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杏维
(广州市名卉景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在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背景下,我国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关注城市环境建设,多地以立法形式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大力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巩固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水平,不再以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园林绿化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城市建设发展带来更大的生态环境效益[1]。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发展态势,截至2021 年,园林绿化行业市场规模已达8 696 亿元。当前我国虽然重视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的研发,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使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管理效能相对较低,影响园林绿化覆盖率。
通常情况下,整个园林绿化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力成本,才能确保园林绿化植物保持旺盛的生命态势,实现园林绿化建设目标,尤其是植物的种植与养护是耗费成本较多的环节之一。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过程中强调技术管理与研发,重视增强种植人员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确保种植人员在园林绿化植物选种过程中可以结合植物生长习性、区域实际而统筹协调最佳的植物品种,有助于降低植物与土壤酸碱度、温度、湿度之间的不匹配现象,提高植物成活率,降低企业因植物死亡而频繁更换造成的高成本。另外,在植物种植过程中,企业强调园林绿化保护政策的宣传以及惠民政策的推行,能满足周边居民日常需求,降低因部分群众素质低下造成植物受损、死亡而增加的损失。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持续深入以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人们更关注园林绿化景观的整体效果。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过程中,强调植物种植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从植物选种开始,遵循色彩相宜原则,强调不同植物品种与某一区域范围内土壤地质、气候水文以及温度湿度之间的匹配程度,不仅可以提高植物成活率,更能使植物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从植物养护入手,合理应用先进信息技术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测功能,掌握最佳种植与养护时间,尤其是根据植物后期生长状态科学修剪植物造型,形成错落有致、种类繁多的园林空间,打破传统硬化设施的单调性,增强园林整体美观度。
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过程中,强调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引入专业型人才,既能最大限度发挥园林绿化效能,又能切实改善城市环境条件,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甚至带动发展文化休闲旅游,成为城市新的经济来源。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过程中,重视植物成活率与旺盛度,既能发挥植物本身净化空气、隔绝噪声等效能,又能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环境条件[2]。
在植物种植过程中,通过合理搭配美学元素,可以给周边居民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效果,满足群众日常休闲需求。在植物造型设计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深入挖掘森林、湿地等园林的疗养功能,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标志性景观,带动周边城市居民游览观光,提升城市旅游业经济效益。
在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持续深入的新时期,国家和企业虽然强调开展园林绿化工作,以积极转变传统用生态谋经济发展的滞后思想,但由于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管理具有复杂性与长期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财、物资源,尤其是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对土壤地质、气候水文等因素的需求不同,这对园林绿化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提出了较高要求[3]。
当前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内容理解不深,无法辩证认识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工作对整个生态环境、区域环境、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外加种植人员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学习新时期的新知识与新理念,对植物种植的科学管理意识不足,无法高效发挥先进技术优势,都会降低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科学性,影响植物长势与成活率。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并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管理层面的资金投入力度有所增加,使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技术水平与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提高了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效率,降低了种植人员劳动量。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整个植物种植与养护周期较长,需要耗费大量经费,以保证植物浇灌、病虫害防治、新苗补栽等工作的有序开展。当前企业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层面的专项资金支撑依旧存在较大缺口,不仅会导致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所用的设施设备具有滞后性,不符合现代绿化种植要求,无法支撑智能园林工作的开展,还会由于经费不足而限制植物品种的选择,导致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单一,甚至存在植株死亡无法及时补充而空缺的现象。
从整体而言,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工作性质与所处环境相对复杂,尤其是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从事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受教育水平较低,在实际园林绿化植物种植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技术管理意识,无法发挥先进技术优势,一味依赖滞后的工作经验,影响植物成活率。
另外,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空间相对有限,要想实现园林绿化的层次感,就需要种植人员站在美学与建筑学角度,合理利用有限空间。当前园林绿化种植人员的综合能力相对较低,美学素养有待提高,导致园林建设艺术较为滞后,无法在有限的空间中合理安排不同植物的错落有致造型以及多彩的颜色搭配,不仅无法达到园林绿化建设的预期目标,也会降低人民群众对园林绿化的满意度,影响群众幸福感的提升。
