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开展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2023-03-22 04:01张超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五育师资队伍职业院校

■张超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1]。2019年12月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这不仅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相连,也将“五育”共融。因此,基于“五育”融合视域下的普职融合劳动教育是构筑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以及突破当前普职融通发展困境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五育”融合视域下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开展的价值意蕴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重要一环,对推进普职融合向纵深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作为一种贯穿融合育人理念的劳动教育新形态,在培育中小学生劳动素养、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一)促进中小学生劳动认知发展,培育其良好的劳动素养

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职业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为中小学顺利实施劳动教育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支撑,尤其对于培育中小学生良好的劳动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基于普职融合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职业院校主动为中小学开放其劳动教育场域以及为其提供劳动教育师资保障,引导中小学生通过外显的行为方式体验劳动、主动参与劳动,在与外部劳动教育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对劳动教育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进而在劳动教育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建构新知,并将其内化,从而增强其劳动意识,激发其劳动热情。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综合性劳动技能的打磨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院校通过现场演示、学生体验、事迹宣讲等方式,让中小学生懂得,只有通过劳动知识学习与劳动实践不断锤炼自己,才能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

(二)重塑职业教育社会形象,提升其社会服务能力

作为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教育系统应对当今全息时代与智能时代语境下的挑战的必由路径[2]。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政策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其都具备实施劳动教育的多重先天优势。具体而言,职业教育在开展劳动教育以及凭借自身优势服务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社会影响力,重塑职业教育社会形象,获得社会多方助力,进而推动职业教育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劳动教育师资保障等方面不断调整与完善,实现职业教育与社区、企业以及中小学校等共同发展。

二、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开展的实然困境

诚然,基于普职融合实施劳动教育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促进了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有所提升,但从整体而言,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在共识、共治、共享层面仍存在不少困境,具体表现为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弱化以及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资源共享性缺失等。

(一)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尚不完善

劳动教育课程能够“引导学生在探索活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其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涵养其劳动精神与劳动情怀”[3]。然而,当前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尚不完善,难以发挥其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效能。一是有的社会主体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课程意识淡薄,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劳动教育理解不到位,较为片面强调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性与工具性,对于课程的人文性与思想性有所忽视。加之职业院校出于劳动教育安全性考虑,减少了对中小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场域的使用频率。二是有的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当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有着较高的专业劳动技能要求,主要针对单招、普招学生,与当前中小学生劳动知识基础以及劳动认知水平并不契合。三是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课程的衔接性不高。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缺乏连续性,处于碎片化状态,“对于劳动教育课程的规划、投入与评估统筹不足,促使多数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行动力不足,基本停留于劳动实践的表面,缺乏深层次探究”[4],致使难以达成良好的劳动效果。

(二)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劳动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是切实实施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的主要支撑。但目前阻碍劳动教育发展的因素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一是对教师队伍的劳动教育思想建设不到位。部分教师对于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认识不足,对“劳动”是注重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莫衷一是,加之其个体经历以及工作实践经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给劳动教育的实施增加了难度。二是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结构建设有待优化。目前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以及培训结构等方面不够合理。三是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师资多数来源于职业院校,尽管其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与劳动输出能力,但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三)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资源共享性缺失

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共同发力,一同搭建良好的共享互助平台,以满足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求。由于种种影响,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陷入“独行”的尴尬局面,合作总体表现出“一头热”的“欠发达”状态。一是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内部资源整合力度不足。在推进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内部资源的整合方面,由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与联合,尤其在关键环节缺少必要的统筹协调,致使劳动教育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整合。二是劳动教育联合主体的主动开放性仍有待强化。联合主体由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构成,若其保证足够的开放性,则可提高对资源优化整合的主动性,从而更好发挥其教育合力,“但由于其受到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从自身利益出发,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关系网,那么致使与劳动教育最为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就更难以形成”[5]。

三、“五育”融合视域下普融合式劳动教育的推进路径

为更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推进劳动教育发展,努力突破当前普职沟通不尽如人意的现实困境。为此,应通过铸造融通共享型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共建区域劳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举措来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一)铸造融通共享型的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铸造融通共享型的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提升区域劳动教育质量尤为重要。结合目前实际情况,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融合课程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各级各类学校自身转型升级式课程模式。《意见》中明确指出,“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各级各类学校根据上述要求不断调整与完善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例如,中小学校在原来开设的文化基础课程之上,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再增设符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契合其个性需求的劳动通用课程。二是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型课程模式。由于中小学校受其空间与场域的限制,难以为中小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劳动场景,职业教育凭借自身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为中小学校解决了劳动教育资源受限的问题。中小学学生进入职业院校进行职业体验,可通过参观劳动场所、观察职业操作、聆听职业启蒙讲座以及参与职业体验活动来进行普职融合。三是职普双方整合融通型劳动教育课程模式。职普双方共同组建劳动教育教师团队,联合开发劳动教育课程,深入挖掘学科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将劳动知识、劳动技能以及相关学科知识融入其中,既保证课程的专业性,又兼顾不同学段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同时,根据该课程实施的评价反馈,再不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劳动教育实施提供师资保障

为突破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的困境,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其提质升级,为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雄厚的师资保障。一是坚持多层面、多维度激发职普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内驱力。制定“向下扎根,向上成长”的教师培养方案,鼓励教师“向下”扎根于思想政治素养、劳动教育理论知识、劳动实践教学经验的沃土,“向上”形成对劳动教育新知的学习动力。二是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进阶培养与全方位培训,构建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教师发展培养体系。职业院校以及中小学校应将劳动教育课教师纳入教师职称评审范围,继续强化通过劳动教育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五阶段构建进阶培养体系,激励劳动教育教师完成职称进阶,通过内部传帮带与校内外一对一的团队培养、教研科研培训,构建进阶培养体系。三是要健全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教师考评制度。职业院校以及中小学校应根据绩效管理规定,对应制定劳动教育相关工作的实施细则,对在劳动教育专业建设、劳动教育教学竞赛、指导技能大赛、主动参与社会服务以及参与劳动教育相关重点项目研究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教育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绩效分配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倾斜,以激发劳动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凝聚多方教育合力,共建区域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共享平台

为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向融通育人的目标,需要打通二者之间的阻隔,加强对接融合,共谋合作发展,共同构建区域普职融合式劳动教育共享机制与平台。一是建立长效稳定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机制。职普双方因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双方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顺畅沟通、有效衔接可避免普职双方重复研究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避免了因信息沟通不畅而导致普职双方合作成效不显著等问题。二是普职融合主体应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共建劳动教育资源共享实践基地。从融合主体内部而言,力争达成“1+1>2”的融合育人目标。如统一规划与整合普职双方的劳动教育理论与技能实践课程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校园文化资源等,一同打造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展播室、劳动教育体验园及劳动教育实验室等,从而能更好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劳动教育需求。从融合主体外部而言,普职双方应积极加强与政、企、校、社合作,共建开放共享的劳动教育互助平台,统筹优化家庭与社会的劳动教育资源,从而拓宽劳动教育的实施渠道,发挥其协同育人的综合价值[6]。

总之,“五育”融合,劳育为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应多措并举加强劳动教育,以劳育筑牢立德树人之基,培育学生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优秀品质。

猜你喜欢
五育师资队伍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