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竹西
蔡庭写过并出版了不少书。如今,一本写蔡庭的厚厚书稿摆在我面前,一阵欣喜。
上20世纪六十年代,蔡庭任北和中学校长时,我就与他相识。粗算下来,已经跨越半个世纪。光阴似箭,时光荏苒,几十年来偶有交集,我俩“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联系从未中断。其为人、其处事,印象颇深。
长篇报告文学《青丝暮雪谱华章》,真实再现了蔡庭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经历、作为,凸现凝结在蔡庭身上的艰苦工作的态度,与人为善的品质,实事求是的作风。
和蔡庭在一起,或多或少被他的乐观所感染。很多时候,蔡庭向人打招呼,总是心无旁骛,脆脆直喊:“我很想您啊,您很棒!”弄得无论妇孺老幼,都乐得哈哈大笑。面对这样一位笑意盈盈的长者,脸上呈现着孩童般的纯真,瞬间让人进入很轻松很融洽的氛围,眼前是人间四月天。
芸芸众生,蔡庭可能算不上响当当的人物,但他身上,有着吸引人的优秀品质,非常接地气。他有一股天生的韧劲,无论进入哪个部门,从事哪个行业,他都全身心投入,工作热情一直都是高涨的,看不到一点颓废、悲观的情绪,有的只是积极向上的态度,遇到困难总是披荆而上,想方设法跨越障碍,最后令众人心服口服。
确实,认识蔡庭的人,都深为他持有的特质所震撼,那是一种普通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并且一路坚持了下来。无论干什么,他都是铆足了劲,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直至交出最满意的答卷。每个年龄段,他都活出了别致,舞出了精彩。任基层中学校长,他桃李满天下;涉足写作,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当业余作家,被推选为雷州作家协会首届主席;退休后,依然没停下耕耘的脚步,把关工委的宣传报道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嘉奖。
《青丝暮雪谱华章》不是树碑立传,而是用一件件平凡而鲜活的事实,再现蔡庭平而不凡的人生历程。
冲着蔡庭多达一百多张沉甸甸的各类奖状,确实值得一写。冲着其中50多张文学方面的奖状,在这里多说几句蔡庭的文学创作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重申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定位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蔡庭这位中国作协会员,在业余作家这条文学小道上,一直理直气壮地为人民写作。
蔡庭在写作实践中深深认识到,作家就应当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写作,作品应当表现作家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身为党员作家,蔡庭牢记,党员作家不仅要把“为人民写作”当作自己的中心任务,并且应当将它确立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终身任务。蔡庭深深体悟,为人民写作,必须感情真挚、感情彻底、感情持久。他认为,人民群众就是自己的老师,不看轻、不看低人民群众。同时,为人民写作,不能存私心和私情,为人民写作,就得对人民爱得彻底,爱得干净,爱得无私。在创作中他深有体会,认为为人民写作就必须有过硬的本领和永无止境的艺术追求。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蔡庭简朴的家汗牛充栋,蔡庭60多年笔耕不辍著作等身。
广东省作协实施广东著名作家影相拍摄工作时,省作协文学院二级调研员、一级作家高小莉于2022年带队到蔡庭家中访谈,惊叹于堆满屋的书籍,访谈中对蔡庭坚持为人民创作的写作理念频频颔首。《南方日报》副总编、高级编辑、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李钟声欣然为蔡庭作品《雷州风流》、《中国酿蜜新星》作序,评价蔡庭“坚持着写他熟悉的人和事”,“他的作品,流淌着浓郁的雷州生活气息和真朴的半岛情韵”。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雷州,人文荟萃,常年活跃着一大群热爱写作的文学爱好者,蔡庭作为雷州作协的领头羊,带出了一支骨干创作队伍。作协换届,陈吴森接棒。陈吴森也是一位创作丰盛的作家,他承接了蔡庭认真干事的风格,带动雷州作协继续大步向前。
《青丝暮雪谱华章》由陈吴森统筹,陈吴森、曹炜明、吴家栋、蒋瑞明、张育斌、邓春贵等多名雷州作家集体创作。这种创作方式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写过好几个大部头的陈吴森谦虚低调,不辞辛劳带动其他中青年作家,在集体创作中不断磋磨,共同进步。
薪火相传,人才辈出。
《青丝暮雪谱华章》历时5年,成书不易。愿此书如作者所愿,从蔡庭老师的人生中,品味到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看了《青丝暮雪谱华章》,熟悉蔡庭的,不熟悉蔡庭的,相信会对这位可亲的老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