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欢 北京聚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进入到大数据时代,现代技术手段在企业内部管理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业务与财务的融合,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当下,如果将企业信息化管理比作一棵参天大树,财务数据是“主干”,业务数据则是分散的“枝叶”;从“数据”到“智慧”的开采过程需要通过业财融合的方式,即打通从主干到业务枝叶的数据链路,构建从中枢到末端层层展开的数据空间,这样才能挖掘数据蕴含的真正价值,赋能业务增长。随着技术的进步,围绕企业业财融合需求而开发出的软件系统也层出不穷。这些系统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利用财务的货币化思维将业务数据串联在一起,最终形成一张从中枢到末端层层展开的数据网络,从而加速企业数据价值释放。当然,企业在适应大数据环境的过程中,在推动业财融合的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问题,而对问题的研究与突破则是实现自身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企业的业财融合需要通过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合作而完善。但是,通过对一些企业的调查和研究来看,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不顺畅、信息共享效率低下、工作步调不一致等问题比较突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各个部门基于自身职能,所要完成的工作目标以及涉及的工作内容各不相同。针对此,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利用大数据的支持推动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合作,推动业财融合的发展。
业财融合对企业相关人才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当前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影响依然普遍存在,这对于企业财务人员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例如,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对于不同层次人才的定位不当,在业财融合的培训中难以实现系统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充分,相关组织管理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导致企业的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没有从专业层面实现融合,同时也缺乏挖掘和利用大数据的能力,阻碍了业财融合的推进。
企业业财融合需要依托健全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但是,目前部分企业在引入现代技术、运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系统平台的建设不够完善是一个明显的“短板”,这必然导致了各个环节业财融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企业销售环节,由于业财融合系统不完善,销售目标最终确定前需经过多个因素、多个版本的测算,并通过区域、产品、渠道等多个维度向下分解,加上销售组织的人员变化,给销售业绩目标的制定、下达与评价带来极大的挑战;相关部门难以按照销售目标匹配市场活动计划,无法对市场活动的持续时间、促销返利力度、过程、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系统难以为销售团队提供直观、实时、详细的数据支持。在供应环节,业财融合系统不完善导致企业长短期目标和年度行动计划不能很好协调,同时也影响了供需预测数据的准确性。在项目管理环节,由于业财融合系统不完善,相关部门不得不进行大量手工及线下收集、处理的工作,这也导致工作效率及准确率无法有效提高;多数专项费用预算只有结果数,计算过程及合理性难以追溯;预算费用的分析与管控不够细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资产管理环节,业财融合系统的不完善导致业务预算脱节,前端业务预算主要依赖线下数据处理,存在不方便操作等情况;业务数据量急剧增加时,系统计算性能下降明显;系统呈现的资产管理逻辑不够直观等。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企业业财融合系统建设不够完善,影响了各环节业务与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降低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益。因此,企业应积极引入现代技术,适应大数据环境,不断完善业财系统。
企业在内部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系统平台的信息反馈,了解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情况,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管理策略,强化部门之间的关联性,推动业财融合。
第一,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从宏观层面制定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融合的方案。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制定战略目标,并针对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制定年度目标、季度目标,让目标之间既存在区别,也存在明确的关联性,利用部门目标驱动业财融合,从整体上协调部门的利益,促进部门之间主动合作,共同完成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第二,加强微观管理,畅通部门沟通渠道,推动业财融合的发展。例如企业应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搭建一个相应的沟通平台,确保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或是企业的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的人员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能够实现实时的沟通、及时的沟通,让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目标、工作效果、工作方式、工作性质等。同时,根据部门沟通生成数据信息,利用人员之间的及时有效交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进而为大数据环境下的业财融合提供支持。
大数据环境下,业财融合的不断推进对企业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成长要求和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企业应提高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人才培养。
