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海,邓 语,苏 建,樊 威,焦晓磊,吴 俊,苏全森,卓 婷
(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
本文通过白乌鱼陆基帆布池养殖试验,从生长情况、养殖成活率、养成个体、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白乌鱼在陆基小水体养殖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为白乌鱼小规格、高密度养殖探索新模式。
选择一块空地安装陆基帆布池,陆基帆布池规格为直径3 米、高1.8 米的圆形镀锌板帆布池。镀锌板帆布池安装方法为:先根据帆布池大小,在安装地面挖一个中间低、四周高的“锅底形”底面,“锅底形”底面有利于帆布池中粪污的集中和排放,并在“锅底形”底部中间用直径110毫米的PVC 管安装排水管,将帆布池专用排水桶与PVC排水管连接,再用镙钉把镀锌板固定在“锅底形”底面周围,然后将帆布池放入固定好的镀锌板中,并将帆布池底部排水口与专用排水桶用胶水粘接并压实,最后将帆布桶上端用尼龙绳固定在外面的镀锌板上。
陆基帆布池安装好后,先用水泵向帆布池中灌满水浸泡,消除帆布桶的塑料气味。浸泡3~5天再将帆布池中的水排出,晾晒1~2天,重新向帆布池中加满新水,加注新水时需用网片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帆布池中,同时用漂白粉带水消毒,泼洒漂白粉使池水浓度为5克/米3。
(1)苗种选择。选择体长5 厘米左右、体表无损伤、无明显病虫害、活动力强、规格大小一致、已驯食的苗种。
(2)苗种消毒。苗种经过“缓苗”后,用3%的食盐水浸泡3~5分钟,以杀灭鱼体表细菌。
(3)苗种投放。陆基帆布池带水消毒3 天后,先打开底部排水阀排出池底沉淀的漂白粉残渣,并重新加注新水至1.6米水深。苗种投放量根据帆布池容积计算,投放密度为100尾/米3。
(4)减缓应激。苗种投放后,投喂抗应激药物3~5 天,每天投喂1 次,以减轻白乌鱼的应激反应,防止因应激造成苗种死亡和养殖损失。
饲料选择蛋白质水平48%的浮性配合颗粒料,每天按早、中、晚3次投喂,每次投喂量根据白乌鱼抢食激烈程度进行确定,一般投喂至以抢食不激烈、大多数鱼游开为宜。养殖过程的前1个月在饲料中拌入少许鱼糜,引诱和增强鱼的抢食行为,提高摄食率,减少不摄食引起的死亡,之后逐渐减少鱼糜至全部投喂配合颗粒料。
(1)池水更换。每天通过池底部排水阀排放1次池中的粪便,并加注新水至原水位。根据气温和水温,池水每7~10 天换1 次,每次换水40~60厘米。
(2)水质调控。养殖过程中每个换水周期中向池水中投放少许调水生物制剂,每个换水周期投放1~2次,分解水体中的有机质和降解有害物质。
由于长期投喂高蛋白质饲料,养殖过程每15~20天投喂1次保肝护胆药物,将药物拌入饲料中投喂。
(1)防逃措施。由于白乌鱼喜跳跃,因此养殖过程中在池顶部用网目孔径3厘米的网片遮盖,将网片固定在镀锌板上,防止白乌鱼跳出池外。
(2)防晒措施。由于陆基池外部是镀锌板支撑,高温季节太阳照射下镀锌板升温快,热量传入池水中,致使池水温度升高,影响白乌鱼的生长。因此,养殖过程中在陆基帆布池上方搭建遮阳棚,防止太阳光过度照射,有利于降低池水温度。
抽样检测表明,白乌鱼经3个多月生长,平均体长达17.91 厘米,平均体重达73.31 克(表1),陆基帆布池养殖白乌鱼生长速度高于白乌鱼池塘养殖。
表1 生长情况抽检
经过3 个多月的养殖,过程中没发生病害情况。试验投放白乌鱼苗2 000 尾,试验期结束收获白乌鱼1 960 尾,养殖成活率达98%,比白乌鱼池塘养殖成活率高。
陆基帆布池养殖白乌鱼最大个体体重118.37 克,试验池产白乌鱼144.2 千克,产值8 652 元,扣除苗种、饲料、帆布池折旧等费用,利润3 048.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