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

2023-03-17 07:44付本静
关键词:全球化内涵主体

付本静

(皖西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中国文化详细地解读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所蕴藏的价值内涵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坚韧品质,为中华民族的延绵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凸显,中国文化实现全球化传播也刻不容缓,一方面,相关传播者应在主流媒体的引领下搭建文化传播矩阵,并深耕文化内容以展现中国文化的内涵,通过联合新兴技术的方式使海外用户获得新颖的文化体验,推动中国文化的顺利传播。另一方面,相关传播者可丰富中国文化的语态体系,积极设立孔子学院,利用专业与系统的传播场所塑造文化品牌,继而提升中国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为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注入源泉。

一、中国文化的具体内涵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结合体,映射出社会的发展历程与整体发展脉络,是具有鲜明国家特征的社会精神载体。中国文化历经五千年的发展,融汇不同民族与地域的文化元素,蕴含丰富的价值内涵与文化底蕴,成为彰显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有力载体,并为中华民族的蓬勃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其中,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建构出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注入丰厚滋养。

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命脉,其中展现出的中华文明的代际传承,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优秀传统文化见证了五千多年文明的变迁与发展,赋予当代中国文化以新的价值内涵,无论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哲学理念还是瓷器、剪纸等文化遗产都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1],同时成为中国文化发展与传承过程中无法取代的宝贵文化资源。

其二,革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华儿女对共产主义的不断追求中,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崇高信仰。中国共产党受到共产主义信仰的鼓舞带领身处危难中的中国人民走向胜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奠定了扎实的根基;而革命文化正是孕育于此过程中,将红色革命精神内化为文化力量,产生出革命故事、革命精神、革命语言等诸多文化内容,有效凝聚着社会的价值共识,为中国文化的持续壮大注入精神力量。

其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肩负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使命,是践行文化自信理念与文化强国政策的关键地基。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是中国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最新体现,凝聚着相对前沿的文化制度与理论成果,是助推中国文化延绵不绝发展的动力源泉。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相承,共同构筑出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为践行文化自信理念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支持,是助推中华民族良好发展的坚实根基。

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传播的意义

中国文化包含丰富的价值底蕴与文化内涵,在全球化传播过程中彰显出多重价值。对内而言,中国文化全球化传播的实现可以加速文化输出,依托优质文化彰显民族自信,并让中国以讲述中国故事与理念的方式在国际社会中建构话语体系,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对外而言,中国文化在全球化传播过程中可突破文明隔阂实现文化互鉴,弘扬共同价值以促进文明共存,继而为文化的互通共融与交流借鉴营造和谐的全球化传播氛围。

(一)推动文化输出彰显民族自信

中国文化全球化传播可以将优秀文化输出至国际社会中,继而借助极具民族特征的优质文化彰显民族自信,有效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影响力,为中国文化的畅通传播搭建国际桥梁。中国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生动还原中华民族的发展脉络,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厚底蕴,同时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充分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坚韧与智慧,为更好地塑造民族形象提供了文化支撑。全球化背景下传播中国文化可以广泛输出优秀传统文化,使海外人民对中国文化形成全面与系统的了解,继而在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文化中近距离感受中华民族奋发向上与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彰显民族自信提供有力支持。

(二)讲述中国故事建构话语体系

讲述中国故事作为中国文化实现全球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既可加快文化交流的步伐,也能在国际社会中建构完善的话语体系,为中国争夺国际话语权提供文化助力。国际话语体系是国家在交流实践中所形成的系统性的话语表达方式,彰显着国家的政治立场与价值取向,在国家的外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可为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全新路径,实现话语体系建构的更新与变革。中国文化蕴含大量文化故事,因此,相关传播主体将生动形象的文化故事作为切入点展现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继而在潜移默化中构建完整的国际话语体系,为提升中国国际舆论引导力奠定扎实的基础[2](P67-69)。

