等。2011 年10 月28 日,某市轨道交通发生一起列车蓄电池箱体盖板在运行中打开,导致线路的部分接触轨支架及外壳损坏,影响正常运营3 h 25 min。事件的原因为该车完成蓄电池检修作业后,作业人员没有将盖板中间的两个方孔锁旋转压紧到位,导致盖板两侧的手柄锁在车辆运行的振动下转动打开,蓄电池箱盖板与接触轨支架发生碰撞,这就是典型的因作业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件。
设备质量和作业质量对安全非常重要,随着质量管理的不断发展,质量管理由以前的重在结果转变为目前的重在预防,要变事后把关为事前预防,变管理结果为管理要素。因此,在实施质量管理时要从影响车辆质量的要素入手进行预防管理。在车辆检修过程中,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六个要素,即人(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测量(Measurement)、环境(Environment),简称5M1E。下面结合车辆检修实际情况对这六个要素及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人是直接参与检修作业的管理者和操作者,是影响质量的最关键要素。结合日常车辆检修工作和常见的情况,人的要素对质量的影响主要有:
(1)人的能力要素,包括决策能力和操作能力。决策能力引发质量问题的原因有:①管理人员工作安排不合理,在节假日内安排重要作业;②安排一组人员长时间加班作业,未合理轮换;③对关键作业安排技能级别较低的检修工操作等。操作能力引发质量问题的原因有:人员培训不到位而技能水平低、技术不熟练。
(2)人的缺陷要素,包括:①疾病,如员工在生病、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还在进行体力要求较高的作业;②疲劳,长时间高强度的作业容易引发人的疲劳,在疲劳状态下工作的人,不可能干出高质量作业;③状态,例如节假日前后是质量问题高发期,因为人的情绪不稳,工作中存在人在现场而心不在现场的情况。
(3)人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要素。工作场地更换,如突然到一个不熟悉的工作场所开展作业,初期易因对环境有陌生感而使检修作业质量下降;在高温、潮湿或极寒的环境中,易因对气候变化不适而造成检修作业质量下降。
(4)人的错误行为,如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作业时做与作业无关的事情。人的错误意识如质量意识差,存在得过且过的心态。
对于人的要素引发质量问题的主要控制措施有:①合理安排作业,包括作业人员和作业量;②关心员工,充分利用交班会、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区等关注员工工作、生活状态;③岗位培训到位,生产人员需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经过相关培训考核;④特殊工序特殊对待,对特殊工序应制定方案明确规定特殊工序操作以及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⑤提高人员责任心,作业人员能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严格按工艺文件操作,对工作和质量认真负责,严格按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做好检修原始记录。
机器要素要素指检修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检修质量的要素。机器要素引发质量事件的常见原因有:
(1)使用问题。选型错误,如3000 V 以下至500 V 的电气设备或回路检验,应采用1000 V 兆欧表,但错误采地用了250 V兆欧表;操作错误,如作业时将扭力扳手作为普通扳手拆卸螺栓,造成工具内部损坏、扭力不准。
(2)送检问题。检修作业中需使用的各种扭力扳手、计量仪表和精密仪器,其日常管理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管理台帐、按规定完成送检工作等。对于计量检定不合格、无检定合格标志、超过检定有效期的计量器具不得使用。
(3)保养问题。保养指根据设备特性,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检修、清洁、上油等,防止设备劣化,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是设备管理的重要部分。如对隔离开关、五防设备、列车起复救援设备需要定期保养。
对于机器要素引发质量问题的主要控制措施有:①明确管理办法,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办法,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送检等均有明确规定;②管理办法有效,设备管理办法各项规定均有效实施,有设备台账、维修送检计划、有相关记录且记录内容完整准确;③设备处于可控状态,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处于完好状态和受控状态。
材料指生产所用的备品备件、物料、润滑油、喷剂等。材料要素引发质量事件的常见原因有:
(1)材料劣质,如使用的油漆笔或润滑油是假冒伪劣产品,需返工。
(2)型号错误,如不同车型绝缘子存放在一起,操作人员无意中使用了错误型号,导致1500 V 高压对车体放电。
(3)使用问题,如更换电机后更新联轴节螺栓,因物料不够而使用长度要求不达标的螺栓代替。
(4)存放问题,如新润滑油与废油摆放在一起,无明显标识,作业人员将废油倒入新油中,导致整桶新油作废。
