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高效教学增强学生思考能力

2023-03-21 16:52苏冬梅福建泉州市南安康美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长方形图形情境

◇苏冬梅(福建:泉州市南安康美中心小学)

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立足社会、获得长足发展的必要需求,也是新课标贯彻落实的核心目标。数学作为工具性科目,在小学生思考能力启蒙阶段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思考能力的特点和培养原则,抓住有利时机,为学生提供发展思考能力的条件,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原则

(一)重视理论联系实践

小学数学工具性、实践性较强,因此,教师要从理性的实践入手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的学习经验,促使小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可以有效内化知识、迁移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学习“长度单位”时,学生很难通过主观判断选择不同的单位,但是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亲手测量物体的长度,对比粉笔盒、笔记本、魔方、桌椅等物体的不同长度,在脑海中形成长度的概念和参照范围,进而提升思考能力。

(二)注重小组合作探究

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主题教学活动、实践交流活动等进行深度探索,其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课堂参与意识、拓展思维广度而言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学“周长”“面积”等知识时,教师可组织“足球周长与面积测量”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分工、测量、思考、分析、总结的方式完成探究任务,得出周长和面积的运算方法,实现自主思考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的思维得到有效碰撞,不同小组间的结论也会得到相互验证,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利用多元教学方式

小学生活泼好动,精神处于兴奋状态,很难静下心来专注教学内容,按照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形式教学,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无法培养其思考能力。而多元教学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化、活动化的教学方法,如微课、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提升思考能力,不断完善数学知识结构。

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趣味情境

多媒体是一种信息技术手段,可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主动性,帮助学生获取和记忆数学知识;还能有效消除学生心理压力,有助于其积极探索知识规律,认真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辛普森一家》第十八季第八集的动画选段,该选段的主题是生日派对。教师利用生日主题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情境会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在同一情境中完成探究任务。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情境,便于学生完成后续作业任务。

首先,教师创设情境,建构数学教学主题。同学们是一群实习设计师,任务是为丽莎设计一份礼物,需要完成设计任务才能成为合格的独立设计师。现将实习设计师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人,小组内部自己选择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们完成数学探究任务。每解锁一个学习任务,就会掌握一个设计技能,所有学习任务完成后,可以获得“独立设计师”称号。

其次,教师展开基础知识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导入环节已经被点燃,快速进入活动探究状态,教师应抓住机会组织学生从设计图形开始学习,认识图形的运动、展开、折叠、平移、旋转、翻折等性质。在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logo图形,同时设计第一个学习任务——“设计团队logo,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基础图形,通过平移、翻转等运动方式创造新的图案,用语言描述新图案,说明设计理念,表达logo 设计意图”。基础知识教学任务是强化学生学习—模仿—创造的行为,在讨论环节,学生可以充分调度观察力,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或者美丽图案;在图形运动、创造环节,学生会主动探索图案形成的过程,理解图形变换规律;在logo 设计环节,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语言表达力和空间想象力。教师在小组讨论中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小组成员中哪些设计师的图案是一样的?如果把相同图案拼在一起,会形成什么图形呢?”教师鼓励学生拼接图形,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入了解图形知识,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最后,优化情境教学效果。主题情境有助于快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但是教师需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情绪随时都有可能弱化。所以,教师应该做到首尾呼应,在教学活动尾声阶段完成课前情境的补充和延伸,避免学生学习欲望落空。《图形的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探究活动完成后,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辛普森一家发出的生日派对电子邀请卡,诚邀所有小朋友参加丽莎的生日宴。为优化教学效果,教师继续延续设计师的大背景,布置“生日主题”作业,将作业设计成“设计师们要为丽莎设计一份礼物,丽莎想要一枚胸针,大家集思广益,亲手设计胸针图案,为丽莎送上生日祝福”。

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学生全面掌握了图形基础知识,而且在任务情境中形成了合作意识、人文意识和数学素养。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导入、教学实施、作业布置等环节巧妙发挥情境创设作用,为学生创造了有趣、生动的学习环境。

(二)运用微课,构建高效课堂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进而优化教学效果。学生提前了解数学重难点知识,教师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比例》时,教师进行课前微课录制。首先,教师运用iPad 中的education 工具,标注《比例》教学目标和重点。教学目标是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理解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重难点内容为正确计算比例简单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教师详细讲解教材中对应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梳理比例问题的解题思路。同时,在空白处插入文本框,提出思考的问题:“可可爸爸养了公鸡、鸭子、白鹅共150 只,已知鸭子数量是公鸡数量的5/6,白鹅数量与鸭子的数量比是4:5,公鸡有多少呢?”问题下方可以给出提示线索,引导学生先思考问题的已知条件,再按照解题思路一步步计算。接下来教师再引出程度难一点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找寻关系、列出比例计算公式。接下来,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最后,将网址链接加入微课最后页面,学生点击链接,直接跳转到预习题答题环节,检验预习效果。教师根据预习情况设置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根据微课中的重难点有目的性地完成学习活动。

(三)运用有效追问,引导动手实践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会激发创新意识,增强思考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化教学方法,持续追问,引导学生按照既定方向动手实践,完成思考探究活动。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知识时,教师先梳理活动探究目标,让学生可以准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初步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形成正确表象。其次,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教学材料,鼓励学生按照凹槽形状摆出正确的图形。接下来,教师开启追问模式:“大家都完成自己的操作了,哪位同学愿意分享自己的作品呢?”学生可可拿出自己拼接的长方形图形,教师引导:“可可为什么认为长方形是正确图案呢?”可可:“我仔细观察了凹槽的四个边长,对应的两条边相等,相邻的两条边却不一样,所以从材料中选择两对胶棒,拼接成长方形。”教师继续引导:“大家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可可的结论吗?请前后桌的同学相互配合,合作探究答案。”教师为学生预留5 分钟的讨论时间,过程中会巡视课堂进行个性化指导,但是不能干涉学生的思维。讨论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演示自己的验证过程,学生欧阳:“我量了每一条边的长度,长方形的对边确实是相等的。”学生花花:“我们组采用的是折一折的方法,把长方形对折,两条边是重合的,说明边长相等。”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过程予以表扬,随后提出问题:“大家再认真观察长方形,除了边长特征还发现哪些特点呢?长方形的角有明显规律吗?”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三角尺的直角逐一比对长方形的角。需要注意的是,思考能力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思维方法,所以高效率地解决问题成为教学重点关注内容。为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思考:“有哪位同学量的次数更少?”甜甜举手示意:“我借鉴了花花的方法,将长方形对折,这样两个角重合了,只要量两次就可以。”教师:“谁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学生淼淼:“我对折了两次,这样四个角都重合了,量一次即可。”通过层层追问,学生对长方形的特点建立起深刻印象,建构起完整的图形认知思路。此时教师趁热打铁,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正方形的特点,再对比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逐渐完成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展示教学过程的流程图(记录关键节点框架,但是没有文字内容),同时提问:“哪位同学能帮助大家总结一下学习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总结和思考。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先进教学理念的渗透,促使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在此背景下,教师需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信息素养,完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微课、小组探究、有效追问等探索更加高效、高质量的教学策略,全面增强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猜你喜欢
长方形图形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