(三)文化互鉴共通突破文明隔阂

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可以推动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实现互鉴共赏,有效打破文明之间所隐藏的文化隔阂,为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有力支持。具体而言,不同国家的社会发展历程与经济形态的差异使得文化内容与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久而久之便形成潜在的文明隔阂,阻碍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共享。而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可以推动文化实现畅通交流,有效突破文化交流中所存在的藩篱,强化文化传播效果。相关传播主体在传播中国文化时会根据别国的文化语境与表达形式对自身的文化内容进行本土化包装,借助与别国文化的深度交流促使国外人民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互鉴共通,为文化的畅通交流奠定良好基础。

(四)弘扬共同价值实现文明共存

相关传播主体将文化的共同价值作为中国文化全球化传播的主要内容,旨在弘扬文化共存理念,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生。随着国际环境的日益复杂,文化霸权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文化强势渗透的方式将本国文化输出至别国,弱化了他国文化的传播地位,继而侵蚀与控制他国民众的精神与意识形态,阻碍不同文明实现共存与繁荣。而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则是将“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价值理念融入文化传播与交流过程中,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创设融洽的国际环境,推动不同文化实现共同发展,有效削弱文化霸权主义对国际文化交流的影响,继而营造和谐的文化传递氛围,为文明共存理念的践行提供有力支撑。

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传播的现状

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虽具有多重价值,但在具体实践中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其一,文化传播主体的泛化削弱了中国文化的传播重点,违背中国文化的系统化与全面化的传播规划。其二,中国文化传播内容过于浅显,未能完全彰显中国文化的价值底蕴和内涵,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文化的传播效果。其三,中国文化传播依靠平面化传播手段,容易使国外人民产生审美疲劳,影响中国文化的整体呈现。其四,语境文化多样与国际形势复杂等因素使中国文化存在传播隔阂,阻断了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使中国文化陷入被动的传播局面。

(一)传播主体泛化削弱文化重点

传播主体泛化使得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缺乏重点,且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难以得到完全展示,继而削弱了中国文化的传播效果,并逐渐偏离中国文化的传播初衷。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用户可借助社交媒体平台随时随地地展现与传递信息,实现信息的广泛流通。在社交媒体的支持下,大量用户利用社交媒体展现中国文化,而传播主体的泛化现象使中国文化的传播缺少重点,阻碍了中国文化在国外的持续传递。

目前,中国文化传播主体主要包括官方媒体、自媒体团队、个人账号等,而不同主体呈现中国文化的侧重点又有所差异,这使得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过于分散与片面。除此之外,中国文化具有完整的发展脉络,传播主体的泛化极易使中国文化的传播脉络出现断裂情况,影响国外人民对中国文化的深层理解,在无形中产生文化隔阂,阻碍中国文化的输出。

(二)传播内容浅显弱化文化价值

现阶段,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通常仅聚焦于最浅显的文化内容,虽然降低了国外人民的理解难度,但过于表面化的文化内容难以充分彰显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进而弱化中国文化的传播价值。中国文化蕴含丰富的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所积累和创造出的文化宝库,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而由于中国文化的内容颇具历史底蕴,使得其在全球化传播过程中难免存在理解隔阂,部分传播主体便仅重视中国文化的表层含义而忽视中国文化的内涵解读,导致中国文化的传播内容趋于浅显化,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价值呈现。

一方面,部分传播主体仅解释中国文化的符号表征,对文化符号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只字不提,使得中国文化的传播缺乏深度,传播价值被弱化。例如在介绍瓷器时,部分传播主体仅描述瓷器的外貌,忽视对于瓷器工艺与历史背景的解读,导致瓷器文化的传播过于浅显。另一方面,部分传播主体为获得用户流量,通过夸张或猎奇的中国文化吸引用户关注,该行为不仅抹黑中国文化的整体形象,同时也阻碍中国文化的输出与传递,影响国外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全面认知和理解。

(三)传播手段单一阻碍文化呈现

传播主体将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形式作为中国文化全球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即便可以全面呈现中国文化内容,但单一的传播方式极易使海外用户产生审美疲劳,不愿意主动了解中国文化,阻碍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递。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手段,使信息能够借助动态化的表现形式得以展现,从而完成信息传播领域的变革。对此,传播主体应积极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与图片、短视频等传播手段相联合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随着大量关于中国文化的短视频内容层出不穷,相似的文化表现方式与单一的传播手段使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缺乏亮点,削弱了海外用户的观看兴趣,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使得用户只有在立体化文化环境下才能深刻认知和理解中国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内涵,但短视频等平面化表达方式不仅难以彰显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反而会弱化海外用户的文化体验,使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陷入困境。

