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
(云南商务职业学院 云南 昆明 651700)
大型体育赛事是由权威体育组织、国家和地方政府主办,地区承办的体育竞赛活动或体育竞技活动。大型体育赛事由于有着规模大、投入大、影响力大的特点,因此承担着文化交流、发展体育事业、带动地方经济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型体育赛事由政府主导,开展多主体参与的组织运作。而由于体育赛事专业性较强,因此群众参与赛事筹划的积极性不足,存在着大众化不足的现象。对此,为进一步扩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深入探讨大型体育赛事公众参与的优化策略,旨在推动大型体育赛事文化功能的全面发挥。
在体育强国战略下,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各地区开展的体育赛事活动数量不断增多。在我国,除各地区和各部门组织的小型体育赛事外,大型体育赛事大多为政府主导企业出资,这种较为单一的组织形式,使政府承担过大的压力,使国家财政支出庞大,体育赛事的运行和管理存在较多的不足。面对这种发展形势,我国近几年体育赛事开始走市场化的道路,由体育协会、大型企业、社区、体育俱乐部组织开展体育赛事。这种组织形式的出现,使体育赛事活动内容更加贴合群众需求,广大民众参与赛事的积极性有所提升。例如,“全国成人游泳比赛”、“三人篮球赛”、“乒乓球挑战赛”等,全国范围内大型体育运动赛事的举办,由于没有设定参赛的高要求,参与竞赛不需要支付费用,而对获胜者还给予奖励,使很多体育爱好者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扩大赛事的影响力,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但是,由于大型体育赛事综合性较强,涉及到的利益主体众多,且存在着场地、设备、器械、安全防护上的高要求。而非政府组织的赛事,由于缺少市场化的经验,在赛事经费、宣传、卫生医疗上,缺少必要的条件,造成大型体育赛事市场化的组织形式,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限制体育事业创新发展,也难以持续新的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中。
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运作流程注意包含体育赛事方案策划、承办地选择、赛事规程确认、赛事宣传、举办赛事等。其中赛事方案策划环节,由于大型体育赛事涉及到的人力物力众多,因此主要由政府联合体育部门、赛事主办方、出资企业等共同协商,确定体育赛事的运行方案。并为赛事的赞助商,确定赛事的冠名,保障赛事的专业性和正规性。在完成基础的方案规划后,确定赛事的规程,具体包含赛事名称、承包地点、赛制要求、报名方式、项目类型等内容。还应明确赛事费用使用标准,首先确定赛事的奖励情况,由举办方商议决定;其次,体育赛事场地、设备、管理、人工等费用支出,需要做好成本规划;最后,确定体育赛事的宣传方式,以及宣传支付的费用。在完成基础规划后,对体育赛事的宣传,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由于大型体育赛事大多有着商业性,因此整个赛事不但需要电视台和新媒体进行跟踪宣传,还需要在广大群众中投放大量的宣传广告,使大众了解体育赛事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扩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保障赛事活动顺利展开,并接受群众的监督,保障赛事公平公正,真正意义上发挥体育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的文化价值。
据相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常见的公众参与主要形式,多以事后参与为主,公众主要侧重于大型体育赛事的事后监督,一般处于“被告知”状态。以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财务收支一级场馆审计公告为例,大多以事后告知为主,并未真正参与到大型体育赛事当中,所以公众参与积极性普遍较低。尤其是针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筹备运作,前期规划、总体方案设置、预算编制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环节,举办方通常是按照相关规定、场地规范以及规章制度办事,并未提前深入市场调研,了解公众意见及建议,与公众沟通交流并取得认可和支持,普遍缺少事前、事中参与。而大型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产品,赛事的筹备和举办都会影响到城市公众各方面利益,若忽视公众参与,很有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在大型体育赛事组织运作中重视公众参与,改进传统的组织运作形式。
从公众参与状态来看,当前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运作中,公众主要处于被动响应式参与状态,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此种参与模式特点在于社会公众参与大型体育赛事的主要目的,在于被动响应政府在各大平台中发布的各种政策、宣传标语、口号等,以响应政府号召为主要参与目的,如历届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吉祥物和标志征集活动,以及万人健身操表演活动,都属于一种被动式响应式参与。此种参与模式存在形式化问题,公众参与度普遍较低。
