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军
临床对四肢骨折进行复位后,常进行外固定或内固定治疗。临床研究表明,接受内固定植入后,仍有5%~10%的患者会出现骨不连,即骨折处仅有软骨及纤维组织相连,是骨折的严重并发症[1-2]。骨不连可由术后感染、局部血运障碍等所致,若未及时加以治疗,则会影响正常的肢体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主要使用外科手术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及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是临床常用的术式。本文使用平行对照法,对此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5 月-2022 年2 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收治的102 例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3];(2)距离前次手术6~12 个月;(3)具有手术指征。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功能异常;(2)合并感染性骨不连;(3)合并代谢性骨病;(4)合并凝血功能异常;(5)合并骨肿瘤;(6)病理性骨折;(7)合并神经损伤;(8)合并精神疾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1)及对照组(n=51)。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该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麻醉完成后,沿着前次手术切口,充分暴露骨不连位置,在可去除原有内固定物的情况下,尽量取小切口,去除断端死骨及坏死组织。对照组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选择钢板,对骨折断端进行冲洗并解剖复位,置入钢板后在骨折两端使用2~3 枚自攻锁定螺钉固定。固定稳定后,逐层关闭切口。观察组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在骨折两端保留3~4 枚螺钉孔位的长度,随后冲洗切口,植入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并固定。于同侧髂骨取骨,将骨折端缺损的部位予以填塞。固定稳定后,逐层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手术相关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若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局部活动正常,X 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骨折线周围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即为骨折愈合。
1.3.2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β-CTX)及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于术前及术后4 周,采集两组患者5 mL 静脉血,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使用实时PCR 法检测β-CTX 及RANKL。
1.3.3 生长因子指标 于术前及术后4 周,采集两组患者5 mL 静脉血,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
1.3.4 并发症情况 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 22.0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27 例,女24 例;年龄21~78 岁,平均(41.32±3.25)岁;骨折位置:肱骨15 例,股骨26 例,胫骨10 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7 例,坠落伤11 例,摔伤7 例,其他6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25 例;年龄22~78 岁,平均(41.29±3.27)岁;骨折位置:肱骨14 例,股骨27 例,胫骨10 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5 例,坠落伤12 例,摔伤8 例,其他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3 两组β-CTX 及RANKL 比较 术前,两组β-CTX 及RANKL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周,两组β-CTX 及RANKL 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β-CTX及RANKL比较[μg/L,()]
表2 两组β-CTX及RANKL比较[μg/L,()]
*与术前比较,P<0.05。
2.4 两组生长因子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IGF-1、FGF-2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周,两组IGF-1、FGF-2 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长因子水平比较()
表3 两组生长因子水平比较()
*与术前比较,P<0.05。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883,P=0.027),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骨不连患者多存在中重度痛感及肢体功能丧失、无法正常工作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4]。导致骨不连发生的因素众多,如药物因素、全身因素及局部因素等,多数骨不连由局部因素导致:术中固定时,固定端间隙太大或骨折处复位不佳;需要植骨的患者但未给予植骨;解剖复位过度导致骨膜过多;术中血运保护不佳致断端骨骼血运不良乃至缺血性坏死;术中钢板的选择不适宜具体骨折情况,而导致固定不良等[5-6]。临床治疗骨不连的主要方向为促进骨折断端接触、促进骨化[7-8]。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骨不连的主要方法,目的是加压固定、衔接骨折断端[9]。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中,锁定加压钢板与骨面间有良好的接触性,减少对骨膜的压迫。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从动力加压钢板发展而来,底面设计有凹槽,可减少骨皮质和钢板的接触面积,促使应力进行更均匀地分布,可塑性更好[10]。同时,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可更好地保护血运功能,利于骨折愈合[11]。钢板与螺钉两者通过锁定装置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且形成了稳定的成角系统,对骨骼不会产生额外的压力,可增加稳定性[12]。同时,术中钢板无须精准弯曲,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减少术中出血量;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的固定下,患者可获得良好的骨折愈合生物学条件,骨膜无须过多剥离,可保护断端血供[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的患者,除手术时间外的其他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的患者,且前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提示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效果优异,且安全性较高。
β-CTX 是Ⅰ型胶原的降解产物,是临床常用的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的指标,当破骨细胞调节骨吸收时,其表达量显著上升[15]。RANKL 可促进破骨细胞的增殖,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对破骨细胞凋亡有显著抑制作用[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4 周接受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患者的β-CTX 及RANKL 水平均低于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的患者,提示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可抑制破骨细胞生长,更有利于骨折愈合。
IGF-1 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加快矿物质的沉积过程,促进骨折快速修复[18]。FGF-2 则可加速骨膜源性增殖,加速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的分裂,促进骨折端毛细血管的生长,加快骨痂的成熟,促进骨形成[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4 周接受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患者的IGF-1、FGF-2 水平均高于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的患者,提示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可促进骨形成,加快骨折愈合速度。
综上所述,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可改善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患者的骨代谢状态,减少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