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五”行动助“双减”稳落地

2023-03-19 08:57
中学生报 2023年49期
关键词:育人学科融合

近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公布重庆教育“双减”两周年优秀案例,重庆市南渝中学校“双减”案例《开展三个“五”行动,建立落地“双减”长效机制》荣获优秀学校案例一等奖。该校秉承“公能”精神,聚焦育人质量提升主线,以课程课题化为抓手,面向全体,开展“两腿走路”分层培养,推进“三动赋能”提升素养,搭建“四轮驱动”课程平台,运行“五位一体”闭环管理,探索“三结合”科学评价体系,形成“五个一”延时服务特色,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教育公平“五大工程”

该校整体创设了基础工程、书包工程、托底工程、拓边工程和拔尖工程五大工程,面向人人,促进教育公平。通过实行“学科组备作业、年级审作业、学校管作业”三级作业管理模式,守好90分钟书面作业红线;开展分层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进行学情分层;开展“双减减双肩”活动和“三个一”行动,深研精教细管,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减轻书包重量;利用延时服务时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专项托底辅导,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解决问题。此外,学校引进重庆自然博物馆等科普、人文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整合校内外资源,让学生拓宽学习资源,拓展学习视野,实现整体成长,个性发展;开设学科特长先修课程,提供“四馆五室一坊”等课程场馆,配备专业成长导师,对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进行拔尖培养。

全人教育“五大课程”

该校系统创立五大课程,因材施教提升育人质量。其中,必修课程聚焦固本培元,该校立足“双新”课改和“双减”大背景,鼓励教师深挖必修课程,深研教学问题催生课题,以课题研究反哺教学;搭建以“必修课”为头雁的多维度课程,形成頭雁效应。

选修课程聚焦兴趣培养,该校立足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本着多样化、生活化、项目化、特色化的原则,开设覆盖人文、科技、体育、艺术、生活技能五大领域的45门选修课。

协同课程聚焦创新思维,该校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为出发点,在“全社会共同育人”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家长、高校、社会资源,开设南渝讲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院士为学生讲授科学知识,谈论人生哲理,分享成功经验,有效拓展学生学科视野,丰富知识内涵,锻炼学生创新思维。

实践课程聚焦致知力行,该校以市级科普基地、市级劳动教育基地为平台,通过科技文化节、航天科技特色作业作品展等实践类活动,让学生在了解科学故事、参加科创比赛、撰写科创论文、研发科创产品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做到学以致用;设立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耕读园”,通过《瓜果栽种》《蔬菜种植与加工》等实践性课程,教会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自主课程聚焦个性成长,该校坚持创新、实用的原则,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挖掘学生潜力智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开设畅游社等13个社团和“渝你同行”志愿者团队,让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发组织、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协同育人“五大融合”

该校以全学科思政融合为“势态”,设立全学科思政融合工作室,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形成以“大思政”课程为核心的育人体系;以跨学科融合教学为“样态”,组织多学科联合教研,设计“红岩之脊”等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实现学科间的“认知冲破”“重构”“元认知”“架桥”;以学段融合为“动态”,有效衔接大中小学段,联手10余个教授团队到校开设项目化科普实践课程,联动高中督导专家进行常态化教学督导和研讨,联通学区共同体内小学教师参与听课交流和比赛,组织学生参观科普基地,实现大中小学科学普及一体化;以技术融合为“常态”,依托信息技术2.0研修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结合市电子学会“尖峰计划”项目学校平台,全方位构建信息社会新型教学模式;以家校社融合为“生态”,邀请高校、中学知名教育专家常态化开展家长沙龙,聘请8位院士及20余位大学教授担任学生成长导师,组织学生走进高校实验室、企业参观学习,开创各主体共生、共长、共享、共进、协同育人新局面。

猜你喜欢
育人学科融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