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旅游节目的新媒体探索与融合

2023-03-21 16:06:47秦艳璐
传播力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类节目听众主持人

◎秦艳璐

(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 济南 250000)

广播电视产业是我国传媒产业集群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我国旅游业也因各旅游要素的不断拓展,从而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条紧密的旅游产业链。多年以来,旅游业和广播一直在各自的产业领域稳步发展,而如今广播旅游节目的问世,让旅游与广播实现了初步结合,不仅能够让听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山水风光,又能通过宣传景点,为准备前去旅游的游客提供丰富、便捷、科学的旅行方式。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技术带来的观念革新,给两个原本没有太多关联的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广播旅游节目要想顺应时代发展,就必须打破行业壁垒和广播的局限性,加强与旅游文化、旅游市场、新媒体的融合,只有提高传统广播旅游类节目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播影响力,才能实现广播旅游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一、传统广播旅游节目的局限性

广播旅游节目虽然可以通过介绍各地区的名胜古迹、著名景区,让受众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旅游的乐趣,但由于主持人无法亲自遍访国内外的诸多旅游景点,导致其很难生动形象、身临其境地介绍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久而久之会让听众产生收听倦怠感。而要通过邀请游客或导游录制节目,从而使景点讲解变得鲜活生动,却只能偶尔为之,无法保持常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受邀的游客或导游在播音方面并不专业,就算有经验,也会受到语言组织能力的限制,无法很好地介绍广播内容,降低了节目的可听度[1]。同时,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地方广播旅游节目无法更好地把当地的旅游资源、历史典故与相关文化背景进行更广泛的宣传。另外,传统的广播旅游节目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比如,传播平台单一、传播普及面小、广播时间不灵活等。

二、广播旅游节目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式

(一)利用网络平台互动传播

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媒体的分化与融合成为当务之急。曾经广播在互联网平台上以“播客”的形式呈现,但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广播通过新平台优化了节目的独特功能,网络电台这一传播方式应运而生,网络电台取代了原有的“播客”传播方式,以更为灵活的姿态展现在受众面前。目前,网络电台在各大新媒体技术平台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在平台上与听众良性的互动交流得到了受众的认可,并被年轻人所喜爱。如笔者所在的《唱游天下》节目中,通过打造抖音、微信公众号、组建车友微信群等方式,打通了节目单一线上传播的形式,通过开发自驾游线路、旅行活动招募等方式,让节目形成优质闭环,进行私域流量转化。此举使传统的广播旅游节目在新媒体平台上有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并借助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技术实现创新传播,提升了广播产业的影响力和传播竞争力。

(二)利用直播与其他媒体联动

广播旅游类节目必须要打破单一的传播思维,既要通过创新战略实现搭载式的传播,又要探索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式,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和其他媒体进行互动,从而实现提高广播旅游类节目影响力的目的。利用与短视频平台和电视台进行直播联动,为受众提供更多的视听体验的同时,也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由于地方新闻媒体在报道重大政治事件时,所面临的困难与广播节目的现状是类似的,所以广播电台与平面媒体应在人力、资源、版面、选题计划等方面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分利用自身的长处和优势,达到1+1>2 的效果[2]。多种媒体联动形成的立体形态旅游类报道,能给听众带来全方位、多视角的冲击,同时也易迎合不同人群的喜好。

