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妮,李招兴
(广西农垦金光乳业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41)
奶制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提供给人们所需营养的主要产品。而想要把控奶制品质量,关键在于从源头出发明确奶牛健康养殖饲养流程,进而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确保与市场质量标准相匹配。在这一背景下,奶牛的健康养殖有了更为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从处于不同阶段的奶牛角度出发制定健康养殖饲养方案,分析常见的奶牛养殖疾病并保证相应疾病防治方案的落实及时性,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0~60日龄的牛为新生犊牛,在犊牛出生后应确保对其口、鼻以及耳朵中的残留黏液及时清除,保证其呼吸通畅。1h内犊牛必须获得奶牛初乳的喂养条件,进而强化犊牛免疫力,并满足犊牛初期的营养需求。之所以必须让新生犊牛吃到初乳,关键在于奶牛初乳中包含的矿物质与维生素极为丰富,且富含蛋白质,这一点是所配置的其他饲料不可替代的。
对于新生犊牛来说,由于其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在经过3~5d的初乳喂养后,及时跟进常乳喂养,进入到哺乳期饲养阶段。犊牛的瘤胃在初期未能发育完全,相较成年奶牛其瘤胃仅仅发育了约三分之一,网胃发育也仅有50%,因此在其日常对食物进行消化时主要依赖皱胃[1]。在饲喂犊牛一周后则可训练犊牛吃草料,并伴随时间的推移需要将饲喂量逐渐增大,目的为将日增重提高。喂奶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定时、定量以及定温原则,确保犊牛能够获得健康的生长条件。
2~6月龄的犊牛即可断奶,需要在专门的犊牛牛栏中进食适量的开食料,2周后即可对环境变化予以适应,但仍需注意是否有环境变化应激反应。每日需要喂食的量一般在1.8~2.0kg,增加促生长的日粮以将饲料变化应激减少[2]。最初的小牛需要摄取尽量精细的饲料以满足其对营养的需求,伴随其年龄的逐渐增加,需要在日常的食物中添加适量的干草与粗饲料。若犊牛小于4个月,则不可食用经过发酵处理的饲料,以免让牛犊产生吃不饱的感受,需适量添加固体物质以满足犊牛需求的营养条件[3]。在犊牛断奶阶段,要求为犊牛提供垫草(干燥且厚软)、通风条件以及干净整洁的犊牛舍,进而确保犊牛能够在科学的饲养条件下健康成长。
7~18月龄是奶牛体重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身体各类脏器器官,例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乳房、四肢等快速发育的重要阶段,这就需要饲养人员提高对此阶段的重视,确保奶牛能够在饲养过程中达到相应的月龄体重标准。全混合日粮应以粗饲料为主,要求日粮整体蛋白水平应控制在12%~14%[4];干物质方面,每头奶牛的采食量每日应控制在8~12kg,可达到日增重0.77~0.82kg的饲养目的;选择的干草应以中等质量为最佳,让奶牛能够逐渐适应粗饲料,进而将自身的瘤胃机能予以提高[5]。在饲养管理环节,关键任务在于促使奶牛骨架的健康生成,而并不是为了长膘,且需要在奶牛饲养环节对其是否发情进行判断,以保证配种时间选择的科学性与适时性。
奶牛机体、生理状态、代谢规律、采食量以及产奶量的差异,可将处于泌乳期的奶牛分为围产期、泌乳盛、中、后以及干乳期。
1.4.1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要点
