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琚宸悦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天津)
[提要]近年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发展迅速、遍地开花,目前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金融市场波动、委托代理、退出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私募股权投资与一般投资相比,属于典型的高风险行业。本文从外部环境、基金管理机构内部、投资项目等三个方面分析现阶段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投资结构日臻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数量和规模不断膨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梳理分析,并探寻科学的解决办法,逐步促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范化运作和系统化管理。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与其在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有很大关系。
(一)有效促进资产价值增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具有广泛的投资主体,尤其是作为一种有效的理财途径,其收益大等特点给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提供了更多选择,为我国广大中产阶层提供了广阔的投资渠道,能够吸纳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并实现价值快速增长。
(二)完善我国基金投资市场结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让市场中拥有更多的自有资金,并且提供了产权结构的更多选择,尤其是在当前的金融市场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很大程度上让市场摆脱了公募投资基金一家独大的局面,逐步打造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公募投资基金合理竞争的良好格局,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基金市场结构,促进我国基金市场的科学、健康发展。
(三)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渠道。资金匮乏和融资难一直困扰着我国广大中小型企业,成为制约中小型企业前期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以汇拢民间流动资金,成为中小型企业融资贷款的一大渠道,成为企业投资理财的手段,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长,其在发展初期所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得到改善。
(一)呈现总体上升态势。从近年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认缴总额和实缴总额数量来看,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总体投资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近年来保持总体平稳向好的发展势头,行业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在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投资监管日臻完善。现阶段,我国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逐步完善,已经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监管体系。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出台了相应的监管政策,《关于加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等政策性文件逐步印发,要求实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行业发展自律体系,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行,促使其健康发展和规范运行。另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倒逼监管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应对和调整,促使行业不断规范。
(三)投资标的不断扩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标的较为广泛,根据投资对象划分,可以分为私募股权、私募证券、创业、投资等类别,投资的相关领域包含证券二级市场,又有各类企业、文创产业等。尤其近几年,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产业、直播等线上产业及“新基建”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的重要对象。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新兴力量,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将伴随着风险的产生,需要从行业内外部环境以及具体经营过程作为切入点,清楚认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并加以防范,促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外部环境风险。主要可以从宏观政策变化、法律法规调整以及市场波动三个维度进行把握。首先,国家宏观政策发生变化,如利率调整,必然导致市场价格发生波动。其次,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整,如出台某项投资活动的限制性或鼓励性法规,将对私募基金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特别是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处于孕育起步阶段,法律法规还存在许多盲区,有的具体规定不够成熟,配套规定也不尽齐全,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大。最后,利率变动、金融证券价格波动、汇率变动等,也将直接对私募股权投资产生影响。比如,与私募股权投资有直接关联的证券市场,一旦出现证券价格升降、汇率变动与银行利率波动等情况,将会影响私募股权投资预期收益。
(二)基金管理机构内部风险。基金公司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统统可以归于内部风险,主要包括私募股权基金的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和管理风险等。相对于外部风险的不确定性,内部风险源自企业管理结构、制度设计、经营方式等方面,具有比较大的可控性。流动性风险是指私募股权基金没有充裕现金储备或现金流,应对不了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而产生的风险。信用风险指的是私募股权机构与被投企业一方因主观原因或客观困难不能按照合约规定执行造成的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不规范或机制不健全、人为操作错误或外部事件发生引发的风险。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机构由于内部程序不规范或机制不健全、决策机制不完善、内控制度缺失、员工队伍管理不到位等因素,都有可能为基金运作带来操作失误的风险。道德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利用信息不对称等特殊优势,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损害他人应有的利益。私募股权投资过程中,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机构作为委托人,被投企业作为代理人,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在投资之前,被投企业为了达到获取投资的目的,会千方百计掩盖不利信息。在达成合作以后,被投机构无法准确掌握被投公司的经营状况、获利水平、财务状况等,投资企业可能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采取不利于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的决策而产生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是指由于战略方向失误、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团队变动等原因给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机构造成损失的风险。
(三)投资项目风险。主要是由于投资企业自身管理、技术、市场、财务、产品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或缺陷所导致的。管理风险是被投企业在经营决策、内部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失误所带来的风险。评判一个企业的管理风险,可以从企业管理者的能力素质、融资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财务风险是标的公司的相关财务因素所造成的投资风险。私募股权基金作为高度市场化的投资主体,首先要关注的就是标的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风险具体包括市场规模、市场潜力、市场准入门槛、市场竞争格局等。市场规模越大,意味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位置,保持了竞争优势。技术风险是指一项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其他相关技术的支撑和配套,若支撑、配套技术不成熟,标准化程度不高,新技术的应用就会有难以控制的风险,比如新技术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各项功能设计是否符合最初设想、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优化、改进和优化需要多长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是否跟得上等,这些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产品风险主要体现在新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小、市场接受时间长短、市场接受程度高低等方面。如果产品难以被市场接受,或者接受的程度不高、推广应用时间过长,毫无疑问将大大增加投资风险。