三、广播旅游节目与新媒体融合的创意思路

(一)打造文化标签,丰富景区文学元素

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很简单,在游览锦绣山河、欣赏沿途秀丽风光时愉悦身心,抑或是在承载文化记忆的不同城市中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增长见识。而旅游的目的地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城市文化的直接载体;另一类是城市里瑰丽的景色和壮丽的奇观。前者与文化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无须赘述;而后者的自然景观美虽美,但若不与文化相融合,游客仅是匆匆一瞥,很快就会忘记,唯有与人文融为一体的风景,才能绵延人们的记忆,将有灵魂的美景留在脑海中。因此,广播旅游类节目应突出强化自身的优势特色,尤其要把富有文化内涵的自然风光作为地区内旅游项目传播的重点,突出景区内拥有的文化元素的特点,让广播覆盖范围内的受众感受文化跳动的脉搏,从而对广播旅游类节目产生浓厚的收听兴趣,解决广播收听稍纵即逝的问题[3]。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入境旅游国,同时随着休闲自驾游的兴起,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也开始关注这个蓬勃发展的旅游市场。在新媒体时代,广播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媒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节目的插播或现场直播,而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约束,以“声”播报的形式宣传各色旅游景区,能给听众一种想像美、距离美、朦胧美的感觉。同时,相对其他媒介,便于听众能够随时随地参与收听。广播旅游类节目要想让旅游体验深入人心,让听众身临其境,仿佛置身景区之中,在宣传规划的时候就不能草率,如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公益之旅、历史文化探访等活动线路的推出,其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文化标签,如果广播旅游类节目的主持人,仅仅将旅游停留在这些文化标签的表面,听众的收听体验也会像走马观花的旅游体验一样,失去了旅游的真正意义[4]。如珠海广播旅游节目《带上音乐去旅行》,在普及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避免了广播旅游节目呈现“碎片化”,以及新闻、音乐、文化等因素的过度讲解,既为节目增添了文化品位,又不失收听趣味,以品读历史为节目的核心,给予了听众新鲜刺激的情感体验。因此,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旅游,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到广播旅游节目中,提升听众的沉浸式旅游体验,给听众以精神愉快、满载而归之感。

(二)注重市场开发,突出景区本土化特色

广播旅游类节目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底蕴,以自然、人文景观的开发为基础,规划适合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目前,旅游仍是较为时尚、较为“奢侈”的一种生活娱乐形式,广播节目若能在市场开发上着眼广度和深度,再加之广播节目较为经济实惠的传播方式,就能实现广播收听率与广播经济效益的双赢。当前,许多城市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进行对外宣传,广播旅游类节目要把握这个千载难逢的契机,加强与本地旅游景区的合作,打造出一张享誉海内外的城市名片。同时,广播旅游类节目不仅要追求节目的收听率,还要让听众在收听节目以后,产生想要去欣赏风景的冲动。如《声行天下——行走开封》这一档广播旅游类节目,以颇具文化特色、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开封为切入点,对开封的历史风貌进行描述,并融入历史、人文特色。如开封的特色小吃、童子鸡、花生糕;存留时代记忆的双龙街、三民胡同等,通过节目优美的文案,使每一个景点都充满了艺术气息,让听众在感受到城市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让文化旅游的气息扑面而来[5]。在宣传推广旅游景点和景区时,无论是现代建筑,还是自然风景,都应保留其原有的本土化特色,在制作节目的时候,策划者和主持人都要对该栏目进行深度解读,找出某个旅游线路或地区文化的魅力所在,着力渲染其独特之处,提升受众的收听体验。而这就需要节目的策划者和主持人真正地热爱和了解自己的城市,把城市的美景、风韵刻录进听众的心中,触动受众的情思。同时,广播旅游类节目在策划方面也不容忽视,节目的内容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节目的策划上,不仅要关注旅游产业的动态,还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向受众介绍旅游景区。以旅游文化的多元化特点为切入点,广播旅游节目要从单一的旅游模式向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发展转变,比如在介绍旅游景点的同时,结合体育锻炼、探险娱乐、民族风情、军事体验等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做到能充分反映人们与时俱进的旅游理念,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对个性化旅游的新需求[6]。所以,节目策划在节目内容的编排上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比如,广播旅游节目在策划百花园活动期间,就可以先详细讲述各种游览线路的信息,对花卉的种类和花期开败的周期进行详尽的描述,让各种旅游资讯满足不同受众的差异化需求。广播旅游节目的策划,在强调多元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容的实用性。比在黄金周期间,广播旅游节目要相应地增加旅游资讯,为听众提供多个度假胜地、人气景区的资料、人流的走向、机票的价格等信息,做好游客的分流引导,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