在奶牛分娩后的21d内,由于在分娩过程中母牛体力消耗相对较大,使得奶牛极容易有产后虚弱的表现,较差的消化机能与可能出现的乳房水肿情况,对奶牛的围产期身体恢复将造成影响。此时奶牛的生殖器官正处于复原的关键时期,且无论是乳腺还是循环系统,在机能方面存在着诸多不正常的表现,致使奶牛体内能量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6]。此过程中对于奶牛来说其饲养重点在于促使母牛体质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进而提升自身元气,为后续的泌乳盛期奠定坚实基础,这就要求饲养人员需强调奶牛产前与产后的饲料配比科学性。即使是在母牛产下牛犊后,也应对其消化状况予以密切观察,包括恶露排出情况、乳房恢复状态等。此外,建议在围产期奶牛的饲料中增加适量的干草并提高喂食量,进而确保母牛能够获取到足够的钙元素,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钙含量在母牛干性饲料中占比约0.6%,磷占比0.3%,因此更需确保粗细饲料的搭配科学性,且需要根据母牛的恢复情况配置包含不同种饲料的食物。
1.4.2 奶牛泌乳期饲养管理要点
奶牛在产后的21~100d属于奶牛的泌乳期,奶牛在此期间内乳房已经消肿,并在催乳素分泌量增加的情况下使得其食欲恢复,增加采食量的同时使得其乳腺机能提高,产奶量也将在此期间内迅速提升,恢复到全盛时期,占到了奶牛全期泌乳量的40%左右,属于黄金时间[7]。此时期建议将干性食物量缩减到3%左右。伴随奶牛自身泌乳要求的提升,需将其饲养干性物质的整体量提高至3.5%以内,但需注意食物中蛋白质的总量不可超过18%,且需确保钙与磷的比例在1%左右。实际喂养期间,需要将精细饲料与粗制饲料之间的比重控制为3∶2,并建议添加食量大的豆料与干草量,以保证母牛能够有充足体力。同时需要添加多种微生物与微量元素,例如饲喂适量酒糟、青贮玉米等。由于奶牛胃部环境失衡情况极易出现,因此建议在其食物中添加适量小苏打以确保母牛的健康成长,必要时需将喂养奶牛的次数予以增加。
1.4.3 奶牛泌乳中期饲养管理要点
奶牛分娩后的101~200d属于泌乳中期,此时应依照奶牛的体重与产奶量制定相应的饲养方案。由于产奶量下降的原因,因此需确保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促使奶牛体质快速恢复。同时需要重点关注日粮的多样化,将精料适当减少并提高青粗饲料比例。对于奶牛来说饲料的食用量约占整体体重的4%,保证蛋白质含量的同时,也应掺杂适量的钙、磷以及粗纤维等。
1.4.4 奶牛泌乳后期饲养管理要点
完成分娩后的201d至进入到干奶期前均属于泌乳后期,经历200d的大量泌乳使得奶牛的体膘显著下降,因此针对过度消瘦的奶牛需强化营养供给。泌乳后期需将饲料量增加,以相较泌乳盛期提高增重10%~15%为标准,尽量缩短奶牛体况的恢复时间。需要注意的是,需避免出现过肥情况,以免将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大。干性物质占据了奶牛3.5%左右的体重,需将粗蛋白的比例提升至15%以上,并应将细料与粗料的比例控制为3∶7,进而保证奶牛的健康成长。
1.4.5 奶牛干奶期饲养管理要点
正式停止产奶至产前的21d为干奶前期,此阶段需针对具有生长较差特点的奶牛增加饲料量,控制体重增加比例为15%,保证奶牛的体态丰满度与毛发的光泽度。每日需要喂食的干草量为8~10kg,配合15~20kg的青贮饲料与3~4kg的混合精料。干奶前期一星期需对奶牛的乳房情况予以实时观察,一旦发现有乳房硬块或不安情绪产生,则应确保治疗的及时性。日粮需要以粗饲料为主,并配合适量精料以满足奶牛这一时期的营养需求。干性物质所占的比例应控制在体重的3%左右,且需要将粗制蛋白水平控制在13%以上;产奶后则需要将精料按照每100kg的奶牛体重提升1~1.5kg的比例增加,配合优质干草,将粗蛋白水平控制在13%左右。此外,应避免堵在泌乳期间喂食奶牛食盐。
“预防为主”是在对奶牛疾病进行防控时需要践行的基本原则。对于奶牛普通疾病的防治来说,关键在于保证喂养管理的科学性,对饲喂前的饲料进行严格检查,杜绝已经出现发霉变质现象的饲料进入到奶牛饲养过程中。此外,需要饲养人员根据奶牛的不同年龄、生产水平等调配合适饲料,并针对有特殊生理需要的奶牛使用相应的饲养标准。