第一,从战略管理层面对不同层次人才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人才定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其中企业应针对业财融合过程中的基层专业人士进行培养,要求其能够理解产业周期、战略规划、战略目标、商业模式,市场定位、价值链、投资融资、并购重组、营利性分析等基本知识;能够独立地收集、处理与战略规划相关的数据、信息,能够利用系统平台生成可视化的信息,协助领导完成战略规划评价、目标分解、价值链各个环节的资源管理和盈利能力分析,参与业务与财务的调查。针对业财融合过程中的中层管理人才,则要求其能够运用SWOT等工具分析企业面临的环境、重大事件、竞争活动、产业周期特征等对单位战略的影响;能够基于大数据资源编制相关的分析报告,制定发展战略,选择商业模式,编制财务规划;能够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评估投资、融资和并购重组对单位的影响,能够根据业财融合情况监督战略实施效果。针对业财融合过程中的高层领导人才,要能够敏锐感知大数据时代对企业发展提出的要求,能够根据大数据资源全面管理战略风险,推动变革,平衡长、短期的资源配置,在复杂竞争格局中提供业务结构、利润结构、商业模式的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重大投、融资战略和重大并购重组项目,有效管理企业的营利性,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第二,利用大数据平台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业财融合,提高人才精细化管理水平。例如,企业可以利用业财融合管理系统快速搭建岗位职级体系,将岗位和职级自动匹配到员工,获取动态数据,实现职级规划;可以根据人才规划落实招聘计划,对招聘结果进行闭环跟踪,落实招聘效果;可以利用数据资源进行人力成本预算、薪酬设计、套改测算、内外部薪酬分析等,完成薪酬结构的规划和修正;搭建人才标准体系,提升人才选拔和培训体系的有效性;建立计划、预算、核算、测算、评价、分析的绩效全过程管理体系,使人才战略高效落地;对员工入转调离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跟踪,以投入产出的角度对人力资产进行衡量和评价等等。这样才能突出大数据在人才管理中的作用,同时也契合了业财融合的发展需求,促进了企业人才的高质量管理。第三,在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应加强组织管理,通过教育培训、选拔任用、锻炼使用等方式推动人才进入到业财融合体系中来,适应大数据环境,形成专业化团队。例如企业通过组织建设,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参与业财融合专题培训活动。培训活动旨在促进企业财务、业务部门掌握相关政策,加强源头管控,推进业财融合,防范经营风险。培训人员以关联交易和内部定价为主线展开讲解,并结合企业关联交易频繁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阐述。培训内容结合税收政策,联系企业实际,深入浅出地对“互联网+大数据”条件下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关联关系界定、获取可比公司数据、可供选择定价方法、企业如何选择定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阐述,对企业日常经营业务涉税问题进行了深度解读和风险提示。通过这样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能够提升企业人才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参与业财融合工作。
综上,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组织建设,在组织层面建成一套合理、适用、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人才的力量挖掘并利用大数据资源,推动业财融合。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应积极引入技术手段,健全完善业财融合平台,推动各环节实现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提高企业业财管理的整体效果。
具体来讲,在业财融合管理平台建设中企业应从多角度进行完善:第一,推动销售环节的业财融合。企业通过引入技术手段推动系统建设,并实现目标制定分解,即以指标架构为基础,管理目标预算数据与当前和历史的销售人员架构及人岗关系;实现数据分析,即在分析各产品在各区域的消耗情况、市场占有率、潜力等基础上,调整策略、定价、返利等方案;实现销售预测,即根据历史数据与外部市场潜力数据,自动生成预测数据,为下一个周期的销售业务提供参考;实现绩效考核评价,即建立考核指标库和相应考核方案规则,协助管理人员进行快速的考核评价。通过销售业财融合系统的建设,企业能够建设覆盖销售运营所有环节的数字化系统,自动、高效、准确地为工作人员提供日常分析报告,促进相关负责人根据多维分析报告做出敏捷的销售策略选择,适配市场的快速变化,促进销售业务的有效开展。第二,推动供应环节的业财融合。企业通过完善业财融合系统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实时产出经营结果测算报表,帮助企业调整产供销策略,实现大幅降本,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其中数据溯源系统能够通过数据标签的方式实现每笔订单从管理视角上真实成本的归集和追溯;产供销经营预测业财一体化系统能够实现整体业务逻辑的打包封装,形成标准化模型,实现从产供销一体的模型联动;敏感性分析系统,能够发现采购、生产、销售、人工等对经营结果的影响,实时产出经营结果测算报表,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可视化系统能够利用BI报表实时直观展示调整后的生产经营结果。第三,推动项目管理的业财融合。企业通过引入技术手段,能够建立从目标、计划、预算、执行、分析、考核的预算管理闭环体系,覆盖费用预算、利润预算、资金预算、人力预算、门店预算等多预算场景;能够进行滚动预测,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并采取及时、适当的调整计划;同时,系统的多维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实现关键指标同环比、预实对比等,支持达成率分析、贡献率分析、项目追踪等多样分析,进而促进企业项目目标的落实。第四,推动资产管理环节的业财融合。企业通过引入技术手段可以建立可溯源、有依据、高协调、精分析的预算管理体系,大幅提升预算编制、分析效率,深化预算管理颗粒度,加强过程管控及经营分析,提升万象生活预算管理水平,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在业财融合系统的运行下,企业能够根据大数据的支持细化完善收入及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模型,实现业财统一管理,提升预算编制管理效率;能够贯通预算体系与招商、合同、数据平台、核算等系统的数据交互,实现预算对业绩的追踪和对成本的管控;能够实时抓取业务数据,减少手工填报、提升编制效率和准确率,同时实现数据可追溯、预实对比,加强预算精细化管理;能够拉通沉淀业财数据,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可视化数据,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综上,企业通过建设、完善业财融合系统,能够逐渐完善经营数据模型,实现大数据、高性能、动态变化的业财全局数据治理,打造健康可持续的数据生态,进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提升管理效果。
总之,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业财融合也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上文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围绕企业部门管理、系统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角度进行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当然,上述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应进一步加强内部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物资流、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的整合与管理,实现经济管理业财融合,进而不断提高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提升企业综合绩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