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剧式推理类综艺节目《最后的赢家》的叙事模式分析

2023-03-21 12:45:52王雅坤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期
关键词:真凶天团赢家

王雅坤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2016年芒果TV推出《明星大侦探》,让推理类综艺节目进入了观众的视野。2021年,爱奇艺推出“迷综季”系列节目,成为当年不可忽视的推理类综艺节目。《最后的赢家》作为爱奇艺“迷综季”的收官之作,以一种连续剧式的方式,成为推理类综艺节目中一种独特的存在。

《最后的赢家》与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头部作品《明星大侦探》有着较大的区别:前者首创一种连续剧式的节目模式。此外,该节目在叙事方面努力做到逻辑性承接内容与娱乐性的视觉呈现,通过谨慎的细节设置和严谨的后期制作来为观众打造一种“超时空”的沉浸式推理情境。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新的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叙事策略、叙事者、叙事视点进行分析。

1 《最后的赢家》的叙事策略

一部作品叙事功能的发挥,直接关系观众的观影体验,尤其是影响观众注意力的时间[1]。良好的叙事策略对于观众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可以将观众的视知觉牢牢锁住,使其沉浸于故事之中。推理类综艺节目常使用社会热点话题作为推理故事的叙事主题,突出节目的寓教于乐特性。《最后的赢家》首创连续剧式推理综艺节目模式,不仅采用双线的叙事结构,而且运用悬念作为节目的叙事策略。

1.1 叙事主题:社会热点话题

《最后的赢家》将节目定位为推理类综艺节目,为了使叙事内容更有深度,选择社会热点话题作为叙事主题。在每期节目中以某一社会热点作为事件的切入点,在叙事过程中层层设疑,如破解嫌疑人的密码锁、找出密室等,达到强化节目主题的目的。节目叙事上以嘉宾组成的“赢家天团”出场,使用“市民协查员”的身份参与事件的调查,观众与嘉宾一同经历或者巧遇案发现场,通过找寻幕后真凶“X”的线索,还原事件真相。嘉宾通过与非玩家角色的采访与互动,观察他们的表现,通过调查案发现场以及与嫌疑人相关的场所,挖掘真相,最终锁定嫌疑人。

《最后的赢家》从社会的热点话题切入,让观众产生共鸣。例如,第二期节目《沉默的死亡》主要是围绕人到中年所面临的社会压力的话题。在本期节目中,受害者看似是由于私人矛盾导致“凶杀案”的发生,实则是家庭和社会多方的压力最终导致受害者“自杀”。第五期节目《吃时间长大的怪物》涉及见义勇为的行为和旁观者的话题。第七期节目《危险直播》是以网络直播的诱惑为主题。该节目叙事主题通过与热点话题结合,设置不同的推理情境和环节,持续吸引观众眼球。

1.2 叙事结构:双线结构

以往的推理类综艺节目,如《明星大侦探》,每期节目叙事结构以单线结构为主。《最后的赢家》却强调“连续剧式”的长线剧情推理,尤其是加入“漫画家”的人物设定,从而让叙事具有了双线的叙事结构。

第一层结构是具体的每期节目中,单个的完整故事使用的是单线结构,大都是以“赢家天团”到达案发现场作为开端,在寻找线索的过程中触发高潮,以最终找到真凶作为结尾。第二层结构则是叙事主线,每期节目中在处理具体事件时都会得到神秘人“X”的线索,把寻找神秘人“X”的叙事核心串联起来,在最后一期节目中,找到了幕后的真凶“X”。

1.3 叙事技巧:大小悬念

推理类综艺有着天然的悬念因素,无论是哪一档推理类节目,话题都会围绕“谁是凶手”这一最终悬念展开叙事。《最后的赢家》也是如此,围绕着神秘人“X”以及每期具体事件的“凶手”制造叙事的大小悬念。在节目中,剧情主线便把幕后真凶“X”设置为节目的最终悬念,这个大的悬念贯穿整档节目,嘉宾寻找线索破案的过程就是为了找出凶手。这个悬念在节目的一开始就会设定好,随着节目的播出,抓住观众的猎奇心理,吸引观众投入其中。当然,凶手也不会直接暴露,而是隐藏自己的身份,扰乱大家的视听,干扰主角团的进程,改变叙事节奏,制造一个又一个的小悬念[2]。

此外,叙事创造的悬念是通过冲突来实现的。冲突引发矛盾,制造矛盾便是综艺节目中叙事技巧之一。矛盾冲突增加了整档节目的戏剧性和情节性,进而增加节目的看点。在《最后的赢家》中,冲突无处不在,尤其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即“赢家天团”和神秘人“X”的冲突。神秘人“X”藏在暗处,主角团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份以及自己搜集的线索去寻找凶手,此时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就会放大。这种善恶二元对立的角色天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成为节目的看点。叙事在角色冲突之间展开,形成的冲突越猛烈,观众的好奇心就会越强烈,观众就会越关注角色之间矛盾的发展与结局。

