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超群 南方电网广东湛江吴川供电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国企改革应切实落实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工作,通过全面激发队伍活力为国企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国企改革背景下,应认识到绩效管理具有较强的杠杆作用,为适应改革要求主动探寻其作用发挥途径,解决员工积极性不高问题,使国企上下全身心投入到改革创新活动中,形成强大的杠杆效应,为国企改革提供助力。
按照国企改革要求,需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出世界一流企业[1]。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深化改革意味着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经营机制,期间将遭遇各种新问题。开展绩效管理工作能够从激发企业活力的角度破除利益固化的局面,探寻人事、劳动等各种制度改革方向,确保管理员工做到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全面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因此可以为国企改革指明方向。
根据绩效管理理论可知,需要对组织、个体贡献开展评估,实现责、权、利统一,达到高效激励目标,使员工行为与企业发展战略趋同,将个人目标转变为相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可以使国企改革保持良性循环,为国企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激励理论可知,恰当的工作目标和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制订绩效计划、实施绩效考核和提升绩效目标,能够驱动员工将绩效当成纽带,加强沟通联系,在发展思路上与企业保持一致,在思想引导下不断探寻工作创新途径,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
在员工高度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加强问题反馈和沟通,在上级的指导下调整工作思路和重新设立目标,在提升员工工作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团队绩效,为国企改革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
随着绩效目标的提高,可以将企业发展战略具体化,在实践中探寻实施途径,创新企业工作方法和管理办法,以形成学习型、创新型企业文化,为组织长远发展提供指引,使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模式[2]。
在国企改革过程中,需要实现市场化运营,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为企业做强做优奠定扎实的基础。实施绩效管理符合市场规律,可以加强内部良性竞争,通过规范化开展绩效管理活动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助力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为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提供支持。
通过绩效考核选人用人,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如全面实施经理层任期制,能够激活管理人才,改善绩效考核激励不明显的问题。完善绩效管理体系,调整员工薪酬,明确工作重心,能够使员工自觉优化工作内容和方法。
因此,发挥绩效的杠杆作用,可以将国企发展目标与员工工作目标相结合,通过优化内部员工配置,高效利用资源,增强国企改革工作的实效性,提升国企的核心竞争力。
组织绩效的实现离不开每位员工的支持。但就目前来看,国企改革依然存在重视组织绩效管理而忽视岗位绩效管理的问题,导致员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不高,组织绩效难以有效提升。
在绩效管理实践中,部门绩效考核标准相同,难以体现不同岗位员工的差异,导致员工在认识工作性质时存在偏差。针对管理岗位员工的绩效评价,则缺少量化指标,仅凭主观判断,导致难以体现员工的工作差距。在员工奖金与绩效挂钩的情况下,表现优异和不佳的员工获得的奖金差距不明显,难以发挥激励作用,造成绩效考核失去意义。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国企内部在利益分配方面仍然存在平均主义的问题,久而久之导致绩效管理流于形式,难以带来杠杆效应。
在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期间,应发挥绩效的约束作用,维持组织高效、稳定运行。但由于缺少健全的绩效管理机制,导致绩效实施过程缺乏监督,难以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绩效管理效果不理想。在国企内部,不少部门将绩效管理划归于人事部门责任范围,单纯看重绩效考核结果。
实际上,绩效管理覆盖事前计划、事中管理和事后改进三个部分,需要各个部门积极配合,确保充分发挥绩效的杠杆作用。部门经理人也是考核主体,如果缺少相应的制度约束,就会出现不看重绩效计划执行过程的问题。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部门负责人未能与考核对象及时沟通,造成员工无法准确理解考核要求,无法配合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最终不仅不利于组织绩效目标的达成,也将导致企业战略目标难以实现。
以落实改革工作为目标,绩效管理不能停留在考核阶段,而是需要不断提高绩效目标,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但就目前来看,国企上下仅仅将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挂钩,未能结合考核结果实现工作改进。将绩效考核单纯看成控制员工工作业绩的工具,缺乏对工作问题的全局考量,削弱了结果在员工评优、人才选拔、员工培训等方面的作用。
对于员工来说,绩效考核成为约束其行为的工具,反而容易引发员工反感,难以产生激励作用,造成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脱节,无法为员工流动、薪酬分配等工作开展提供科学指导,在国企改革中发挥的杠杆作用有限。管理人员缺乏对绩效考核结果的重视,导致结果反馈不及时,难以为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后续绩效目标的制定提供指导,最终影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
国企绩效管理需要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杠杆作用,就是将绩效管理对象具体到各个岗位,通过层层落实,将全部员工纳入体系,将战略目标分解为个人目标,促进岗位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国企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作为闭环管理流程,岗位绩效管理需要从制订计划开始,在将国企战略目标逐级分解的基础上,结合部门任务和岗位职责等建立绩效管理标准[3]。对职位进行全面分析,根据负责领域、重点工作内容和性质等提取关键绩效指标,做到准确反映员工工作成效,通过与绩效目标的对比实施考核评价。
