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郦俪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财政局
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是指单位为因公出境设立的经费项目,公车购置、运行产生的经费项目及公务招待方面产生的经费项目[1]。设置这些经费项目的目的,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与发展,为行政事业单位高效发挥职能奠定基础。不过,由于“三公”经费管理比较烦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三公”经费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管理力度不够,导致“三公”经费被挪用,出现公费旅游、公费吃喝及公车消费的现象,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逐年上升,国家财政面临很大的压力。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这严重损害了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大众心中的正面形象,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行使社会职能。为了解决这些负面问题,行政事业单位需提高对“三公”经费管理的重视度,针对现存的管理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改变“三公”经费乱用的现象。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主要使用对象是单位的公职人员,之前行政事业单位在“三公”经费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透明性,导致经费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自党的十八大会议之后,党和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严格规定了“三公”经费的使用方式和使用范围,推行了一系列管理政策,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严格遵守[2]。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为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的规范性。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一般来源于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因此“三公”经费从性质上讲具备公共性特征,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三公”经费时需要充分保证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3]。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不同职位的公职人员可以享受的“三公”经费待遇不同,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费管理方面需要针对不同层次待遇水平的差异性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务必保证“三公”经费管理的公正合理。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来看,全国“三公”经费总和居高不下,基本上可以占到我国全年财政总收入的20%左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三公”经费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只升不降的费用使“三公”经费管理受到社会大众的质疑,社会大众要求了解“三公”经费的去向及使用的合理性。为了充分保障社会大众的知情权,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势在必行。尤其是近几年,各省市不断加大“三公”经费的管理力度,全力保障“三公”经费使用的透明度,积极向社会大众披露“三公”经费的去向,有效保证了“三公”经费支出的公开性。
行政事业单位加大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力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单位日常管理运行的成本,缓解政府和国家的财政压力,遏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浪费现象,有力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大众心中的形象,消除社会大众对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的质疑。行政事业单位应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倡导的“八项规定”政策,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利用现有的经费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社会大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信任度,深入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求。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是单位高效廉洁办公的具体措施,也是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树立正面形象的关键,不仅可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而且可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进程,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只有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真正认识到“三公”经费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在单位内部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意识,全面保障“三公”经费管理的执行力,有效提升单位“三公”经费管理效果[4]。
部分公职人员认为“三公”经费管理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只要使财务人员提高对“三公”经费管理的重视度即可,但这种观点是不合理、不全面的。“三公”经费管理不是财务人员给管理层送几张报表、让管理层明确本年度“三公”经费支出金额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财务人员认真分析单位“三公”经费支出用途,仔细审核“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是否与预算情况相吻合,有效保证“三公”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为强化“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奠定基础,全面提升单位公职人员的思想意识,最大限度地避免产生铺张浪费的现象,贯彻落实党中央对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的要求。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需要充分认识到“三公”经费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支持财务人员开展“三公”经费管理工作,以身作则,在单位内部树立廉洁办公的榜样形象,将自律精神深化到每一位公职人员的思想意识中,使公职人员产生上行下效的行为意识。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必须认识到吸收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性,积极引进、开发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凭借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效率,建立切合实际的“三公”经费管理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为提高“三公”经费管理水平,要从“三公”经费预算控制入手,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党中央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在“三公”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三公”经费开支标准,并加大“三公”经费预算审核力度,根据“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设置通用项目预算,针对“三公”经费包含的项目开展联动审核工作,严格管理“三公”经费支出,明确“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内部执行预算机制,在申请“三公”经费之前需要先列出预算然后支出经费;对于没有列出预算或是不符合经费使用要求的申请一律回绝,以此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制度。由于2015 年之后,我国各级财政预算开始使用三年滚动预算方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三公”经费预算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预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最大限度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使用符合党中央的要求。通过全方位的管理方式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体系,有效降低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总额,缓解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压力,优化单位内部资源配置,将更多的资源用于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使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履行社会职责,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党中央管理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三公”经费管理制度之后,需要强化制度执行力,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环节严格遵守执行“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将制度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切实保障“三公”经费管理的规范性。
例如,部门申请公务接待费用时需要列明经费支出用途并附上原始发票;公职人员申请出差费用时需要提前出示公务出差的证明文件,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规定准确填写出差补助文件;公务用车购置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不能盲目购买、超出限制。行政事业单位制定“三公”经费管理制度之后,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优化、调整,限制“三公”经费的使用项目,随时把控“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提升“三公”经费支出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切实保证“三公”经费管理的规范性。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需要形成正确的认识,自觉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全面保障“三公”经费的管理质量。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开展“三公”经费披露工作,联合财政部门开展“三公”经费预决算公示工作,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预算情况、支出情况与公示工作同步进行,切实保障社会大众的知情权,利用社会大众的外部监督力量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为充分保障“三公”经费的管理效果,一方面需要从外部监督着手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需要从内部监督着手加大监督力度。在外部监督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和财政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达成合作,建立三方定期会商制度,聚集三方合力全面审核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尤其是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更需要发挥专业能力,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其他方面的信息帮助单位建立“三公”经费支出预警机制,整合分析“三公”经费使用数据,对这些数据实行动态化管理。对于一些不符合“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的项目支出,需要加大审核和监管的力度,保证“三公”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如果发现存在不合理的支出,需要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过失,按照单位管理条例处罚,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
在内部监督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发挥内部监督的重要价值,按照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对经费支出项目进行会计核算,重点审核“三公”经费支出是否超过规定标准、公职人员报销情况和实际花销是否一致等,通过详细的审核和监管全面保障单位“三公”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内部建立全方位的“三公”经费监督考核体系。在开展“三公”经费管控工作时,按照“三公”经费支出考核机制的要求全面审核公职人员上交的“三公”经费支出凭证,确保支出凭证显示的金额与公职人员的实际花销相符。之后,按照分人分岗位管理的原则,严格审查公职人员支出的“三公”经费是否符合岗位待遇水平,在审核过程中避免人情因素,切实保障“三公”经费审核的公正性,有效发挥“三公”经费审核的积极作用。除了审批考核“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要从“三公”经费预算着手,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预算管理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服务,履行社会职责,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代表的是人民的基本权益,其工作是从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角度出发,在选人用人方面需要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在选拔人才时,除了重视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之外,还需要重视人才的思想水平。对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做好人才的思想觉悟考察工作,避免那些思想素质不高的人加入行政事业单位组织体系。同时,要定期开展思想指导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公职人员的思想意识水平,使公职人员在脑海中真正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提出反腐倡廉的方针政策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紧跟党中央的指导思想,对单位公职人员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树立学习典范,发挥榜样作用,倡导其他公职人员积极学习,全面提升公职人员对于规范“三公”经费使用的重视程度,在单位内部形成高效廉洁的行政队伍。
综上所述,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党和国家在强调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也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管理,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了严格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对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政策要求,根据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三公”经费管理制度,要求公职人员严格遵守管理制度,保证“三公”经费管理制度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在提高对“三公”经费管理重视度的同时,应利用各种方式为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提供支持,不断吸收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增强“三公”经费管理队伍的实力,提高“三公”经费管理效果,利用减少“三公”经费支出实现增收节支的目的,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其履行职责和义务,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奠定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三公”经费的管理,不仅可以保障单位的稳定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政府和国家的压力,确保政府可以更合理地分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