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洋
“躺平”一词是指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自己的内心都不为所动,不会产生任何想法和对应行为,“不作为”“不反抗”“不努力”的生活态度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的顺从心理。实际上,类似于“躺平”这种表达消极态度的词语不止一次出现,像之前的“佛系”“咸鱼”“摸鱼”等词都具有相同的意思。[1]这种表达负面情绪的词语在年轻人中流传较为广泛,反映了年轻群体对于这一现象的普遍共鸣。“一躺了之”体现的是年轻人面对压力时的一种反抗心理,宣泄自己对过度“内卷”现象的不满,是在网络环境中的自嘲行为。当然,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物质生活可以得到充足的保障,“躺平”一词也有着另外一层意思。人们的生活可以放慢节奏,不过分追求物质生活,不参与竞争,选择一种较为轻松安逸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哪种方式的“躺平”,实际上都是年轻人通过主动降低欲望来缓解压力,更好地“做自己”。
当前社会对于“躺平”状态看法的分歧较大,一种认为“躺平无罪”,“躺平”是自己的选择,不需要被别人过分干涉。他们认为在生活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年轻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追求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生活。另一种则认为“躺平可耻”,“躺平”心理是对自己和社会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年轻人应该追求精神财富,要具备奋斗精神。青年人应该具备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新时代青年要到人民群众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要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贪图安逸享乐,更不能惧怕困难、怨天尤人。
但是,现实生活中能真正践行“躺平学”的人少之又少。通过年轻人的普遍反应来看,多数都是被迫的“无奈式躺平”,他们可能也曾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但是在一次次面对挫折,一直努力却看不到自己的前途时,最终选择了无奈面对。[2]当代年轻人面临着工作、生活、经济等多方面压力,大多数人没有停下过奋斗的脚步,“996”“007”使他们神经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长期面对巨大压力却又无力反抗时他们选择主动降低自己的欲望,回归随遇而安的生活。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曾是无数青年人的梦想,然而近几年“逃离北上广”的话题一直热议不断,在面对购房压力、工作压力、过快的生活方式时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最终选择二三线城市甚至更小的城市定居。一线城市过高的生活成本和巨大的竞争压力使得年轻人并不具备幸福感,在国家统计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结果中显示,“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中一线城市无一上榜。
然而,选择“躺平”的年轻人难道就真的放弃了生活吗?《环球时报》环时锐评在面对“躺平”这一现象时评论到:“声称要‘躺平’的年轻人,总是在黎明被自己设的闹钟唤醒”。“躺平”是青年人应对激烈而又残酷地竞争时的一种方式,他们不愿意陷入无谓的自我消耗之中。[3]但是,“躺平”只是多数年轻人面对压力困境时过过嘴瘾,说到底是被互联网放大了的发泄情绪而已。与其批判年轻人的“躺平心理”,不如将其理解为一种情绪和压力的释放。多数人的“躺平”都是具有选择性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之后,选择“躺平”使自己身体和精神得到放松。就像那些选择“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是为了更有目标地奋斗,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多的工作和生活中,避免过度内耗。当然,更没有人因此而停下了脚步。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理想信念更为坚定,身心素质向好向强。青年们刚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奋力走在时代前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发言人贺军科介绍道:近几年“躺平”,“佛系”等词很流行,但是根据调研显示,当代青年中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当代青年他们相信成功主要靠个人努力奋斗才能得来,青年口头语中的“躺平”,“佛系”更多的还是一种缓释压力的调侃和情绪表达。
“内卷”同样是2021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原指社会文化模式到达某种特定状态后,难以转变为新的状态,也无法将现有状态稳定下来,故而只能将其内部逐渐变复杂的现象。[4]经过网络发酵后,被形容于同辈之间的非理性内部竞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年轻人群面对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学习压力都很大,他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被认可,因此“内卷”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内卷”的本质就是通过不正确的方式面对同辈压力导致的结果。同辈之间的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近,尤其是学生群体之间的生活交集较多,同样可对比的方面也更多。例如,父母从小就会将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对比,“别人家的孩子”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同辈压力很普遍,压力形式也多种多样,而且往往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有较大影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使得家长们逐渐产生焦虑情绪,最终将这些情绪转嫁到孩子的身上,因此各种辅导班、艺术班层出不穷。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甚至牺牲孩子的休息时间,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和心理健康。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指出,要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双减”政策正是要改变这种非理性的竞争行为,不能让家长之间的“内卷”思想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同辈压力是把双刃剑,如何面对同辈压力才应该是我们讨论的问题。正确认识同辈压力会促进青少年的发展,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逐渐改善,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但是过度放大压力会使人产生扭曲心理,无法正视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差距,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认知。[5]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同辈压力来自积极方面的竞争时,赶超同伴的意愿会更加强烈,整个群体都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压力来自不正确的攀比,羡慕甚至嫉妒的心理就会越来越重,攀比的行为也会越来越过分。