(三)结合音乐元素,丰富听众的听觉感受

有句话叫作“观景不如听景”,这就意味着,通过音乐元素打造出的听觉盛宴可以让人想象出美丽的景象,再加上丰富的人文风情和历史题材,就会给听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合理地添加音乐元素,可以使整个广播节目呈现出多元化的效果,为听众提供更丰富的视听享受和想象空间。例如,陕西的秦腔、中原的豫剧、云南的民歌、东北的二人转等,它们与民间的风俗习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都是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音乐元素,通过音乐和语言的巧妙组合,增强了广播旅游类节目的可听性、娱乐性,可以激发受众的联想,让受众可以自由地想象。从音乐元素这个角度进行分析,广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节目的策划者和主持人要善于利用音乐要素,这是制作高质量广播旅游类节目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广播旅游类节目要满足受众的衣、食、住、行等各种旅游需求,不管是名胜古迹、乡风民俗,还是特色美食,都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来展现节目内容,在节目中匹配适当的音乐元素,以增强节目的感染力,优化听众的听觉体验,丰富听众的想象场景,迎合受众的需要。在编曲时,应根据地域、内容的不同,或传统或现代,增添合适的音乐素材,使语言的内容和音乐的效果达到珠联璧合、起承转合的效果,给听众以身临其境之感。节目音响有两大类:一是音乐,二是现场音效。自广播节目出现后,“伴随性的”音乐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能为节目主持人营造出不同的节目气氛,同时也能用来衬托不同的风景风格。例如,在名为《飞越城市》的一档广播旅游类节目中,在漫步游行的风格下,运用不同的音乐元素,可以让节目更有趣味性和代入感。例如,湖水泛起涟漪时的浪花声、清晨鼓楼的敲钟声、胡同的叫卖声、学堂湖畔的读书声等。为了增强声音效果的现场感,节目组可以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录音等多种形式进行录音,使其成为广播节目的独特魅力和风格,从而在极大程度上增强广播旅游类节目的画面感和层次感,让听众更容易产生“情景再现”。

(四)紧跟时代步伐,强化主持人的时代思维

广播旅游类节目的主持人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要以公正客观的态度,正确引导听众,这就需要主持人掌握更全面的知识,这是也是新媒体时代对广播旅游类节目主持人提出的新要求。节目主持人须跟紧时代脉搏,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在网络信息不断更新完善的今天,广播旅游类节目主持人可以利用网络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汲取如地方习俗、人文风情、时政要闻等方面的知识,虽然其中横跨了多个领域,但如果要将节目的亮点全方位地呈现出来,就需要主持人通过个人独特的见解表达,给听众带来听觉上的愉悦,从而提高节目的收听率。

在新媒体时代下,主持人应增强网络思维,与时俱进,利用网络思维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桎梏,丰富节目的内容、增强节目的受众性、互动性,坚持守正创新,改进主持模式,在保证节目内容多元化的同时,加入不同层次的元素。要熟悉策划、采访、编辑、主持等多环节的工作,成为“采编播一体化”主持人。广播旅游节目还应该多策划并组织一些非现场活动,利用节日主题规划相应的旅游线路,从而进行景区的宣传与推广。在面临运营收入压力的情况下,广播旅游节目必须认清市场的需要,掌握热点旅游项目,从而使其能够获得收益,并确保其节目能够长期发展。主持人应该从多个视角来看待广播节目,跳出传统固有的思维定式,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准确定位,把节目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向受众提供全方位的导游服务,打造节目专属的品牌。在新媒体时代下,广播旅游类节目主持人要着眼节目自身的特色与优势,追求全媒型发展,不仅要转变思想观念,还要以主持人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知识面,充分发挥广播旅游节目的优势,成为节目的中心人物,并同时通过自身独特的声音来吸引受众。主持人可以利用自己的声音特点与移动端进行融合,形成全媒体的采编意识,将主持人的声音加工后推送给受众,以优质的服务获取受众的支持。此外,节目主持人还要追求专业化的职业发展,及时了解最新的国内外旅游行业动态,掌握多地的人文风光特色,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美与乐趣,向受众传递积极向上、乐观的时代精神。

四、结语

随着新媒体信息时代的到来、新技术带来思维方式的转变、旅游市场的瞬息万变、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广播旅游类节目若能实现与这些原本在各自产业领域中循环运转的环节的融合,将会迸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由于广播旅游类节目受到空间地域、技术条件、播放平台等多方面的限制,必须与新媒体进行多角度的融合,才能得到持续发展。而融合后新的经营形式、新的内容、新的传播方式,是广播旅游类节目新生态的雏形。未来广播旅游类节目如何做大做强,还需我们在探索中寻求发展,在思考中寻求突破。

猜你喜欢
类节目听众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8:04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新闻传播(2016年12期)2016-07-10 08:19:50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1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