2.2.1 瘤胃胀气
青绿豆科牧草或精料在首次喂养奶牛时,瘤胃气胀症状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若奶牛处于正常状态,可确保瘤胃中产生气体排出的及时性。但若摄入食物进入到奶牛胃中产生过多气泡沫,则将影响暖气进程的顺利推进,进而增大瘤胃中的压力,导致奶牛左侧腹部迅速膨胀,甚至会因为胃壁高度紧张而产生难以让奶牛忍受的疼痛,并在其中有毒代谢物质的逐渐聚集下使奶牛喷出饲料。针对此种疾病,建议使用灌药或插入胃管被动服用具有消胀止酵特点的药物,在过于严重的疾病状态下,可以选择瘤胃穿刺手段。
2.2.2 皱胃移位
若对奶牛饲喂了过多的精料,在粗料不足的情况下将使得瘤胃有胃部肌肉生理紧张现象产生,进而导致瘤胃松弛而增大皱胃移位风险。针对此种疾病,通过增大奶牛饲料中粗饲料的比例,能够起到防治皱胃移位的作用。若为小母牛与公牛,则饲料中粗纤维的比例建议为15%以上;若为产奶母牛与干奶牛,则建议将粗纤维的比例增长至17%。此外,所添加的粗饲料应保证其粗糙性,因此不应将其做预先的磨碎或颗粒料处理,以免影响到粗饲料原本效果。
2.2.3 肥胖奶牛综合症
在奶牛有此种综合症产生后,将使得奶牛丧失食欲并有脂肪肝症状的发生风险,针对的主要群体为在刚刚产犊且原本过于肥胖,或是在产犊过程中产生应激反应的母牛。此种疾病的治疗难度整体较大,因此主要选择疾病预防方法。例如应避免在干乳期过度喂养母牛,且需要在产犊期间饲喂母牛足量的粗饲料。
2.2.4 酮血症
酮血症的出现将使得奶牛的产量显著下降,并通常伴有低血糖、丙酮尿等症状,在短时间内就将使奶牛的体重减轻,属于代谢类疾病的一种。此种疾病的发作时期一般为泌乳初期(30d),在对酮血症的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主要包括两点:第一是葡萄糖前体物供不足;第二是饲料不具有适口性,使得奶牛对食用精饲料的欲望过低,进而增大酮血症的患病风险。建议在酮血症的易感阶段,每日饲喂丙烯乙二醇(125~200g)。若奶牛已经患上了酮血症,则建议选择注射葡萄糖溶液方式,以保证其能够迅速痊愈。
2.2.5 产后瘫痪
部分母牛在产犊不久后会有血钙急剧降低的表现,致使其丧失食欲,体温迅速降低以至于步态不稳,诱发神经过敏后导致其虚脱或知觉丧失。血钙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突然开始的泌乳导致全身钙的动员。针对此种情况,建议处于干乳期的奶牛应避免钙的过量摄取,建议采取每日高能低钙的限量饲喂方式,并在母牛完成产犊后将钙量提高,进而满足对母牛产奶的高需求。
2.2.6 瘤胃不全角化
若长期饲喂奶牛高加工处理后的食物,例如颗粒饲料,将导致奶牛的瘤胃上皮产生诸多形态变化。例如乳头增大、变硬等常见病变。针对此种情况,建议增加粗饲料比例,适当减少精饲料以避免奶牛瘤胃有病变情况产生。
2.2.7 乳房水肿
奶牛乳房细胞与乳房液体积聚过度将使得奶牛的乳房有水肿表现,此种水肿情况在奶牛产犊前最易出现,若水肿过于严重将影响到对犊牛的饲养效果,并增大多种感染疾病的发生风险。在专家对此种情况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况,关键原因在于产犊过程中母牛血蛋白质降低、血流量增加,进而导致无补偿性淋巴液大量排出。针对此种情况,建议在饲喂奶牛的过程中将富含氯化钠与氯化钾的饲料比例降低,进而减轻乳房水肿情况,促使奶牛恢复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作为奶制品源头,做好奶牛的健康饲养管理工作极为重要。饲养人员需根据奶牛不同时期的产奶量,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案,并严格落实相关的奶牛疾病防治措施,进而降低奶牛发病风险,从而为我国养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