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出双碳目标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和实现路径

2023-03-17 07:44:14
关键词:碳达峰二氧化碳峰值

王 俐

(中共太湖县委党校,安徽 安庆 246400)

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了363亿吨,根据《巴黎气候协定》的计算与预测,全球要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里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3800亿吨以内,并且还要实现每年逐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按照2021年排放发量的发展趋势,当前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限额仅能支持九年左右,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刻不容缓[1]。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对策,通过各种方式试图达到节能减排,控制碳排放的问题。但是在世界其他国家碳排放得到控制过程中,仍有各别国家以本国的利益为核心,利用侵犯他国正当权益,维护本国碳排放权力的现象。我国是世界上碳排放大国,但是我国却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解决碳排放问题,不以寻租转移的方式保障自身的碳排放总额。双碳目标由此被提出,双碳目标的提出决定了中国未来碳排放和控制的具体方向,也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碳排放控制思路。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所作出的重大努力。

一、双碳目标的内涵

双碳目标包括两个内容,即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目标最初被正式提出的时间是在2020年,但是在此之前,党和国家的历次会议都已经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且试图找到最佳的碳排放控制方案,经过不断地研究和完善,双碳目标最终被提出。具体而言,双碳目标的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碳达峰

碳达峰是双碳目标中的近期目标,指的是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进而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之后逐渐降低,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实现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2]。碳达峰目标的深层内涵需要从多个角度考量。

首先是碳达峰中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峰值的内涵。根据科学预测和分析,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尚未到来,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还会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我国在同步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尽可能控制和减少碳排放,所以到了某一个时间节点,我国的碳排放量就会达到峰值,峰值过后就会开始回落,然后进入到碳排放逐渐减少,形成良性发展状态的过程[3]。碳达峰峰值出现的原理是,一方面我国在不断排放二氧化碳,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也在不断积极地植树造林,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在这个一增一减的过程中,单就近几年来看,必然是增加大于减少,所以碳排放总量还会继续增加,而随着技术发展和我国植树造林的力度不断加大,最终会达到碳排放增量与减少量逆差的情况,这就是碳排放的峰值。在峰值之后,碳排放会出现快速回落,即单纯的排放量并不一定会减少,但是由于植物的吸收和人工减排措施,我国实际进入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的碳排放量会逐渐减少。

其次是碳达峰的经济意义。从经济上看,碳达峰意味着碳排放和经济发展的逐步脱钩,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中很大部分都来自经济活动,包括汽车等,都是经济生产所必需的碳排放。如果仅仅为了实现减排的目的而降低经济增速甚至放弃经济发展,那么只会给其他国家进一步增加碳排放提供机会,所以最优的解决方法就是实现经济生产和碳排放的脱钩,即通过创新技术,减少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依赖性,例如新能源汽车,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碳排放高度脱钩之后,既能够更加高效地控制碳排放总额,也能够避免减排造成的经济发展减速或者停滞,一举多得,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就是经济和碳排放脱钩的转折点。因为要实现碳达峰之后的回落,必然意味着技术水平和生产力能够支持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也就意味着经济发展已经不再需要高度依赖碳排放,所以碳达峰也具有重要的经济属性。

最后,碳达峰目标实现的时间节点和峰值数据。根据党和国家近年来制定的一系列战略方针和政策,碳达峰目标的实现仍旧需要数年的时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十四五”这五年时间,通过在“十四五”期间发展高新技术,发展绿色经济,就能够为碳达峰目标的实现提供最核心的支撑,所以在2030年前有很大概率实现碳达峰目标,而碳达峰的峰值数据,则要根据近几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和世界碳排放总量,以及《巴黎气候协定》做出的相关预测来科学合理地设计安排,因为即便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在短期内,我国的碳排放数量也不可能完全降为0,所以必须留有足够的碳排放空间,《巴黎气候协定》中预测未来全球的碳排放总额要控制在3800亿吨以内,分配到我国的数额就更少,再加上未来的碳排放情况,所以更需要提前实现碳达峰,以更低峰值实现碳达峰目标。实现碳达峰的时间越短,峰值越低,碳达峰带来的作用越突出,我国的碳排放控制效果也就越显著[4]。

(二)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5]。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6]

碳中和是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碳排放控制的本质方法。温室效应的出现是地球本身对于二氧化碳的自净能力达到极限,温室气体堆积导致的,如果一直不能实现碳中和,那么二氧化碳仍旧会不断堆积下去,导致最终达到碳排放阈值,形成不可逆转的环境问题。而碳中和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在碳中和状态下,虽然还是会排放二氧化碳,但是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都会被植物等吸收净化掉,也就意味最终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实际为0,或者说排放的二氧化碳能够通过地球自净的方式处理掉,不会堆积起来,造成温室效应。

