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研究

2023-03-21 18:54杨舒雯
种子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害虫大棚蔬菜

杨舒雯

(徐州市铜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徐州 221116)

大棚可以根据蔬菜品种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提供更多种类的蔬菜。为保障大棚蔬菜的产量和质量,种植人员应熟练掌握各项蔬菜种植技术,根据大棚蔬菜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满足人们在不同时期对蔬菜的需求。

1 影响大棚蔬菜种植的因素

1.1 气候

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蔬菜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具有一定差异性。种植人员在大棚内种植蔬菜,虽然可以减少气候对蔬菜生长的影响,但气温较高时大棚内部温度会升高,加快土壤水分蒸发,影响蔬菜正常生长。种植人员通常会增加灌溉次数确保棚内水分充足,保证大棚蔬菜的种植效率,但人力、物力的投入成本较大。

1.2 温湿度

种植大棚蔬菜时,为避免有毒气体积累和蔬菜缺氧问题,要保证大棚内部空气流通性,根据蔬菜对水分和温度的需求,做好温度和湿度的管理工作,运用温湿度调控设备控制大棚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满足蔬菜生长需求。

在实际种植中,通常采用人工控制的方式调节大棚内部环境的温湿度。这种方式在空气流通性较差的大棚内无法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甚至会出现温湿度失控的现象,严重影响蔬菜健康生长[1]。

1.3 空气流动

应用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过程中,部分种植人员会忽视大棚内部空气流动对蔬菜生长的影响,导致大棚建设过于封闭,使其中的空气流通异常。在空气流通不畅的环境中,蔬菜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会产生一些生物化学反应,难以维持原本健康、正常的生长状态,甚至出现腐烂、变质等问题。为促进蔬菜健康生长,种植人员通常在大棚中补充肥料,防治病虫害。密闭的环境下,肥料与农药产生的有毒气体不断积累,对蔬菜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对种植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2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2.1 品种选择

利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前,种植人员要重视蔬菜品种的选择工作,充分考虑不同品种的市场需求情况,对比市场中不同蔬菜的种植成本、价格、受众范围以及经济利润等,结合大棚的种植环境和自身的经济实力,合理选择大棚蔬菜的种植品种。

种植人员要深入研究种植区域的土壤情况,结合大棚环境中的水分、温度、土壤等,优选防冲性优良、抗病性强和适应性强的蔬菜品种。如果当地气候高温多雨,优选耐涝耐热的蔬菜品种;如果当地气候较为寒冷,优选耐寒性较强的蔬菜品种。确定蔬菜品种之前,种植人员需考察当地的种植基地,了解不同蔬菜品种大棚种植实际生长情况,保障大棚蔬菜的经济效益[2]。

选种环节,种植人员要严格控制种子质量,在正规的蔬菜销售厂商处购买种子,选择表面光泽度较好、颗粒饱满的种子,提高种子出芽率,避免体态过小、发育不均等问题对蔬菜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减少散装蔬菜种子的购买量,检查种子包装的密封性,避免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对种子品质产生影响。

2.2 基地选择

土壤条件会直接影响蔬菜生长。种植人员选择大棚基地时,要合理调节酸碱性,有效改良基地的土壤性质。改善土壤条件可为蔬菜正常生长提供保障,提升大棚蔬菜产量。大棚建设过程中,种植人员应提高对土层厚度的重视程度,避免因土层薄弱导致水土流失。

蔬菜的生长速度会受土壤水分和肥力的影响,选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时,要积极开展监测管理工作,采取控制措施,提升土壤肥力和质量。分析种植土壤时,要围绕大棚蔬菜种植要求,转换有机土地,为蔬菜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选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时,要考虑土壤条件、地形要素,尽量选择地势平整的区域,要将不同种类的蔬菜种植基地区分开,科学规划蔬菜种植区域和面积,在不同区域中设置醒目的标识,合理设计蔬菜大棚。在建设方案中,综合考虑除草、施肥、灌溉等工作,精准把握蔬菜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等,为提升大棚蔬菜种植品质奠定基础。

