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方法探索与实践

2023-03-21 15:36:49
活力 2023年1期
关键词:党史大学大学生

迟 诚

(山东管理学院,济南 250307)

引 言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在全国上下深层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新时期,怎样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群体,丰富青年大学生精神食粮,已成为大学党史教育的新课题。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这一课题的探索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立足新媒体时代,探索提升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效果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效果提升的机遇

(一)手段进一步升级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跨越漫长时间维度的历史,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传统的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育无法吸引大学生学习党史。而在新媒体时代,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有机集成声音图片、文字资料、影视动画,促使党的历史知识转变为视影音结合的生动内容。与此同时,大学可以依托现有党史学习教育数字化资源库,搭建党史知识线上体验场景,或者以视频直播的方式给予大学生直接的视觉冲击。众多新颖手段的应用,可以吸引越来越多大学生参与到党史学习过程中,切实提高党史学习教育效果。

(二)内容进一步丰富

从图文到视频,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更加丰富。相较于以往单一的图片、文字形式而言,在新媒体时代可以将特定文化符号融入短视频,有针对性地讲述党史故事,促使大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感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同时大学还可以利用公众号、短视频、小程序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融合大学生愿意看、喜欢听、看得进、听得懂的文创、影视、文艺元素,创造互动性更强的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比如,大学可以组织线上有声阅读大赛,以系列党史微故事有声阅读的形式,让大学生群体汲取奋进的力量。

(三)平台进一步拓展

在网络技术持续变革的进程中,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大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空间通过多种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查阅、分享,新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化的关键载体,也是大学生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的平台,为大学党史教育平台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各种各样新媒体技术平台的出现,也打破了既往教育载体在物理环境、时间领域、空间领域的禁锢,大学不仅可以利用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党史学习教育课程,而且可以通过新媒体传播载体推送党史信息,联通线上线下,助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全方位开展。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现状

(一)现状成就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基本实现了与革命传统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国情教育相结合。而在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将新媒体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引导全校教师与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强化学习党史理论、阐释党史内涵。例如,同济大学协同教育部、上海市推进基层赋能平台、智慧评估系统、云端咨政智库建设,搭建了高质量思想宣传高地。同时开放“对话历史致敬青春”,同济大学“听Ta说·时代声音”专栏,由32名“时代声音”青年讲师走进地标场馆,开展体验式直播,引领学生学习党史,有效激发了青年学子学习党史、践行党史精神的热情。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尝试与党史工作部门、干部学院、党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档案机构、文化博物馆展开联系,协同利用现代化手段保存、展示、深化党史资料。例如,为深化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学习教育活动,井冈山大学引入修复展示技术,优化了党史资料展示、保管、修复与利用调节,为党史资源的完整留存、开发、整理、利用与传播提供了充足调节。

(二)现状问题

现今时期,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灌输为主、社会实践育人为辅的层面,并未考虑大学生真正乐于接受的学习教育方式。加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并未纳入专业课程范畴,多数情况下需要大学生在课下学习,此时,单纯依赖理论灌输,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思想政治主导作用,但是并无法真正提升大学生对党史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同时,在当前的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过程中,一部分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的学生认为不需参与测评的党史学习益处不大,不会主动利用各种载体学习党史,给党史教育工作开展造成了较大的瓶颈。

三、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效果的方法

(一)搭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云平台

在新媒体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时代,信息传播媒介的不断升级,为新媒体嵌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提供了新的路径。因此,大学应认识到大学生自我表达、自我实现需求满足过程中新媒体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搭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云平台,拓展教育空间,促使大学生在学习党史知识过程中获得心理层面的满足感。

大学可以移动新媒体为着力点,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动,进行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深度、广度的同步拓展。例如,大学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党建云工作站创建。以“指尖上的云党建”为主题,开设“党史学习云”微信公众号,定期为大学生推动党史知识,促使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零碎化时间开展党史学习。在开设云平台的基础上,为增强大学生的“黏性”,大学可以大学生需求为关注点,汇集在线测试、线上互动、图文直播、特色表情、活动纪实等元素,让学生利用“线上红色景点地图”“H5在线互动页面”“播客”“特色表情作品”等载体了解党的历史。除“党史学习云”微信公众号开设外,大学应借鉴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的搭建经验,从党史工作、综合信息、党史知识、党史研究几个方面,进行内容设置。并增设“读点党史”“党史聚焦”“特别关注”等线上阅读模块,大学生可以在线上阅读最新发布的党史语篇,并浏览《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简史》《红军长征史》《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中国共产党历史》等著作。同时大学应在云平台上分享红色旅游网、中共党史与当代中国史、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党建网、北京党史、河南党史网等与党史学习有关的网站链接,集成线上党史教育资源,提高党史学习教育平台吸引力。

在3D虚拟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展的背景下,大学可以将3D虚拟技术融入新时期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平台,打造一个3D空间,促使大学生在这一空间内开展献花、敬酒、鞠躬、留言等党史人物(领袖人物、革命先烈、开国将帅等)纪念活动。同时,对珍贵的红色照片进行动态处理,修复红色影视资料,立体展现革命家的光辉事迹。在这个基础上,与百度、新浪、网易等平台联动,发起红色革命根据地照片征集、红色影视征集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线上学习热情。