碳中和目标的首要内涵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碳中和并不意味着完全不排放二氧化碳,在碳达峰目标完成的基础上,碳排放总量回落,但是仍旧存在着大量的碳排放额。我国是人口大国,即便是人类基本的呼吸行为都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完全不排放二氧化碳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二氧化碳可以被树木等吸收净化,如果存在大量的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和数量能够达到碳排放甚至超过碳排放的水平,那么从整体的环境而言,碳排放就相当于达到了0排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会再因为碳排放问题而增加,更有机会因为植物吸收净化能力的提升而逐渐被净化。因此碳中和可以实现对温室效应问题的完全解决。

其次,碳中和依赖于大量的植物和高度发达的生产技术水平。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采取了许多方法,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植树造林和技术升级。在自然界,植物是吸收二氧化碳最主要的方式,自然排放的二氧化碳几乎都是被植物所吸收,所以植树造林,创造大面积的绿色植物环境,就能够很大程度吸收掉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而技术升级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尽管我国众多的人口呼吸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却并不是人类的呼吸,而是因为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生产行为所产生的。这就意味着,要减少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核心还是要落在生产上,只有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才能够真正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配合植树造林等增强吸收净化能力的行为,最终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最后,碳中和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即是说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长期行为,不可能短期实现碳中和目标之后就放弃技术升级和植树造林,反而需要更进一步发展。因为我国的人口数量仍旧在不断增加,而生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也会不断增加,但是植物的净化能力无法短时间提升,生产技术也无法短期内实现更新换代,所以只有不断坚持碳中和目标,不断地植树造林和技术升级研究,才能够保障碳中和目标的长期实现。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碳排放问题。

二、双碳目标提出的历史背景

双碳目标提出的历史背景非常特殊,双碳目标的提出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受到其他国家威胁胁迫不得不制定提出的,而是我国综合考虑了多方因素之后制定的拯救地球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方案。双碳目标提出的历史背景也因此要从多个角度考量。

(一)全球变暖背景

全球变暖毫无疑问是中国提出双碳目标最核心也是最直接的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美苏争霸和工业化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大工业浪潮,与此同时,全球的碳排放总额也在飞速增长,全球变暖问题逐渐现象显露出来,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直接威胁到低海拔地区的安全问题,我国沿海地区也受到影响,所以减少碳排放,控制全球气候变暖成为新世纪人类所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合情合理,同时也充满了决心和智慧。在全球变暖问题逐渐严重的过程中,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也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但是这些方案无一例外都只能解决一方面的问题,或者要以牺牲国家经济发展为代价,或者要侵犯其他国家的正当权益,这些方法都不能从根源上解决碳排放的问题。中国在吸收了其他国家的经验之后,创造性地提出了双碳目标,建立了分步解决碳排放问题的思路。第一步即是碳达峰目标,给予技术发展的空间,保留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从根本上解决碳排放问题积累技术和自然资源。等到技术逐渐成熟,植物逐渐丰茂,碳达峰也就迎来了回落,碳排放问题的转机也随之到来。第二步为碳中和目标,通过植物的吸收和技术控制,实现二氧化碳的相对0排放,从而长远地控制碳排放,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这两个步骤制定了两个目标,一旦两个目标都得以实现,那么中国将再也不用为碳排放问题发愁[7]。

(二)碳排放权交易背景

中国提出双碳目标的另一个历史背景就是碳排放权交易的提出,在《巴黎气候协定》提出之后,以欧美国家为首的一部分国家提出了碳排放权交易的措施,试图通过资金获得更多的碳排放额,或者通过出售本国多余的碳排放额来获取利益。毫无疑问,如果碳排放权在国际社会成为主流被认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会受到极大侵犯,在碳排放权分配的时候,发达国家获得了比发展中国家更多的配额,又可以通过资本从其他贫穷国家购买碳排放权,这就会使得发展中国家将自身的经济发展寄托在发达国家上,导致发展中国家更加难以发展,而发达国家利用买来的碳排放权,进行更进一步的经济发展,实际上碳排放权就成为了参与再生产的资本,而一旦赋予碳排放权资本的属性,那么碳排放问题将永远得不到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会不断恶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一方面是避免在碳排放上受制于人,如果中国接受了碳排放权配额和交易,那么未来中国发展势必受到极大限制。另一方面,中国提出双碳目标还能够避免发达国家对发展国家的剥削和压榨,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模板和帮助,最终才能够真正解决全球变暖这一困扰人类发展的问题。

