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 魏澄宙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数字中国”的号召指引下,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深刻认识到数字化对重构源、网、荷、储新形态下电力系统技术支撑的重要作用,从2019年起,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将深化数字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对内建设“三大实验室”(数字电网规划仿真技术实验室、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研究实验室、输变电工程数字智能设计及应用实验室),力促数业融合,提升专业水平与决策支撑能力,对外大力推进“一中心一平台”(河南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兰考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拓展能源数字经济蓝海市场,服务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落地,在数字化转型探索实践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注重打牢数据基础。整合电网全链条数据。依托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数据中心,横向集成调度、运检等专业平台,纵向贯通规划业务、基建业务主要链条,完成电网不同类型设备、系统间的运行和静态台账等数据接入,采集管控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数据,实现电网异构数据融合运用。建立能源经济数据体系。率先建成与省、市、县政务外网数据互联总通道,实现能源、经济、政务、环境、气象、社会领域,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行业,世界、国家、省、市、县、企业/居民层级数据的统一归集管理。在兰考县等农村能源互联网建设试点,实现全县域、全品类、全链条能源数据可观、可测。持续完善数据治理。坚持“技治”“人治”相融合,在实践中形成数据清洗、质量校核、异常处理、资产盘点等处理机制,多环节保障数据准确性与安全运行,使各类数据进得来、流得顺、用得上、可积累。在国内率先提出能源大数据标准框架体系,已完成9项能源大数据技术标准立项与编写,为国内省级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提供指导。
注重数字赋能赋效。赋能业务转型升级。电网规划实现线上全流程管理,常规专题分析报告编制时间由一周缩短至半天。电网基建工程评审实现对海量设计参数特征值提取和智能类比分析,及时预警敏感信息,效率提升约23%。依托三维建模技术,在省内率先完成电网基建工程全方位正向三维设计,实现设计过程可视化、设计信息一体化、设计成果数字化。助力一线提质增效。数字电网规划实验室研发的重过载主变排查、大负荷分析等多功能应用App,通过在线绘图、统计分析等手段,支撑市县公司高效解决80%的规划环节基础问题。电网工程技经实验室部署“电网环境信息查询系统”,新冠疫情期间支撑设计单位高效开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涉豫重点项目选址选线专项工作,在极短时间内线上完成7个路径方案、全长2760千米线路路径的生态敏感区查询收资。数字智能设计实验室搭建三维设计产品模型库,实现一次建模、全省共用,大大降低全省设计单位成本。
注重释放数据价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国内首创“工业用电指数”,支撑省、市行业层面的总体态势与对比分析,服务全省工业运行精准调度;国内首创“乡村振兴电力指数”,量化分析“三农”发展态势,被全面推广。构建“电—能—碳”模型,首次实现全省域、“7+41”行业、分地市的月度级碳排放监测分析,有效解决常规碳排放量监测分析时效性差、推广应用难等问题。能源大数据中心建成全省首家工业园区碳监管平台,并于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成立首日顺利交易。数字电网规划实验室第一时间开发屋顶光伏功能模块,支撑县公司做好屋顶光伏资源识别及消纳预警,核心算法获国网新能源云采纳。服务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为提升电网防灾减灾能力,电网工程技经实验室研发“河南电网微气象辅助选址选线系统”,为工程差异化设计和评审提供有效手段。跨平台开展我省净负荷特性与全要素生产模拟分析,推动外电带曲线参与交易,减轻我省电网调峰压力。开展新型储能保供能力分析,研究构建煤炭煤电供需预警体系,测算全省工商业客户“电价敏感型”负荷规模,服务“十四五”电力保供。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数字电网建设,有效支撑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高质量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国网河南经研院将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以建设国内一流能源互联网咨询研究机构为目标,将数字化建设作为推动业务创新和模式变革的重要抓手,打造数据、能力、产品多要素融合的核心资产,建设新型能源电力研究体系,形成可传承、可发展、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与行业话语权。
一是加快打造市场可测算体系。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供需辅助平台,实现多时空尺度下电网运行态势和跨年度规划运行模拟测算,围绕供给侧资源布局、需求侧管理提升,提出不同情景下保供方案建议。服务全省重点行业、乡村产业,建立涵盖产业发展、生产特性、成本价格、用电需求、调节能力等维度的电力看产业分析体系。面向重点行业构建高频监测的“电—能—碳”模型,为政府能源、碳排放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是加快实现电网全环节推演分析。打通数字电网规划实验室与BPA数据接口,实现平台双向交互,逐步具备大电网规划在线仿真分析能力。研发新型配电系统源网荷储仿真引擎,实现配电网海量元件快速建模,具备全年8760小时时序潮流计算和技术经济分析等全景仿真计算功能。搭建电网工程“选址选线一张图”模块,实现规选电力通道环境风险在线分析、重要密集通道精准控制。
三是加快丰富多元化数据产品。面向社会发布能源大数据中心官方网站,聚力建成河南省最全的能源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平台。持续优化“能源”“中原智充”App功能,为公众打造能源服务掌中利器。持续深化“能源电力+工业经济”等产品应用,加快推出“电力+税务”“电力+公安”“电力+外贸”等代表性数据产品落地,发布年度能源数据手册、充电设施发展年报等系列出版物。加快建成能源大数据中心省—地两级建运体系,按需推进县级、园区级应用功能建设。围绕实验室平台建设、数据治理及应用,在规划、评审技经、设计等专业领域孵化一批技术标准。
四是加快培养数字化人才队伍。创造实验室平台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力争人人具备数据敏感、数据思维、数据分析习惯。利用数字化重大项目攻关,以练代学、以干代培,给青年员工“压担子”,加快培养熟悉业务、精通数据、掌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数字化方向打造科技创新攻关团队,充分发挥专家、技术骨干的引领示范和传帮带作用,变“单打独斗”为“军团作战”。积极参加高水平的技术交流和技术论坛,积极推介数字化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