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
说到阅读,我陆续想起来三个比喻。
先想到的一个,是参加旅行社的游客。一大队人由导游带着在书林里浏览随喜,读不读得到好书要看导游是否尽心。跟着学术导游和导读走,这是普通读书人的路数,看看历来的“导读书目”,也看看年年评出的“十大好书”“必读书单”。
当然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前两年我就充当过这样的角色。有一次是应邀给暑假读书郎列书单,我想了很久才开出十一种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的书。不过,套用胡适之的一句话,读书被人牵了鼻子走,终究不是好汉,所以更上一层的,是读者自己在书海里寻觅。于是,这里就有了第二个比喻,就是猎场秋狩的打猎人。
看英国人打猎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大概就像当年清朝的木兰围猎。大规模地包围和驱赶虽然不像殷墟卜辞和《逸周书》里记载的,每次都能猎获若干虎鹿,但总是可以寻到一些狐兔。这比喻的是自己到图书馆去访书,或者到旧书摊里寻书,整日穿行在图书的密林里面,有时眼睛一亮,找到三两本喜欢的书或者有用的书,有了收获,便掌得胜鼓而去,一骑绝尘。
这是最愉快的阅读者,但是,对我们这种职业读书人来说,那仿佛是奢侈的阅读。这里就有了第三个比喻,我们这种阅读者仿佛是专职的侦探。
左图右史,上下求索,当年傅斯年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找什么?找破案的线索。记得有一年我在北京柏林寺的图书馆看清代所刻的书,外面雪花飘飘,屋里煤气熏人,偏偏翻的书里虫眼伴着霉味,让人直打喷嚏。八个小时过去,天色擦黑,却没有找到半条线索,于是这一天心情郁闷。
心情郁闷固然免不了,但是意外惊喜也不少。那就是在“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突然“得来全不费功夫”地找到了线索,使一切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