2 《最后的赢家》的叙事者

叙事者是叙事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抽象的故事讲述者。围绕着影片的叙述与接受,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故事层面,叙事者中总存在一个人物向另一个人物讲述故事;二是叙事层面,虚拟的叙述者向虚拟的接受者传递信息,作为抽象的存在;三是物质层面,影片的作者与观众。叙事学讨论的是叙事层面[3]。在推理类综艺节目中,强逻辑性是该节目类型的首要特点,选择合适的叙述者讲述故事内容,引导观众推理还原故事的真相,是节目叙事策略的亮点。《最后的赢家》在叙事方面选择了多种叙事者,为找出幕后真凶“X”,他们参与了一场场案件还原,收集线索整理脉络,最终找出幕后凶手。

2.1 主叙事者:嘉宾团组成的“赢家天团”

《最后的赢家》中的主叙事者是由嘉宾关晓彤、林更新、秦霄贤、唐九洲、赵又廷等组成的“赢家天团”,通过完成任务推理探案的过程来讲述叙事文本,向观众传递叙事内容。在具体的每期节目中,观众主要通过“赢家天团”的讲述来了解单个具体的事件,跟随嘉宾的推理进程,找出每期节目的凶手。随着事件的发展,观众了解到,这些具体事件的凶手原本可以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去解决事件,但是幕后真凶“X”在每期节目中,趁他们心理防线放松之际,通过言语的诱导,如在耳边轻声说“花开会结出罪恶的果实”或者提供所谓的“完美犯罪”作案手法,刺激放大他们心中的恶,进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样一种叙事者的讲述,让单期的推理类综艺节目形成了一种“剧式追踪”的方式,打造了连续剧式推理类综艺节目。

《最后的赢家》主叙事者是基于影视行业中话题热度以及嘉宾人设选择的,如关晓彤和唐九洲。在《王牌对王牌》《奔跑吧》等以往综艺节目中,关晓彤表现得十分聪颖,《最后的赢家》选择该嘉宾,有助于推理类节目的效果呈现。唐九洲,以侦探助理的身份参加过推理类综艺节目中的头部作品《明星大侦探》以及《明星大侦探》延伸节目《名侦探学院》的录制,以“图形达人”的人设在粉丝群体中呈现。此外,相声演员秦霄贤将喜剧感带到了推理类综艺节目中。嘉宾团之间优势互补,组成“赢家天团”团队,以一种轻松快乐并且有默契的方式讲述故事,突出了该类型综艺节目的推理性和娱乐性特点。

2.2 次叙事者:漫画家

在《最后的赢家》中,次叙事者是漫画家。漫画家本应该为主叙事者,但是由于自己笔下的漫画世界中,幕后凶手“X”自主意识的觉醒,改变了原本漫画故事的走向,不受漫画家的控制,造成了主叙事者为“赢家天团”、漫画家为次叙事者的结果。在整个讲故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漫画家的身份,通过改变漫画角色设定,协助事件的调查。如在第一期节目中,为了让“赢家天团”日后调查事件存在合理性,于是便赋予他们市民协查员的身份,让叙事更符合社会生活的逻辑,增加真实感。漫画家通过特定的暗号或者画出新的暗道帮助主角团进行探索,推理出事件的真相。在第五期节目《吃时间长大的怪物》中,“赢家天团”中的小分队为调查真相,准备进入受害者的服装公司“尤典美”找寻线索,在进入公司之后却因为未接到相关通知被保安拦在门外。此时,漫画家拿起手中的画笔,给予他们线索,通过线索的引导,把他们引入避开保安视线新画出的大门前面,让他们顺利进入案发现场搜证。

《最后的赢家》的次叙事者的选择,是为了整体叙事的合理性、逻辑性。综艺节目中出现飞行嘉宾(非固定嘉宾)是较为常见的,但是由于该节目定位为“连续剧式”的推理类综艺节目,出现的飞行嘉宾和缺席录制的主角团需要解释清楚原因。漫画家的存在使得这些偶然因素变得符合因果逻辑,具有完善叙事情节的重要作用。

3 《最后的赢家》的叙事视点

叙事视点或者叫叙事角度,是指故事叙述的切入点。热奈特把视点称为“聚焦”,若斯特把视点称为“目视化”。本文采用黄琳老师的分类,将视点分为两大类:全知视点和限制性视点。全知视点是指叙述者无所不在,他叙述出影片中任何一个人物所知或所未知的一切[3]。限制性视点指的是叙述者在故事中只知道部分内容。《最后的赢家》中全知视点、限制视点这两种叙事视点都有所涉及,它们共同把控了叙事的节奏,较好地呈现故事情节,突出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娱乐性和真实性[4]。

