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视角

2023-03-22 07:29:53汪秀琴江国华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育人

汪秀琴,刘 炯,江国华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宣城 242000)

对于课程思政,尚没有一个一致的界定,理论界一般认为“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即为课程思政[1]。悉数高职院校种类繁多的专业课程,无论是人文社科还是自然科学,无一例外地都内置思政元素,任一专业课教师都具备实施思政教育的条件。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所展现出来的将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与个性特点有机融合的专业化的行为特征,是为教学能力,其包括一般教学能力和特殊教学能力。教学实践全过程中,教师了解与把握学生身体状况与学习态度的观察能力以及预测与判断学生发展趋势的思维能力等皆为一般教学能力,而分析与驾驭教材、选择与运用教法、组织和管理课堂等从事具体教学活动的专门能力,则是教师的特殊教学能力。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凸显。国内外各种思潮不约而同地涌入大学校园,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乃至行为方式都受到影响。为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各种思潮的鉴别能力,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政工作理念,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于专业课程教学中不露痕迹地引入思政元素,胶漆相投教书与育人,既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需要[2]。教师乃立教之本,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执行者和落实立德树人的生力军,直接关联思政育人成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是课程思政背景下一种特殊的教学能力。自课程思政概念问世以来,对这一特殊教学能力的研究方兴未艾。因此,基于教学能力视角探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3]。

一、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优势分析

(一)专业课程包含丰富的思政元素

高职学生多数在十八岁至二十二岁,正值学习知识技能、成熟情感心理与形成价值观念的黄金时期。“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与栽培。”[4]在这一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家长对孩子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想指引往往力不从心,仅仅依赖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思政课教学引导以及辅导员的班级管理教导也是难遂人愿。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从不同侧面包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课教师有着各自的独特优势,思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在讲授解剖学基础课程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启发学生审视医生的责任,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在讲授会计学原理课程时,可以强调遵守会计准则,反对弄虚作假,形成诚信意识;在讲授软件工程课程时,可以通过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介绍以及分析相关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纠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产权保护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精神。依托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在讲授专业知识与训练实操技能的过程中适时地嵌入思政元素,专业课教师有机统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5]。

(二)专业课程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实行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体系可分成两个维度,一是呈现显性教育的思政课程,二是体现隐性教育的课程思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6]“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7]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专业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深入细致地分析与发掘思政元素,适时地在课程教学中灵活引入思政元素。例如,我国高职院校财经大类专业普遍开设经济法课程,在讲授该课程“合同法”章节时,以学生日常生活中食堂打饭、淘宝购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为例分析和讲解“要约”与“承诺”的含义,将抽象难懂的理论话语转化为浅显易懂的通俗语言,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又利于培育学生的契约精神。在讲授园林植物学课程时,既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以及我国科学家在该学科领域的重大贡献,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又可以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对学生尤其是涉农专业学生开展爱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教育,增强学生服务乡村的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依托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有意识地把思政元素植根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可以使知识学习、技能传授和思政教育水乳交融,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协同育人。

(三)专业课程教学有利于师生深度交流

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采取合班教学,学生人数在百人左右,专业课的授课规模通常为一个班级,甚至分班授课,专业课的上课人数明显少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且,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师生相处的时间与空间更多,且拥有更多共同的专业语言,学生也就更容易接受教师传递的观点。小范围、长时间的相处,学生与专业课教师彼此熟络,亦师亦友的关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得以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思想困惑予以及时、持续地关注。在保证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的前提下恰当地加入思政元素,循序渐进地、长期系统地将价值观与职业精神融进专业知识教学与实践技能传授之中,使思政教育贴近学生生活与思想实际,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学生的思想升华和精神洗礼。

二、高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淡薄

传统教学的分工明显,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任务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由专业课教师负责,二者分居不同系部,疏于交往甚至素不相识。长期以来,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和专职辅导员或班主任的职责,自己的责任就是传授专业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不愿意花费精力将思政资源引进专业课程教学;也有的教师教学课时多,科研任务重,难以分配较多的时间关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甚至认为其他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已经足够,出现应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象;还有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学生从专业课程教学中习得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对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发展的作用要比思想政治教育大很多,从而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轻视思政教育,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被人为割裂,从根源上掣肘课程思政的实施[8]。

(二)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知识薄弱

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应用性较强,各专业之间的差异性明显。与思政课教师相比,专业课教师一般都具备较深的专业功底和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能胜任本专业的课程教学。专业课教师也能够认识到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但缺乏系统性的理论。而事实上碎片化的思想政治理论,无疑会制约其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致使其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此外,高职院校现行的职称评审、岗位晋升与考核评优偏向教学与科研成果,没有并且难以把育人成果这一“软性”指标放进评价体系,导致专业课教师侧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实操技能的更新与提升以及课题研究与论文创作等学科专业领域,没有与时俱进地学习专业之外的知识尤其是思政专业学科理论,不可避免地影响其课程思政教学能力[9]。

