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不再是相互隔绝的教育孤岛,而是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环岛,教育的形态也进入全域教育格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积极探索家园社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合作共育优势,形成家园社教育合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赋能。
加强家园社协作,坚持互学互长。如果把教育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家庭教育就是基础的树根,幼儿园教育就是关键的树干,社会教育就是影响光合作用的树叶,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承担协作育人的责任,但又各有边界、相互独立。幼儿园充分利用线上调查和座谈形式对家园社协作育人和教育志愿资源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家长、幼儿园和社区的需求。结果显示,无论家庭、幼儿园还是社区,都愿意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为彼此提供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教学形式。
整合志愿资源,建立合作机制。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联合,组织教师摸排家长和社区可利用的志愿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具有教育价值的公共设施,形成志愿资源台账。
首先,整合家长、社区、幼儿园志愿资源台账。第一,形成家长志愿资源台账。经过摸排统计,幼儿园家长的职业包括医生、护士、警察、图书管理员等。我们对这些家长逐一登记,形成志愿服务小分队,邀请他们开展各类“家长进课堂”活动,从家长视角对孩子进行教育。
第二,建立社区志愿资源台账。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奥社区是幼儿园的对口社区,取得社区的信任和支持尤为重要。经过摸排,社区公共资源包括社区合唱队、社区党员小组、社区网格员等。幼儿园深挖社区资源,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带孩子们走进社区制作龍舟,为社区的爷爷奶奶送上祝福。整个社区充满爱意,飘满粽香。阳春三月,家园社共同开展“我和小树共成长”植树活动,随着一棵棵樱花树被栽下,家园社的友谊也落地生根。通过一系列活动,我们在孩子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提高了家园社之间的凝聚力。
第三,幼儿园可提供的志愿资源。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组织教师录制家园共育亲子视频,指导家长和社区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根据教师和孩子的特长,给社区提供各类节目资源,例如建军节情景剧《最可爱的人》、消夏晚会舞蹈《芳华》等。活动的开展给社区居民带来了艺术享受,增强了社区与幼儿园的向心力。
其次,统筹管理建机制,同向发力共发展。在家园社协同育人模式中,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自扮演着不同角色,承担着不同责任。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习惯养成和生活能力的提高,学校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以及孩子的品德教育,社会教育注重多种资源整合,强调教化的力量。其中,幼儿园有着沟通和连接的作用,我们充分发挥三种教育资源的功能和优势,统一思想、建立机制、同向发力,最终实现协作育人的最佳效果。
建立网格管理,盘活志愿资源。幼儿园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组建家园社成员网格图,形成一个教育新模式,达到人员、体系的有机联动,形成正向教育合力。
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我们与10名社区网格员取得联系,把教师分成10组下沉到社区,针对家长遇到的问题,分组进行解决。比如针对入园焦虑、幼儿专注力不集中等问题,实现一对一包片服务,形成稳定的育儿团队。幼儿园还根据志愿资源台账,制定家园社传统节日活动配档表、社区亲子主题活动配档表,充分发挥家园社的合力作用,做好双向服务。
夯实共育意识,共享志愿资源。幼儿园联合家庭和社区开发了“育儿加油站”版块,让家长了解更多的育儿知识;成立了“中奥小社团”,包括合唱团、表演团、棋手团等,家长、幼儿、教师、居民积极报名,既增加文娱性,又拉近家园社的距离。
幼儿园努力发挥家园社的功能和志愿资源优势,构建育人共同体,形成正向的交互叠加影响,让幼儿教育向幼有优育迈进。
责任编辑: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