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STEM项目式学习的实践建构

2023-03-22 10:30
师道(人文) 2023年1期
关键词:围屋文化背景重塑

袁 丹

近年来,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从STEM教育理念切入,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以项目为驱动,与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和延伸拓展,设计开发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小学STEM课程。各项目团队选择适合我校开展的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STEM项目主题,历经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分低年段和高年段开发设计了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主题丰富多彩,传统文化凸显于各STEM项目中,如岭南建筑文化课程《走近围屋 经典重塑》、岭南农耕文化课程《挑战种植 春华秋实》、岭南民间工艺文化课程《剪出精彩 “纸”因为爱》等。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STEM课程M-E-R-E实施模式,并开发了相应的实施路径及课程评价。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打破了过去传统单一学科授课模式,使学科知识之间横向关联,呈现出跨学科融合的多元化形态。一方面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主题项目的学习中培养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项目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以及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去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传统文化背景下小学STEM项目式学习实施模式:M-E-R-E

历经三年的迭代与优化,我校提出了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小学STEM课程M-E-R-E实施模式,以每个环节的英文首字母组成“M-ER-E”,涵括课程实施的四大关键环节:遇见(Meeting)—探秘(Exploring)—重塑(Remodeling)—展示(Exhibiting)。以下是M-ER-E实施模型的各环节说明。

1.遇见(Meeting)

当传统文化遇见STEM,项目学习拉开了序幕。“遇见”阶段,教师可以尝试不同主题的引出方式,着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脉络,重视真实问题的探索。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材料进行项目的入项,引出真实背景下的驱动性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内驱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与小组成员协助下共同制定项目小组活动计划,在头脑风暴、小组交流中明确项目目标、学习任务及项目实施计划。

2.探秘(Exploring)

“探秘”是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阶段。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检索、社会实践调研等方式,开展一系列相关的积极的思维活动,培养资料收集、信息整理能力以及问题分析和沟通交流能力等。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促进新旧知识共同互融,形成明确而稳定的意义。项目实施过程不仅关系到项目的后期开展,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做中学”的能力。

3.重塑(Remodeling)

“重塑”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文化的发展和创新。“重塑”阶段涵括项目设计、产品制作、迭代提升三大环节。在这一阶段,学生以工程设计的形式参与STEM活动,设计出符合活动主题的产品模型。产品模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需要随着活动的深入,不断地测试、调整、修订、迭代、提升,最终满足客观产品评价结果。教师应注重将STEM学科知识和思维模式融入项目设计和实施的各个环节,锻炼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以多元化的新视角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展示(Exhibiting)

“展示”阶段,是对STEM项目的展示,也是对文化传承的展示。它既涵括项目产品的发布,还涵括项目的评价反思。STEM项目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其评价应该是知识、技术、工程的迁移应用能力,或者说是跨越学科知识和技能,指向全面发展的人。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小学STEM课程评价贯穿项目始终,时刻保持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重点考察学生的学科素养、STEM素养及文化素养。

二、传统文化背景下小学STEM项目式学习实施路径

在此,笔者以我校《走进围屋重塑经典》为例,具体谈谈项目实施的路径。

1.遇见(Meeting)

遇见阶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施:

(1)了解主题:让学生通过不同建筑文化现存传承情况的对比渲染,引向围屋建筑文化传承遇到的困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保护和传承围屋建筑文化,借学生之口引出“可以像故宫文化博物馆一样”建设“一座围屋文化博物馆”,保留围屋建筑文化的造型,容纳围屋文化的各种展区。

(2)发布任务:借“围屋文化传承人”之口,发布“围屋文化博物馆建设招标工程”。

(3)启动项目:让学生了解并认识项目设计的基本步骤,调查建设围屋文化博物馆有哪些制约因素。

(4)组建团队:在教师的引导下确定馆长,设计队员招募令,组建团队。

2.探秘(Exploring)

探秘阶段,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

(1)调查研究:通过团队调研,了解围屋的历史演变、文化内涵,明确空间布局及建筑设计,形成项目调研报告;分享调研结果,交流建设围屋文化博物馆知识。

(2)科学探究:通过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建筑模型结构,掌握房屋模型搭建的基本方法。

3.重塑(Remodeling)

重塑阶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施:

(1)设计:在前面调研及科学探究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认识项目设计的基本内容,各小组撰写项目设计书;结合调研报告和项目设计书,确定围屋文化博物馆评价标准,明确任务目标;设计围屋文化博物馆,形成概念;全班交流,优化设计。

(2)制作:让学生根据规则采购材料;依照设计图搭建围屋文化博物馆模型。

(3)测试: 引导学生依据评价标准预测本组围屋文化博物馆模型性能;明确测试标准、测试流程,参与测试会。

(4)优化:采取小组讨论梳理围屋文化博物馆模型建造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改进。

4.展示(Exhibiting)

在展示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围屋产品发布会进行展示,如对产品进行介绍,分析模型数据及性能等,对围屋项目进行总结,召开暨颁奖典礼,颁发奖项,最后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评价。

我校正是基于M-E-R-E模式的开发,在模式的引领下,统领不同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开展有章可循,有路可依。

三、传统文化背景下小学STEM项目式学习实施成效

三年的实践,让我校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小学STEM项目的开展取得了一些成效,具体体现以下几方面:

1.形成了我校校本课程,推动学校的课程建设

我校通过深入了解区域岭南文化资源,选择适合本校的基于传统文化的STEM项目主题,开发了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STEM项目,形成了本校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STEM课程,提出了小学STEM项目式课程开发及实施策略。目前我校已从岭南农耕文化、岭南民间工艺、岭南建筑文化三个维度,开发了小学各年段八个STEM项目主题,通过MERE模式进行项目实施,形成了特色课程。

2.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优质发展

我们通过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STEM课程实施,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培养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学生在STEM课程中运用跨学科知识,通过合作共同探究问题,提升了多维度问题解决的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高阶思维能力、科学精神及合作意识,为其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升了教师综合素养,培养了一批未来型教师

我们通过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STEM课程实施,促进了本校教师在教育思维意识、教学方法和效果上的转变,提升了教师跨学科融合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基于项目的案例开发与实施能力,为培养具有传统文化底蕴与STEM能力的教师队伍、培养未来人才奠定理论和经验基础。

4.形成了区域辐射力量,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我校《设计海边塔台》在广东省STEM项目式案例征集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还成功承办了深圳市宝安区STEM教育种子教师主题培训活动,推动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形成了区域辐射。相关成果《为学生成长赋能——传统文化背景下小学STEM课程开发与实施》一书,即将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为STEM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研究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创新尝试和经验积累。

我们会一直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优化STEM项目式学习的开发与实施,为培养未来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下一代奉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围屋文化背景重塑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重塑未来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浅谈生态文化背景下的室内环境设计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客家围屋的保护探究
——以龙南县为例
李沧:再造与重塑
当代住宅区“围屋式”景观设计的应用
围屋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