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新锐
2022年11月,第二十届温州国际眼镜展、厦门国际眼镜展相继成功举办。具有种种不确定性的2022年,两大区域展会在差异竞争、优势互补的发展思路下,填补了疫情期间中国眼镜专业展会的空白,丰富了眼镜行业在特殊时期相对匮乏的新品展示和商贸洽谈渠道。
2022年以来,受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以及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我国眼镜行业增长不及预期,营收下滑、经营压力大。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不同行业的万家企业跟踪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发展信心指数2022年6月份仅为46.1,连续3个月低于荣枯线水平,二季度的平均值甚至低于2020年3月疫情最严重时的水平。
疫情的反复让消费者对眼镜的价格更为敏感,跨店比价、线上询价的意愿更强,消费习惯的变化使进店人次的平均转化率下降,导致眼镜零售端陷入低谷,尤其是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型眼镜零售店。零售端带来的连锁反应传递到了整个产业链,一方面,供应商和工厂资金链紧张,拖欠货款,影响从业者对行业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局部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减少投入,甚至削减各项开支、预算,持有观望、等待、躺平甚至破产关门的态度,不仅影响了短期需求,还会使其他企业对行业的普遍预期降低。
2022年11月,在地方政府、主办单位和参展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两个具有区域特色的眼镜展会——第二十届温州国际眼镜展和第二届厦门国际眼镜展相继举办,既展现了眼视光企业的风貌,凝聚了行业向上向好的积极能量,更满足了企业去库存、资金流转的迫切需求,使企业与客户在近距离接触中提高了对行业发展的信心,彰显了眼镜行业勇于担当、迎难突破的精神。
回首2022,经历重重困难得以成功举办的区域展会,在展现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的同时,也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推动中国眼镜产业走向更高质量和更优效益发展之路。
随着疫情阴霾的散去,2023年将会有更多的大型展会与行业活动助力行业发展,作为2023年中国眼镜行业第一展的中国(上海)眼镜业展览会将打响行业展会复苏的第一枪,再打造一个找产品、看趋势、见未来的平台的同时,对行业稳信心、稳发展、稳预期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