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而不得:论果郡王的情感困惑与伦理选择

2023-03-21 07:11
名家名作 2023年33期
关键词:身份伦理爱情

薛 芳

《后宫·甄嬛传》是当代网络作家流潋紫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秀女甄嬛入宫参选,最终成为一位善于谋略、冷面无情的太后的故事。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经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甄嬛传》,一经上映便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也成为宫廷电视剧的典型代表。当下,短视频行业异军突起,新媒体的加入更加提高了观众对该剧的关注度,并进一步扩大了该剧的传播范围。小说走红有三个方面原因: 传统女性的古典美,传统文学的意蕴美,日常生活的文化美。[1]尤其是剧中古体半白话的“甄嬛体”,语言典雅质朴,尽显古风风韵。“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等诗词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之美。本文将以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探究剧中果郡王的伦理身份及其责任,分析果郡王的情感困惑及伦理自觉,挖掘果郡王最终为爱牺牲的伦理选择和伦理内涵。

一、果郡王的伦理身份与伦理责任

果郡王,康熙皇帝第十七子。他在《后宫·甄嬛传》中描绘为“玄清闲云野鹤,精于六艺,却独独不爱政事,整日与诗书为伴,器乐为伍,笛声更是京中一绝,人称‘自在王爷’”。古代帝王争夺王位是何等残酷,“逆吾王道,定杀不留,问我何能耐,天下我所平”。经历过“九子夺嫡”的血雨腥风后,他远离朝廷,不顾政事,怡情于山水,独立于世,有其独特的生存之道。

剧中果郡王身为帝王之子,他深知自己与生俱来的伦理身份,也深谙历朝历代手足相残的诸多历史悲剧,所以他远离权力斗争,远离人间是非,过着怡情的生活,这正是果郡王对自己伦理身份的清醒认知。果郡王身上流淌着皇家帝王之血,这是他以血亲为基础的伦理身份,也是果郡王对自己伦理身份的一种确认。果郡王深谙君臣之礼,向皇兄明志,表明自己无心政治,只喜淡泊名利的悠然自得,希望在皇兄的庇佑下做一个自在王爷,这也是他迫不得已保全自己的生存手段,更是果郡王对于君臣这一伦理关系的确定和维护,从而谨慎地坚守好自己的伦理身份。

果郡王对自己伦理身份的坚守同时表现在最初对甄嬛隐藏的爱意之中。剧中果郡王拿走甄嬛的小像,常挂腰间。夏日炎炎,爱慕之人湖边脱了鞋袜戏水,虽然有失仪态,但尽显可爱。此时的果郡王对自己的伦理身份有着清醒的认知,但碍于伦理身份的限制而无法袒露自己内心的真情。在温宜公主生日宴,果郡王用笛声为爱慕之人解围。在果郡王眼中,她是曼妙的画中人,当然也是只可远观的“皇嫂”。若执意冲破伦理规范,带来的结果就是世人所诟病的不伦之恋。果郡王明白对眼前女子的情意再浓,都要克制自己,考虑自己与生俱来的伦理身份。果郡王无法超越自己的伦理身份,也不忍自己喜欢的女子跨越伦理界限,违背叔嫂相恋的伦理禁忌。于是,他将这份爱意藏在心底,此阶段的果郡王有着清醒的伦理意识,并坚守自己的伦理身份,才不会导致自身伦理身份的迷失。

一个人的伦理身份背后隐藏的是这个人的伦理责任。果郡王与皇帝,同为帝王之子,都有着由血缘关系决定的伦理身份。“自在王爷”是果郡王后天获取的臣子的伦理身份。臣子的伦理身份对果郡王产生了道德约束,即果郡王必须誓死效忠皇帝,不得对皇帝做出任何背叛及其他大逆不道之事。果郡王的伦理身份是约束其道德行为的前提,在现实生活中,伦理也要求其身份与道德行为相一致。果郡王对皇嫂暗生情愫是其身份和行为在道德规范上发生的冲突,最终果郡王的伦理意识发生动摇,做出了僭越的伦理行为,因此违背伦理身份、僭越伦理禁忌的人也就无法真正背负其所承担的伦理责任。果郡王遇到所爱之人前,过的是远离政治、诗书为伴、礼乐相随的惬意生活,他也乐于享受着这份悠然自在,这是其伦理身份的约束和规范,也是其坚守君臣之礼伦理责任的表现。如今,果郡王和皇帝为爱“宣战”,说明此时的果郡王已不再考虑自己的伦理身份,当然他也背离了自己所要承担的伦理道德,甚至任由伦理禁忌发生。当果郡王迷失了自己的伦理身份并与伦理规范相冲突时,便呈现出悲剧性的戏剧冲突。

