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玲,解码『暗物质』世界

2023-03-17 07:19正裕
莫愁 2023年7期
关键词:暗物质编码分子

文正裕

陈玲玲

在生命科学的奇妙世界里,存在许多鲜为人知的神秘“暗物质”,非编码RNA(核糖核酸)就是其中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些重大疾病与非编码RNA 调控失衡相关。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组长陈玲玲长期从事长非编码RNA 的前沿研究,致力于发现“分子家族”,破解基因密码。

学有所成,回国拓荒

走进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楼道尽头有一间不起眼的小隔间——这就是陈玲玲的办公室。她大多数时间在办公桌前站着工作,以便随时走出隔间和团队成员交流。

陈玲玲是不折不扣的“学霸”。“一开始,尽管我对生命科学特感兴趣,但不确定能够成为科学家。所以,我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一边读生物医学博士,一边读工商管理硕士。”45 岁的陈玲玲一头干练短发,笑容甜美,语速很快,确有一些“管理范”。

在美国攻读两个学位的日子可谓“没日没夜”,也是陈玲玲最感激的一段时光。那时,她白天做实验,晚上学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自己更加喜欢纯粹的科研。导师戈登·卡迈克尔鼓励陈玲玲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在自由的氛围下,她不仅发现一种新的基因调控范式,更重要的是,她获得了一种“我能做得到”的信心。本可以进入企业拿高薪的她,毅然选择了科学研究。2009 年,陈玲玲取得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和工商管理学硕士双学位,并留在该校干细胞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第二年5 月破格晋升为助理教授。

2011 年,陈玲玲放弃国外的发展机会和优厚待遇,和同样从事科研工作的丈夫一起回国。有朋友不理解,陈玲玲却异常坚定:“这些年,我身边有很多科研人员陆续从海外学成归来,我们的志向都是一样的,要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当时,非编码RNA 研究刚刚起步,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更少,陈玲玲是国际上早期从事长非编码RNA 研究的科学家之一,回国后的她开始在国内该领域的拓荒。

引领前沿,发出“中国声音”

人类约有两万个基因,仅占DNA 的2%,剩下的98%是什么?这些区域如同基因组上的“暗物质”,有待科学家去发现。非编码RNA 就是基因组“暗物质”中的一类重要分子,它们不仅在生命活动中发挥功能,还与许多疾病息息相关。然而,人类对它们的折叠、代谢,甚至分子长相、功能都知之甚少。陈玲玲正是这一领域的“弄潮儿”。

陈玲玲回国后,从空空如也的实验室开始,招募团队、申请经费、培养研究生……她带领科研团队通过艰苦摸索,创建了长非编码和环形RNA 研究技术体系,在揭示其生成规律、作用机制以及与人类疾病的关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开拓了研究领域的新方向。在此期间,陈玲玲带领团队发表SCI 论文60 余篇,其中多篇发表在《细胞》《科学》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基于这些国际领先的原创发现,陈玲玲受邀在许多顶级学术期刊上撰写综述与展望。2019 年4 月,陈玲玲研究组关于环形RNA在天然免疫中重要功能的研究在《细胞》杂志上发表,引发全球学术界轰动。她的研究工作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和良好的临床转化前景,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 项。

近几年,陈玲玲研究组相继发现两类新型长非编码RNA,其在正常人的体内大量存在,而在小胖威利综合征病人的体内是缺失的。该病属于基因疾病,发生率约1/15000,患者一般发育迟缓、过度肥胖,有猝死之虞。此项研究为发现其病理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小胖威利综合征是一种出生缺陷,如果能提早发现,可以提前进行干预治疗。”陈玲玲说。

长非编码RNA 分子是近年来新崛起的“分子家族”。自2011 年回国建独立实验室以来,陈玲玲在长非编码RNA 研究的前沿技术、新型长非编码RNA 家族、特异长非编码RNA 的功能机制等领域开展前沿性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新发现了四类“分子家族”。潜心钻研和沉淀,使陈玲玲的科研能力和成果赢得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2021 年,国际RNA 协会授予陈玲玲职业中期科研奖,这是该奖项首次授予中国科学家。

虽然已经沉浸在“核糖核酸的世界”多年,但每解开一个新的谜题,陈玲玲仍会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每揭开一个新的奥秘,就意味着离服务人类健康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十多年来,陈玲玲将国内长非编码RNA 领域的原创研究推到国际第一梯队,实现了“从出国第一天起,就想学成回国后做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一流科学发现,造福人民健康的目标”。

潜心科研,享受亲情

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后,陈玲玲比以前更忙了,“拼全力、加紧做,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因为手头的工作实在太多,陈玲玲经常早上5 点就起床工作。“在我们研究所,这样的工作节奏很常见。因为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倒也不觉得累。”在陈玲玲看来,探索是极有意义的挑战,驱动她的是科学研究中最朴素的“有趣”。因此,当一个科学假设被证明是真实存在的,陈玲玲会特别兴奋;而实验长时间没有进展,她也不会气馁,会从失败的实验中,寻找新的方向。“research(研究)前面有个‘re(反复)’,表明科学研究需要不断探索,前进本身就是一个在曲折中不断修正假设的过程。”

陈玲玲对学生很和气,但要求却不松懈。她常告诫学生,不要几年之后因为遇到一些瓶颈就稀释了最初投身科学的热情。“科研攻关就像在拆一个个宝盒,只要肯坚持下去,总会不断拆到乐趣和惊喜。”陈玲玲表示,科学创新无国界之别,无性别之分。但她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女科学工作者往往要付出更多代价和努力,需要家庭和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科研工作压力很大,睡不好觉是常有的事。每到这时,陈玲玲就庆幸女儿是自己的拯救者。每晚临睡前女儿会赖着她讲故事,经常讲着讲着就把妈妈哄睡了。谈到孩子,陈玲玲的笑容特别灿烂,因为女儿是她得到的最好礼物。她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很多女儿的照片,微信头像也是女儿的画作。尽管陪伴时间并不多,但她一直努力做个好妈妈。每到周日,陈玲玲最喜欢在城市中行走,这时丈夫与女儿会陪在她身边一起散步。

陈玲玲所理解的幸福有两种,一是与家人在一起,另一种是挑战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并找到答案。尽管陈玲玲所研究的非编码RNA 课题路途还很长,但她立志为此拼搏一生。

猜你喜欢
暗物质编码分子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分子的扩散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暗能量VS暗物质(下)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什么是暗物质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什么是暗物质