从指标上来看,可以划分为业绩指标、行为指标、能力指标等。其中,业绩指标根据岗位性质确认,如销售岗位需设置销量完成率、客户满意度等指标,反映工作成效。行为指标包括出勤率、执行力、违规情况等,反映员工的工作态度。能力指标需根据工作任务确定,要求员工具备岗位胜任力,如管理岗位应具备资源调配、员工培训等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指标,突出体现岗位职责和工作重点,能够为加强岗位绩效管理提供依据。按照流程实施绩效计划,需要通过加强员工工作辅导助力绩效目标实现,并通过监控绩效实施过程为后期考核提供依据。为此,要求部门管理人员能够明确岗位绩效目标,通过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了解绩效目标的完成程度,分析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为员工提供指导。
在绩效考核阶段,按照计划每月考核岗位绩效,根据各时间节点绩效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加强绩效反馈。对于员工取得的进步,需要给予肯定和奖励,将经验转化为流程、制度等,用于实现工作方法和管理制度的改进。围绕产生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可以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合理调整绩效管理计划,为后续岗位绩效目标的达成提供保障。通过循环改进,能够持续优化国企的绩效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绩效的杠杆作用,推动国企的高质量发展。
为保证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健全国企相关管理机制。
首先,结合国企改革目标,建立组织运行保障机制,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改革方案的制定、执行工作与组织绩效管理结合在一起,加强绩效管理计划审核管理。具体来讲,就是在根据国企改革方向和发展战略分解绩效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从反映企业发展导向、战略执行情况的角度编制部门绩效计划,通过严格审核确保计划指向性的同时,能够利用量化指标进行衡量,保证计划执行过程的可控性[4]。
其次,要建立绩效管理监督制度,明确人力资源部门的绩效计划执行和考核责任,成立委员会负责绩效计划监督,建立管理规则、流程。由专门团队负责监督,及时确认各部门在落实绩效计划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沟通、反馈提供专业指导,确保绩效管理工作得到改进。
再次,应建立完善的部门经理责任制,明确部门经理在绩效管理方面的主体责任,确保根据岗位绩效指标差异实施分类跟踪管理,及时反馈和改进。为此,需建立经理人绩效履职评价机制,从绩效计划的执行、考核评估和改进等方面评价。每个季度围绕一个绩效管理事项开展专项提升行动,反映经理人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履职情况,督促经理人端正态度,严格落实绩效计划,将岗位绩效和部门绩效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助力国企实现改革目标。
最后,绩效管理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应建立人人参与的绩效管理优化机制,就是人人可以根据岗位绩效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确保上级管理者切实了解岗位实际情况,持续改进绩效计划和管理制度,保证绩效管理工作公平、公正和高效地开展。根据员工反馈,企业管理者可以掌握绩效管理存在的各种漏洞,在提出有效改进方案的同时,能够推动相关改革工作的开展,为国企发展指明方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奖惩,而是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促使员工跟上国企发展步伐,落实改革要求。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实施奖惩,还应从岗位绩效和部门绩效相挂钩的角度出发,促使员工认清个人业绩和组织业绩的关系,通过共同努力达成业绩目标的同时,获得相应奖励。
结合这一目标,可以实施分档柔性管理,在根据员工岗位绩效实施奖励的同时,根据部门业绩进行利益二次分配,确保部门员工可以构成利益共同体,在工作中相互沟通和配合,为部门业绩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针对业绩好的部门,企业在综合考量岗位价值、企业贡献等因素的基础上,需要在工资总额上进行给予倾斜,在激励全员的同时,给出清晰的绩效导向,将员工薪酬和工作强度、效率等挂钩,确保员工获得足够的内在发展动力。
在加大物质激励的同时要给予精神激励。具体来讲,就是将岗位绩效考核结果与个人晋升、培训等结合在一起,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支持。针对一般性岗位,可以每半年汇总分析岗位绩效考核结果,根据归档标准建立员工个人发展档案,作为人才选拔、晋升的依据。针对管理岗位员工,每年考核一次,全面反映员工的管理能力和业绩水平。通过动态考核,使员工可上可下,对员工形成有效激励,促使员工主动提升能力。
针对绩效差的员工和部门,应从工作改进的角度加强培训。结合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工作问题展开分析,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计划,区别对待态度差和能力不佳的员工,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引导员工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在一起,通过因材施教为国企培养更多人才。针对部门业绩差的问题,可以结合经理绩效履职评价结果展开分析,通过调岗、培训等方式加强岗位绩效管理,确保部门绩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在国企改革过程中,通过加强绩效管理为各项工作的改进、创新提供方向,能够助力企业落实深化改革工作,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支持,带来可观的杠杆效应。
结合国企绩效管理实践可知,存在重组织绩效轻岗位绩效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绩效杠杆作用的发挥,应通过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加强岗位绩效管理,通过完善运行机制有效执行绩效管理计划,利用考核结果有效激励员工,达到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目标,为国企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