对于材料要素引发质量问题的主要控制措施有:①物料采购标准化,有明确可行的物料采购、仓储、运输、质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建立进料检验、入库、保管、标识、发放制度,并认真执行,严格控制质量;②物料摆放规范化,分类存放、建立出入库台账;③使用正确物料,如编制下发物料有效期标识检查方法,帮助员工识别润滑剂、清洁剂等有效期;④规范废料控制办法,对坏件、废油有效隔离、标识、记录和处理。
车辆检修的方法要素指检修规程、工艺、作业方案等。方法要素引发质量事件的常见原因有:
(1)无“法”无“章”。没有方案或流程,导致作业人员不知该如何操作。有些普通作业技术管理人员认为作业太简单无需写作业方案,作业人员因无方案又遇到特殊情况,导致出现质量问题。如某线检修人员进行空压机打气测试时无作业方案,操作受电弓升起不符合规范,导致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压力小而长时间放电,过热熔断接触网。
(2)未按“法”做。在有作业方案的情况下,作业人员未认真学习,凭主观臆断作业。如某线路出现列车检修时列车溜动,原因为作业人员未按方案要求操作,在未设置铁鞋的情况下将全车的停放制动和常用制动全部缓解掉。
(3)“法”看不懂。规程内容写的不清晰要求不清楚,导致作业人员不知如何操作。如记录表的编制不规范,在记录表技术规格对于测量值处没有明确如何填写只留有空格,作业人员有的在空格里填写了实测值,有的只在空格里填写了正常两个字,后期无法追踪当时的实测值,实际按照质量管理要求需要在记录表中明确在此处填写实测值。
(4)“法”不合适。规程与现场实际不匹配,如技术管理人员写规程依据以往经验未在车上调研直接编制规程,而实际列车上根本没有规程中所写的部件,或新版检修规程发布后未对旧版检修规程销毁,作业人员错误使用了旧版规程去操作。
对于方法要素引发质量问题的主要控制措施有:①有“法”可依,预防性维修编制规程、工艺、流程。工艺文件对人员、工装、设备、操作方法、生产环境、过程参数等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进行工艺写实确保工艺准确性。质量关键点、关键工序在工艺中标注出来,安全关键点在工艺中有所体现。规程工艺不符合现场实际时及时修订;②依“法”执行,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记录按要求填报,不得瞒报、漏报、篡改数据,对工艺准确性如有疑问立即上报。
车辆检修的测量要素包括三级检、验收等。测量要素引发质量事件常见原因有:
(1)无三级检,如车辆检修作业中并未明确实行自检、互检、他检的三级检查制度,质量事件频发,后续逐步完善了此制度。
(2)检查人员资质不符,进行他检对他检人员的资质需要明确要求,如明确他检需工班长或质检员进行,不能随意安排检修员或学员代替去进行他检。
对于测量要素引发质量问题的主要控制措施为:严格执行三级检制度,按规定安排符合资质人员进行三级检。
环境要素指检修现场作业环境条件。环境要素引发质量事件的常见原因有:
(1)环境不安全,如作业现场有油迹未清理,导致人员在作业中受伤;作业场地防护不到位导致设备受损。
(2)物料摆放杂乱,如未按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规定摆放工具及螺栓,导致螺栓安装时发现缺失或使用型号错误。
对于环境要素引发质量问题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制定作业现场6S 管理办法并严格落实,对现场进行检查,对6S 执行情况进行公示。
通过控制质量管理六要素提升管控质量水平,减少失误,同时不断探索,利用科技创新来提升质量、提高效率的新方法。质量管理中六个要素人、机、料、法、测、环缺一不可。根据过往出现质量问题进行总结,人是最关键要素,其他五个要素中都有人的参与,且人员是造成质量问题的主要要素。
以实例说明科技创新如何减少人的失误、提升作业质量。列车正常进行四日检是由两名车辆检修员工用时30 min 对车底部件进行一遍外观检查,检查是否有部件松脱、外观异常等。为实现列车传统检修向智能检修和智能运维迈进,在某线车辆段装载一套“列车360°外观故障检测”系统,该系统由11 台360°环抱式布置的一体化线阵相机、3 台高性能工控机及1 台32 核高速服务器组成,在列车匀速经过时可以实现整列车外观的2K/4K 图像成像和快速自动故障识别,检测部件松脱及异常情况。试验选取的列车人为设置50 个故障项点,如部件缺失或松脱,让该列车经过“列车360°外观故障检测”系统,由系统进行检查,然后立即让3 组检修员工按照四日检规程和流程进行一遍检查。结果是对于50 个设置的故障,“列车360°外观故障检测”系统检测报出故障47 个,检修人员检查平均报出故障38 个,通过对比智能检修与传统检修的差异性,明显可看出科技创新可减少人的失误、提升作业质量。所以后续车辆检修质量管理中,不仅要控制质量管理六要素来管控质量,更要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来提升质量水平管理。
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检修质量的提高要从每个人做起,管理层的重视、技术层的支持、执行层的落实,才能使各项质量管理措施有效的落地生根。车辆检修人员需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六大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做到认真负责、注重细节,具有大局、创新、服务、质量意识,确保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同时要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中加大投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达到供好车、供足车、保障运营安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