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

2023-03-22 07:06:16魏如青
经济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专业课一流中心

●魏如青

一、引言

当前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数字信息技术正迅速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之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在线课程和互联网教学为主的数字化教育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的未来已来。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一体化统筹部署,充分体现三者对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作用。同时,报告明确指出,要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高等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然而,我国高校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了人才培养模式固化、改革创新滞后、与社会需求脱节等一系列问题。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全面号召高校教育积极实施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本科教育坚持学生中心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既注重‘教得好’,更注重‘学得好’”“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做强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2019年4月,教育部决定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内涵在于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一流课程、一流教材和一流师资的支撑下,打破传统教育思维的羁绊,全面促进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提出,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知道应该如何学习,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对学业进展进行自我评估的能力。目前,教育界对“以学为中心”的基本共识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出发,通过教学设计和实践,帮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相关能力[1]。归结起来就是“以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为中心”“以促进学生能力养成为中心”和“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

“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落脚点是人才培养,一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更加注重“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和能力提升、注重处理好学生“成人”与“成才”、“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教学模式向更注重基础理论教学、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融通性、创新型、开放式”模式转变[2]。一流课程要求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具体而言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内容注重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方式注重先进性和互动性;教学结果注重探究性和个性化。一流教材要兼具“铸魂、育人、启智、增慧”等功能。一流师资要品德兼修、学识扎实、具备高尚理想和境界情怀[3]。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要求。

国际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点领域,承担着新时期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但同时国贸专业也是一个传统专业。尽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为广大专业教师所普遍认可和接受。然而,在国贸专业课实际教学中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赫尔巴特式教学模式尚未发生根本性转换变。一方面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和获取知识的渠道;另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性发展和独立观点的表达。在这个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与新生代大学生教育之间的摩擦难以避免,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实践落后于理念,忽视教学设计。尽管老师们在观念上已经同步到最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但在国贸专业课教学中长期形成的“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实质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主导”,忽略了“学生主体”,缺乏师生双向互动机制,因而缺乏从学生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往往是按照固定教材照本宣科。老师为了讲清楚各个贸易理论,应用各种方法梳理课本知识,自认为整堂课“干货满满”,而学生却在这种“灌输”式课堂教学中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结果对师生而言都苦不堪言。这种“知识灌输型”教学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建构和丰富知识体系的能力,更加不利于学生对专业课学习意义的认知。

2.教学内容固化,课程资源相对单一。传统国贸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固定教材为主,内容更新比较慢,未能实现课内外教学资源及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一方面,在知识大爆炸和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年代,新时代大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教师主导的课本知识输入。丰富的信息源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异常简单又困难。海量学习资源赋予了学习者在知识选择上的最大自由,但也带来了有效知识选择、知识体系搭建和自我管理的挑战[4]。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发展日新月异,国际贸易新范式、新规则和理论的新发展并未及时同步到教材中去,比如全球价值链贸易、增加值贸易、数字贸易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已经非常常见,但传统教材并没有及时同步到这些内容。因此,相对单一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生产渠道往往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难以满足培养学生多渠道、多层次探究和获取国贸专业前沿知识的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需要。

3.教学活动简单,与现实脱节。一问一答、案例讲解、统一作业和考试是国贸专业课最常见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往往忽略了学生专业起点的差异,形式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国贸专业课除了理论课还有实践课,但用于实践教学的内容还停留在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和国际贸易单证操作,而现实中的国际贸易单证员考试早已经取消了,新的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与实际工作流程相关的课程实践却没有及时引入,造成不但理论与实践脱节,还与现实脱节。这种重知识轻实践的课堂教学,难以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养成,进而将使学生难以适应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忽略学生个体差异。“评教”与“评学”脱节,对老师教学情况有学生、系部、学院、学校、校外专家进行评价;而对学生而言“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单一结果评价方式依然是国贸专业课的主要评价方式。教师是评价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现状仍未打破,并且评价往往强调共性、忽略个体差异[5]。“评价”与“反馈”脱节,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评价,都只是有评价而没有反馈或者没有及时反馈,或者只是“程序化”的简单反馈,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评价轻反馈的教学评价方式,难以激发学生自主评价与反馈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师生持续改进学习和教学。

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改革

创新是扬弃和发展。创新国贸专业课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国贸专业人才,是国贸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根本要求。“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任务不是教,目的不是教多少知识,教是工具,学是目的,为学而教[6]。教学相长是理想的教学模式,国贸专业课“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新应该围绕建立师生双向互动机制,从“教知识”的模式全面转向“教怎样学”的模式。教师关注的重点和出发点由课堂、课本知识转向引导学生立足知识并向能力、人格塑造和人文精神养成发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础和落脚点,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知识架构师,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与反馈。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明确学习目标。从教师主导的“教学目标”转向“学习目标”,老师不但要熟悉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特征、认知能力等情况,还要熟悉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才能按照课程内容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发展等方面的不同属性,设置不同层次的、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好的教学设计,不但能让学生明确知道通过学习活动会达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及时到评价和反馈,重要的是能促进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与反馈之间的双向互动,激发学生和教师相互促进、持续改进教学效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海量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的机会,课堂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播渠道。作为学习引导员和知识架构师的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学习内容要注重跨学科融合、适当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对于国贸专业课而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学术文献、专业媒体和互联网新闻关注国际经贸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现象、新技术,新领域;并引导学生如何在海量知识中筛选有效学习资源、围绕专业理论构建知识体系。这样不但将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还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和积极性。

3.学习活动。大学生极具个性、善于探索、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能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的学习活动是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活动。老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在核心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调研、案例写作、演讲、小组项目等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研究;或者鼓励学生组队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项目。通过这些活动,不但能丰富课程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也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学以致用”的快乐体验,提高课堂互动积极性,并有助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养成。

4.课程测评与反馈。从“教学评价”到“课程评测”是从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来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创新发展。有效的课程测评与反馈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关键环节,是促进教师持续改进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机制。“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效果,重视师生双向沟通。因此,“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评价反馈体系应当是“评教”与“评学”、“过程”与“结果”、“评价”与“反馈”有机统一的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与反馈体系。“评教”与“评学”鼓励参与课程的双方进行客观公正、面对面地进行学习评价与反馈,直接向对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兼顾“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方式,通过学习过程评价看学习目标是否能顺利达成,进而动态调整学习活动;通过学习结果评价看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合理,进而持续优化教学设计。“评价”与“反馈”是整个体系的核心,有评价就要有反馈,通过及时反馈才能有助于激发师生持续进行教学与学习改进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一流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42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56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博客天下(2015年17期)2015-09-15 14:55:10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