3.1 全知视点:幕后工作人员与非玩家角色

《最后的赢家》幕后的工作人员,如导演、编剧、摄影、后期等,加上非玩家角色构成了该节目的全知视点[5]。幕后的工作人员制定整个节目的剧情主线是以一种连续剧式的主题——寻找幕后真凶“X”,而不是以往推理综艺常见的一期一个单独的故事形式。这部分人员确定了每期具体的主题、事件,设计了每期节目的大型道具、机关或者密室,制定了游戏的规则,并且严格把控节目的各个环节,以确保整个综艺节目的前期录制顺利,后期制作达到预期效果。例如,《最后的赢家》的总制片人陈芸芸在接受采访中透露,核心主线稳定不变,工作人员会根据节目的录制情况,对谜题的细节等进行调整。这些工作人员身居幕后,对整档节目了如指掌,确保节目稳定播出。

此外,《最后的赢家》中的非玩家角色也是该节目的全知视点。非玩家角色指的是非主角的陪衬人物,在节目中具体指的是与“赢家天团”在事件中具体互动的人物,非“赢家天团”控制的角色。这类角色在节目录制前期已经获取具体事件细节,他们通常扮演协助者、敌对者、情报者、伙伴的角色,发挥着协助、辅助、提供事件背景信息以及奖励的作用,随着事件进展向前推理,适当增加难度障碍,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例如,拍客的角色在节目中就是为了提供一定的背景信息。拍客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给主角团提供嫌疑人的线索,使得节目场景的变化设置合理化。值得注意的是,幕后真凶“X”这一非玩家角色属于敌对者角色,他会和幕后工作人员一同给“赢家天团”设置障碍、故布迷阵,同时隐藏自己的身份,让节目更具有看点。

3.2 限制视点:嘉宾组成的“赢家天团”

《最后的赢家》的限制视点是嘉宾的视角,即“赢家天团”的视角。他们以直面事件的形式来进行推理,并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呈现每期具体事件的细节推理。节目中使用大量的主观镜头模拟“赢家天团”的视线展现与事件相关的各种道具、环境细节,加入嘉宾的同期声,进而表现嘉宾团的心理活动。在进行场景转换的过程中,主角团之间会就事件进行讨论,总结整理各个嫌疑人的动机,试图还原事件的部分真相。观众获取的信息等同于“赢家天团”获取的线索量,观众随着主角团的行动沉浸式地读取事件细节信息,进行线索收集、一同解密破案,实时发布弹幕,推理每期具体事件的凶手以及讨论幕后真凶“X”的真实身份,以互动讨论的形式将观点包含在同一个语境下,增加了节目的话题量和可看性。

此外,在每期公布事件凶手后,节目会发布幕后信息。幕后工作人员会对“赢家天团”进行采访,进一步增强整体叙事情节的真实性,还会回顾他们在本期节目的表现,选出最佳玩家。一方面,幕后的花絮可通过嘉宾分析推理讲述故事,主角团会在幕后采访中主动结合当前节目中的信息量,讨论幕后真凶“X”的身份,增强节目叙事的逻辑性、推理性;另一方面,展现嘉宾对每期节目主题的感悟,如第七期节目《危险直播》的幕后花絮,“赢家天团”围绕网络直播诱惑主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林更新还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科普等,理性的推理兼具嘉宾感性的表达,节目效果更佳。

4 结语

《最后的赢家》巧妙地将电视剧的制作理念运用到推理类综艺节目中,这使得节目在整个综艺节目市场中独树一帜。节目重视剧本的创作,在叙事方面肯下功夫,细致地选择社会热点作为叙事主题,采用双线的叙事结构,并且善于运用大小悬念的叙事技巧。《最后的赢家》将嘉宾团组成的“赢家天团”作为主叙事者,把漫画家作为次叙事者,让观众更好地沉浸参与其中,与嘉宾团一同还原故事情节,完成推理。此外,节目中运用全知视点和限制视点两种不同的叙事视点,饱满地呈现了故事情节,使得故事生动具体,叙事更为清晰明了。该节目采用以上的叙事模式,不仅丰富了推理类综艺节目的节目模式,更为未来的同类型综艺节目制作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真凶天团赢家
起底“中国外交天团”(上)
金桥(2021年5期)2021-07-28 06:37:12
最强“天团”月球“挖土”记
没有赢家的战斗
NBA特刊(2018年21期)2018-11-24 02:47:46
谈恋爱不如做节目 王炸天团
难觅真凶(下)
奥秘(2018年1期)2018-07-02 10:56:28
真正的赢家
小主人报(2018年11期)2018-06-26 08:52:16
难觅真凶 (上)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2:58
难觅真凶(中)
奥秘(2017年12期)2017-07-04 11:37:08
啄木天团的烦恼
学生天地(2016年9期)2016-05-17 05:45:11
“真凶”是谁
南方周末(2015-10-15)2015-10-15 00: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