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亚飞
(神木市林草产业发展中心大柳塔林场,陕西 神木 719315)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使人们开始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在林业造林工程中结合生态学理论能够很好地构建生态环境系统,达到改善区域环境的目的,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百姓,对林业工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开展林业造林工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苗木,而苗木的存活率与苗木培育和苗木移植紧密相连。要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就需要提高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
在目前的很多地区开展的林业造林中,播种造林法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方式之一,其可以应用到多种条件中,且操作简单、速度快,综合效益比较高。从目前的植树造林的实际情况分析,播种造林法是根据林业种植规划以及自然环境进行的,是在林区直接进行种子播种的方式。按照种植的要求,确定合适的种子类型,并进行科学播种,从而达到植树造林的目标。但是这种造林方式也有较高局限性,那就是在施工中投入较多的人力成本,特别是在山地、地势起伏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有些机械设备无法投入使用,应采取人力方式进行点播种植。同时,品种选择也需要非常注意,应选择发芽率高、环境适应性强的苗木种类。
分殖造林法方法是通过根系萌发的根蘖苗实施造林,就目前的应用方法来看,包含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不同的使用条件,具体做如下分析:插条造林法是通过树木自身的枝条作为插穗,选择符合种植需要的枝条直接插在造林地块上,其关键的工作就是选择插穗,通常是将成熟的中壮年优良母树上的1~2年生的枝条为主,比如杉树选择根部萌芽1~2年的枝条为主,而针叶树则是应用为带顶芽插穗为主,其长度通常是35~70cm为宜。插干造林方式是直接把合格的幼苗树干或者大苗干插入到造林地块上,长度通常会比较长,在2~4m,一般是在杨树或者柳树造林中使用。分根造林方式的应用范围也比较广,尤其是根系比较发达的树种,效果最好,其根系萌芽的速度非常快,如泡桐、刺槐等;分蘖造林法是通过合理地应用树木根系萌芽的根蘖苗进行造林,其作业成本较低,尤其是杨树、刺槐等树种效果最好;地下茎造林法一般是在竹类物种中应用比较多,选择长势油亮、竹节正常、分枝低矮等植物类型为主,从而可以提升造林效果,达到生长需要。
插条造林法在使用中,应用的插条以树木植株的枝条方式为主,而插穗在选择时,必须达到健壮、无病的要求,以提高成活率。在切割的环节,应事先准备好底板,确保符合稳定、牢固、可靠的要求,切割后再把底板的切屑清理掉,并进行消毒处理,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苗木的成活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也要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消毒处理,以提升苗木的成活率,防止发生病虫害,促进生长效果的提升。此外,造林种植的时间选择也非常重要,一般是在初春时节进行,这时的地表温度不断地回升,在土壤完全解冻后,把枝条的1/3插入到种植地块内,有足够的水分供应,同时还要使得种植区域内土壤表面达到平坦性要求,移栽后及时进行覆土处理,以防止发生土壤温度流失过快而影响成活率。
不同类型的苗木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的要求存在着差异,例如土壤的酸碱性要求,像彩叶草、栀子花和杜鹃花等苗木就十分具有耐酸性,在选择土壤时应选择pH值在4~5的土壤;再如唐菖蒲、五针松和山茶花等苗木,则是属于弱酸性的苗木,适合在pH值为5~6的土壤中生长。土壤选择是否合适直接决定苗木的生长状态。因此,在林业人员进行苗木培育土壤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苗木的类型来选择合适的土壤,当然,这样的前提条件是,林业人员要对各种植物花卉的苗木有充足的了解。另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得土壤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进行苗木培育土壤选择的时候,需要对土壤的质量安全进行检测,如发现土壤被污染,则不能使用,苗木培育的土壤必须保持土壤结构的完整性及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充分。苗木培育的土壤还需要满足疏松、排水性能好、灌溉方便等特点。除此之外,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部分地区早晚温差大。在苗木培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选择符合苗木生长的气候环境[1]。
在苗木培育的过程中,种子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高质量的种子不仅能够提高存活率,也能够提高苗木的生长效率。因此,在选择种子的时候林业人员一定要做到科学选种,对有明显残缺和被害虫啃咬的种子给予放弃,选择那些饱满无杂质的种子,以此来达到从根本上保证苗木品质的目的。另外,在购买种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尽量购买本区域内林园中所常用的品种,这类种子属于本地种子,在培育的过程中能够极快地适应当地环境和气候,从而提高存活率。除此之外,在选取种子后培育种子前,还需对种子进行处理。对种子进行处理一般包括三个步骤:消毒、催芽和浸泡。通常情况下,在种子选取后,会利用硫酸铜或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消毒,消毒后再进行催芽和浸泡,等一系列处理步骤完成后,才能够进行播种。
将种子处理完成后,就需要对其进行播种。在播种的过程中,林业人员对播种的密度要进行有效把控。所谓播种密度,就是指单位面积土壤中苗木种植的数量。单位面积土壤中苗木种植数量过多即播种密度大,会影响通风透光,从而使育苗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发育不良的现象,同时,也非常容易发生病虫灾害,从而影响苗木的质量。单位面积土壤中苗木种植数量过少即播种密度小,会使得苗木生长的产量受到影响,同时会使得土壤资源被浪费。因此,为保证苗木的质量和数量,在开展播种工作的过程中,林业人员一定要控制好种植密度。另外,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气候条件是有差别的,在计划种植的时候,林业人员还需考虑气候因素,把控好播种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种子的播种都会选择春季,春季的温度适宜,在种子发育的过程中,不会因太冷或太热使得种子被冻坏或被热坏[2]。
