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023-03-21 16:24
新农民 2023年4期
关键词:害虫苗木林业

黎 冶

(防城港市上思县林业局,广西 防城港 535500)

0 引言

伴随我国近些年来环境保护力度的强化,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意识明显提高,这使得各行各业均针对协调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的方案予以深入分析。以林业生产为例,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在将苗木对病虫害抵抗能力提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病虫害对苗木产生的不良影响,显著降低了资金投入,且不会在无公害防治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对林业生态造成破坏。从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林业生产在这一背景下获得了高效发展的基础条件,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 无公害防治病虫害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

综合性、高效性以及安全性是无公害防治技术的主要应用特征,多种防治技术措施的结合应用不仅病虫害的防治速度较快,且表现出了病虫害抑制能力强等优势,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不会对苗木的正常生长造成不良影响[1]。从这一点来看,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将为传统林业生产工作在理念与模式方面起到较为重要的突破作用。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是由于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无公害防治技术基于绿色环保理念展开,这就要求需要在林业生产环节使用有机肥料,配合合适的物理与生物措施用以起到有效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将农药与化肥使用量进一步降低,在缩减林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了苗木的健康生长状态。

第二是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让林业人员改变了资深的老旧落后的林业生产理念[2]。通过集中化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培训,为其生产管理行为的进一步规范提供了完善条件,使其在针对苗木管护的过程中能够主动使用先进技术从而确保病虫害发现与控制的及时性,为我国林业尽快实现现代化与科学化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第三是为达到林业可持续性发展目的,推行使用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俨然已经成为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优异的技术应用效果在降低病虫害带来影响与发生风险的同时,更有助于维持自然生态健康,避免由于农药残留等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从而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2 导致我国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关键原因分析

从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发展情况中可以发现,病虫害之所以频频出现,关键原因在于所使用的营林方式不够科学[4]。尤其是在近些年来人工造林量逐渐提升的背景下,天然林的占地面积逐渐缩小,且在农药使用方面规范性不足,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增大了病虫害的发生风险,从而对林业生产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与生态效益损失。

2.1 林区管理人员过度重视林业带来的生产效益

过于重视林业所带来的短期生产效益,使得其经常会使用促进林木生长的化学药剂,或提高苗木的种植密度,未能充分考虑到苗木的适宜生长特点[5]。在种植密度过大的情况下,透光通风效果不佳,使得苗木无法获得助力自身生长的充足光照条件,进而产生了争抢养分的现象,进而影响苗木的整体生长效果。如此一来,林区内的苗木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明显降低,进而增大病虫害发生风险,甚至使得病虫害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并蔓延开来,在发现时想要进行及时控制已经较为困难,从而将林业的整体生产隐患予以加大,致使我国林业生产效益进一步降低。

2.2 乱砍滥伐现象较为严重且单一树种情况较多

伴随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当下各行各业均对木材有着较为迫切的需求,这也是现阶段部分区域天然林被大量砍伐的主要原因,使得天然林所占比例日益下降[6]。在林业生态平衡被打破的背景下,病虫害的发生风险同样相对较高,且相较天然林,人工林自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较低,再加上可供人工林种植选择的树种数量较少,单一的种植种类使得生物在其中的栖息繁衍较为困难,病虫害的天敌生物在如此环境下无法获得适宜生存条件,这也是人工林频繁出现病虫害暴发现象的主要原因。

2.3 农药滥用

农药喷洒是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所经常使用的防治方案,但部分苗木管理人员由于自身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使得在农药的使用方面规范性不足,进而使得使用农药用以防治病虫害的效果明显降低[7]。如此一来,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抑制病虫害扩散态势的目的,同时也由于林业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影响了苗木的正常生长。现阶段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所选择使用的农药种类同样不同,并有着各自规定的使用剂量,要求管理人员严格遵循相关要求使用农药,以免导致大量害虫天敌生物死亡,将对林业病虫害的整体防治难度予以提升。

3 林业病虫害防治环节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建议应用策略

导致出现病虫害的因素相对较多,且病虫害对林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难以估量。想要保证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就需要摒弃以往的老旧林木管理思维,认识到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加大技术引进投入并细化技术的应用流程,并在多部门配合下形成技术大规模推广使用的整体趋势,实现针对苗木生长全过程的全面保护目标。如此一来,则可将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病虫害问题彻底扼杀于萌芽阶段,当下所使用的几类主要的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如下。

3.1 强化针对苗木的检查并确保苗木密度设置的合理性

林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引进具有较强环境适应力与抗病虫害能力特点的苗木品种,并需要在正式种植前对苗木予以细致检查,确认其未携带病菌,进而达到从源头避免病虫害的目的,也可将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保证苗木整体成活率与林业发展效益。通过科学的种植密度设置方案的落实,确保了苗木之间距离控制的合理性,进而避免了土地资源被浪费的情况产生。但注意距离不应过小,以免对林地光照与通风效果造成不良影响。苗木有着不同的生长习性,需做好科学设计工作,为苗木生长创设良好环境,从而将后期的苗木管护负担予以降低。在苗木种植过程中,需采取穿插种植方式,丰富苗木种植类型有助于生态群落的完善,保证种植区域的物种多样性,进而有效促进生态循环,从而将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风险予以降低。