三、双碳目标提出的重大意义

双碳目标的提出意义需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考量,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仅是中国为了应对碳排放危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采取的措施,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出的努力,是中国共产党站在人类整体立场上提出的重大目标。

(一)国内意义

双碳目标提出的国内意义首先是解决我国国内的气候变暖问题。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伴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的保有量也在快速增加,国内民众生活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后代生活的环境,必须采取措施从现在开始控制碳排放,所以提出双碳目标也是为了中国的未来。其次,双碳目标的提出也是实现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双碳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技术的同时,也依赖于经济与碳排放的脱钩,即绿色经济,因此提出双碳目标也是为了促进国内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从文化、政治、生态等多个角度着手,对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二)国际意义

双碳目标提出的国际意义主要在于促进全球生态环保发展,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提供中国答案,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做出贡献。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也就面临着国际社会其他国家的威胁和刁难,而中国外交发展的核心目标并不是争霸,是为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双碳目标的提出也是中国彰显外交态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采取的系列举措。此外,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在国际社会上也是为发展中国家免受发达国家胁迫压榨所给出的中国模板,依靠双碳目标的实现,能够让发展中国家摆脱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制约,实现自身独立发展[8]。

四、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

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我国碳排放总额中的大头,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所以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在未来进一步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非常必要的。

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加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技术是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技术进步才能够带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才能够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诸多问题,并且抢占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先机。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是加大资金投入,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虽然对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规模不小,但是要研发出更强大的新技术,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企业应当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将企业利润的更大比重投入技术研发中。第二方面是加强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当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开始广泛招生,而在扩大招生数量的同时,更需要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的训练,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引导学生研发新的技术,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让其更快更早地接触新能源汽车的实际技术,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思考。并且企业应当提高对新能源技术人才的待遇水平,以此鼓励技术人才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出更多的新技术。

其次,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需要提高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对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政策支持,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对于新能源车在充电、路桥费、停车费以及充电桩建设等方面都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从而鼓励更多汽车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鼓励新能源汽车上路,解决新能源车主的实际问题,以此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再次,规范市场管理也是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新能源汽车厂商虽然获得政府的支持和政策补贴,但是不能因此居功自傲,忽视了汽车企业最基本的职能,忽视了对客户的服务和保障。新能源汽车因为技术限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几率相比起传统汽车更大,所以车主顾客提出正常合理的需求是在汽车厂商的责任范围之内的。汽车厂商更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并且着力解决问题,才能够实现技术的进步。而对于新能源汽车定价的问题,除了市场机制以外,国家也应当出手解决这个问题,根据传统汽车行业定价的经验,规范新能源汽车定价,提高消费者的购车效用,维护消费者权益,才能够鼓励更多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进而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最后,要实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必不可少,并且不仅要建设基础设施,还要加快建设的速度,提高建设质量。对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政府应当建立更合理的机制,吸引更多的汽车生产企业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并且以充电桩为中心,建设更多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在建设配套设施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地跟传统汽车配套设施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降低充电桩建设的成本。

(二)发展绿色经济

双碳目标的提出和落实,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实践行动上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努力。要实现双碳目标,就必须要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模式的构建和实现是双碳目标长期实现的保障。碳排放控制注定是长期事业,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碳排放问题的解决,这就需要长期坚持发展绿色经济,从根源上抑制住二氧化碳的排放,否则很容易出现反弹。绿色经济的发展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构建起绿色经济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从社会整体层面转变经济的结构和发展态势,并且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撑。第二是进行技术升级换代,大力发展低碳生产技术,从技术环节控制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尤其是对于化石能源的利用技术,升级技术既能够减少化石能源燃烧的碳排放,也能够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发展清洁能源,解决碳排放大头问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包括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内容,这两个目标对于我国的短期和长期碳排放以及环境保护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中国之所以提出双碳目标很大程度是受到全球变暖问题的影响,也受到碳排放权交易的影响,中国要避免受制于人,并且还要解决好自身的环境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就必须依靠双碳目标的实现彻底解决碳排放问题。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所做出的努力,而要实现双碳目标,短期而言,发展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长期而言,发展绿色经济是核心途径,所以要多方发力,争取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拯救地球环境。

猜你喜欢
碳达峰二氧化碳峰值
碳中和·碳达峰
区域治理(2022年40期)2022-11-27 04:02:06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少先队活动(2022年9期)2022-11-23 06:55:52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哈哈画报(2022年8期)2022-11-23 06:21:32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新疆钢铁(2021年1期)2021-10-14 08:45:3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28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学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 09:29:24
宽占空比峰值电流型准PWM/PFM混合控制
基于峰值反馈的电流型PFM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