(四)文化语境复杂降低传播效果

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存在诸多文化隔阂,使得中国文化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影响海外用户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知。美国学者霍尔曾根据文化发展的社会背景提出“高低语境理论”,认为高语境文化倾向于通过含蓄的表达方式传递文化内容,接收者需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历史关系理解其中所隐藏的文化内涵;而低语境文化的表达方式则更加直白与精确,直截了当地呈现其所要表达的文化内容,易于接受者进行理解与解读[3](P16-21)。

中国作为高语境文化的代表性国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会将文化内涵蕴藏于文化符号之中,旨在促使海外用户挖掘中国文化的内涵与魅力,继而对中国文化产生深刻印象。但低语境国家人民在接收中国文化时,不仅难以理解文化符号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反而容易使中国文化传播遭遇阻碍,削弱中国文化传播效果。例如在传播中国文化中的古诗、文言文等优秀传统文化时,传播者虽然会详细复述全文,但辞藻华丽与内涵丰富的古诗仍难以被海外用户所理解,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化传播陷入瓶颈,阻碍优秀传统文化的后续传递。

(五)国际局势多变制约文化传播

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严重制约着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使其陷入被动传播局面。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与国际地位也在日益增强;面对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部分西方霸权主义故意抹黑中国形象,阻碍中国迈入国际舞台的步伐,影响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建构[4](P36-39)。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中国文化传播遭遇禁锢,部分西方霸权主义国家开始想方设法阻碍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道路,并通过片面与不实的翻译曲解中国文化所要表达的价值内涵,使海外用户对中国文化产生负面印象,制约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同时,受文化霸权主义影响,中国文化难以在别国产生深刻影响,导致中国文化输出被迫阻断,破坏了中国文化传播的主导权。总而言之,诸多复杂的国际原因使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面临现实掣肘,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实现全球化传播的宏图。

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传播的路径

针对中国文化在全球化传播过程中遭遇的瓶颈,相关传播主体可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路径的创新与选择。

(一)主流媒体引领建构传播矩阵

传播主体可在主流媒体引领下搭建中国文化传播矩阵,突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点与亮点,为海外用户呈现全面且系统的中国文化体系。中国文化传播主体的泛化现状使得文化重点不明确,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海外用户对中国文化的注意力,削弱了中国文化全球化传播的效果。为保障中国文化的传播主体趋于一致,相关部门可与主流媒体相结合,凭借专业的媒体团队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刻底蕴,继而为海外用户献上精彩的文化盛宴。与此同时,传播主体可依托主流媒体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中建构文化传播矩阵,拓宽中国文化传播范围,促使传播主体所表达的文化内容呈现出系统性,从而彰显中国文化发展的完整脉络。

《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的龙头标杆,在推动中国文化全球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而为了更好地将中国文化输出至国际社会中,《人民日报》开通《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海客新闻等官方账户,在海外媒体矩阵中展现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形成强大的海外传播合力。除此之外,《人民日报》注重中国文化传播的系统性,借助完整的文化故事与理念展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使海外用户基于完整的文化脉络深刻理解中国文化,为中国文化的顺利输出搭建畅通桥梁。

(二)深耕传播内容展现文化底蕴

传播主体在进行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过程中应深耕内容,彰显中国文化的精华,使海外用户从优质的文化内容中体验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中国文化全球化传播的影响力。推行中国文化全球化传播战略的本质是展现中国文化中的优秀理念与思想,继而在文化输出过程中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彰显具有文化底蕴的大国形象,而这便对中国文化的输出内容提出极高的要求。因此,传播主体需要深耕中国文化内容,将中国符号与文化内涵相连,为海外用户提供具有价值深度的文化内容,从而展现中国文化的价值底蕴,有效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李子柒是成功输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制作的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视频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深受海外用户的欢迎和喜爱。具体而言,李子柒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极其细腻地表达优秀传统文化,将视频内容聚焦于田园生活与传统工艺制作中,向海外用户展示恬静与宁静的田园农耕生活。同时,海外用户可从短视频中直观了解文房四宝、蜀绣等传统文化作品的制作过程,并在优质内容的引导下强化自身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可以说,李子柒在提升中国文化传播内容质量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为中国文化的持续输出注入动力源泉。