2.3 栽培技术

播种前,要完善整地工作和土壤处理工作,采用适宜药剂清除土壤中的杂草、害虫、病菌等,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借助先进的整地设备有序开展土地深耕、深松工作,提升蔬菜种子吸收养分和水分的效率。整地和处理土壤后,要检测棚内的土壤情况,通过对比检测结果与标准数据,保证整地作业的实施效果。随后用有机肥或者农机肥与细土搅拌,搅拌均匀后施撒在棚内地表,使蔬菜种子获得更充足的养分。

合理控制播种时间和种植密度对蔬菜生长极其重要。蔬菜种子播种时间过早或者过晚,都会对蔬菜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为了促进其根系健康生长,种植人员要选择天气晴朗、土壤温度高的时间播种,并根据蔬菜品种的不同,完善蔬菜大棚的排水系统和通风系统,实现调整大棚内温度和湿度的目的,为蔬菜健康生长提供更全面的保障[3]。

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要深入学习栽培技术要点,根据蔬菜种植的要求和特点,不断完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结合先进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创新优化管理方案,提升大棚蔬菜生产流程的规范性,对栽培技术进行科学化、合理化应用。在掌握大棚蔬菜栽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充分利用生产设备和自然条件,减少蔬菜生长中人为活动产生的不利影响。

2.4 生长管理

种植大棚蔬菜要严格按照不同蔬菜的种植规范进行,在种植和生长管理中要合理利用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使大棚蔬菜种植质量和产量得到更多的技术支持,促进大棚蔬菜经济效益提升。

在蔬菜生长过程中,种植人员要积极完善灌溉和施肥工作,为提升蔬菜种植产量和质量提供保障。不同的蔬菜品种生长阶段不同,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在大棚蔬菜的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要根据蔬菜种类,制订科学的水肥管理方案,采用差异化的灌溉和施肥措施,为蔬菜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促进大棚蔬菜正常生长。

种植人员在大棚蔬菜种植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结合季节特点和市场动态变化,根据大棚的实际条件制订换茬方案。定期开展大棚内杀毒和通风工作,清理残留的垃圾和秧苗,为蔬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为避免因化肥使用不当危害蔬菜生长,要根据蔬菜的品种和特点,合理选择施肥种类和应用技术,为蔬菜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除了土壤养分外,大棚内的温度也会对蔬菜的生长过程和最终产量造成影响。因此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当调节棚内温度,满足蔬菜的生长需求。在冬季,为了避免菜心冻伤,种植人员可以安装火炉或者铺设地膜,使大棚内温度调整设施更加完善。有效的温度调整措施对蔬菜健康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3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受各种因素影响,大棚蔬菜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病虫害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会阻碍蔬菜健康生长。为避免病虫害对大棚蔬菜的生长产生影响,种植人员要加大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对实际的病虫害问题作出准确判断,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灵活运用农业防治技术,为大棚蔬菜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在大棚蔬菜种植工作正式实施前,种植人员要重视对蔬菜种苗的合理选择,将蔬菜种苗抗病虫害能力纳入比较范围,优选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蔬菜种苗,降低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发生病虫害的概率,避免因病虫害问题导致蔬菜大面积死亡[4]。

针对部分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的蔬菜品种,可以选择害虫较少的时期开展蔬菜种植工作,使病虫害问题从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保护蔬菜免遭大量害虫侵害,减少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多孔洞、缺叶等问题,为蔬菜生长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使大棚蔬菜种植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为了总结蔬菜种植过程中不易发生病虫害的环境情况和生长时期,种植人员要对大棚蔬菜中发生的病虫害问题实时监测,将容易暴发病虫害问题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种植人员基于对病虫害发生条件的掌握,对蔬菜大棚内部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进行科学调控,降低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发生病虫害的概率。为了促进蔬菜种植效率和种苗质量的提升,种植人员要仔细检查蔬菜种苗,将其中存在的虫卵等及时清除。另外,病虫害可能来自土壤中的病毒和细菌,要积极晒土清洁、深挖消毒,对大棚土壤定期进行翻新处理,尽量避免长期在大棚内种植单一品种的蔬菜。

3.2 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防治效果持续时间久、环境破坏作用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种植领域。生态防治是基于对生态学理念的合理运用,加大对蔬菜种植中的水源、土壤和各种生物要素等的保护力度,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因素引发病虫害问题的概率。针对不同的蔬菜品种,调节土壤湿度和通风性,严格控制大棚内部湿度和温度,使蔬菜健康生长得到保障,降低蔬菜发生病虫害的概率。