大学生群体的同辈压力更大,当然“内卷”现象也更加严重。大学阶段是大多数学生首次自主地面对群体生活,他们之间的接触距离很近,生活和学习都在一起,很容易相互影响。尤其是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强烈的好胜心会驱使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会想尽一切办法超越别人。这种想要赶超别人的心理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将严重影响自身的心理状态。高校学生的同辈压力来自学业、就业、社交等多个方面,他们正处在由青年逐渐向成年转变的时期,变成熟的过程中会接受到各个方面的考验。[6]
近几年,考研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选择,可以说是大学生“内卷”的典型例子。为了在职场中更具竞争力,好多本科生在毕业时选择继续深造,甚至部分人是工作几年后又重新选择回到学校。考研人数已经连续五年出现大幅度增长现象,2022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57万,较上一年增长21.2%。通过对302位备考研究生的学生调研发现,其中只有11.06%的学生是对科研感兴趣,而56.57%是对当前的就业市场不满意,为了提高竞争力而选择考研。如果说为了提升学历而决定考研是一种“内卷”行为,那么备考期间的“内卷”更为严重。调查发现,将近七成的同学会被其他同学的复习状态而影响,甚至产生焦虑情绪。学生每天的平均学习时间超过8个小时,部分学生甚至能达到十几个小时,超负荷的学习强度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巨大冲击。
难道青年人的“内卷”就是错误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内卷”可以说是当代青年的“群体标志”,竞争已经成为获取有限资源的一种方式。通过对青年群体的调查发现,多数人都会选择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纵然“内卷”体现了群体之间的不理性竞争关系,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年群体不甘落后的奋斗精神。“90后”和“00后”群体从小生活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时期,经历了科技改变生活的时代,亲身见证了我国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可以说这是当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只要目标就有无限的动力。
长期以来,这种表现群体心理活动的词语就没间断过,随着网络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情绪。“躺平”“内卷”“佛系”等等一系列词语的流行,体现了大家对某一种现象的普遍反映。多数年轻人表示,面对激烈的竞争时“卷不动,躺不平”才是自己的状态,不想放弃对生活的追求,但是也没有“内卷”的实力,因此出现了“45°躺”的方式。青年人的同辈压力往往是多方面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学业、工作、感情都会被拿出来与别人对比,但是现实中能做到各方面都完美的人少之又少。
青年时期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同样也是个人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躺平”还是“内卷”,都表明了大部分人在面对同辈压力时存在不正确的应对心理。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不能因为看到了别人的优点而忽略自己的长处,也不能面对压力而理所当然地选择“躺平”。当然,在青年人的身上,“躺平”和“内卷”并不是单一的表现形式。多数都是嘴上喊着“躺平”口号,实际上做着“内卷”的行为,或者说是间歇性“躺平”,选择性“奋斗”,当他们面对自己在意的事情时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在面对“躺平”与“内卷”这互为对立却又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现象时,青年人需要建立正确的应对观念。
对于青年群体来说,要树立良好的竞争观和奋斗观,正确面对同辈压力。积极地将压力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在与同伴的良性竞争中逐渐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所规划,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避免被当前环境过度影响。面对竞争压力时不能长期产生“躺平”的想法,更不能盲目地恶性竞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应对措施。青年人是极易被网络影响的群体,网络“冲浪”时要时刻保持戒备心理,汲取有用知识的同时要保证不被负面消息干扰。
对于学校和家庭来说,要引导学生客观地对待同辈压力并给予及时的疏导。大学生正处在身份、心理的转变期,三观尚未成熟,需要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随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心理辅导等方式对一些产生负面情绪的学生进行疏导,而不是对他们的状态进行批评。同样也要保证健康的竞争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将学习成绩作为人才的标准,将综合素质作为学生的评价指标,深入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同辈之间的积极影响力,促进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要发挥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青年人的消极情绪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流价值观对青年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外部环境的激励和熏陶下,他们会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体系。通过媒体和互联网宣传青年群体的榜样行为,抵制过度追求物质生活的“虚伪”言论,不再向青年群体“贩卖焦虑”,以此提升青年群体对自身状态和能力的清醒认知,促进青年群体健康成长。
对于青年群体来说,生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多重压力,无论是“躺平”还是“内卷”,都体现了他们对压力的抗争。对年轻人高喊的“躺平”口号要多一点理解,因为这只是他们通过互联网释放情绪的一种方式而已,毕竟很少有人真正选择“一躺了之”。“躺平”与“内卷”看似是相反的两种状态,但是实际上都集中反映了青年人群身上的焦虑情绪。不要过度指责青年人的“佛系”心理,想要根除这种“丧文化”就要引导青年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保证同辈之间具有良性的竞争环境。当年轻人具有积极向上的奋斗观时,他们就能以阳光的心态面对未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