受当前社会环境所影响,大多数群众参与大型体育赛事的主要模式,普遍是以专家决策咨询方式为主,如2010年到广州亚运会“亚运志愿者关爱团”、“亚运志愿者信使团”等社会群众组织。大多是由专家团队对亚运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提出针对性意见,由社会少数精英通过以非政府组织形式,组建而成的社会组织,以社会力量参与到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运作当中。此种形式存在一定局限,导致赛事的公众参与并未得到广泛普及。
大型体育赛事保持畅通的信息传播渠道,为群众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尊重大众的知情权,是大众积极参与体育赛事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大型体育赛事筹备时间长,在赛事准备和场地搭建过程中,会涉及到城市交通、安保、卫生医疗等多个组织,开展多种类型的活动,这就造成体育赛事对群众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而政府主导的体育赛事,内部筹划和组织运作局限在组委会层面,而组委会和企业、赞助商、广告商等主体之间的合作,采用政府直接联系的方式,这就造成很多赛事信息不对外公开。社会中很多社团和体育部门,由于不同层次的组织掌握资源存在差异,与政府的联系程度不同,造成社会性组织掌握信息不完整,难以为大众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而部分非政府组织不考虑赛事的需求,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需求,或者盲目追求媒体的关注,造成很多曝光行为无序化,对正常的赛事组织运作造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对于大众而言,接收到的赛事信息有限,很难了解体育活动的文化价值,大众接受到的相关服务质量难以保障,造成大众参与体育赛事的积极性不足,难以在社会中引起广泛的群体效应。
大型体育赛事组织运作的过程中,由于组委会获得政府批准获得一定的权利,使其在各项活动中发挥主导性的作用。而非政府组织机构,虽然有着服务社会上的能力,但缺少法律法规的支撑,使其难以获得与组委会平等的合作机会。在这种条件下,面对大型体育赛事组织运作的特点和需求,非政府组织在参与活动时受到法规的限制,且获得投资的渠道过于单一,造成体育赛事获得资金支持有限,还存在着一定的条件限制。例如,大型体育赛事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管理、交通等,而在部分建设环节中缺少资金的支撑,使大型体育赛事难以做到科学管理,部分基础建设工作容易造成对社会的影响,给公众带来不利的影响。而群众缺少参与,不能在各个环节中难以提供意见,无法发挥主人公的作用,造成体育赛事缺少群众监督,出现各类不足和问题,降低社会影响力,也阻碍群众的积极参与,对赛事的举办造成不利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由于规模大、投入多、参与主体多,因此体育赛事有着专业性强的特点,参与赛事的更多为专业运动员,群众参与赛事的方式,更多的是通过媒体了解赛事情况。这种体育赛事专业性强,项目过于单一的运行模式,使很多群众难以真正的参与其中,造成群众对部分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而由非政府部门组织开展的体育赛事,虽然表现出大众化的特点,但是为调动群众参与热情,收获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非政府组织选择降低参赛门槛,使体育项目的专业程度降低,更多的是娱乐性和民俗性的体育活动。这些项目对年轻群体没有较强的吸引力,使参与赛事的群体老龄化趋势严重,难以实现大众化的普及。而群众和社会团体自发组织的赛事准备工作,使他们在理解赛事规程时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加之,参与体育赛事的管理人员和裁判员专业程度不足,造成体育运动缺少专业人士的指导,在竞赛中出现不科学和不规范的问题,不但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还降低体育赛事的观赏度,难以吸引更多群众的关注和参与。
为促进大型体育赛事组织运作与长远发展,除了能够为举办地带来众多价值,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提高知名度,还可有效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居民整体民主意识不够强烈,公众参与度较低这一问题,赛事组织者应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功能环境的提升、体育赛事资金的投入与支持,为营造良好的体育赛事组织环境,促进居民参与意愿奠定良好基础。首先,赛事组织者应明确认识到大型体育赛事的筹备周期相对较长,往往会涉及到地方基建、交通、安保、展演等众多方面,对城市居民工作、生活与交通出行等都会带来一定不便,若是不处理好,很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赛事组织者在筹备期间积极规划,堵疏结合,针对赛事筹备中涉及城市居民利益环节,鼓励居民通过线上平台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意见及建议。赛事组织者也应适当采纳并改进,以充分发挥居民主人翁意识,体现民众意愿,能够有效提高大型体育赛事的公信度与社会认可度;其次,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玩晚会需要消耗大量资金,除了主办方及政府部门需投入一定资金,还应积极采取资金统筹方法,向社会资金统筹、融资,建立基金会等,以获得更多资金为赛事提供支持和保障;最后,应鼓励更多有资金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大型体育赛事组织运作中,针对赛事实际情况与现实需要,制定详细赞助计划,与其建立长久合作关系,能够有效促进体育赛事发展。