二、果郡王的情感困惑与伦理自觉

《甄嬛传》这部剧采用主要人物的叙述视角,由女主带动剧中所有人物以及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但仔细看过剧情就知道,“只有甄嬛一个功能人物,还不足以推动这一包含了众多戏剧元素的大戏充分合理、充满动力地发展。即客观上剧情需要另外一个动力,而能够起到这种推动故事进展作用的就是果郡王。他与甄嬛相爱是全剧的根本动力”[2]。《甄嬛传》所塑造的女子群像命运与《红楼梦》中“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等众女子命运相似,将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展露无遗,但爱情永远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甄嬛传》之所以成功、感人,就在于它塑造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人物,崇高纯真的果郡王让人景仰之余心生怜惜。”[3]剧中果郡王谨慎地把握自己的伦理身份,直面自己的情感困惑,在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下,警醒自己陷入身份迷失的困境。

对于这部剧,很多观众喜欢果郡王这个角色是因为果郡王以爱和宽容回报这个世界,他浪漫完美、温文尔雅。最让观众心生怜爱和不甘的,应该是其对甄嬛不求回报的默默陪伴和守护。但作为王爷的果郡王,其伦理身份限制着他的情感生活,这就是果郡王遇到的爱而不得的情感困惑。他无法跨越伦理界限,理智地实现自我情感的超越。 电视剧围绕女主的成长故事展开,所以女主的成长历程便是这部电视剧的伦理主线。但除了这条伦理主线外,果郡王的感情发展便是剧中的伦理副线,这条伦理副线成为贯穿全剧的主导性的、挑战伦理秩序的线索,推动着作品的叙事进程。关于文本伦理副线,“果郡王与甄嬛的爱恋这一叙述单位的切入,改变了《甄嬛传》的走向。这一情节使该剧从宫斗戏走向了爱情戏。追求爱情,越艰难越显现出爱的真挚,艺术作品经常这样来描写爱情”[4]。果郡王面对爱情而陷入伦理两难的境地,这是其遇到的情感困惑以及对自己伦理身份的认知和坚守。

伦理问题是电视剧中出现各种矛盾冲突的决定性因素。剧中果郡王与甄嬛的相爱便是伦理冲突的诱因,也是伦理悲剧出现的根源。“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是果郡王对爱情的坚持,但其内心是矛盾的,与生俱来的伦理身份约束了其道德行为。果郡王面对爱情和伦理身份陷入了伦理两难的困境,无论怎么选择,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剧中果郡王对伦理身份把握的动摇而无法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使自己陷入伦理困境之中。“在古代社会,乱伦是被严格禁止的。在人类进行生物性选择时,禁忌作为对人类最初出现的文明的保护已经产生……因此,禁忌是在人类理性成熟过程中形成的,而伦理禁忌的产生,则是人类伦理选择的结果。”[5]故事前半部分,果郡王对甄嬛的爱意渐浓,即便其内心有着矛盾的情感困惑,但也并没有跨越伦理红线,打破伦理禁忌,这是理智超越情感的表现。他难以跨越伦理禁忌的障碍,对伦理禁忌的后果产生道德恐惧,只能将自己圈囿于情感困惑之中。

剧中,果郡王对禁忌之恋展现出的担忧和顾虑,也表现出高度的伦理自觉。伦理意识表现为其对伦理禁忌的遵守,剧中则表现为果郡王需要坚守叔嫂关系的界限,不可逾越。正是其自身的这种伦理自觉,让他认识到与其出现乱伦悲剧不如自己一人深处情感困惑之中。果郡王所经历的情感困惑正是其伦理意识显现的结果,有了伦理意识的规范就能够分辨善恶、规范自己的伦理行为。正是因为人性因子的存在,人才会产生伦理意识。果郡王从斯芬克斯之困中解脱出来,也是其人性因子压制住兽性因子,从而成为理性的人。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来说,果郡王的身份代表着伦理的存在,使他成为一个理性的人,坚守自己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评价标准,并按照道德准则来维系伦理秩序,走向伦理自觉,从而避免陷入伦理困境之中。