3.2 强化森林抚育与管理过程

由于苗木自身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在种植完成后需做好日常管护工作,确保施肥、浇水以及修剪的及时性,提高病虫害的防御力,确保苗木维持正常生长状态,将苗木的种植效益予以进一步扩大。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关键,在于强化日常对苗木的管理与集中养护,从而避免周边不良因素对林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例如居民生活、牲畜活动等。同时,需杜绝乱砍滥伐情况的出现,为维持长期管护成效提供支持条件。可根据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在前期展开封山育林工作,建立相对完善且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对苗木的自我调节,进而整体提升苗木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苗木抚育与管理的强化要点,在于确保对病枝与枯枝、杂草清理的及时性,从根源将病虫害传播渠道予以阻断,配合科学的浇水施肥方案,确保苗木维持健康生长状态,将病虫害发生风险予以进一步降低。此外,针对修剪的枝叶与杂草等,需集中存放于指定地点做烧毁处理,从而破坏害虫的孵化环境,彻底截断病虫害传播渠道,从而起到一定的病虫害预防作用。

3.3 对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予以完善

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是抵御林业病虫害的关键手段,建议组建完善的匹配种植区域实际情况的监测预警平台,从而确保病虫害发现的及时性,进而有效避免病虫害在林地大范围爆发等情况的发生风险。作为管理人员需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在较强工作责任心支持与监测预警机制指导下,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相应的应对方案,将自身岗位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同时,需对苗木的生长情况予以定期检查,对土壤、苗木以及气候等信息进行定期记录,确保工作展开的灵活性。工作过程中需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作为推进病虫害监测工作的基础,强化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实现信息共享,方便对所制定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予以调整。该过程同样是确保防治工作展开规范性与科学性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对于早期所出现的病虫害来说,更需要确保隔离治理措施的应用及时性,以将病虫害造成影响予以降低。

3.4 将森林植物的检疫力度予以加大

作为林业部门需提高对有害生物检疫工作的重视,确保相应管理工作能够切实落到实处。日常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则需强调苗木培育与建议工作之间配合展开的重要性,培养出具有较强病虫害抵御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的品种,进而从根源处将病虫害滋生风险予以降低。此外,建议使用多品种混合种植方案,从而对人工造林的单一状况予以优化与改善,为苗木创设良好生长环境,将病害对苗木带来的不良影响予以降低,从而实现对病虫害暴发与大面积蔓延风险予以降低的根本工作目标。

3.5 选择使用科学手段用以对林业病虫害予以防治

3.5.1 生物防治措施

第一是鸟类防治法。病虫害的天敌是益鸟,捕食害虫的特点使得其若能够在林地种植环境中引入诸如啄木鸟、喜鹊等益鸟,将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同时,林地同样能够为这些益鸟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进而形成生物防护的良性循环。如此一来,不仅投入到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工作的人力与物力予以缩减,也从根本上减轻了林地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第二是微生物防治方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微生物防治方法的应用,关键在于将合适的寄生物转移到害虫的体内,从害虫的内部杀死害虫,是较为有效的创新防治手段。例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均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三是生物农药的应用。提纯技术与生物学的结合可开发出生物农药,丰富了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案。从试验结果来看,生物农药由于自身挥发速度相对较快,因此在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同时不会有农药残留的情况出现,满足当下对林业发展绿色环保的要求。苦烟乳油、苦参碱等皆是常见的生物农药,市场推广应用前景极大。

3.5.2 物理防治措施

第一是使用合适的机械用以对林叶害虫进行捕杀。林业发展过程中机械捕杀害虫的应用历史较长,可充分利用害虫天性对其进行集中性的诱杀。例如可在合适的距离放置黑光灯,不仅杀虫效率较高且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也是当下林业发展环节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第二是物理阻隔。此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隔断设施用以对还害虫生存环境予以破坏,进而展开集中灭杀,从而起到避免虫害蔓延的作用。例如部分害虫有栖息于树上繁衍的特点,因此可在树上涂抹一定量的菊酯类药剂,或捆扎塑料布、粘贴双面胶等,将害虫栖息于树上进行生活的道路予以阻隔。

第三是高温处理。多数林业害虫适宜的生存环境具有阴冷特点,因此若能够将苗木种子温度予以提高则可起到对害虫予以驱赶,或杀死虫卵的作用,也是对病虫害予以防范的关键技巧。在实际播种前,需选择使用高温加热方式,将种子中的虫卵与病菌予以及时杀灭,将种子品质与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予以进一步提升,确保其能够获得顺利发芽的基础条件。建议将种子放置于烈日下暴晒一段时间,或通过使用专业的高温设备达到高温处理效果,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第四是诱杀。从物理角度展开对害虫的诱杀,关键在于首先对害虫的习性予以了解。例如建议在害虫的主要繁殖季节通过释放人工信息素的方式,将害虫的视线扰乱,从而降低害虫的交配概率;也可以配合使用杀虫灯吸引害虫后进行集中捕杀,将林地种植区域内的害虫密度予以降低,继而将病虫害对苗木生长产生的威胁予以削弱。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实现林业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重要技术类型,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极为关键。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需掌握更多的无公害防治技术类型与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从而在合适的条件下选择使用相应的病虫害防护手段,降低病虫害大规模爆发与大面积蔓延等现象的发生风险,从而奠定我国林业高效发展的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害虫苗木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苗木供求信息
land produces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