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淑云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小学)
教师的语言艺术体现在四个不同的方面,教学语言应具备准确性、幽默性、启发性与激励性。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成为一位“能说会道”且受小学生欢迎的教师,以此来不断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生的语言思维发展有着显著的具象性特征,相比较复杂的词句和句子,他们更容易识记生动形象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需要用简洁的、有趣的词段来帮助小学生去理解语言的内涵,并体悟其中的美感。同时,因为小学生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若是教师的语言较为冗长或有较多修饰语,小学生很难记住。所以小学教师应该利用简洁的语言来帮助小学生排除这方面的干扰,有利于小学生及时捕捉到关键词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不仅要保持精练,同时还应该富有趣味性,以此来烘托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与记忆特点,利用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给小学生一种更为直观化的课堂语言体验,并且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后续思考,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克服心理关。
语言的魅力在于其表之有声、言之有序、语之有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需要用富有逻辑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性。常见的有思维导图的形式,其能让学生明确声母、韵母与语言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帮助小学生进一步认识同音字、多音字等字词间的规律性,如此便可令小学生直观地体悟到汉字的逻辑美与秩序美。
由于当前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要求比较高,提出了应该让小学生具备融会贯通地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便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阶段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并且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清晰地梳理出来,进而通过递进式的提问方法,让小学生由浅至深地对重难点知识进行了解,从而达到理解、运用、驾驭等教学目标。
汉语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字形与音韵当中。汉字字形有着工整之美,汉语音韵有着抑扬顿挫的美感。这与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所体现出的艺术美感有着共通之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当中,教师则可以充分利用语言中的音韵美来加深小学生对汉语语言音感方面的理解,令学生感受汉语中语言的抑扬顿挫与抒情之美感。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设置引人入胜且艺术性较强的教学导入语言,它可以将小学生瞬间带入到学习情境当中。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中《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教师的导入语就可以这样说:“在世界建筑史上,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在东方中国有圆明园。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兼具神奇、辉煌、宏大特点的建筑,我们却永远也看不到了。那是因百年前英法联军放的一把火烧掉了圆明园,而我们知道,被烧掉的不仅是圆明园,更是我们国家的尊严。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为的就是不忘国耻。”在这样的课堂导入中,学生愤慨的情绪被点燃了,他们的内心也会变得更为沉重。在奠定了教学的情感基调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更加好奇,以此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令提问语言的艺术性得以增强,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提问。同时在语言设计方面应该重视提问的趣味性,在提问的时机方面应该在疑难处进行提问,以便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就可以提出以下的几个问题:①我们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那么大家想一想,“玉皇大帝”住的“天庭”“天宫”到底在什么地方?它们是否真的存在?②生命存在的条件是什么呢?③你认为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试着说一说,认为有或者无的具体原因。教师的提问在兼具了趣味性的基础上,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重点思考宇宙生命的存在条件,与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等一系列问题。
小学生都非常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他们都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教师为了帮助小学生扬长避短,应在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前提下,注意评价时的口吻与语气,尽量多给予学生肯定与表扬,且提出批评时需要较为委婉,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
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精卫填海》一课时,学生会针对精卫填海这一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学生会说,“精卫鸟一点也不聪明,大海那么大,它怎么可能填平呢?”对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点评,但教师不能直接否认学生的想法,因此可以告诉学生:“你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但是这毕竟是一篇神话故事,更多的是想赞扬精卫鸟百折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同时也是在告诫我们,每个人也需要学习这种精神。”在这样的引导之下,学生的想法得到了肯定,自尊心得到了维护,且也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文言文故事的深层含义。
结束语往往被小学语文教师所忽略,所以很难发挥出总结课堂的作用。对此,教师需要提前预设并控制好教学时间,同时做到突出强调所学内容的主题,更要为学生留下拓展学习的悬念,以此达到承上启下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了五年级下册的《景阳冈》一课后,教师便需要为学生总结故事的发展顺序,人物以及场面描写的手法,还要帮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回味课文并做到拓展学习,那么应该这样说:“武松过了景阳冈,吃了酒、打了虎,如此勇猛的人,学生若想知道他在以后还有什么样的传奇经历,不妨去读一读《水浒传》。在这本名著中,除了武松,学生还会认识更多的梁山好汉,期待你们也能了解到他们的传奇人生。”这便在总结了文章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充满了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教师不仅要让小学生感受到汉字的艺术气息,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充分应用好教学语言艺术,以此来启迪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从而切实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