种子完成播种后,要保证种子能够顺利成长,还需进行灌溉和施肥管理。当温度过高天气过热的时候,土壤中的水分很容易被蒸发流失掉,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林业人员及时对苗木周围的土壤进行灌溉,以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从而满足苗木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另外,在苗木生长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苗木进行施肥管理。对苗木进行施肥是为了给苗木提供相应的营养,苗木中的营养成分确实会使得苗木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缺氮,会使苗木的叶子变得小而黄,影响生长发育;再如缺磷,会使得苗木的叶片变为古铜色或者紫红色,苗木缺磷所造成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且缺磷的症状会出现得缓慢,通常情况下,在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因此,在苗木的生长过程中,林业人员一定要特别重视施肥管理,以保证苗木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
在开展林业造林工作的过程中,对于苗木的移植一定要把握好时间。通常情况下,在移植工作开展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条件就是林业区域内的气候气温问题。苗木移植对气温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要选择在适合生长的气温条件下才能促进苗木在新环境快速适应和生长。因此,通常情况下会选择温度比较适宜的春季,春季过后是夏季,随着时间的迁移,温度会逐渐回温,这十分有利于苗木的正常生长。苗木能够正常生长,不仅能够提高存活率,还能节约资金,节约人力资源,促进林业工程的发展。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在林业造林的过程中,应该要结合生态学理论中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互惠共生原则,以达到构建生态环境系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目的。因此,在开展造林工作时,要适当地进行多种类型植物种植和还原植物群落。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就需要林业人员在选择苗木类型的时候能够选择互惠共生的植物进行栽种。例如将山茶、茶梅等植物与山苍子种植在一起,就可以十分有效地减少霉污病发生的概率,从而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保证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效促进生态平衡的发展;例如将松树、杨树和锦鸡儿种植在一起,能够促进双方的良好生长;例如将百合和玫瑰种植在一起,能够延长它们的花期等。
在林业造林过程中,林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造林技术是保证整个造林工程进度和质量的重要前提。在进行苗木移植的过程中,如果林业人员的自身素质不过关,对待工作不认真负责,或者林业人员的造林技术不过关,在移植过程中操作失误,那么都会造成苗木的损伤和破坏,从而影响造林工程的进度。因此,为了规避这个现象,需要提高林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造林技术。
在苗木生长的过程中,会因很多因素出现病虫害虫,这些病虫害虫的出现会直接影响苗木的生长,严重者会造成苗木死亡。因此,在造林的过程中,还需要林业人员开展病虫害虫防治工作。加强对林园的巡逻观察,能够及时发现病虫害虫现象的发生,以便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对病虫害虫进行治理。另外,还可以根据以往经验,了解导致病虫害虫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发病程度,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要想全面提升林业育苗造林的水平,还要创新育苗造林技术,并建设完善的管理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育苗造林管理机制,让每一项造林技术有序地进行,保证林业育苗管理技术有效的应用,促进种植效果的提升。就目前我国的林业苗木种植造林技术情况分析,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育苗造林技术方面,还要做出改变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当前的育苗和造林的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进行育苗,更新育苗造林设备,新技术、设备的不断研发和应用,才能更好地满足育苗工作的要求,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要加大力度进行育苗造林技术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人们的专业技术水平,掌握现代化的育苗造林方法,才能提升育苗种植的水平,为林业育苗与造林水平提升奠定基础。
不断地创新育苗造林管理机制,还要加大监督监管力度,各项监督管理工作顺利地进行,结合具体的育苗造林工作的情况,发布相应的监督监管工作方案和措施,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顺利地进行。首先,在监督监管工作实施中,引入高水平的技术人员,组建高质量的监督监管工作团队,对相关人员实施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才能使得每项工作顺利地实施,使得育苗造林工作有效的落实;其次,林业育苗造林工作实施后,应建设高水平的追责机制,并具备一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每个环节都必须处于监督与管理的范围内,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做出方案的改进和调整,使得育苗造林工作有序的落实。
首先,对本地区内的林业项目进行必要的管理,优化树木生长管理工作措施,选择合理的管理方式,确保各种苗木类型都能健康地生长,以提升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在施加肥料、修剪整形方面,结合不同气候条件、自然环境、树木生长状况等要素,合理地开展工作,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保持苗木的健康成长。同时,还要采取必要的病虫害预防性措施,结合不同的病虫害选择最佳的防治措施。其次,全面落实树木树种的定向培育,发挥出本地优秀树种的优势,并综合应用多种苗木种植的方法,适当地扩大种植面积,增加造林面积,提高苗木种植的质量,促进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最后,全面发展林下经济,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产生较多的经济效益,激发出人们的造林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科学地育苗和移植是开展造林工作的重要环节。要保证苗木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就需要选择品质好的种子进行播种,同时,播种过程中也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进行种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林业人员始终将苗木培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种子播种后,在后期的灌溉和施肥管理中,一定要做到尽职尽责。另外,林业人员还需要不断加强对各类植物的了解和研究,提高自身造林技术,以保证在苗木移植过程中不会出现差错,并科学利用植物的互惠共存特征,进行造林植物群落建设,以促进生态环境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