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示范区”创建的如皋模型

2023-03-22 00:47许小燕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如皋市高质量中心

许小燕

(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如皋 226572)

高质量、全覆盖的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表征,[1]也是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如皋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区域推进“融合教育示范区”创建。坚持党对特殊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特教特办,统筹安排资金,有效配置资源,创新思路举措,锚定“高质量融合教育区域样板”发展定位,以“适宜融合、全面融合、优质融合”为路径,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突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两条主线,全面建设“全域均衡、全阶优质、全面发展、全民满意”的高质量融合教育“如皋样板”。

一、项目背景

党中央高度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十七大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十八大强调“支持特殊教育”,十九大要求“办好特殊教育”,定位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严。融合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办好特殊教育,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全面推进融合教育”的目标任务。[2]《“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国发〔2021〕10号)指出,“鼓励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入学”的规划路径。[3]2022年1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国办发〔2021〕60号),[4]提出了“以适宜融合为目标,按照拓展学段服务、推进融合教育、提升支撑能力”的基本思路,指明了“加强普特融合,推动职特融合,促进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的实践举措。融合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5]

2022年7月13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江苏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2〕56号),[6]提出“建立基于循证的因材施教专业服务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形成公益普惠、高质量融合的江苏特殊教育发展模式”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重点开展融合教育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特殊教育示范校建设。2022年1月20日,如皋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印发〈2021年教育工作总结和2022年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市直学校和镇(区、街道)教育管理中心教育工作综合考核方案》等文件,提出了“区域推进融合教育,提升融合教育巡回指导服务质量,促进每一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最优化发展”的行动纲领。

2021年8月,如皋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启动特殊教育学校异地兴建工程,总投资1.35亿元,占地面积36亩,建筑面积15800平方米,预计202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学校学制为十五年一贯制,29个教学班,学段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教育。

二、创建基础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如皋就根据教育部和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部署,先行先试开展随班就读(融合教育)工作的探索实践。进入新时代,如皋又以先行者的担当和奋斗者的自觉,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系统谋划,用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举措开展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如皋实践”。[7]

(一)“四梁八柱”初具规模。如皋市现有各类中小学校173所,其中特殊教育学校1所,特殊教育幼儿园1所(如皋市启艺幼儿园,隶属于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各类适龄特殊儿童603人。如皋把普通中小学校作为融合教育的主阵地,把资源教师作为融合教育的主力军,把资源中心建设作为区域推进融合教育的主抓手,依托区域学段全覆盖、资源中心评估认定挂牌、星级优秀学校评比等平台,采取“顶层设计、行政推动、区域跟进”的模式,推动融合教育全域均衡、全阶优质。“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建成融合教育资源中心44家,全部通过南通市教育局和残联等部门的联合验收,其中,6所学校被评为南通市三星级融合教育优秀学校。2022年,新建安定小学、西城幼儿园、如师二附等3所资源中心。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有办公接待区、学业辅导区、心理干预区、作品展览区、康复训练区、运动区、阅读区、游戏区等功能区角,配备了感统、康复、蒙氏、沙盘、OA训练等器械器材,为各类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提供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指导和适切性的教育教学支持。指导中心创新开展融合教育课堂教学暨教学设计评比、特殊教育(融合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融合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比等活动。融合教育团队被评为如皋市“四有”好老师团队、第三批南通市“四有”好教师建设团队。2021年11月10日,指导中心与市残联联合江苏卫视城市频道开展“整合无痕、倡导全纳,打造康教融合新‘皋’地”网络直播,当日点击流量50w+,产生广泛影响。

(二)制度建设日臻完善。指导中心制定了《如皋市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工作制度》《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融合教育学校)服务清单制度》《如皋市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教育安置集体审议制度》《如皋市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制度》《如皋市融合教育巡回指导教师制度》以及个别化教育制度、特殊教育班级设置与管理制度、特殊教育设施设备配置与周转制度等制度规范,与上级文件一起汇编成册,印发至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压紧压实各学校实施融合教育的主体责任。2021年5月,如皋市教育局与残联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成立如皋市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诊断与评估专家委员会的通知》,建立由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心理健康专家、卫生保健专家、康复训练专家、特殊教育专家、巡回指导教师和资源教师、家长委员会成员、社区志愿者等人员共同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融合教育学生进行教育诊断与评估,提出最适宜的教育安置建议。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了《如皋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关于建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制度的通知》《关于建立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等文件,为全面落实二期提升计划,区域推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印发《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通知》《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通知》等文件,把“推进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写进教育工作要点,作为年度考核目标,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分解任务,阶段推进。教育、残联等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组织残健儿童共同开展融合教育活动的通知》等文件,促进各中小学(幼儿园)与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共同开展残健儿童融合教育活动,将融合教育推向“深水区”。