(三)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课程思政教学可供借鉴的成熟的实践案例并不多见,又由于各学科体系泾渭分明,各专业课程性质与内容的不同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差异,各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育有所差别甚至大相径庭,是以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通用的课程思政理论体系,以至于多数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学改革尚处于各行其是的探索阶段。纵使专业课教师主观上有课程思政改革的想法,然而专业课思政元素难挖,切入点难找,时机难控,实际教学中常常会生搬硬套某些思政元素,这样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抵触。而且,一些专业课教师不能顺应时代发展,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或者辅以单一的提问方式,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简单,很难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严重影响课程思政的教学效率[10]。

三、提升高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内在要求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党的十八大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明:“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1]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拔节孕穗时期,其道德、纪律、思想、政治意识比较薄弱,良莠难分,曲直难辨。理之当然,需要专业课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肩负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始终如一地自觉自愿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全过程的专业课教学中浸润思政教育,襄助学生认清形势、明辨是非、确立正确的职业认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为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课程思政注重隐性思政与显性思政的同向同行,强调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深刻挖掘。所有专业课教师奉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群策群力,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悄然无声地渗进专业课程教学,有效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育人效用,达成全部课程大思政格局的协同育人目标。由是观之,作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践行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直接关乎课程思政改革的成效。

(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

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内涵广泛而深刻,主要涵盖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水平、文化基础知识、道德素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诸多方面。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坚定教书育人,基于专业特色,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理论联系实际,于教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专业课教师需要不断钻研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研习、更新、贮备思想政治理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信念与思政教育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化水平,在“解惑”与“授业”的过程无声无息地潜入“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12]。

四、高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

当今世界纷繁复杂,多元文化交融碰撞,亟需全体教师在全数课程的全过程教学中全方位育人,故而应以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持续增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一)转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观念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专业课教师着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而忽略专业课程所包含的思政教育功效是课程思政改革与建设的症结所在。所以,转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观念,增强思政育人意识,是提升思政教学能力的基础。第一,消除专业课教师思想误区,使其明白晓畅,“思政”与“课程”对接融合,并行共进,方为课程思政。只有从思想上认可课程思政,才能将课程思政理念成功地外化为协同育人教学实践。第二,提升专业课教师对自身职分的认知。班主任、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任何时刻都应当仁不让地履行思政教育的职责。不宁唯是,专业课教师应清楚地认识自己不但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还是立德树人的责任人,对育人事业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三,制定相关制度与政策,鼓励与要求专业课教师立足专业教学落实思政育人,保证课程思政落地开花。

(二)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课程思政是融思政元素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需要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专业课教师钻研思政理论的能动性。专业课教师要努力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不断增加思政理论的深度,拓展思政理论的广度,坚定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充实头脑,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第二,高职院校应尽力为专业课教师提供多种学习途径,为其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提供方便。比如,不定期举办思政理论研讨会,开通思政理论网络交流平台,在行政楼、教学楼、食堂、图书馆等场所置放电子阅报机等,这有助于专业课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提升思政理论水平。第三,专业课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思政理论培训,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提高思政教育能力。最后,打破不同院系的管理界限,充分利用思政教师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厚实的政治素养,联合专业课教师在专业知识的真知灼见,深挖植根于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于协作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理论、理想信念、工作态度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融通能力,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

(三)加强专业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表现的言行举止、所显示的工作态度、所展露的理想信念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品德修养与生活作风等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了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教育引领功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第一,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不仅要凭借深湛的专业知识影响学生,更要用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感染学生。课堂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其人格魅力的主阵地。循循善诱的分析讲解,深入浅出的推理论证,信手拈来的思政案例,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使得学生对教师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方法与崇高的思想品德赞叹不已。第二,依据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改革师德师风评价与激励机制,将育人成绩、工作态度、生活作风等纳入教师个人考评范畴,增加育人成绩的比重。第三,构建师德师风长效建设机制。坚持不懈地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职务或职称晋升与聘用、考核奖惩、人才遴选等方面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严把教师资格准入,对思想品德与生活作风不达标者,坚决不授予其教师资格,从源头上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四)增强专业课教师“课程”与“思政”的融合能力

课程思政并非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随意混合,应秉持“盐溶于汤”的原则,于专业课教学中自然溶解思政元素,“盐汤交融”,相得益彰。

首先,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元素的捕获与融合能力。不同的专业课程都蕴含着深厚的思政元素,应紧密连接专业课程特色,分析、鉴别、选取贴近高职学生政治意识、法治意识、规范意识等的素材和具有培养高职学生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文关爱的内容,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共振。

其次,提升专业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以先进教学理念为指导,提升专业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应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婉转动听的音乐、精彩纷呈的视频以及具有冲击力的FLASH 等将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学科发展史植入课堂教学。生动的思政案例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与学习兴趣。

再次,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专业课教师之间应该经常讨论课程思政教学思路,交流课程思政教学经验。教研室还应组织教师互相听课,相互观摩学习专业大类同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

最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讨论交流,要依照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将抽象的思政话语体系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深入浅出地启迪学生思考与学习,以自身学识素养、理想观念与人格力量持久地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育英才[13]。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