随着我国法制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园林绿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先后颁布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城市园林绿化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制度,虽然明确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地位,并将园林绿化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强调园林绿化事业所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但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完善,导致不同地区的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存在局限性与滞后性[4]。另外,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政策落实情况、自然地理环境等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细化完善有关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相关的推动政策,粗放管理的政策体系会降低政策保障作用,导致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深入推进,园林绿化在整个城市生态效益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切实提高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成活率,发挥园林绿化效能,企业要立足新形势背景与国家宏观政策形势,强化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管理意识,明确灌溉、施肥、修剪、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流程,把握不同区域土壤肥力、酸碱度、降水量等信息要素,加强园林绿化植物日常养护。以树木栽植为例,树木栽植完成后,种植人员要科学选择支撑物,按照东西向道路在左侧、南北向道路在北侧,倾斜5°埋设护树桩,确保绑扎后树干保持正直,并在树木绑扎处夹垫软质物,避免对植株产生不良影响,在树穴周围用土筑成高于根须10~15 cm 的浇水堰并及时扶正树干。在树木养护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根据气候情况以及树木状况浇水,采用夏季早晚二次喷雾的形式,保证覆盖全部叶面。一旦出现新梢叶片萎缩,应及时查明根部是否存在空隙、有无病虫害以及水分不足或过多等问题。
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统筹多方资源,科学设置管理流程,高效衔接各项工序,做到随挖、随运、随种,以保障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成活率。因此,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管理过程中,企业要加强园林绿化管理的顶层设计工作,加大园林绿化管理力度,强化自身科学管理意识。站在全局高度,做好统筹分析工作,进一步规范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管理的科学流程,确保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减少资源浪费。园林绿化植物选种应按照设计需求,合理选择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检疫性病虫害的品种。根据植物生长习性科学选择最佳的栽植季节,非栽植季节严禁移植,比如常绿类植物应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萌芽前或秋季新梢停止生长后、霜降前移植。在植物移栽前需做好原土保护以及建筑垃圾清理工作,利用充分发酵的有机物质改良土壤。在植物运输过程中确保包装的科学性以及运输的安全性,避免植物种球与根茎遭到破坏。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持续推进,国家在园林绿化层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以推广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绿化模式,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5]。为更好地推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企业要立足新形势政策,加大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管理层面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支持、推动园林绿化相关人员加强植物种植技术,推动实现智慧园林,转变园林绿化行业传统的管理方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以智慧喷灌系统为例,企业通过加大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园林绿化行业加大研发并推广应用智慧喷灌系统,既能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对周边环境土壤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等维度进行数据建模,精准预测并向终端自动下达正确的喷灌决策,在植物缺水的第一时间完成感知与精确式喷灌,既能通过科学的喷灌方式提高植物存活率,解决传统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成本较高的问题,又能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重新架构公众、植物与园林之间的内在关系,实现园林资源与公众需求的精准匹配,达到人与自然的互感、互知与互动,有助于提升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综合效益。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土壤地质、气候水源、温湿度等都存在差异,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相关人员应切实发挥自身所学,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植物种类,提高园林绿化植物成活率。因此,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管理过程中,企业要加大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力度,既要利用培训增强种植人员的大局意识与职业素养,又要通过完善激励考核机制规范和约束种植人员行为,保障园林绿化植物种植质量与效率。立足自身发展需求,结合实际岗位工作内容,科学设置岗位薪资待遇,吸引更多高质量人才参与园林绿化工作,提高植物种植效率。
同时,开展现有人员培训工作,确保种植人员掌握先进的种植理念与应用技术,提高植物种植成活率。采用市场竞争机制形式,调动人员能动性,严格按照《园林绿化植物栽植技术规程》开展工作。以树木栽植为例,通过健全问责机制与考核奖惩激励,确保种植人员规范树穴规格大于根系或土球直径40 cm,行道树树穴规格尺寸长、宽、深不小于1.5 m×1.25 m×1.0 m,保障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工作高质量开展。
通常情况下,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涉及植物种类较多,尤其是在美观性推动下,种植人员需要根据具体区域的土壤特质,合理选择并科学搭配品种多样、色彩丰富、性质不一的植株,以提高整个园林绿化的美观度与层次感。因此,种植人员在具体植物种植过程中,要根据植物本身对栽种密度的需求以及整体区域范围的有限性,合理安排不同植株的种植数量与范围,在保证植物成活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通过搭配提升园林绿化整体层次感,带给群众美的享受。
一方面,要结合不同区域实际情况科学编制植物种植规范,根据实际土壤面积以及土球直径、胸径、冠幅等状态合理安排园林绿化植物种植面积,确保栽种密度分布均匀,避免园林空间不通畅影响植物呼吸[6]。以藤本植物栽植为例,根据藤蔓生长速度等习性,选择合适的栽植密度,采用定点放养的栽种方式,栽植间距一般控制在30~60 cm。另一方面,要不定期组织开展园林绿化植物适宜性评价,在栽后养护的基础上,根据植物成活率与生长状况,明确土壤、气候与植物之间的匹配度,倡导见缝插绿、拆违建绿,将园林绿化植物科学合理地融入城市空间,改善人居环境。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为实现园林绿化植物生态效益最大化,保证植物健康生长,应树立正确的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管理理念,不仅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园林绿化需求,强化园林绿化植物管理意识,创新园林绿化植物技术管理理念,提高园林绿化植物日常养护效能,还要进一步规范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流程,加大园林管理力度,高效利用有限空间,推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管理朝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持续发展。另外,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增强园林使用年限,企业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遵循种类选择、布局规划原则,合理应用先进技术。重视人员培养工作,通过完善激励考核机制的形式,增强种植人员主人翁意识,保证植物生长存活率,提高园林绿化覆盖率,满足城市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