三、果郡王的舍身为爱与伦理选择

电视剧《甄嬛传》中塑造了后宫女子的百态众生相,同时也折射出人性的千姿百态。剧中除了后宫女子尔虞我诈、机关算尽外,还有理想和完美化身的果郡王。果郡王长相俊秀儒雅、风度翩翩且文武皆备,果郡王和甄嬛的爱情一直为观众所怜惜,观众在两人美好爱情的理想追求中找到了精神寄托。“果郡王允礼的崇高在于通过人生实践,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立冲突中建立起具有肯定性价值内涵的审美形态。他们不仅超越了对象,也超越了自身,他们的崇高更多表现在伟大心灵与壮烈行动,现实挫折与理想追求的矛盾结合。”[6]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爱情悲剧更是警醒世人,反抗制度束缚,追寻理想爱情,这本身就有着巨大的启蒙意义和现实意义。果郡王作为爱的化身,他可以放弃政治、放弃权贵,但面对爱情,绝对要正面迎接。故事后半部分,果郡王和甄嬛的关系有了新的突破,正是果郡王突破伦理身份的藩篱做出的选择。剧中二人的爱情悲剧无论从人物关系还是各自伦理身份考虑,其核心仍然是伦理问题。

剧中,果郡王与甄嬛的爱情是剧中存在的伦理问题,二人的爱情是否被大众所接受便成为全剧矛盾冲突的集中表现。曾经在心底种下的爱情种子,早晚都会发芽。伦理禁忌在果郡王身上已失效,也许是果郡王伦理身份所形成的伦理意识超越了伦理秩序的约束,因此果郡王跨越伦理身份,挑战传统伦理秩序,为爱做出伦理选择。果郡王在伦理身份的约束下,做出了为爱献身的伦理选择。观众不仅没有指责其错误的伦理意识以及对伦理禁忌的漠视,相反对二人的爱情既羡慕又感动。此时,果郡王很显然在伦理选择中实现了道德的升华,变成了一种理性的情感选择。在冰冷的封建王朝,果郡王对爱人的默默守护,带给观众直击心灵的温暖震撼。

剧中果郡王和甄嬛这对恋人,经历了艰难的责任和爱情的伦理选择。这种伦理选择往往和解决其自身所处的伦理困境有关,所以伦理选择陷入伦理两难的境地,而伦理两难则是伦理悖论的表现形式。例如:故事前部分的果郡王,他无法在自己与生俱来的伦理身份与违反伦理禁忌之间做出选择,从而导致自己无时无刻不遭受心灵的折磨与痛苦。故事后半部分,他同样面临着一个两难的伦理选择,是选择爱情还是坚守伦理身份。他选择所爱之人是自己情感的升华,但同时也是自己挑战皇权、蔑视伦理禁忌的一种不道德表现。其伦理身份对果郡王产生着道德约束,正是这种伦理悖论使果郡王最终在伦理两难中做出选择,爱情悲剧也就随之而来。最后为了甄嬛的安全,果郡王喝下了毒酒,用生命成全了心爱的女人。从果郡王悲剧性的结局来看,是果郡王与皇帝同时爱上一个女人而造成的伦理混乱。正是因为果郡王最终任凭自己的情感放纵和缺乏理性思考而破坏了正常兄弟之间的伦理关系,其伦理责任和伦理自觉也受到挑战和威胁。所以其爱情悲剧警醒世人:一个人的伦理身份需要同道德规范联系在一起,伦理秩序需要维持,伦理禁忌更需要敬畏。

《甄嬛传》中果郡王这一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前半部分我们看到了果郡王对自己伦理身份的确认,不管是与生俱来的王爷身份还是后天所获的臣子身份,都警醒果郡王应该有清醒的伦理意识,才不至于迷失伦理身份,引发伦理困惑。也正是果郡王对自己伦理身份的坚守,观众才感受到果郡王在伦理身份的道德规范下默默承担的伦理责任。对于果郡王而言,理性情感的呈现是其伦理自觉的表现。斯芬克斯因子中的人性因子压制住兽性因子,使自己没有跨越伦理界限,避免伦理禁忌的出现。作为一位自在王爷,即使陷入“爱而不能”的情感困扰中,也要弄清楚自己如何选择才是正确的,怎样选择才能让自己和所爱的人不会成为僭越伦理禁忌的罪人。《牡丹亭》序言的题词中说:“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最终,果郡王漠视伦理身份,冲破伦理秩序和道德约束,跨越伦理禁忌的藩篱,其情感选择在道德上得以升华。这种为爱舍身的伦理选择带给观众极大的震撼,让读者和观众都在慨叹爱情的伟大。果郡王的情感困惑和伦理选择陷入伦理悖论之中,这种复杂而又难以抉择的情感与道德矛盾,推动着作品的叙事进程。

猜你喜欢
身份伦理爱情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跟踪导练(三)(5)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互换身份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