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引领示范 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2023-03-18 12:36:50吴海瑾
群众 2023年3期
关键词:南京高质量中心

吴海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布局和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其关键举措。新的一年,江苏省委明确要求在江苏经济发展、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国际竞争合作“三张版图”上审视南京,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新形势下,南京应紧扣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通过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切实扛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重大责任,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引领者。

中国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已经开启,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已经明确。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新时代中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路径。布局与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在新的历史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2021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指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使之成为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汇聚地”。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节点,是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形成面向全国的多层级科技创新体系,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互补发展和链条创新格局,既可以整体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又可以引领带动区域走向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区域协调,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和建设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国家创新战略布局的重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能够在国家创新战略体系中担当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责任的城市应该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科技创新实力较强,科技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相对集中,在产业、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在特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领域起引领作用的城市,这也充分彰显城市在区域创新发展以及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潜力、地位和作用。

南京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创新优势明显。近年来,南京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能级快速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越来越多,紫金山实验室成为国家实验室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首批通过8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国家批准、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挂牌建设。创新活力越来越强,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7年第94位升至2021年第18位,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8位,国家创新型城市能力评价连续三年位居第4 位。南京有能力更有责任,通过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为全省、长三角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做出示范、形成引领。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推进南京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利于发挥南京独特区位优势,东承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西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东部地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布局,构筑起科技创新“引领带动-创新策源-区域辐射”的新优势,更好地服务新发展格局和支撑国家发展战略。从区域一体化和江苏发展的层面看,推进南京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利于推动南京都市圈以及江苏省内的大中小城市产业协作、创新协同,提升区域一体化创新发展的能级。从推进南京自身发展看,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利于更大力度做强南京城市核心功能,把南京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持续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聚焦要素创新,持之以恒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一是持续推动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建设,培育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原创性成果。二是持续放大南京人才集聚平台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强化人才集聚能力,打造长三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统筹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依托重大科创平台汇聚顶尖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梯队;引育领衔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三是持续支持在宁高校优化学科布局,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一批在宁高校,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高端人才培养能力,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共引共育全球高端人才。

聚焦源头创新,坚定不移释放产业、企业创新的强劲动能。一是建设区域科技原始创新策源中心。提升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质效,紫金山实验室持续抓好6G、未来网络等开创性研究;钟山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协同都市圈城市推进4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质量,推动信息高铁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提升科技创新核心区功能,麒麟科技城建成战略科技力量和原始创新核心承载区,紫金山科技城建成应用基础研究创新集聚区。二是更加坚定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特色化创新型产业集群。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各类试点示范区建设,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更大力度为产业转型赋能。三是更加坚定地支持企业创新,鼓励中小企业坚守主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着力打造更多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聚焦机制创新,不遗余力打造创新创业的最优环境。一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给予科研人员技术路线、科研经费等方面更大自主权;建立技术、社会、文化多维度成果评价模式;探索人才分类评价办法,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二是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健全要素流动导向机制,强化土地和空间资源支撑,推动各类要素自主有序流动。三是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四是融入全球创新开放网络,提升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质效,支持科技创新类国际组织在宁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

聚焦融合创新,主动作为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的格局体系。一是把创新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融合起来,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枢纽,与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重大平台合作,共建一批基地和分中心。二是围绕量子通信、网络通信等领域,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领域研究,构建起优势互补、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创新空间布局。三是把创新与充分发挥南京都市圈跨越苏皖、连通东西的重要区位优势融合起来,建设都市圈创新主体联盟,引导各相关城市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合作,形成多城联动发展格局。强化对都市圈区域发展辐射带动,与都市圈城市共同打造开放型、网络型、融合型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猜你喜欢
南京高质量中心
南京比邻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南京不会忘记”
环球时报(2022-08-16)2022-08-16 15:13:53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42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0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南京·九间堂
金色年华(2017年8期)2017-06-21 09: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