(三)师资梯队优质均衡。目前,如皋全市共有融合教育专职资源教师21人,均取得“江苏省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特教专职教育上岗培训合格证书”,2022年8月,又选派了23名师德高尚、富有爱心、业务精湛的年轻教师参加培训。“十三五”期间,指导中心有计划、按步骤、分层次对融合教育管理人员、资源教师进行“特殊教育发展形势,融合教育政策保障、文化建构、环境支持与课程教学,以及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教室)使用与管理,各类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教育诊断与评估、咨询指导、转衔安置、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与个别化支持计划(ISP)的制订与实施、康复训练”等专题培训,培养和储备了一批融合教育管理和业务骨干。市教育局人事科加强对新教师入职指导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将特殊教育理论与技能纳入教师培训体系,作为新教师入职上岗的必备素养和教师资格注册的必备条件。加强巡回指导教师与资源教师的合作,探索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与普通学校资源教师双向交流制度和支教顶岗制度。采取“集团化办学、学校(区)联盟、资源中心协作、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结对帮扶(传帮带)、跟岗培训、顶岗实践、返岗指导”等形式,建立“理论技能精湛、学段(区域)分布均衡、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为融合教育“深耕细作”提供人才保障。[8]

(四)政策经费优先保障。如皋市委市政府重视特殊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再怎么发展都不为过”,特教特办,特事特办,为融合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经费保障。从2018年起,全市特殊儿童的生均公用经费从原来的同一学段普通学生的8倍提高到了10倍。市教育局财审科(资助中心)将残疾儿童全部纳入资助范畴。特教学校与残联合作办学,开展0—6岁学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市残联按21200元/生/年标准拨付康复费用,同时给予30万元设备费和4万元师资培训费资助。2018年,如皋申报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工程“区域推进资源中心建设”项目,获国家、省奖补资金150万元。2020年,市残联补助64万元,用于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教育诊断与评估中心项目、语言康复发展评估信息化系统以及劳动教育基地等项目建设。2021年8月,省教育厅、财政厅奖补11万元用于我市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15万元用于融合教育发展。2021年,市残联资助32万元用于西城幼儿园资源中心建设。2022年5月,如皋通过江苏省“融合教育示范区”创建申报,获奖补资金94万元。

三、建设内容

(一)深化改革创新,推动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把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建设成为全市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评估中心、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康复中心、融合教育管理中心、发展研究中心和师资培训中心。充分发挥指导中心专业支持和信息技术赋能的示范、辐射、带动和引领功能,围绕培养目标、课程建构、教育评估、转衔安置、资源共享、生涯规划、教育技术等关键性问题,完善工作机制,打通行业领域、学段衔接、学科课程之间的阻隔和界限,放大融合教育“1+1>2”的溢出效应,资源整合、全域推进,实现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之间的跨界融合、广域融合以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的集团化融合、深度融合。依托高校专家资源,打造以特殊教育高校、教育行政部门特殊教育分管机构和科研机构为指导,全市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资源中心为平台,融合教育管理者、巡回指导教师和资源教师为主体的融合教育学术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共同体(联盟)”。

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全部为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或持有普通教师资格证和省级教育部门认定的特殊教育专业考核合格证。以适宜融合为目标,以南通市第三批“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建设和第三批南通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为抓手,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富有爱心、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融合教育专(兼)职资源教师队伍,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实现融合教育“双高”(高质量、高品质)提升。

(二)普及十五年教育,构建融合教育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人力物力资源相对丰富和集中,专业针对性强的优势,把特殊教育学校打造成为培养残疾学生融入社会的平台。[9]筹备孤独症教学实验班和启智部职高班,建设十五年一贯制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