在大型体育赛事组织运作期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充,投放资金数量逐渐增多,若处理不到位,非常容易引发权力寻租或设租行为,影响大型体育赛事正常运转。因为寻租与设租行为极容易造成市场机制失灵,使社会群众对政府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政府公信力。所以,为避免此类现象发生,政府部门在组织运作大型体育赛事期间,需提前做好权力寻租或设租过程管理工作,加大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监督管理力度,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首先,成立企业化组委会。积极引进企业化组委会管理模式,以独立法人形式,专门负责体育赛事组建和筹备工作,由组委会设定固定资金与经费,配置独立名称、组织机构与工作场所。依法依规,独立承担民事职责,科学划分工作任务与职责义务;其次,企业化组委会需主动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办事,对体育赛事市场开发工作进行规范管理,明确按照公平、公正原则开展市场开发工作,保证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运作规范、合法、合规;再次,完善法律体系,建设责任追究机制。比如,在大型体育赛事筹备期间,为避免出现腐败、违法、违规行为,需做好追踪监管,建立全程监督体系,从根源上减少违法行为的出现。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参与度,鼓励更多群众参与其中,一方面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包括传统媒体,如电视新闻、广播、报纸、宣传标语,以及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等。利用多种媒体途径,大力宣传、普及大型体育赛事参与价值、积极作用和优势,向群众普及更多体育知识,宣传体育精神。鼓励更多群众参与体育活动当中,促进体育消费,为更好地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社会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还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加大对大型体育赛事组织运作的支持,加强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大运知识产权维护和管理,将大规模体育场所建设加入城市环境改造活动中,获得社会各界配合与支持,努力优化大型体育赛事开展环境。并利用信息技术搭建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化公开平台,通过该平台及时对外公布大型体育赛事相关知识、政策、新闻等详细信息,尊重群众知情权。并鼓励群众通过该平台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联系,为体育赛事的开展出谋划策,促使群众主动参与体育赛事活动中,能够得到群众认可和理解,增加群众认同感,提高社会凝聚力的同时,切实提升社会公众参与度。
建立科学、全面且完善的管理基础,不仅能够为大型体育赛事组织运作提供专业组织和管理建议,还可确保体育赛事安全、有序、稳定运作。第一,在赛事筹备期间,应积极主见专业团队,负责开展新闻宣传、安全保卫、市容卫生、交通政治、竞赛场地协调、硬件与软件设施调配等多方面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在赛事中期,需引进专业维护人员,负责检查配置的竞赛设施与电子设备是否符合竞赛要求,是否安全、牢固。并科学安排比赛顺序和竞赛内容,严格组织国际、亚洲体育组织章程规定,针对无法预测的突发性事件,提前做好预防方案,满足大型体育赛事专业性要求;第二,完善办公室、竞赛部门、新闻宣传部门、财务部门、市场开发部门、安全保障部门以及医疗卫生等多个部门,明确划分各个工作部门具体需负责的职责。如,安全保障部门主要负责体育赛事开幕和闭幕式的安全与秩序保障;办公室主要负责科室间的沟通和协调、人事管理以及票务管理等。通过明确各部门工作内容,完善大型体育赛事整体组织机构,保障各部门合理分工、沟通协调;第三,建立体育赛事风险评估机制,对政治风险、自然风险、场地设施风险、人员风险等多方面深入分析,包括恐怖活动、高温、地震、运动员比赛未到场、现场人员安全、场地不达标等等。从多方面分析潜在风险因素,并针对性制定应对措施,保证在风险发生第一时间予以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
总而言之,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但是,在赛事组织运作的过程中,由于赛事由政府主导,造成赛事管理模式相对固定,出现赛事信息流通范围狭窄,群众参与积极性不足等问题。而群众参与性不足,不但难以实现对赛事的外部监督,也减少赛事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影响体育文化的传播,也阻碍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此,需要结合群众的需求,加大宣传力度,并完善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渠道,使赛事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为赛事的组织筹划提供管理意见,保障赛事活动贴合大众运动需要,获得群众的广泛关注,实现体育赛事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提升,推动我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