在生态防治工作中,种植人员可以应用一定的生物理念,采用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虫治虫的病虫害防治方式。种植人员全面掌握害虫的特点后,在大棚蔬菜种植前引入天敌昆虫,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还可以将种植与养殖工作有机结合,在一定的周期内将鸡、鸭、鹅等禽类动物在大棚中放养,既可以实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还能利用这些禽类动物的粪便,提升土壤肥力,提高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

在生态防治方法的运用过程中,要遵守生物的自然规律,否则不仅会影响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还有可能导致蔬菜产量和质量降低[5]。

3.3 物理防治

在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措施,利用人工操作和工具治理等方式完善病虫害防治工作。利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实施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合理控制棚内白天和夜间的温度,调节棚内土壤的水分含量,完善棚内通风工作,提升棚内的空气流通性,避免棚内湿度过高对蔬菜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使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完善,相关人员要注重细节问题,每天进行3~4 次通风,每次保持30 min左右。在播种前还要开展种子晾晒工作,将种子放置在太阳下暴晒处理,灭杀附着在种皮表面的病菌。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在大棚蔬菜生长全过程中持续实施,对其生长情况要进行定期观测,对其中的病菌病株采取有效的清理措施,避免其他蔬菜受到感染。相关人员可以采用人工捕杀的方式,通过捕捉工具灭杀害虫,消灭大棚内部的地下害虫。

为了保证物理防治措施对病虫害问题的处理效果,还可以根据地下害虫的弱点和生活习性,采用不同的害虫防治工具,针对性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大棚蔬菜中常见的害虫具有特性,可以根据害虫的惧光性,将强光板放置在大棚内部;也可以根据害虫光谱敏感的特点,利用光线诱杀设备,将害虫集中诱杀;还可以根据害虫趋味性的特点,将糖醋混合引诱剂放置在大棚地表捕杀害虫;对于具有趋色性的害虫,可以将色诱板放置在棚区出入口。灵活利用这些方法,不仅可以避免对蔬菜正常生长造成影响,还能降低经营成本,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对于棚区内已经暴发病虫害的情况,可以将塑料薄膜和防虫网安置在棚内土壤的表面,一定程度上缓解已经发生的病虫害。在蔬菜大棚中的适当位置安装臭氧发生器,可以改变病虫害繁殖的环境,但是运用该方法防治病虫害时,工作人员要合理控制臭氧浓度和释放时间。

因病虫害防治工作要长期开展,所以病虫害防治措施要具有反复使用、成本不高、操作简便等特点。在蔬菜播种开始之前,可以高温消毒处理棚内土壤,一方面,消除土壤病虫害;另一方面,可以大幅度降低大棚内病虫害暴发的概率。

3.4 化学防治

在大棚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最常见的化学防治措施就是向蔬菜喷洒农药,通过正确选择农药种类,直接杀灭大棚内出现的病虫害,通过对病虫害的有效处理保证蔬菜正常生长。农药按照其作用可以分为杀菌剂和杀虫剂两种类型,虽然种植人员可以利用农药使病虫害的生长繁殖环境遭到破坏,但是如果用药种类过于单一,害虫就会产生抗药性,导致农药定期喷洒无法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长期使用农药会使蔬菜内部出现或多或少的农药残留,这些残留农药会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利用农药开展大棚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时,为避免害虫抗药性提升,阻止害虫进化,减少大棚土壤和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要对不同的病虫害农药交替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物[6]。虽然增大农药浓度可以使病虫害的处理效果增强,但过高的施药浓度会对蔬菜产生严重影响,得不偿失。在配制药液倍数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指导,科学控制农药浓度。在施药过程中为了避免药害的产生,要控制施药次数和间隔时间,一般大棚蔬菜每月的施药次数最好不要超过4 次,间隔时间要控制在7~10 d。

4 结束语

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要全面掌握种植技术要点,为蔬菜播种和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完善大棚内的基础设施,科学规划蔬菜的种植品种和区域等,采用正确、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为蔬菜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促进大棚蔬菜种植质量和产量的同步提升,促进蔬菜种植经济效益的提升。

猜你喜欢
害虫大棚蔬菜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奇怪的蔬菜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蔬菜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