构建以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康)上门为补充、医(康)教结合为试点的特殊教育新发展格局。以“南通市融合教育星级优秀学校”评比为推手,配齐、建优、用好融合教育资源,促进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数量和管理质量“双量齐增”。建立融合教育工作常态、长效机制,确保适龄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能融则融、应融尽融、就近就便、优先入学。[10]

与残联、卫健委等部门建立信息互联、数据通用、资源共享交流平台,提高3—18周岁各学段特需儿童少年入学数据精准度,做到底数清、对象明、措施实。到2025年,全市适龄特需儿童义务教育入学全覆盖,3—6岁特需儿童入学率达85%,特需学生高中阶段受教育率达80%。

(三)完善保障机制,加快融合教育现代化进程。以特殊教育现代化建设为推手,从“调结构、全覆盖、扩资源、建机制、提质量、改评价”等方面,深化特殊教育供给侧改革,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建设高质量服务体系,为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加快特殊教育现代化进程,提供发展动力和制度保障。建立完善特殊教育保障的导向、统筹、运行和监督机制。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专职特殊教育教师的配备,重点配备学前特殊教育与康复师资,统筹重点特殊教育装备市配校用,协调不同专长特殊教育教师校际灵活配置。建立完善与特殊教育公益性事业属性相一致的财政保障、增长和监督机制。对设有融合教育资源中心、重点承担特殊教育工作的普通学校,增核绩效工资总量,用于专职特殊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对承担融合教育教学和管理任务的教师在绩效工资分配时给予倾斜。营建全面、全员、全程的融合教育环境,建立完善良好的激励机制和支持体系。细化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增加中高级教师职称比重,向特殊教育教师和融合教育资源教师倾斜。开展如皋市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尝试建立特殊教育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培育机制。[11]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是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大特色,也是区域推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更是我市创建“融合教育示范区”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障。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书记工作室作用,启动“双培养”工程,把党员培养成为融合教育骨干,把融合教育骨干培养成为党员。

(二)落实政府责任。充分认识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把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列入议事日程。确立特殊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强化党委政府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依法保障特需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推进融合教育,支持特需儿童少年融入社会。

(三)强化督导评价。建立健全督导和评价制度,督促相关部门履职履责。对融合教育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评价,不断提高特殊教育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加强对中小学融合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督促落实融合教育相关规定,逐步建立融合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五、预期成果

(一)全面构建“融合教育示范区”的基本框架。进一步扩大融合教育对象的外延,从视力、听力、智力、言语、肢体、精神、多重残疾等七类残障类型,拓展到神经发育障碍、情绪行为障碍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少年,覆盖面更宽,针对性更强,服务更优质、更精准。加快发展学前融合教育、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加快融合教育两端扩展、两头延伸进程,指导特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在不同的学段获得不同的发展,初步形成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少年十五年免费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

(二)全面赋能“融合教育示范区”的时代内涵。“现代化、高质量、全融合、有特色”的融合教育成为“教育如皋”品牌的高光板块和重要标识。在教育安置方式方面,优先保障“普特融合”,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全部开门办学,全面接纳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就近入学。在提供最大限度学位的基础上,提供针对性、实效性的课程门类,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提供最适宜的教育服务。在“跨界融合”方面,科学整合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的理论、技术和资源,围绕课程标准、培养方案、转衔安置、资源共享等关键问题,打通教育类别、学科门类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壁垒,在跨界研究、资源整合、多方位推进的大框架下,使融合教育更符合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三)全面提升“融合教育示范区”的保障水平。市镇两级政府和市教育局、财政局在原有保障条件基础上,全方位加大定标提标的力度,将特殊教育保障全面上升到机制和标准层面。全面提高教职工编制标准、拨款标准、配备标准、办学条件标准等。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程,在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下,聚焦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机制,制定有效的奖惩和激励政策,让特殊教育成为令人尊敬的行业,特教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成为社会关爱的焦点。

“十四五”期间,如皋以“融合教育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立足新起点,奋力新征程,为建设“高质量教育县域样板,长三角北翼教育名城”贡献特教智慧,提供融合方案,构建如皋模型。

猜你喜欢
如皋市高质量中心
如皋市抡好安全监管三板斧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爱的表白书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