(二)创新话语表达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各大主流媒体成为党史宣传报道的主要阵地,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话语表达方式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例如: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联合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推出大型专栏——《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策划了全媒体系列活动“百年党史青春说”。上述节目独特的故事化与碎片化表达结合的方式,契合了年轻大众的阅读思维,可以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充足支持。在当前的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多为“00后”,为了让“00后”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解读经典,传承红色记忆,大学可以依托高价值的历史资料,以“厚重历史轻量化、广泛传播”为主题,利用简明诗化的语言,配合青春多变的主持风格,贴近大学生群体,再现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在危难中崛起的光辉历程。

“学史增信、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这一目的指导下,大学应主动与新闻传播界合作,协同共占舆论引导制高点,遵循教育理论与新闻传播理论,精准定位党史教育与大学生群体发展的结合点,重新构建话语表达体系。例如,传统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较为注重宏大主题叙述,语句较为正式、严肃,与大学生心理感受、信息接收习惯存在一定偏差,此时大学就可以选择一系列时长3分钟到5分钟的短视频,邀请本院校青年学者、学生为主讲人,由主讲人依托文化底蕴,延续短视频宣讲思维,运用或学术或日常语言娓娓叙述党史故事,或者将专业与初心结合,为严肃的革命先烈故事赋予青春的声响,提高大学生的代入感。有条件的情况下,大学可以有计划地组织短视频主讲人参与宣传讲解能力培训,促进主讲人短视频宣传讲解能力提升。同时根据青年大学生群体发展需要,教育者应从视听语言、细节处理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全面强化。在视听语言方面,教育者可以在AE模板套用的基础上,引入更加多样的场景,并时常调换结构逻辑,适当加快整体节奏,避免大学生连续观看短视频而产生疲劳感;在细节处理方面,教育者应注重字幕的增设,并由专门人员进入党史博物馆、红色景点等实景进行体验式介绍,营造更加饱满且直观的画面,提高大学生接受程度。

此外,为了确保新型话语表达方式与大学生党史学习习惯相契合,大学可以招聘学生校务助理的形式,要求学生校务助理向大学生公开自己的电子邮箱、手机号码,允许大学生通过微信、电话或邮件向校务助理反映党史学习情况,经校务助理整理后定期发送给教育者。根据学生反馈,修改党史教育话语表达方式,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向学校党建事业高质量发展动力转化提供充足支持。

(三)精心设计党史学习教育内容

新媒体时代,大数据技术成为各个行业转型的动力,党的历史的学习教育效果提升也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平台后端,大学可以设置多部门繁杂数据汇总、分析模块,紧抓党的历史教育学习痛点,持续挖掘新元素、整合新元素,重构党的历史教育学习流程,建立线上、线下双重辐射的党建品牌。在深化品牌建设导向下,大学应以新媒体平台为依托,推动政治化表达、叙事有机融合,将特色化、系列化、成果化产品生产思维融入党的历史学习教育。进而围绕云平台运行需求,重新调整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结构。例如,在专项资金支持下,增设文化创意部、舆情部、研究部、服务部,紧密联系线下学工、党委、团委,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提质增效赋能。

党的历史的学习与教育是一项动态、繁杂的活动,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结构重构的背景下,大学应进一步廓清新媒体技术对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的影响。党的历史的学习与教育目标内容设置离不开广大学生群体的需求期待,而在对党的历史的学习中,学生群体党性修养的涵养培养,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对建党精神的把握、初心使命的领会、真理力量的感悟,无法单纯依赖新媒体实现。因此,大学应从理论层面着手,透彻、深入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而控制新媒体在党的历史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效度、限度,将其看作党的历史知识宣传的渠道之一,综合运用传统教育理论、新媒体技术处理后内容实现协同增效。同时借鉴“中国共产党安全观的百年考察”研讨会经验,整理提炼一系列党史研究文章,如《在党史学习中领会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贯通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等,并将其转化为新媒体直播内容,促使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在廓清新媒体技术对党的历史的学习与教育影响的基础上,大学应认识到新媒体时代资源的繁杂性、多样性及监管的无力,准确鉴别真伪信息,依据典型性、时代感、真实性原则,选择彰显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蕴含社会奋进力量的资源。例如: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等客观反映百年党史整体样态的新闻报道;《山河岁月》《国家记忆》等明确党的历史发展主题主线的纪录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彰显百年党史主流本质的电影作品。同时,大学可以邀请大学生对新媒体内容进行评价,利用大学生评价手段,全过程监控新媒体党史学习与教育内容应用情况,第一时间发现相关内容存在的不足,第一时间处理,促使党的历史学习教育中新媒体资源的运用真正取得实效。

结 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平台,也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手段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大学应明了新媒体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优良价值,积极搭建抖音、微博、微信等党史学习教育平台,形成线上矩阵,与线下多元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弥补传统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缺口,切实提升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猜你喜欢
党史大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党史上的今天
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