(三)联合新兴技术再现文化内涵

传播主体可联合H5交互、3D建模、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再现中国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内涵,使海外用户在沉浸式的文化氛围中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继而有效突破文化隔阂,为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提供技术支持。中国文化历经五千多年历史沉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底蕴,仅依靠平面化的传播手段,不仅难以彰显中国文化的魅力,反而会削弱中国文化的呈现效果,影响海外用户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为更好地再现中国文化的精华内容,传播主体可借助新兴技术以立体化建模与文化情境再现方式还原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使海外用户能够直观地感受中国文化的价值内涵,从而强化中国文化的传播效果,实现中国文化的无障碍输出。

敦煌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为了使海外用户能够深刻理解敦煌文化,敦煌研究院特推出“数字敦煌”平台,将VR等虚拟现实技术融入敦煌文化的传播过程中,生动还原动态与仿真的敦煌洞窟,促使敦煌文化实现数字化呈现。海外用户可通过“数字敦煌”进入精妙绝伦的敦煌洞窟中,在逼真的文化氛围中体验敦煌文化的内涵与魅力,继而凭借亲身感知突破因语境不同而产生的文化隔阂。

(四)丰富语态体系增强文化影响

传播主体可丰富中国文化的语态体系,以兼具生动性与趣味性的话语表达方式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国故事,突破因语境不同而产生的文化藩篱,继而推动中国文化深入不同国家,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各国文化语境不同是阻碍中国文化畅通传播的关键问题,倡导直白表达的低语境文化国家难以理解高语境文化所隐藏的深刻内涵,反而会对高语境文化产生理解歧义,使文化传播效果大打折扣。面对当前困境,传播主体在输出中国文化时可根据他国的文化背景与语言习俗对文化表达方式进行针对性调整,将所要传递的中国文化内容进行本土化翻译,使中国文化话语表达方式符合他国的语言习惯,保障海外用户能够基于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接受中国文化,继而丰富中国文化全球化传播的语态体系,跨越因语境不同所形成的文化藩篱。

(五)设立孔子学院、打造文化品牌

传播主体可在不同国家设立孔子学院,依托专业的文化传播场所深化海外用户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从而逐步打造专属于中国的文化品牌,提升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与关注度。文化品牌是展现文化核心与精髓的符号象征,其中蕴含文化的价值内涵与深刻底蕴,是推动文化实现广泛传播的重要基础。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可依托孔子学院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加深海外用户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程度,并利用文化品牌打开海外传播市场,为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注入活力。

孔子学院是中外共同合作建立的教育机构,其以中国文化为教育基础,旨在满足别国人民对于汉语的学习需求,增强海外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推动中外文化的和谐发展和广泛交流[5](P71-77)。同时,孔子学院拥有专业的教师人才团队,可为海外用户提供正规的文化培训,帮助海外用户建构完整的中国文化脉络,是中国文化全球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因此,传播主体可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的传播优势,在不同国家与地区设立孔子学院,依托专业的传播团队打造中国文化品牌,继而利用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海外用户参与到中国文化的学习与传播中,增进海外用户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程度,助推中国文化“顺利出海”。

五、结语

中国文化展现出中华民族发展的壮阔历程,是推动中华民族延绵发展的文化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文化进行全球化传播刻不容缓,但由于文化隔阂与国际形势等诸多原因,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仍面临诸多困难。面对当前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困境,一方面,传播主体可在主流媒体的引领下构筑全球化文化传播矩阵并深耕传播内容,展现中国文化的价值底蕴,为海外用户提供系统且全面的文化内容。另一方面,传播主体可联合新兴技术再现中国文化的内涵,并通过丰富中国文化语态体系与设立孔子学院的方式跨越文化隔阂,从而强化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效果,为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供文化动力。

猜你喜欢
全球化内涵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挖掘习题的内涵
全球化陷阱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