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龙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切实贯彻关于新时代体育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深刻把握新时代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运动处方的概念传入我国已有近40余年,最早应用于医学康复,是体育与医学结合的产物。运动处方正确地制定与应用不仅能有效地治愈慢性疾病,还能提高身体素质与慢性疾病有效预防。运动处方具有很强的计划性、目的性、科学性,通过运动处方在高校大学生中的推广与应用,提升大学生对运动处方知识相关内容框架的把握,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大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打下基础。
运动处方是运动处方师、康复医师、教练员、体育教师等,根据患者或者体育参与者的性别、年龄、一般医学检查、运动实验、身体运动素质等综合情况,按照其性别、年龄、健康情况、身体素质、心血管系统、运动参与相关的运动器官,结合个体的主观客观情况,用处方的形式制定对患者或者体育参与者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内容、运动的时间、运动的频率、运动的强度,并指出其运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达到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可控地进行康复治疗或者强身健体的目的。
大学生人群,在运动知识的传播中可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是以后对自己的后代,还是现在对待家中的长辈,都可以去传授和指导。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需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还需要对运动健康、锻炼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升华。通过运动处方在高校的传播与推广,使同学们逐渐掌握运动锻炼的精髓,从而提高大学生体质,增进健康,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通过有计划、科学、有目的、针对性的运动锻炼,以较少的时间、相对较轻的身体负荷,发挥更好的运动效果。努力达到“每天锻炼1h,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大学生运动的目的是根据具体每个大学生个体的需要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学生参与体育主要目的可以概括为,促进生长发育,保持健康,缓解压力,丰富文化生活,增强专项体能,锻炼身体骨骼与肌肉,塑造身体的形态美。运动处方的内容体系的构建需要根据每个大学生不同的运动目的来完成。但内容的结构具有基本的组成要素。第一,大学生对自身身体健康素质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包括通过进行一般的体检、生理机能的体质测试、生活方式,了解自身运动能力,测试出自身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协调素质等素质的能力承受范围;第二,通过运动过程中监控自我身体与心理的生理状态。包括心率自我监测、主观强度感觉、自我感觉与基础指标检查;第三,通过上述的步骤,学生对自身的健康状态、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有相对全面的认识,根据内容依次决定运动目的、运动类型、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并关注相关注意事项;第四,运动处方的实施,即按照运动处方的相关内容进行运动锻炼,它更强调结合自己锻炼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正面与负面的反馈,对处方的应用不断修正,最终促使学生掌握运动锻炼的相关知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运动处方,树立科学锻炼、终生锻炼的意识。
大学生对于运动的参与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性格、习惯,产生不同运动方式、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的参与更多是随机、无计划、无规律的运动。这种运动方式,在大学,空余时间相对较多的时期,同学们因为周围环境氛围影响,有意或者无意的运动参与,可以让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个相对的保持。但随着大学生逐步接触社会,空余时间的减少,由于没有形成定期运动时间、运动方式、运动频率、运动强度的规律,并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多,很难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用于更好的生活与工作。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高校对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处方相关知识的传播较少,运动处方有意识地制定未能引起广大同学们的重视与兴趣。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的反应。高校大学生由于不同原因,在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一部分大学生很少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高校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一些同学在中小学期间,学校体育设施不健全,体育课程不重视,阻碍了其对体育项目的参与,限制了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一些同学对于体育运动美学的认识存在误区,未形成运动美、健康美的观念,更多地用外在的装饰美来愉悦自身;一些同学则是为了适应未来未知的工作与生活,在大学期间,积极地准备考取相应专业的资格证书、从业证书、学历提升或者参与社会实践,兼职、实现、找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无暇参与到体育体育活动中。大学生健身锻炼意识的缺乏,容易导致运动参与积极性下降,对于高校体育来讲,是未能实现其体育课程目标,对于个人来讲,是个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缺失。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固有的内在规律,不随人们的意志所转移。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有系统的结论。缺乏理论的指导,犹如我们进入一片深林,没有地图与相关的位置标志物,容易使我们在前行的道路迷失方向或者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和试错。同学们在运动参与过程中,一部分同学忽视运动处方理论的重要性,对自己身体状况、运动能力、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要素的控制意识不强,存在无所谓的心态,被动应付理论的学习,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一部分同学对运动处方理论学习内容理解空洞,缺乏针对性,学习内容形式单一,单向的书本学习或者课堂内容的学习,没有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多项主动的交流;还有一部分同学,满足于把学习的运动处方理论写在纸上,没有把所学理论去指导实践工作,导致学而不用,学与用的脱节。没有运动处方的理论的支撑与指导,容易让同学们对于自己的运动参与没有一个相对客观的、科学的认识,容易降低自身对运动过程与运动恢复的整体把控,不能使我们的运动更加科学、高效。
