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23-03-22 07:06:16王文玫宋书芹吕贵鑫
经济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高素质校企技能

●王文玫 宋书芹 吕贵鑫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现代化生产已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化,各行各业均增加对新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中国制造2025”,提出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目标,经过努力,我国在制造业上虽有成绩,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技术技能相对落后:我国与制造强国相比量高质低,一些先进技术还需要依赖进口;二是产品更新换代慢,低端产品供过于求,高端产品供不应求,虽然近年来在去库存政策下有所改善,但低端产能仍然过剩[1]。这些问题归根究底是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数量质量均严重不足,因此,研究如何培养适应我国发展现状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下研究的关键。

现代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部分是现有生产一线员工通过继续学习获得技术技能提升,一部分技术技能人才依赖职业院校输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在“中国制造”逐步前进的过程中,不断为社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在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随着职业教育不断被重视,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完善,从2014年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到2018年“职教20条”确定职业教育地位;再到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要“优先发展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加快建设人才紧缺专业,改造升级传统专业等。”[2]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拓宽办学思路,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要性

我国对于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2020年接近7000万人,2035年将超过1.4亿人,期间年均增加超过450万人[3]。如何更好地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素质,保证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职业技术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职业技术教育多以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为主,中职教育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基础知识不牢固,多以知识教育和学历提升为主,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有了基础知识,更多地侧重于技术技能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提升整体技术技能人才素质的关键。

很多学者对技术技能人才进行研究,总结出技术技能人才突出的三个特征:一是思想觉悟高:具有实干精神、工匠精神、创新意识;二是知识扎实:技术知识扎实,善于研究,有技术积累;三是技术技能精湛:能将技术用于一线生产,服务生产[4]。高职教育在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新需求。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求,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有力保障,所以,创新型国家建设离不开大量的高素创新型人才。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上市公司人才需求及发展环境报告》显示,招聘需求排名前四的行业是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物流/仓储和集成电路行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招聘研究报告》显示,招聘数量居前两位的是计算机和医药行业。通过这两份报告可以看出,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较高。高素质、高技能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风向标”,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指明灯”。高职院校注重基本技能培养和锻炼,厚积薄发,为技术创新打牢基础。所以,高职院校通过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够弥补创新驱动战略下人才需求缺口。

2.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人才新需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深度调整的重要抓手,产业转型升级主要依赖大量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高职院校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将会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时期,高职教育只有勇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担,在传统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注重技术知识培养,注重技能操作培训,才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高职院校更要贯彻“产教融合”模式,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让学生不断掌握新技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走进企业,使学生毕业就业无缝连接,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优质技术技能人才。

3.落实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新需求。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力军[5]。随着我国各项制度不断完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各行各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激增,如何摒弃原有的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如何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当前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国家为高职院校指明了人才培养方向,为高职院校发展铺平道路,各高职院校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结合实际需求更新培养方法,培养出更多国家需要的优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1.人才培养较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正在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教育既是技能教育,也是学历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更重视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操作,学生尚未进入实习单位或较少进入实习单位,有的院校实习时间较短,实习内容单一且多为基础工作内容,无技术可言,以至于学生在毕业时大多只有证明学历教育的毕业证书而缺乏证明职业技能的技术职称证书[6]。多数职业院校对学生技能证书数量不做强制要求,同时受近三年疫情影响,多数技能考试暂停,更减少了学生参加技能考试机会。目前我国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换,简单的劳动岗位已越来越少,更多的是要求多学科多方位实践经验充足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很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培养。

2.教育脱离实际,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高职教育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孵化器,市场上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打开了一道大门,人才供不应求,但很多高职院校在培养过程中依旧将教学目标与实际需求脱节,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毕业后从事工作脱节,很多高职教育走进了“自我服务”的怪圈,学校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目标,不考虑学生进入社会时的适应程度。这就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无法直接进入技术技能岗位,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引导其重新学习相应技术技能,使学生很难对接生产一线,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的72.7%认为刚上岗时, 即使专业对口也需要重新培训;另有一项调查显示,63.4%的受访者认为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校企合作不完善,双方缺乏约束。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以期增加学生技术技能,但目前很多校企合作还处于初级低层次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合作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部分企业由于不确定学生未来去向甚至不愿意给学生轮岗的机会,仅让学生做最初级的工作,没有发挥教育主体的作用,高职院校对此也无可奈何,很多实践教学计划无法实施,学生没有得到锻炼,失去了校企合作应有的意义。很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与高职院校接触较少,缺乏校企沟通,双方均缺乏对对方的监管,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另外,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合作企业的数量,而忽视企业资质的审查,企业的资质对于实现校企间的长远合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培养模式单一,不能满足现实需求。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普遍起步较晚,教学系统化尚不成熟,培养模式单一,具体表现在:高职教育办学形式本科化严重、办学思路类似、专业设置不能结合现实需要、人才培养目标不突出技术技能需求、课程设置因人设课、重知识教育轻技能教育,导致学生职业素养与现实需求存在差距。并且,我国高职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方式主要以校企合作为主,但是,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导致校企合作程度不深,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高职院校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考虑合作事宜,着重考虑如何快速输出学生,企业则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希望获得更多的廉价劳动力,双方缺乏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长久考量,忽视学生对技术技能的需求,使校企合作华而不实,不能让校企合作起到充分的效果。