经过初步分析,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面临外部环境风险、基金管理机构内部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等一系列风险问题。这促使私募股权经营者以及投资者双方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与管控措施,做到及时发现风险、合理应对风险。
(一)加强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外部环境风险的控制
1、从政府管理层面来说,应持续优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外部环境。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金融监管的总体要求,结合私募基金的特点和运行模式,加快构建私募基金法律与监管体系。深入推进行业自律,探索建立私募基金声誉约束机制,夯实私募基金治理结构基石。加强私募行业监管,切实优化私募基金发展环境,进一步做实份额登记、托管、估值等基础工作。引导私募基金回归行业根基,做到投小、投早、投科技。坚持抓规范、建制度、防风险、促创新多管齐下,完善压力测试机制,健全风险监测指标,提前制定风险处置预案,持续优化市场化处置、流动性救助和市场化退出机制。
2、从私募机构自身来说,应加强对外部环境风险的研究和预警。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研究,对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通过提前预判形势来降低宏观经济波动给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冲击。加强行业和产业研究,在选择投资项目前,精准研判企业所处的行业是否具备投资机制,通过行业分析判断行业投资价值,以此避免投资出现方向性错误。实行组合投资,也就是通常说的“不要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实际操作中可以把资金按一定比例投向不同行业、地域的不同企业,从而有效控制风险。始终保持一定的资金流,保证在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此来提高风险承受能力。成立专门市场研究部门,鼓励项目组定期开展市场和行业研究,定期交流情况、交换信息、研判形势、研究问题,为公司决策层和业务团队提供决策依据。
(二)加强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内部风险的控制
1、完善私募股权基金激励约束机制,防范道德风险。基金管理者全面负责基金日常运作,并承担定方向、定目标、定思路等重要职责,其能力水平、阅历经验事关基金的前途命运。通过优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者和团队的激励约束机制,优化委托代理关系,有效降低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合理平衡基金管理人的权利和义务,以促使其更好地做出最优决策,从而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
2、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防范管理风险。为将内部风险降到最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需要根据自身业务及投资方向,建立周密严谨、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应建立各部门权责明晰、相互制衡的组织架构,使个人徇私舞弊、擅权乱为与道德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投资流程要具体细化,实行层层把关、授权审批,坚决防止越权滥权。
3、完善决策机制,防范操作风险。PE业务投资决策委员会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行使对公司私募股权投资业务的管理职能。一方面要持续优化和改进投资决策机制和技术方法,着眼于本行业本领域特点来选择更加科学的分析方式。根据自身人才队伍的过往经验和专业能力,框定相对专业和擅长的领域,并且对这些领域运用专业分析方式进行科学精细的划分。另一方面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要强化全过程风险管控,对当前已识别的风险及时启动应对预案,就规避、转移、分散风险做出最优抉择。同时,建立常态化的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不断提升抵御风险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
4、加强投资跟踪管理,防范信用风险。加强对项目企业的尽职调查和投后管理。完善尽职调查流程,尽职调查由业务、财务、法律、审计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对项目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等做出全面、深入、客观的分析,并将所分析数据及时披露给相关投资方,便于投资双方对相关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并就有关问题做出整改,最大限度降低投资风险,保护投资方利益。加强对项目企业的跟踪管理,在董事会、管理层等关键岗位委派自己的人员,一旦发现投入的资金用于合同约定外的范围,立即报告并启动纠偏程序。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私募基金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促进项目企业实现预期经营目标。提升投融资双方合同协议的完备性,投资协议采用固定模板,由法务部、业务审查部、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审查把关,对协议的关键条款如划款前提、估值调整、反稀释、回购、违约补偿等精心研究和设计,降低项目企业违约风险。
(三)加强对私募股权投资项目风险的控制
1、加强对投前阶段风险控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投资前要结合自身资金规模、投资方向、特点等来确定自己的项目筛选标准。项目筛选标准包括行业、投资组合、被投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投资额、财务状况等。一是加强管理团队分析。管理团队对于一家企业的兴衰具有决定性意义。分析一家企业,首先要看其有没有好的管理团队,有没有一个好的领导者。二是加强内部管理分析。从被投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风险管理体系方面进行分析,研判其经营管理是否规范有序。三是加强市场竞争分析。深入了解被投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状况以及同行之间的竞争态势,综合考虑企业目前的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等关键指标,准确研判企业的未来增长空间。四是加强核心竞争力分析。包括企业技术实力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核心技术的权利归属,配套技术的稳定性、成熟性,产品的不可复制性,以及是否具有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能力。五是加强财务分析。全面系统研读被投企业财务报表,深入把握资产与负债项目的风险特性。通过计算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比率,评估和分析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以及未来盈利能力。
2、加强对投中阶段风险控制。一是做实尽职调查。项目尽职调查工作至关重要,是识别和控制投资项目风险的关键。对项目的尽职调查应全面了解被投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团队、治理结构、内部管理、发展战略、技术、市场、财务、生产、销售等方面。二是确定投资方案。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自身特点,确定合适的估值方法。三是签订投资协议。在投资协议中约定经营管理、对赌、优先出让股权等条款,保障自身合法利益。
3、加强对投后阶段风险控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被投企业的投后管理工作能较大程度降低投资风险、减少损失。一是定期对被投企业进行财务监管。定期监督受资企业的财务状况,要求被投企业每月、每季度报送财务报表,对其报送的财务报表进行核查,如发现财务不规范情况及时予以纠正。二是定期参加被投企业决策会议。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派人进驻被投企业担任董事、监事、高管相关职务,通过参加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投资决策会议等,参与被投企业会议议题讨论,及时了解被投企业战略决策、企业运营情况,代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表意见,维护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利益。三是定期对被投企业进行巡访。采取定期现场巡访的形式,直接与被投企业进行沟通,实地查看被投企业生产情况,确保了解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四是为被投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结合外部政策、经济、市场等宏观因素与内部发展规划、竞争对手等因素,协助被投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发展规划。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帮助企业寻找合作伙伴,帮助被投企业进行人才招聘,以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协助被投企业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制定健全管理制度,降低被投企业内部管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