好的运动体验与运动参与,需要与具体运动项目相融合。具体运动项目的参与可以提高大学生运动参与的趣味性,保持良好的社会沟通与交流,以保障大学生长久保持运动锻炼的习惯。但大学生在锻炼中,由于运动技能练习与体育知识相对不足,同时运动项目的选择范围相对较广,面对不同项目的参与,不同项目运动的特点、规律。同学们很难总结出不同运动项目的属性、特点与规律,大大降低了具体运动项目的深度体验与获得感。同时每个具体运动项目中还有其本身许多不易控制的因素较多:比如,网球项目一次很好的运动体验,受个体自身运动水平的影响、对手运动水平的影响、天气影响、场地影响等都会影响到具体运动的参与,这导致了大学生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良好运动锻炼的体验感出现的偶然性,打击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学生运动参与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具体项目实践的指导经验,并控制该具体项目的影响因素,将影响我们运动的持续参与。将很难实现通过运动处方的运用达到长久运动参与,最终实现终生体育的目的。
氛围是周围的气氛和情调,是指周围或者归属于一特定根源的有特色的高度个体化的气氛。良好科学的运动环境氛围将有助于同学们科学运动并不断思考、讨论、探索与实践。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需要软硬件的配合。大学生在实际的体育运动参与中,硬件设备的配置基本能满足其运动发展的基本需要,但在课后不同类型体育活动、体育锻炼、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的活动的开展相对不足,更多是一年一度的校运会,虽然会给大家带来良好的体育环境与氛围,并让大家参与到其中,范围较广,但其持续的时间较短,一年也仅有一次,未能形成各自项目的运动传统与风气。硬性的运动场地与设施是运动参与的基础,但是没有良好的运动氛围,也容易导致良好基础环境的荒废。高校朝气蓬勃的生机需要同学之间不断地相互带动与影响。这种无形的氛围影响是大学生空余时间能否主动参与或者由被动转为主动,不断影响身边同学的关键,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体育活动氛围的缺失,会使持续运动锻炼之风,随风消散。
高校运动处方,对于高校大学生运动持续科学的参与意义重大,但运动观念、运动习惯、主导运动背后,运动参与逻辑的培养,不仅需要不断潜移默化的影响,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巩固强化。第一,我们需要将大学生运动处方制定、应用与推广的计划安排到大学学校体育工作内容,并进行相应内容需达成的目标进行考核,重视学生运动处方知识框架的搭建;第二,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对高校运动处方教学计划内容的安排进行实践。老师定期对运动处方的内容,构成要素,制定处方的价值与意义进行宣讲、分享与答疑。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讲解并形成反馈,答疑解惑;第三,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应该按照老师的要求和个人的具体情况,以不同的形式记录汇报运动处方应用的效果,并进行公众号、高校媒体等展开宣传,通过不断增加运动处方在高校的曝光率,与良好效果的展示,激励大学生科学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润物细无声地影响高校大学生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践。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所以我们的健康也包括了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身体的健康是健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健康内在表达的基石。大学生应该了解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状况,树立自己是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形成健康锻炼的意识,将体育锻炼安排到自身的发展计划中,定期参与;其次,合理规划,科学地安排内容、频率、强度以及注意事项。在参与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注重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的原则,保持导向激励;最后,主动参与到学校的体育氛围中去,积极参加到班级、学校、城市等组织安排的体育活动与比赛中去,体验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乐趣,培养自身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对各种体育竞赛美的欣赏,以增强体育文化的形成,保持运动参与的长久性。
良好的运动效果,需要我们将运动处方与运动实践相结合。理论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同时也在客观的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科学运动处方理论对于我们具体的运动锻炼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能让我们抓住其运动锻炼的本质,提高对运动认识能力,综合考虑各种运动因素,纵览全局,精准控制,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运动过程中更好把握锻炼的内容、方向与趋势。运动处方的制定是为了更加全面地把我们的运动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融合到我们的运动锻炼中,以此来促进同学们运动锻炼。理论来源于实践,行之有效的运动处方要与不同个体具体的运动感受相结合。主动积极地将所学的理论与我们具体实践过程的内容相融合,使运动处方的制定能更好的对每个个体相适应,这需要我们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联系、沟通与交流,最后再根据自己的实践去不断调整自己的运动处方,掌握运动处方理论与实践的精华,从而为我们运动强身健体的目的提供更好的指导。
不同运动项目受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影响的内容不一,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具体运动项目的规律与特点,更好地指导我们运动参与的实践。首先为了能够持续的参与到具体的运动项目中去,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运动项目,比如,分析自身的身高、体重、参与的目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等特点;其次分析不同项目所需要的身体素质,让我们大学生在该项目的参与中更快取得获得感;最后是大学生具体项目实践中,不断增加该运动项目实践的深度。比如,应该注意协会与组织的寻找,志同道合队友的甄别,自身运动技能的不断提升,相互经验的沟通与交流。组织的加入,有利于让同学们在相关项目信息的获取,获取更多的咨讯,感受到团队与运动项目的氛围。通过队友的甄别让我们在运动项目的参与道路上可以携手一路前行,通过自身技能的不断进步,在感受到运动快乐的同时,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通过相互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具体项目经验的积累、总结与探索。
高校运动处方的制定,不仅是理论知识内容的构建,还包括具体的运动处方实践的调整。运动处方的制定是针对个人的身体情况而制定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的锻炼计划与方案。校园活动定期开展,可以吸引更多的同学们,了解与认识运动处方。明白运动处方的内容、框架、注意事项,运动处方的目的和如何制定运动处方并实施。比如,高校每年的运动会期间,各种运动项目将进行相关比赛的同时,我们将在各个项目举办运动处方的分享与运用活动比赛,并在每个项目评选出优秀的运动处方和该项目优秀实践的心得体会,并给予优秀体育文化传播奖,并树立优秀的榜样,让校运会和各种体育活动与竞赛开展的同时,提升运动处方氛围的维度,让运动处方知识不断得到推广并与同学们运动地参与的实践同步进行、相互促进,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新时代高校运动处方对于大学生无论是运动相关知识的丰富、身体素质、技能的提高,还是运动习惯的培养与体育精神的传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高校大学生运动处方的推广与应用,重视多渠道宣传、实践与分享。让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学生具体运动项目相结合,提升其身体综合素质,不断从其运动方式方法控制中受益。期望能为大学们在运动处方中的迷茫指明方向,同时举一反三,让大学生掌握运动处方的知识在家庭、社区、社会中不断地传播与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