2.缺少实践基地,学生实践技能较差。在实践基地的设置上,目前,高职院校缺少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技术技能操作实训基地,学校现有配备的实训基地多数资源落后,很难满足学生对技术技能实践培训的要求,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量薄弱。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上,缺少持续动能,很多高校突击建设,缺乏相关资料,不能结合自身实际,导致实践基地质量低,无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很多高校由于实践基地“投入多、见效慢”,在实践基地建设上投入较少,且实践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定期升级,需要资金持续投入,因此,很多学校建设最少的实训基地或者实训基地设备陈旧,不定期升级,学生实践技能学习跟不上时代变化,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学习的技能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在实践基地的使用上,高职院校生源扩招加之学校内部实习设备有限,很多学生在实践基地实践时长普遍较短,学生人数较多而时间设备较少,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学生实践学习质量下降,实践基地支撑不足而导致学生技术技能不能达到社会需求水平。以某工商职业学院为例,2021年,校内实训基地38个,设备总值1933.29万元,生均0.17万元;校外实训基地31个,接待学生量2648人次,接受半年顶岗实习学生360人,接受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119人,学校共有7个二级学院,每个学院不足6个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不足4个,实训设备及实训条件严重不足。

3.教育基础薄弱,师资配备不到位。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较低,以河北省为例,2021年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支出283060万元,仅占河北省教育总支出的12.2%。一方面,高职院校伴随着扩招政策导致生源不断增多,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速度难以跟上高校扩招的脚步,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师资投入较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均对其师资力量不断进行扩充,但多数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多为研究生学历,且学术型硕士居多,这就导致他们的专业知识过硬,但缺乏新技术新技能的掌握,他们大多没有经历企业实践,对实际操作了解甚少,相关行业领域工作经验不足,对于技术技能教学缺乏经验,这种“纸上谈兵”式教学无法满足现如今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培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教师培训上的投入远远不足,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更要站在技术浪潮的最前端,而这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部分高职院校将教师提升视为教师自己的“份内事”,要求教师自行提升,同时缺乏激励奖励机制,导致教师对于技术技能提升积极性不高,学生自然无法掌握新技术新技能。

四、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思路

1.丰富教育教学形式,拓展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路径。在专业课程设计上,将原有的理论知识教育与相关专业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相融合,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将基础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证书、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证书结合起来,形成蛛网式人才培养模式,也可设置校内本专业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课程授课采取理论课与实践实训课相结合的形式,也可以邀请企业加入实践课程指导,实行企业导师制,及时与最新技术技能对接。也可结合现代互联网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网络授课平台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教师做教学答疑和补充,在实践环节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转变原有填鸭式教学模式,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引导和辅助,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各模块结束时,教师可采用实践环节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检测结果,调整后期授课进度,保证学生学习质量[7]。

在相关专业素养培养上,将思政课融入专业课程讲授,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工匠意识,可以通过该行业先进人物事迹展播、座谈、学习等形式提升榜样的力量,使其起到激励、引领、带动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驱动使工匠精神与专业技术技能有机融合,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德艺双馨型技术技能人才。同时,结合工匠精神,增加校内文娱活动,将各行业企业精神等融入校园生活,打造校园——企业融通发展,借此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2.深度加大校企合作,逐步推进校企学研新形式。设置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相关领域发展前沿,结合企业实地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深度打造校企融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开展,打通高职院校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结合学生实际,在实施时设置层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首先,建立“企业导师制”。从德国和日本的经验可以看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企业的参与,这种参与不是表面的校企合作,而是存在着一种师徒关系,因此,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手把手”地教,能更好提升学生技能。其次,建立“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在校建立行业标准化“生产车间”,作为企业向高职院校的延伸,在厂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打造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实地感受工作环节,了解工作内容,进行实地操作,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双向培育。再次,建立“工学交替”模式。企业与学院合作开发课程,在学期中完成理论学习,到企业完成设定工作内容,认定相应的学分,真正实现“学用结合”,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下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完善政策支撑,可以给予校企合作单位税收优惠、资金借贷给予优惠等支持政策,促使更多企业深入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完善教师队伍体系,强化师资职业技能培养。教师队伍素质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关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第一,建立一只业务素质精干、师德教风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即兼具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的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职业技能的实践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完美融合,既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也有利于解决企业知识技能方面出现的问题。第二,建立并落实专业教师企业锻炼制度,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高职老师需要有企业工作经历,面对大多数教师“从校园到校园”而导致的实践经验不足的现状,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技术技能教学需要,对于教师队伍要及时采用职业技能培训、利用寒暑假安排教师下企业实践,真正感悟和吸收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将其带进课堂;定期外出学习、考查、实习、交流,学习先进学校和组织的专业技能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教学思想,使专业技能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技术发展接轨。从而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受更好的职业精神培养教育。第三,加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进力度,聘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建立企业导师制度,聘请相关行业技术骨干、工作能手进校做经验分享并进行技术指导。

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其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与优势,主动与各部门联动,积极探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争取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做出贡献,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高素质校企技能
高级技能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38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